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04|回复: 10
收起左侧

物我两忘 清虚淡远——古琴名曲《平沙落雁》欣赏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3-18 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采桑子·重阳在 2005/03/20 11:07am 第 4 次编辑]

     公元1109年(宋大观三年),一个秋意颇浓的暮夜,当朝天子宋徽宗由随从张迪陪同,冒名大贾赵乙,来到汴京名坊镇安坊,微服私访当朝名妓李师师。收养师师的李姥姥出迎,极尽礼数,却未见师师出拜。直至最后,李姥姥「拥一姬,姗姗而来,淡妆不施脂粉,衣绢素,无艳服,新浴罢,娇艳如出水芙蓉。见帝意似不屑,貌殊倨,不为礼。」「幽姿逸韵,闪烁惊眸。」
     李姥姥退出后,「师师乃起解玄绢褐袄,衣轻绨,卷右袂,援壁间琴,隐风端坐……」顿时,在她的纤手之下,一只,又一只雁影掠起,停下,泊在旷渺的平沙之上。周围是迷蒙天域,声尘俱寂,惟有雁翼轻轻振动,响成无边的宁谧。风息云停,落雁于平沙之上相逐嬉戏。弦音在轻轻地弹跳,平沙上雁影渐渐隐没。弹者「轻拢慢捻,流韵淡远」,听者「不觉为之倾耳,遂忘倦」,以至「鸡唱矣」。徽宗急急推惟而出,潜候在外的随从,护卫着徽宗回宫。
     这是载于《琳琅秘室丛书•李师师外传》中的一段故事。这位北宋末代皇帝虽不谙统治之术,对艺术却有极深的造诣。琴棋书画,无一不精,其所作书画皆为精品,传名后世。那么,是什么乐曲打动了这位位居九五之尊、审美情趣非同常人的赵佶,以致「听而忘倦」呢?名妓李师师为徽宗演奏的即是古琴名曲《平沙落雁》(时称《雁落平沙》)。

http://www.jxcn.cn/mmsource/image/2004-6-29/wgz0629fbs-psly.jpg
傅抱石•平沙落雁(1955年)

