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586|回复: 21
收起左侧

欧洲之行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7-28 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7-28 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欧洲之行

家人所拍,傻瓜编辑制作。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7-28 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欧洲之行

没有去过欧洲,看照片觉得欧洲风景很好啊...........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7-28 23:19 | 显示全部楼层

欧洲之行

[MagicFace=1]555522222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7-28 23:38 | 显示全部楼层

欧洲之行

喜欢欧洲,洁净美好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7-29 08:23 | 显示全部楼层

欧洲之行

画面很美,加上一些文字说明就更好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7-29 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欧洲之行

我就看出来法国巴黎的几个景点。
欧洲风情,令人陶醉。音乐也配的不错,吃完一顿饭,听了N 遍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7-29 12:33 | 显示全部楼层

欧洲之行

好洁净的天空,环境真好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7-29 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欧洲之行

清新,空旷,恢宏,好地啊,看建筑,是英伦三岛吗?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7-29 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欧洲之行

下面引用由珊瑚蟾蜍2008/07/29 20:07 发表的内容:
清新,空旷,恢宏,好地啊,看建筑,是英伦三岛吗?
大部份照片是英伦三岛.

家人写了几篇英伦之行游记先发一篇。
    真不知道用什么词来形容爱丁堡。有人形容她是才情横溢、颇具书卷气,有人说她是一座中古世纪的博物馆, 还有人形容她是十足的魔幻城。说她才情横溢、颇具书卷气是因了她的每年非凡的艺术节和聚集的文学家、艺术家们,说她是一座中古世纪的博物馆,是因了她的古城堡、古建筑们;说她是十足的魔幻城,是因了她的第一只复制出来的挑莉羊和轰动全球的哈利波特风暴。 所有的所有,咱总认为,但凡一个美好的东西被准确地修饰或定义后,它的想象空间就失去了。我不想,也想不出给爱丁堡选定的形容词。爱丁堡是不应该用某种形容词固定的,她是一个鲜活的,流动的、深沉的印象!
     搭乘苏格兰citylink到达爱丁堡已是上午11点多了。五月的爱丁堡天气阴晴不定地变换着。睛雨相间是爱丁堡天气的一大特色。一进入爱丁堡,就被她与众不同的画面吸引了。矗立在突兀的高山上的黑褐色爱丁城堡,在透过云层的阳光照射下和陡峭的绝壁托举下,深沉而厚重,散发出具大的神秘气息。 周边的古建筑、古教堂、古碑塔、狭窄的用长方形地砖砌成的街道,和穿梭与城市中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着装modern的人群,构成了一种奇妙的景象,往返于其中让你有一种犹如穿梭于时间隧道的感觉:一忽儿仿佛行走于历史中,一忽儿仿佛又回到了现代。

     我主要游览了爱丁城堡、王子大道,乔治大街、和皇后大道。爱丁堡是苏格兰的首都。已有990年的历史,文化气氛浓厚,从来就是诗人、画家和艺术家聚集的地方。爱丁堡城堡是爱丁堡甚至于苏格兰的精神象征,爱丁堡城堡在6世纪时成为皇室堡垒,1093年玛格丽特女王逝于此地,爱丁堡城堡自此成为重要的皇家住所和国家行政中心,延续至中古世纪一直是英国重要的皇室城堡之一,直到16世纪初荷里路德宫(Palace of Holyroodhouse)落成,才取代了爱丁堡城堡成为皇室的主要住所。在爱丁堡,徒步便可前往市中心及其它主要景点。在正中间的大路,是以北桥路为代表的街道。而几乎与之垂直相交的则是由爱丁堡城堡到圣十字架宫的皇家麦尔大道。这两条主干线将爱丁堡大致分为4个区域。l区是西北区,繁华的市中心。2区是西南区,大学,住宅区与剧场等娱乐施设多集中于此。3区则是圣十字架宫一带。4区是卡尔顿山周边地区,由此可俯视整个爱丁堡市。
    诗人朋斯(Burns, Robert,咱唯一知道一点点的人)被人们像英雄一样塑为雕像,高高地矗立城市最繁华的王子大道上。而乔治大街(George Street),据说历经了三百余年的沧桑,如今仍然是铺石街道,每一个十字路口都有一座文学家或是艺术家的塑像。遗憾地是功课做得不足,加之知识贫乏,大部分雕像都叫不出名字,更不知来历和背景,只好当成雕塑景观来看了。爱丁堡的夜晚也很迷人,玻璃罩六角亭式的街灯亮起来时,照得石砖铺成的街道和古建筑更具文化和历史,一种强烈的遥远和静谧感在灯光下被渲染得很浓很重。
    由于计划中爱丁堡只能待一天,没有时间游完所有的景点,我只选取了一些城市中心的景点观光。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7-29 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欧洲之行


