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67|回复: 22
收起左侧

抄红娘赠词:朝中措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6-4 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无弦斋主在 2007/06/04 12:06 第 1 次编辑]

   抄红娘赠词:朝中措


红娘词朝中措  赠无弦斋主
黯然云浪动归思,千叠岭云低。
檐外翠帘半下,危楼剪烛春词。
齐声新雁,不知生怕,吹面偏宜。
幸是金丹零落,泪和古调今悲。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6-4 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抄红娘赠词:朝中措

很独特的风格
比较少见:)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6-5 06:14 | 显示全部楼层

抄红娘赠词:朝中措

顶一下。动、零、悲的写法似须商酌。“帘”应繁写为宜。记得连站长都说过,还是统一为好 ,不管他会写不会,意思是不错的。大概着急忽略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6-5 07:11 | 显示全部楼层

抄红娘赠词:朝中措

谢谢微风斑斑!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6-5 07:25 | 显示全部楼层

抄红娘赠词:朝中措

[这个贴子最后由无弦斋主在 2007/06/05 08:10 第 1 次编辑]

谢谢笔下!
“零”确实没处理好,写完自已也不喜,凑合了。“动、悲”可商。
(我个人对“悲”字写法还是较喜的。个人感觉,不一定对。)
“帘”当时是偷懒了。不过,今人写书稿,(不是参加书展、大赛)
兼用简体也是有的。书坛对可否用简体,可否繁简混用,也存在分岐。
即兴抄书,匆匆间,毛病肯定不少。

[color=#990000]-=-=-=- 以下内容由 无弦斋主2007年06月05日 07:31 时添加 -=-=-=-
章法也有不足,行距后紧。总之,太赶时间,出不了好东西。
算凑个热闹吧!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6-5 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抄红娘赠词:朝中措

总之,太赶时间,出不了好东西。——经典哦!

俗话说慢功出细活嘿嘿~~~~还有啊,活的就多少得有毛病:P)))))
:em02: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6-5 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抄红娘赠词:朝中措

下面引用由无弦斋主2007/06/05 07:25 发表的内容:
谢谢笔下!
“零”确实没处理好,写完自已也不喜,凑合了。“动、悲”可商。
(我个人对“悲”字写法还是较喜的。个人感觉,不一定对。)
“帘”当时是偷懒了。不过,今人写书稿,(不是参加书展、大赛)
...
如是单独写非这样是可以理解的,但用在心上,不大舒服了,不合行草规律了,当然,拓展一下也未尝不可。
尽量还是不要混罢,因为 一旦混同,会造成繁简的歧义,意象上也会造成冲突。还是再写一幅罢:)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6-6 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抄红娘赠词:朝中措

无弦老师好字!欣赏学习中!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6-6 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抄红娘赠词:朝中措

高!!!!!!!!!!!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6-7 06:19 | 显示全部楼层

