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贴子最后由采桑子·重阳在 2006/12/13 02:29pm 第 1 次编辑]
1937年12月13日,这是中华民族的国殇日——侵华日军占领中国南京,开始了长达一个多月的血腥大屠杀,六朝古都南京经历了一场惨绝人寰的浩劫:在长达六周的时间里,穷凶极恶的日寇使用集体枪杀、活埋、刀劈、火烧、强奸等惨绝人寰的方法,对30多万南京市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进行了灭绝人性的大屠杀。长江变成了血河,尸体堵塞了长江航道,南京成为了不折不扣的人间地狱。
近70年过去了,历史经历了沧桑巨变,中国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但是,对于那段惨痛的历史,对于日寇残虐至极的野蛮行径,对于在那次恐怖的屠城中殒难的30多万同胞,我们是否还牢牢的储存在记忆的深处?我们该用怎样的方式悼念那些逝去的亡灵?
不错,我们是建立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树起了哭墙,铺设了足印铜板,每年大屠杀周年(13日)的日子里,还会拉响警报,组织进行悼念活动。但是,这些远远不够!
在南京大屠杀69周年的纪念日里,特别介绍旅美著名作曲家盛宗亮1999年创作的琵琶与乐队《南京啊!南京!》,以纪念含冤而逝的三十多万死难同胞。
<embed src=http://59.33.36.113/glyf/mzyy/038-pipa-nanjing/1.mp3 width=400 height=55 autostart=true>
琵琶与乐队《南京啊!南京!》——为南京大屠杀受难者的挽歌
自从有了人类,也就有了战争,战争显现了人类兽性的一面,也给我们这个星球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同时,人类也无时无刻不在反对战争,并期待世界拥有永远的和平。只要有战争存在,人类的音乐中就不可避免会出现战争的影子。纵观二十世纪同类题材的作品,布里顿的《战争安魂曲》是对世界大战中死难者的祭悼,带给人中世纪般的冷酷和黑暗,表达了对和平的呼唤;勋伯格的《华沙幸存者》记录了纳粹对犹太人的屠戮,带给人身临其境的恐怖,表达了犹太民族的不屈精神;潘德雷茨基的《广岛受难者的挽歌》带给人萦绕不去的噩梦,弦乐群所构筑的刺耳噪音成为了对战争的强烈的控诉和抗议。1999年,旅美中国作曲家盛宗亮先生创作的琵琶与乐队《南京啊!南京》,则带给人永难抹去的心灵之创痕,为世界音乐史又增加了一部有份量的同类题材作品。
「1937年12月,当时的中国首都南京遭到日本侵略者最野蛮的大屠杀,那是人类有记载的漫长的战争史上最残酷的、灭绝人性的大屠杀。日军扫荡了古老的南京城,几周内洗劫了毫无防守的城市,他们奸淫烧杀,屠戮30多万中国平民!令人震惊的是,这一惨绝人寰的暴行竟然至今仍不被全球公众的良知所了解。琵琶协奏曲《南京啊!南京!》是对当年南京受难者的纪念,而非表现残暴行径的图解式的作品;对于没有在那个恐怖年代生活过的人来说,曲作者只能通过自己的想象来描绘这个悲剧,我试图用琵琶来代表一个身临其境的受害者、幸存者和见证人,由他来讲述和控诉这一切。同时,它也是记录人类伟大精神的一部作品,这一点是通过经历苦难的南京人民的不屈精神来表现的;还有,在最黑暗恐怖的日子里,也出现了一些冒着生命危险去营救南京平民的来自西方的英雄。最终,还是正义与人道赢得了胜利。」这是盛宗亮对自己的作品——琵琶与乐队《南京啊!南京!》的解说。