英伦之行—剑桥
   追求名牌大学的学生和文学青年们没有不知道英国剑桥的。一是因为此大学本身在学术界,教育界的知名度,二是因为诗人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那脍炙人口的诗“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这用在爱情上浪漫,用在扮酷上潇洒,用在含蓄上睿智,用在搞笑上蒯策,整个一通吃!
  虽然以上二点于我毫不相干,但慕名还是有的。在我英国的旅游行程里就包括了牛津和剑桥。准备练练口语后,找时间独自游逛一番,再说,来不来咱会英语,来不来咱会走路,来不来咱能吃苦,来不来咱有够大胆,切,谁怕谁啊!所幸老天青睐我,就有这么巧,一所大学中国留学生会要更新他们的网页,求助于我。因为闲着的时间多多,我用了三两天帮他们设计了个主页面,他们看后,非常满意,主动提出带我去游玩。有这样的的好事真是求之不得。
  只是这些个大屁孩们说话没个准儿,今天变明天,明天变后天,变了无数次。正当我不作打算,准备自己出发时,在我无任何准备的情况下,他们敲门叫我立马出发。真跟不上他们的节奏!搞得我手忙脚乱的。本来剑桥之行的服装设计是:鹅黄短薄羊绒上衣和棕色西裙,再配上蓝白相间纱巾,外加一顶浅棕色旅游帽和一幅墨镜。自认为这样比较文化状。可是,可是的可是,计划没有变化快。大屁孩们的小车在楼下等着,我刷牙洗脸后,还得make up a little,不好意思再翻箱倒柜找计划中的服装了,只好拿起平时的衣服就冲上了车!
  一路上的田园风光赏心悦目,带我游玩的两个大男生,对驰骋过的风景麻木不仁,也许是他们出国好几年了,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了,他们听着强节奏的RAP音乐,边聊边摇头晃脑,只有我不断地探头探脑,一下子惊呼广阔绿地里突兀的古树,一下子惊呼成群结队的羊群,一下子惊呼山坡上开满的各种叫不出名字花儿……可以肯定,我的惊咋一准让这两大屁孩心里不断地好笑,呵呵,管他们的,我乐我开心,谁谁谁也不关我的事。
  一二个小时的车程后到了剑桥。这是一座古建筑林立的城市。我们的车停在剑桥大学的工程学院里。下车的第一件事跟每次旅游到站的第一件事一模一样——找WC。呵呵,吃喝拉撒,人之第一也。正好,见一个女老外girl经过,我操起我英语中用得最多也最流利的一句问她:“where is……”,她给指着边上的大楼说:turn left,see a door,and……我作聪明状地边点头边说“thank you”,然后朝她指点的方向急急地走去。乡亲们,不是我蠢,也不是我没听懂她说的,只是这幢大楼整个就没看到有正式的大门,走了两个侧面,都只见铁架式的楼梯,我以为上了楼就会见到门,于是我爬了一层又一层,只看到开着的窗,没看见有开着的门,所有楼道的门都是紧锁着的,上面写有火警通道的字。没辙,放弃好了。悻悻地从铁梯上走下来。咦?!那女老外girl等在下面了,她见我时连声说:sorry。 然后亲自带我去WC。害得我一场感动。原来那WC在一个不象门的门里面,外面看上去真的不显形,而门里面是一个通亮整洁的过道,厕所就在右边。厕所很干净,跟我们五星级宾馆的厕所绝没有两样。到底是世界最高学府之一,连厕所都与众不同,真好使,真星级,真难找! 
  出国之前,同事交给我一个任务:帮她看看徐志摩喜欢的水草。于是,到了剑桥后,大屁孩们问我先玩哪里,我想都没想就回答说看康桥!看河流,看水草!突然发现咱真够哥们,花自己的钱,给哥们办事!
  我们直奔康桥(cambridge的音译)。 这是一座并无多大特色的石桥。约五米来宽,十几米长。桥下停着许多小木船,可以自己划,也可以让船工划,每人十二磅。行程约半个多小时。太贵了,我犹豫起来,两大男生毫不在乎,要帮我出钱,当然不可,咱再乡下,也不能扮这种式样!最后我一咬牙交了钱坐了上去。
  康桥那写着中国上几代留学生的浪漫的见证,我touch你来了!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
  