抄红娘赠词:朝中措

由无弦兄的一幅字,引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即书法作品可否用简化字,和繁简混用?这是属于书法的艺术和学术范畴的问题。完全允许有各种不同看法,书坛上一直存在明显分岐,中国书协至今没有肯定性结论。我个人对这个问题也并无定见。这类问题只能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我对此到是有些兴趣。捡索了些资料,贴出来,供有兴趣的朋友一阅。
一、《文汇报》2005年曾发过一文,其中谈到:
九十年代参加编写《中國美術分類点全集•中國漆器全集》,这部分类全集有好几百卷,全集的规范文字要用繁体字、直排,用繁体字书写对于年及古稀的编者,驾轻就熟不成问题。但是我却遇到这样一个情况,有一件编录的元墓出土漆器上,其一行针刻款上有“靈隐山”地名,其“隐”字就和现在规范的简体字一样,而审稿的先生,却按通例,审后把“隐”字转成繁书“隱”字,误作“靈隱山”了,为此,我只能在文章中多加一个注,硬是把此字又复原回来。《辞海》(1979年版)为“隐”乃“隱”的简化字,其它古代小学类说文书中我也没有查到这个“隐”字。然而却在碑刻资料中又一次查实到了这个“隐”字的书法,在位于山东掖县云峰山之阴,传为北魏大书法家郑道昭于北魏永平四年刻于摩崖之上的刻石——《郑文公下碑》中,即可查找到“隐、聪、乱、与、随”等20个与现代规范文字相同的简体字。这个“隐”字的书法距今已有1500年左右了,沿袭到唐、宋或更晚,依旧在应用,四部丛刊用明钞本景印的唐《甫里先生文集》卷十七中“丁隐歌”并序中“隐君姓丁氏,字翰歌”,也是用此“隐”字而不用“隱”,清乾隆进士管松崖书写的杨宜崙墓志(《文物》2000年8期)也出现这个“隐”字。不知何时“隐”字渐被隐没,而一直到现在规范文字时又被翻检出来。有说宋代活字印刷问世,为方便木刻活字,出现了300多个简化字,可见现在应用的简化字,确实还是有来历的。
今年岁初在海南,有日访海口“五公祠”(祠为纪念被谪在海南岛的唐、宋五位名臣李德裕、李纲、赵鼎、李光、胡铨所设),瞻仰一番,行至一“拜亭”,见亭内立宋徽宗所御书《神霄玉清万寿宫诏》碑,碑石高大,有两米半以上,内容乃宣扬道教,诏建神霄宫,书“瘦金体”,难得一见。诏文中有“統御神霄,監視萬國,无疆之休”,又“摹勒立石,以垂无窮”之句,其“无”字,不书“無”,他用的“无”字恰恰又与现代规范文字完全相同。
二、据有人经专门研究,发现,王羲之的《兰亭序》中,有三分之一的字是简化字;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中,有六分之一的字简化字。此说确否?我没研究。不敢乱断。
又,大家都知道,启功先生的作品常有用简化字,甚至加标点符号的。
三、摘舒志文文《艺术家得永远思考——书法作品中繁体和简体字能否混用问题的讨论》
最近,国内一家专业书画艺术网站,就“书法作品里繁体和简体汉字能否混用?”为议题,展开了一场书法艺术方面的研究和讨论,我作为该《论坛》——书法、篆刻和文学艺术栏目版主也加入其中。浏览若干帖子,大致观点有三:
    1. 在一幅书法艺术作品中,不要用简化汉字为好;
    2. 在一幅书法艺术作品中,如果要用繁体字,得一繁通繁;反之,则一简通简;
    3. 在一幅书法艺术作品中,主张繁简汉字并用,随心所欲,不受约束。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除第一种观点较之中庸外,其余两种可以说是观点大相径庭。
   据了解,过去在国内外一些书法展、赛中,大多数主办单位已把第二种观点纳入书画作品的评审标准中,正因为这一“政策”规定,使众多的参赛者还没有进入初评,也就是说在初选时就被淘汰了,其理由则是:作品有“硬伤”。参赛者的作品无论书法技艺有多高,题材多么有新意、间架结构有多美、布白多有韵味、装裱有多精致……仍将名落深山。确切的说,凡是用于展、赛的书法艺术作品中有繁简汉字并用的,可以理解为书法艺术创作的大忌。
   就我所知,在书法界,繁体字较受欢迎,简化字常常遭到冷遇。原因是繁体字笔划多,不容易失重,在结构、布白等方面较之简化字有明显的优势。书法既然是一种艺术,与应用文字有本质的区别,为了艺术的追求,书家们喜欢繁体字就不足为怪了.
   但是,简化字毕竟是我们当代的通行文字,因此也应该提倡用简化字作书法。下面我摘录《论坛》部分回帖内容,仅供大家参考:
   “我认为应逐步以简代繁。若干年后,繁体字没有人认识了,你的艺术给谁欣赏?”
   “难道简体字就不能美化、不能创造出艺术了吗?”
   “如果说没有人能够看得懂的书作,它还能存在吗?即使有人还认为它是艺术,又还能存活多久呢?”
   “在一幅书法作品里繁简字混用问题早有答案,《张猛龙碑》和柳公权作品里就有不少是简体字。”
   “我个人认为,管它是否是繁简混用,只要是整幅作品看起来协调就行。”
……
   看来。中国的书法领域在今后若干年内,就此问题是不会轻易告一段落的。正因为如此,笔者专门查证了许多碑帖和字典,其结果让我大吃一惊!
   以1956年国务院公布的《汉字简化方案》和1964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编印的《简化字总表》中的简化字为依据,发现其中许多简化字都是从古代书家原创草书体的基础上录用、仿效、照搬、编篡而来,如以下汉字:
   在、乐、论、传、学、临、数、会、涛、肠、经、湾、师、为、留、执、紧、绕、劳、尽、为、易、书、东、杨、闻、时、与、装、觉、览、计、讨、训、门、闲……还有凡是带部首的字,如言旁和门部,百分之九十以上是如出一撤,如此算来大约有一两百个草书体字在一千多年前就被王羲之、王献之、唐太宗、怀愫、颜真卿、允明、赵孟府、苏轼、米芾等无数的书法大家们写作简化字了,也许他们可堪称“中国简化汉字的先驱”,一点也不言过。
   简化字在一两千年前就已经出现在朝廷的奏章里、文人墨客的诗歌词赋里、书画家的艺术作品和碑帖里。试问?求古风、古韵、古味以及学古人、古帖、古法的专家、大师们,你们又怎样去评价先人的书作呀?
   或许现代人书法作品里的“硬伤”,都是古人惹的祸……在中国漫长的艺术长廊里,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值得研究与探索、继承与发扬的东西实在太多,俄国著名作家布宁有句名言:艺术家得永远工作,永远思考。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6-7 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抄红娘赠词:朝中措