《南京啊!南京!》是一部由乐队和琵琶演奏的作品,曲作者称之为「挽歌」,总体上表现的是大屠杀给人们心灵所带来的无法弥合的创伤,和面对强暴的不屈精神。作品以极弱的力度开始,造成压抑和阴森的气氛,突然间,乐队像炸裂了那样(1:39),力度顷刻间全部爆发了出来,造成了惊悚而恐怖的效果。在重复了一次这样的弱音和强音之后,是一段充满紧张情绪的音乐,当不谐和达到顶点时,琵琶的独奏出现了。也许出乎许多人的意料,琵琶的独奏不是哀诉的,而是异常低沉而平静的叙述,倒是背景的管弦乐队营造出一种悲哀和抑郁的情绪,并适时地以突起的强音来加以渲染;在随后的两个段落中,小提琴模仿二胡的演奏与琵琶的拨奏相应和,琵琶的急速拨奏与管弦乐队的急速演奏相呼应,琵琶与管弦乐队之间的交流恰如其分,这是这部作品非常绝妙的一笔。在乐队的强音之后,一个由弦乐主奏的富于中国民歌特色的优美和舒缓的旋律仿佛自天边飘来,这段音乐突出的不是悲哀的情绪,而是一种迷人的柔美——那是中国江南所特有的柔美,当不和谐打断了这种柔美的时候,我们可以感觉到一种撕心裂肺的疼痛;然后乐曲转为宁静,伴随着单簧管的呜咽,琵琶继续讲述着自己的故事。最后,在死寂中,乐队全奏以愤怒的情绪结束全曲。
李自健《南京大屠杀》
在这一作品中,民族乐器琵琶是音乐的主要角色,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我们知道,由于中国民族乐器普遍共鸣箱比较小,很少有能在音量上与西洋乐器相抗衡的,所以,如何将二者和谐地融合为一体始终是一个难题,但这部作品最难得的一点恰恰就是将中国民族乐器琵琶与西洋管弦乐队天衣无缝地融合在了一起。在创作中,曲作者巧妙地将琵琶的音色同管弦乐队乐器的音色进行了搭配,比如前面提到的小提琴模仿二胡音色与琵琶音色的搭配,乐队的急速演奏与琵琶的急速拨奏的交替出现,单簧管的暗色调与琵琶的低婉情调的相衬,就是几个非常突出的例子。这样的搭配使琵琶在独奏段落不会被管弦乐队的声音所掩盖,反而使管弦乐队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同时乐队部分也能非常充分地被表现出来,令二者相得益彰,达到水乳交融的境地。——虽然在以往的中国作品中也有同时使用民族乐器和西洋管弦乐队的,但是像这部作品那样能将二者融合得恰到好处、并浑然一体的,恐怕前所未有。
在这里还要特别提到琵琶演奏家张强先生,他是盛宗亮音乐作品的忠实诠释者,在NAXOS于2002年最新录制的《南京啊!南京》中,他担任琵琶演奏,引领我们回顾了南京大屠杀的惨烈历史。张强的演奏收放自如,非常大气,偏向于理性化,表述情感时含而不露,颇有婉约之风;这样的演奏表面上看似没有大起大落的感情起伏,也没有表面化的哀怨悲苦的倾诉,然而越是有节制的和含蓄的情感表达,越会给人的精神世界带来巨大的撞击,越会给人的心灵深处带来无以言表的痛楚;这样的演奏也给听者带来了更大的想象空间,使得音乐的意义和内涵更为深刻和广泛,让我们看到了广义上的暴虐对美丽的摧残,和兽性对人性的毁灭,这也恰恰符合《南京啊!南京》这部作品的内向特性,恰如作者所言,它不是一部图解式的、外在的作品。正是由于张强深谙曲作者的意图,所以他在演奏琵琶时,没有象众所期待的那样放任情感的肆虐,而是把跌宕的情感深埋在了自己和听者的心灵最隐秘之处,也是最痛楚之处。
《南京啊!南京》这张唱片同时还包含了盛宗亮的名作《中国梦》和为陆游的《钗头凤》、李清照的《声声慢》两首宋词谱曲的歌曲,这些作品的共同之处是均源自于中国的历史,其中《中国梦》是第二次录音。作为一位有着世界影响的中国作曲家,盛宗亮始终将中国题材作为自己音乐主题的选择,并使自己的音乐融入到世界的宏观之中,《南京啊!南京!》无疑是又一部有着世界意义的中国作品,它通过对中国历史上南京大屠杀的记录,向世界和平提出了警告;而作品中琵琶的恰当运用,使曲作者一贯的中国民族风格得到了加强,并因此再次赢得了世界性的赞誉。