      我们的小船在徐志摩诗歌的引领下悠悠地前行着。这个季节没有水草,只有静静的流水和明媚的阳光。
  划船的老外是个有着蓝眼金发的高个儿boy,边划边给我们讲着沿河的风光。河的两边都是大学校舍,有世界闻名的King`s college、St·John university还有一些忘了名字的大学。这些大学的建筑漂亮极了,各有各的特色,大都是古老庄严,个性独特,有的是十四世纪的建筑物。这些建筑在绿树,草坪,鲜花的烘托下,一点也不显苍老,仍然是那么高贵、沉稳、气宇轩昂。其中King`s college church独占鳌头,巨醒目,听说光只是建造就花了95年,几乎一个世纪!这是英国唯一不属国家的教堂!阳光下,这既具物质又具精神的建筑,向人们昭示着信仰的心路和知识的心路。
  剑桥大学校规很严,不是本校的学生一律不能入内,进入校区全得出示学生证,如果忘带也不准进。并且不准开车上学。因此剑桥城里的车比别的城市车要少得多。听说查尔斯王子读书期间因为校规这个规定,不能用车接送,就用直升飞机当交通工具。因为校规里并没规定不准用直升飞机。真搞笑。划船的小伙子还告诉我们说,查尔斯王子是个成绩很好的学生,所有的成绩都是2。他有六个保镖陪读,成绩比他更好,都是2和1。(英国的学分是以等级来区别的,一为最好)。
  以前以为剑桥大学是一所具体的大学,其实不然,剑桥是一座城市,凡是这所城市的大学总称为剑桥大学,是由N个大学组成的联合大学。
  下得船来我们在剑桥城里东游西逛,大约中午一点多的时候,买了几个热狗,然后找了家咖啡吧坐了下来,每人要了杯卡布其诺和一份甜点。这家咖啡吧有两层楼,大门厅堂这层我们进去时已经没有空台了,好在下楼的第二层还有几个空台。一进这家咖啡吧我就喜欢上了它的风格。艺术味很浓,有两面墙整墙都是印象派风格的图画,一面是红色为基调,另一面是蓝色为基调,而整个吧里的设置,从天花板、地毯、到桌子椅子的基调为黄灰色,照理说这几种色是不协调色,但设计者高就高在将这些不协调摆弄得独特而又协调得天衣无缝,很有格调和品味。这家咖啡的桌椅不是统一的风格,有可容好几人坐的长型桌,上面还放了两个连体台灯,有单人的小圆桌,还有双人、多人的圆桌,有长沙发,也有木椅。这里唯一让我感觉不协调的就是那张长型桌,又大又醒目,不懂为什么别的桌上没有台灯,唯独这张桌上放着台灯,正在我悠闲地打亮,悠闲地胡乱点评的时候,进来两个亚洲人(看上去象中国人,不好判断是因为他们一口流利的英语,直到我们走也没说一句中文,不是说中国人英语不好,只是因为日本人和韩国人也长得跟中国人一样) 直径地朝长桌走去,他们没叫咖啡和吃的东西,坐下后就摊开书本和作业,心无旁骛地学习起来。我愰然大悟,原来是为学生设计的。真是想得周到,一切服从于服务,这就是剑桥商人的理念和周到。
  剑桥这座城给我印象深的不仅有古老的建筑、不宽但整洁的街道和别致的路,更有各国匆匆的留学生。剑桥的闻名,让人对这里的留学生不得不多打量几眼。都说漂亮的人不会太聪明,至少不会聪明到进入世界一流的大学。这种大学不是用钱就可以通过的,也许能进来,但一定是出不去的。这里对国外的学生来说,必须是钱,智商和努力三结合才能获得那一纸文凭。这里的学费是英国除牛津以外最贵的,每年约二万磅,但不包括英国本地人。英国人在本国的任何一所大学的学费是一样的(划船的小伙子告诉我们的)。剑桥的留学生帅哥多,美女也多。也许是他们的优秀让他们的外貌焕发出自信的美吧。在路上遇到的好几个老外女生都蛮惹眼的,有的齐肩长发,有的波西米亚式中长发,也有剪得男生样的短发,她们都喜欢穿短的露脐装和低腰牛仔裤,朝朝气气的,不是手里的书本告诉你她们是学生,真的还以为是什么来观光的时髦女郎。就连这里就读的中国女留学生也好看,文静,小鸟依人样,干干净净的,东方人的含蓄美在她们举手投足间时不时地流淌出来。看来流传的聪明无美女之说要下岗了。呵呵。
  剑桥值得一看,也值得一玩,遗憾的是许多很有观赏价值地方不对外开放,你只能隔墙看风景,不能不说这是此行的一大郁闷。[/SIZE]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7-29 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欧洲之行