     《平沙落雁》,亦名《雁落平沙》,古琴十大名曲之一。曲调悠扬流畅,隽永清新。通过时隐时现的雁鸣,描写了雁群降落前在空际盘旋顾盼的情景。乐曲采用模拟手法表现了大雁飞鸣、此呼彼应的情景,形象鲜明生动。
     《平沙落雁》乐谱最早刊于明代《古音正宗》琴谱集(1634年)。该曲虽然出现较晚,却是近三百年来流传最广的作品之一。其版本繁多,自问世以来,有近百种琴谱刊载此曲,仅1962年出版的《古琴曲集》第一集就收入了六位琴家的演奏谱。它之所以流传甚广,除了曲调流畅、动听之外,还因为它的表现手法新颖、别致,容易为听众理解。关于此曲的作者,有唐代陈立昂之说,亦有宋代毛敏仲、田芝翁之说;也有说是明代朱权所作。因无可靠史料,难以证实究竟出自何人之手。
     对于《平沙落雁》的曲意,各种琴谱的解题不一。有「取清秋寥落之意,鸿雁飞鸣」,看似描写秋天景物,实则通过描绘秋意寥落、群雁飞翔的辽阔景象,表达出与世无争的文人风骨的;有从鸿雁「回翔瞻顾之情,上下颉颃之态,翔而后集之象,惊而复起之神」,「既落则沙平水远,意适心闲,朋侣无猜,雌雄有叙」,发出世事险恶,不如雁性之感慨的。1876年《天闻阁琴谱》中则评此曲:「盖取其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借鸿鹄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也。……通体节奏凡三起三落。初弹似鸿雁来宾,极云霄之缥缈,序雁行以和鸣,倏隐倏显,若往若来。其欲落也,回环顾盼,空际盘旋;其将落也。息声斜掠,绕洲三匝,其既落也,此呼彼应,三五成群,飞鸣宿食,得所适情:子母随而雌雄让,亦能品焉。」这段解题对雁性的描写极其深刻生动。
     该曲是一首流传极广的代表性琴曲,自问世以来,深受琴家喜爱,不仅广为流传,而且经过加工发展,形成段数、定弦、调式、意境等方面不尽相同,又各具特色的多种版本,是传谱最多的琴曲之一。现在流传的多数是七段,主要的音调和音乐形象,大致相同,旋律起伏,绵延不断,优美动听。其基调总体是一种静态美,但静中有动。仿如寥廓江天,风静沙平,鸿雁将南,此去万里。
     《平沙落雁》现存世多种版本,琴、箫、笛、琵琶、古筝、扬琴、民乐合奏等,不下二十种。诸多版本中,本人极喜爱琴箫合奏版的《平沙落雁》,觉得古琴和箫这两样意趣高古的古乐器用来演奏这首古意盎然的乐曲是再恰当不过了。尤其喜欢其中那段小小花腔,层层铺垫,将旋律拔到高处,再轻轻回转下来,实有聆听天籁之感。静夜里,点一炉沉香,泡一壶好茶,悠悠的旋律响起,心便如水上无澜,气象宁静、高远,平和安祥。人生最佳境界,莫过于此。
     古琴演奏版本中,古琴名家龚一先生所演奏的是大师张子谦先生传授的广陵派传谱。乐曲描绘出一幅清秋寥落、沙平江阔、群雁飞鸣的画面,抒发了恬淡的惬意及徐舒幽畅的情趣。
     青年古琴演奏家陈雷激演奏的《平沙落雁》,曲风却颇为不同,似乎写尽了人生的凄凉无奈和离情别绪。这是本人最喜爱的一个古琴版本。雁落平沙,四顾凝望,满腹愁绪,若走若停。失意懒散的心境,流出的音符,恰如一声声呜咽。大雁一遍遍回翔瞻顾,久久不肯离去,每一声鸣叫都在表达着对昔日的留恋和向往,表达着深沉的思念和离别的惆怅。缠绵的柔情,总是欲罢不能,仿佛天地之间只有凄凉和寂寞。此刻,繁华已尽,往事如烟。面对辽阔的天空和大地,只能自我劝勉:「今来古往无不死,独有天地常悠悠。」
     琵琶版本中,以琵琶名家杨靖所演奏的李芳园版本为最佳。本曲是一首著名琵琶古曲,以各种指法表达雁群在高空翱翔的姿态和鸣叫的情景。全曲分七段,各段的标题如下:(一)雁阵横空;(二)霜天雁叫;(三)平沙扑翅;(四)高翔千仞;(五)衡阳万里;(六)遂队分飞;(七)一行归影。这种在大标题(标题音乐)下另设小标题的乐段说明,充分表现了「乐中有诗,诗中有画」的音乐特色。此曲武曲文弹,以文为主,讲究神韵,在平淡中出奇,静中有动,动中有静,趣味高雅,意境深邃。
     琵琶版本另有《海青拿天鹅》一曲,又名《大平沙落雁》,是琵琶传统独奏大套乐曲中最为古老的曲调。海东青,亦名海青,猛禽中最凶者——雕中之极品,多产于辽东旅顺口一带。辽代皇帝喜春猎,常到鸭子河泺(今吉林月亮泡一带)用海东青擒天鹅。
     乐曲描写用海东青擒天鹅这一情景,表现了人们对海青在广阔的空际飞翔、回旋、寻觅、捕捉、追拿天鹅等情景的感受,也表现了海青在捕捉天鹅时英勇顽强的行动。此曲的演奏特点如「并四弦」、「并二弦」、「吟」等技法,反映了海青与天鹅在不同情况下发出的各种鸣叫之声。
     还是让我们回到千年前的那个秋夜吧,回到繁华的汴京城中。一曲《平沙落雁》,竟使贵为帝王的赵佶与身世卑贱的李师师走到了一起。
     歌妓自有自己的尊严,帝王却未必拥有自由。一个以巨资换取一次自由,一个以「倨傲无礼」维持一贯的自尊。就这样,在近千年前的一个秋夜,他们相遇了。并没有出现令人春心激荡的场面,也没有让后人想当然的色情结局,一切都是那么平实。那个女子脸上甚至未施脂粉,身上所著亦非绫罗,素面素衣,「隐几端坐,而鼓平沙落雁之曲」。宋代原有不少艳词,坊间传唱亦不乏艳曲,李师师那晚却用古琴演奏了《雁落平沙》。徽宗原是猎艳而来,他心中有何期待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他静静地听着,直到声消雁远,良宵一夜就这样过去了。弹者必是有心,闻者却是无声。远离尘嚣,平沙旷远,一群飞雁落泊于此。没有了功名富贵,没有了悲欢离合,何必问你是谁,谁是我?万里平沙落秋雁,心声一脉汩汩流。旷渺水天之际,心与心默默地贴紧了。
     这就是艺术的魅力,一曲《平沙落雁》,使那道不可轻易逾越的高贵卑贱之界就这样被轻轻地消除了。据野史笔记所载,徽宗倾慕师师才艺、美貌,册师师为明妃。金人破汴,师师吞金簪而死。国破家亡后,徽宗与师师的结局自是悲惨。然而,那一夜,谁能说不是知已相逢的一夜?一曲《平沙落雁》洗去了铅华,荡去了尘垢,心灵被叩响了,灵魂被高举了。
     也许,那一夜并没有存在过,但我宁信其有。