繁体简体都是汉字啊~~~~继往开来继往开来~~~~~写得好就好乐哦:)(: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6-7 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抄红娘赠词:朝中措

还有啊,俺觉着呢,如果造成歧义的话,那造成歧义的也只是人心,而不是书法~~~嘿嘿……只是个人看法。:P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6-7 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抄红娘赠词:朝中措

其实梅兄完全可以简略点说出自己的观点,这样看着繁琐。我的观点不是反对简化,而是强调要统一。如同写诗用韵,古韵今韵都欢迎,但是要统一起来,不可杂用,否则就会乱套。这一点是确切无疑的。凭经验推之,无弦所写这个“帘”的简化当时忘记了繁写——他的回复似乎也可以这样来理解,这是很正常的,作为同道,我看到提醒,也是再平常不过。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6-7 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抄红娘赠词:朝中措

再说一遍,我丝毫没有否定笔下兄对无弦兄那个“帘”字提出意见的意思。
诚望笔下兄不要误会。
至于书法作品可否繁简混用,欢迎笔下兄阐述自己的观点。本人乐于恭听!
我的态度,前已表明,学术问题,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各种看法都听听,
都了解,没坏处。
谢谢!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6-7 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抄红娘赠词:朝中措

下面引用由梅在水边2007/06/07 13:21 发表的内容:
再说一遍,我丝毫没有否定笔下兄对无弦兄那个“帘”字提出意见的意思。
诚望笔下兄不要误会。
至于书法作品可否繁简混用,欢迎笔下兄阐述自己的观点。本人乐于恭听!
我的态度,前已表明,学术问题,百花齐放, ...
呵呵,是么。我的反应当也是正常的罢,我的随意指出无弦随意的小误,梅边的鸿篇巨制就显得小题大做了,这样一论,我岂有不接应的余地么?从书法角度看,时至今日 ,汉字已经进步到一个合理的阶段,繁简的对照也是应运而生,也算较为科学了,一旦混用,一些字的书法书写上会造成矛盾和混乱,从艺术的整体风格的一致性看也是不相宜的。至于提倡简化字和可否写简化字书法,何劳梅兄,我们的职业就很敏感,不到要简化,而且还要规范标准呢。而且一些字的确写简化比繁体好看。但是,问题似乎不能这样认为。要么写繁体书法,要么写简化书法,不要采取繁体书法,而冷丁夹一个简化字书法,就真的不大合适了。自然,这决不是过错,学习阶段谁都会犯这样的错误;而我指出呢,也再正常不过。然而这,决不能因无弦随意一次,而作为今天书法可以繁体中夹一个简化从艺术上满意的证明。我想,梅边之论应和我说的问题略有区别罢。不管怎么说,从梅兄所摘这些资料上看——仅管繁琐——确也给我许多收益。在此和大家一样,感谢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8-4 11:38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7-6-7 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抄红娘赠词:朝中措

    进来学习。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6-7 19:31 | 显示全部楼层

    抄红娘赠词:朝中措

    不懂字,但看到美的东西还是比较喜欢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6-8 06:36 | 显示全部楼层

    抄红娘赠词:朝中措

    支持学术性探讨,摆事实讲道理;不赞成将学术探讨拉到人事上。
    允许一方说不能混用,也允许另一方讲可以混用。引经据典越多越好。
    何苦偏离主题讲许多无关的话?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6-8 06:55 | 显示全部楼层

    抄红娘赠词:朝中措

    “我的随意指出无弦随意的小误,梅边的鸿篇巨制就显得小题大做了。。。。”
    唉!兄一定非要认为我是为针对你“指出无弦小误”而发,我也没办法。
    我只好闭口。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6-8 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抄红娘赠词:朝中措

    下面引用由莲华三十六2007/06/08 06:36 发表的内容:
    支持学术性探讨,摆事实讲道理;不赞成将学术探讨拉到人事上。
    允许一方说不能混用,也允许另一方讲可以混用。引经据典越多越好。
    何苦偏离主题讲许多无关的话?
    讲话要站在公平的立场。先生不是。当初的辩论已经领教了。总之你们那一面一切都是好的。写繁体书法夹一个简化也是好的。岂非咄咄怪事?我点了一句无弦,还没有你这样的不客气?批评不要只看一面。对照一下,一切都会清楚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4-11-28 05:25 , Processed in 0.08856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