英伦之行—小镇的宗教
     在英国的几个月里,我几乎大部分时间都住在一个离伦敦约有四十分钟车程的小镇上。
     小镇不大,却有四个教堂。“City Church”、“Peter`s Church”、“Kingdom Hall”、另一个教堂的名字我忘了。听说都是基督教,只是各个教堂对基督教教义有各自不同的解释。
      散步时,我曾问过路遇的当地老人这些教堂信奉的是什么。老人告诉我,有信奉圣母玛丽亚的,有信奉耶酥的,有信奉三位一体的,有信奉耶和华是唯一真神的...., 当时,听得我一头雾水,真复杂。
      我对宗教了解甚微。但比较喜欢宗教的那份庄严、肃穆、虔诚和神圣感。这种感觉最初来自于电影、电视剧里的有关教堂的某些情节,后来升格为唱诗班和宗教音乐,继而凝结为心中的某种向往。感觉上,以宗教形式出现的仪式,不论是婚礼还是葬礼,不论是祈祷还是弥撒,无一不透露出不同凡响的神圣和神秘。
       这天星期天上午,闲得慌,出去散步。走到一教堂附近,看到有不少车和人进入教堂。在好奇心驱使下,我也跟着走了进去。门口遇一满脸笑容的Lady。
       “May I come in?” 我上前问道。
        她用最灿烂的笑容忙不迭迭地回答:“ Certainly, you are welcome!”。
      于是我安安心心地进去,安安心心地找了个座位坐下。周围已坐满了人,有白人,也有黑人。陆陆续续还有人进来。几分钟后,仪式开始了。先是全体起立祷告。所有的人,除了我,全都低头,闭眼,十分虔诚的听着主持的祷告词。我不敢造次,入乡随俗地学着他们的样子,低头,闭眼,只是中途悄悄地睁开了两次眼睛,偷偷地打量了一下周围,不能不好奇啊,呵呵。
  接着,伴奏响起,全体起立唱圣歌。
  在我的想象中,教堂的圣歌一般都是由唱诗班来唱。管风琴响起时,在和声和旋律的烘托下,唱诗班将世人对上帝的乞求和赞美之声送往九重天的天堂。
  现在我所看到的并没有专门唱诗班,也没有管风琴,只有站在前台两个吉它乐手,和一齐咏唱的普通信教的人。我想,也许是因为镇小而没有唱诗班吧。
  第一首圣歌是齐唱,大家心怀虔诚而全神贯注。第二首圣歌,在某一乐句段落中我听到了和声,我赶忙寻找和声发出的位置,一看,是几个黑人,分散地坐在不同的位子上,非常自然的唱着和声。接着的后面几首圣歌也有许多和声出现。坐我前面的一男一女黑人,到歌曲的某处自动的配唱和声,他们的嗓音很专业,那和声配得好极了,有时如异军突起似地飘浮于整体之上,有时又极其协调地揉和与整体之中,这些和声使得圣歌的艺术感染力变得十分强烈起来。我都被感染了,不由自主地激动了。当一首圣歌在唱到“Holy Jesus”时,我看到几个人高举起他们的双手挥舞起来,许多人的身体也随着音乐的节拍摆动,紧接着一个胖胖的白人女人激动的说了一段话,大部分我没听懂,她每说一两句,周围的人就附合着:“yes”。她说完,另一个接说,说完,再有人接着说,中间没有间断,象连接的台词一句紧接着一句,这种连接式的台词有十来分钟之久,在有节奏的yes,yes声中混合成了一种非常艺术的表演,既有节奏也有韵力,真的比舞台还舞台。整个一宗教rap!太奇妙了!如果说是事先排练过的吧,又不象,一切是那么自然和发自内心。但,不排练怎么又这么艺术?不排练怎么能有这么好的节奏?
  不过,他们的虔诚和狂热让我吓了一跳。站我右边的一个年轻黑人,唱圣歌时激动得抽泣起来,泪流满面,双手掩面,周围有好几人也泣不成声。
  没看完他们的所有活动,我就找借口走了。因为我有点不知所措。
  对于宗教,我还真是个门外人。门外看风景永远只是风景。不过,发现黑人还真有奔放热烈的艺术细胞!
  我喜欢古旧教堂里的钟声,特别是响在暮蔼中,“铛!铛!铛!” 嗡嗡的共鸣声在天地间回荡,万物在钟声的长鸣中,脱去繁重和苦难,一步一步向净化走去.....
  只是,英国小镇的教堂没有我想象的那种钟声。[/SIZE]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7-29 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欧洲之行