http://www.chinaartinvest.com/yawansuoGB/xiantiao/images_big/19-1.gif
琴箫合奏版
版本一(古琴:刘正春;洞箫:林克仁)[ra]http://sznhxx.com/wlkj/sanxia/music.files/平沙落雁.mp3[/ra]
版本二(古琴:龚一;洞箫:杜聪)[ra]http://www.yzay.com/image/07.mp3[/ra]

古琴版
版本一:龚一 演奏
<embed src=http://met.fzu.edu.cn/etconline/05/04/002/01/00001/audio/ctqy/psly_02.mp3 width=480 height=46 autostart=true>
版本二:陈雷激 演奏[ra]http://61.156.28.2/2550/music/download/guqin/pingshaly.mp3[/ra]
版本三:杨葆元 演奏[ra]http://www.fio.com.cn/arctic/ocean/bxtl.files/pingshaluoyan.mp3[/ra]

琵琶版:杨靖演奏[ra]http://www.cyueqi.com/music/psly.mp3[/ra]

民乐合奏版[ra]http://www.hhtyz.com/yinyue/民乐合奏/平沙落雁.mp3[/ra]

『平沙落雁』赋并序

     余少好音声,恨不能玩,独爱听乐于四季,感天地之悠悠,抚心怀之缠绵:草长莺飞,《百鸟朝凤》,微风过耳时,销魂欲醉;彩卉荣滋,《流水》润野,林翳洒凉处,恬然自乐。至若见枯叶而发《幽思》,拥暖衾而扬《白雪》,皆令人心旌神摇,叹生生之不息也。然四令之中,窃以为春秋二季最富情韵。静以至远,深以明志,蕴灿烂于质朴,归缤纷于落英。一旦使其交错,秋月春望,未始不能另辟洞天、奇趣横溢。故于三春之初,聆《平沙落雁》于艳阳之下,但觉思绪翻滚、妙意涌现,倾泻至笔而为之赋,其辞曰:
     倚长天之皓远兮,逐流云之无羁。念细沙之浮水兮,想群雁之乘风。空蒙迷茫不可度兮,暖息驱其萧瑟;翩绵缥缈了无痕兮,神思供以驱驰。若明珠之滴泪兮,似蛟人之微叹:初声起兮帘幕开,鸿影过兮胸怀畅。
     远而渐近,犹携虞渊残辉;隐而复显,已带北地凉音。纷流离以轻颤,实连绵而弥漫。和浑成之天籁,融纤隐之弦唱。既弄调以变鸣兮,又舒律以成象。穹庐之下,怎掩不尽之意;平滩之上,何来未完之思?
     倾城佳人,望斜阳而寄惆怅;故国红豆,托什物以熬相思。易水萧萧,空待不归侠士;楚歌阵阵,难盼再起东山。既入曲折之境,悲怆怳以恻惐;又登玄幻之巅,叹变化而伤怀。若能以颉颃之姿,奏逍遥之志,令行云驻足、微波成澜,虽沧桑几何,亦不能解无穷之生趣也。
     忽闻清音之所生,徘徊于九天;感壮志之少慰,辗转于五弦。浩浩汤汤,若大江兮不废万古;洋洋习习,似群峦兮矗立千载。然若能开轩面圃,对菊品茗,遣郁结之恨,起朗明之思。远则放歌山林,伴轻风摇月影;近则诵书檐下,索玄思连古道。情致至此,孰知其佗?纵使华盖亭亭,只盼穷巷莫愁;白衣飘飘,但作浅吟低唱。化忙乱于无穷兮,含闲淡以快意。送归鸿兮薄远,御飞龙兮游于外。
     微声纤妙,渐去渐缓。忽扶摇欲高迈,终恍惚以低落。辞国南翔,流连平沙,路遥遥而水迢迢;草木飘坠,白露为霜,意切切而心凄凄。振翼千里而眷顾,直升百丈以望返。遥想冰雪融涓、桃李绽蕾,气爽则天开;伯牙鼓琴、子晋吹笙,律通而谷暖。当此之时,必踏浮云以高眺,迎白日而复还。弃暧嗳之烟村,越茫茫之荒漠;舍依依之杨柳,逐漫漫之胡风。诚若如此,虽今之寒虫暮吟不能断其志,离燕晨鸣不能动其怀也。
     歌曰:「逝者如斯天地迁,归去来兮岁华改。惊虚弦兮常怀叹,慕辽远兮续作行。杳无踪兮总留痕,流年换兮复相见。」既漂泊之有数,何独伤于时变?曲引向阑,众音将歇,仿若风颤芦苇,又似棹淹回水。沉而欲低,若有若无,终隐于空阔之寂静,如薄雾消弥于旷野。秋声去,春晖怡人,始觉雁影之往来,亦同于星移之斗转也。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3-18 23:32 | 显示全部楼层