《南京啊!南京》的唱片封面是一幅江南水乡风光的油画,这是出生在常州的中国画家朱伟先生的作品,这幅画的画风有着印象派的某些特点,并着重于写意,画面使用的色彩不是很多,显得很单纯,很素雅,也很凝重,表现的是记忆中古老的江南小镇上那石砌的小桥、缓缓的流水、别致的阁楼,这里的一切被梦境般迷人的寂静与温馨的和平所笼罩着。当我们身处这样的美景之中,当我们享受着这样的安宁之时,听着《南京啊!南京!》所讲述的悲剧,想象着这场灭绝人性的灾难,此时此刻,我们惟有祈愿这样的悲剧不要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重演,也希冀这样的悲剧远离我们的星球。——这悲剧不仅是古都南京的悲剧,更是中华民族的悲剧,也是全人类的悲剧。
纪念南京大屠杀的音乐作品除了盛宗亮的这部琵琶协奏曲《南京啊!南京!》,还有谭盾的二胡独奏曲《祭1937》、叶小纲的大提琴协奏曲《我遥远的南京》。客观地说,这几首作品虽然音乐表现形式不同,但各有各的精彩,均堪称精品。
【作曲家简介】盛宗亮,1955年生于上海,四岁起跟随母亲学习钢琴。「文革」期间中学毕业后赴青海民族歌舞团工作,这期间他广泛收集和学习中国民间音乐,打下了深厚的民间音乐基础,因此东西方音乐融合是他作品创作的一贯特点。「文革」结束后考入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1982年毕业,同年赴美国深造。先后在纽约市立大学皇后学院及哥伦比亚大学音乐系取得硕士和博士学位。师从伯恩斯坦、波尔、周文中及瓦斯高尔等大师。现为密歇根大学的全职教授。
中国当代作曲家近年来在国际上越来越受关注,国内有郭文景、瞿小松、叶小纲等,国外则有谭盾(代表作《卧虎藏龙》)、陈其钢(代表作《蝶恋花》)等。同谭盾一样,盛宗亮也是如今美国乐坛上最引人注目、最有成就的华裔作曲家之一。自出道以后,音乐之路平步青云,囊括美国多个艺术大奖,他是现今美国古典乐坛跨文化音乐的佼佼者。在美期间曾多次获作曲大奖,其中3次获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奖、古金汉大奖、美国文学院大奖等。其管弦乐作品《痕——缅怀1966-1967》及《钢琴三重奏四首》先后于1989年及1991年获普利兹大奖第二名。除了屡获国际作曲大奖,2001荣获奖金高达50万美元的「麦克阿瑟天才奖」(Genius Grant)更使他声名大噪。他以中国素材、揉合西方音乐形式的作品,如悼念南京大屠杀的琵琶管弦乐曲《南京啊!南京!》、运用京剧元素的音乐剧《银河》等,为西方艺术界带来对中国文化全新的认知,开辟了新的现代中国音乐语言,在北美和欧洲音乐界获得极高赞誉和热烈反响
盛宗亮的作品有:成名作《痕——缅怀1966-1976》,为弦乐队、短笛/长笛、竖琴、钢琴和打击乐而作的《月笛》(1999年)、交响诗《中国梦》(1995年)、为管弦乐队与琵琶而作的「挽歌」《南京啊南京!》(1999年),以及《红绸舞》与《笛子月亮》等。
曾经演奏并委约其作品的主要音乐团体有纽约爱乐乐团、芝加哥、费城、波士顿、克里弗兰交响乐团等十余个著名交响乐团,著名指挥家、演奏家如伯恩斯坦、马祖尔、马友友、林昭亮、斯瓦菲、埃勋马赫、林望杰、爱克斯等经常演奏他的作品。尤其是近年来,盛宗亮的作品一直都很抢手,常交由马友友、林昭亮等华裔演奏名家演奏。1999年4月,他应美国总统克林顿的邀请为欢迎朱镕基总理的国宴特别创作了「三支歌」,由马友友和吴蛮演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