物我两忘 清虚淡远——古琴名曲《平沙落雁》欣赏

谢谢楼主介绍,我喜欢古琴版的版本一:龚一 演奏。
读着介绍,听着琴音,心就这样忽的一颤,起了共鸣。
介绍里有一句:落雁楼上平沙相逐嬉戏,觉得有些不明白。
再开贴那首曲子,我连开两次都死机了,不知道是我的原因还是别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3-19 00:24 | 显示全部楼层

物我两忘 清虚淡远——古琴名曲《平沙落雁》欣赏

谢谢您欣赏。
那是我的疏忽,那句应为:风息云停,落雁于平沙之上相逐嬉戏。我已更正。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3-19 01:04 | 显示全部楼层

物我两忘 清虚淡远——古琴名曲《平沙落雁》欣赏

余音仍袅袅~~
终于知道古文人为何琴棋书画琴排第一了。
谢谢采桑子详尽的介绍。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3-19 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物我两忘 清虚淡远——古琴名曲《平沙落雁》欣赏

我更喜欢龚一大师的。清秋寥落、沙平江阔、群雁飞鸣。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3-19 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物我两忘 清虚淡远——古琴名曲《平沙落雁》欣赏

把能链接上的都下载下来了,正在欣赏琴箫全奏,好美,适合阖上眼睛听。。。
谢谢采桑子。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3-19 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物我两忘 清虚淡远——古琴名曲《平沙落雁》欣赏

情锁幽香心住七弦。
楼主辛苦了~!
谢谢你,总是把最经典的民乐介绍给我们~!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3-19 21:09 | 显示全部楼层

物我两忘 清虚淡远——古琴名曲《平沙落雁》欣赏

下面引用由一羁红尘2005/03/19 08:21pm 发表的内容:
把能链接上的都下载下来了,正在欣赏琴箫全奏,好美,适合阖上眼睛听。。。
谢谢采桑子。
没记错的话,楼主好象“转正”了。恭喜高升!^_^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3-19 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物我两忘 清虚淡远——古琴名曲《平沙落雁》欣赏

[这个贴子最后由丁香空结在 2005/03/19 10:13pm 第 1 次编辑]

最后一个民乐的才可以听到?我的电脑有问题?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3-19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物我两忘 清虚淡远——古琴名曲《平沙落雁》欣赏


喜欢龚一的古琴版本,感觉犹如把酒临风,不知不觉陶醉在乐曲声中.
宛如隔世,不知此身为何物......
好,好,好.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3-20 02:13 | 显示全部楼层

物我两忘 清虚淡远——古琴名曲《平沙落雁》欣赏

赏古画,听古乐,看详尽的介绍,采桑子·重阳的帖子不可不读,不可不听,不可不看,安然受教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7-23 06:53 , Processed in 0.08749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