英伦之行—Inverness和尼斯湖
   坐车从爱丁堡到inverness花了四个小时,路上我晕车了,晕得厉害。可能是出来两天没吃米饭,只吃了汉堡和热狗的原故。乡里差就是乡里差,尽管是到了洋地方,还口好着那些个米粒儿,不吃米饭是不行的,所谓一天不吃胃晕,二天不吃头晕,三天不吃全晕。一路上,我在二层境界里晕糊、挣扎着打量沿途的风景,凡到过苏格兰的人都说inverness沿途的景色是一等一的,因为晕乎和翻胃,美好的景色也变得平淡起来,一心只盼着漫长的路程缩短再缩短。原来,所有的美好竟是一种需要全面协调的东西,没有好的健康,美的存在不能细细品味;没有好的心境,美的事物也只是擦肩之风。
    下午四点多终于到达inverness城。一下车,我赶紧找吃的。说什么也不肯再吃西餐之类的东西了,沿着inverness车站附近的路拼命地找着中国餐馆。老天有眼,一家送外卖的中国餐馆终于被我们发现。这是由香港人开的take away改良中式专送外卖店,铺面很小,厅堂里没有桌椅,只有一个柜台,右角落放着一台赌博机,赌博机边上有一个矮矮的放有杂志和报纸的长形书台,可以坐。我叫了一个元葱蘑菇牛肉饭,很快饭菜来了,是用两个锡皮纸盒分开着盛的,哇,香极了!我饿狼扑食地、狼吞虎咽地、风卷残云地、毫不留情地、干净彻底地扫荡了所有的饭菜,稍作喘息后,发现装饭菜的锡皮纸盒里映照出了我心满意足的光辉形象。
    酒足饭饱后,能量骤增,我在城里转悠着边看边找旅馆。
    Inverness是一个远在苏格兰深处的小镇,比起爱丁堡就小得去远了。也许是到达的时间不是热闹时间,也许是行走的街道不是热闹区域,小城显得很安静,街上来往的行人几秒钟内就可以数完。无意中,走到了inverness castle,这座城堡看上去很新,不象爱丁城城堡那样远古,爱丁城堡是黑褐色,inverness城堡是红褐色,以我幼稚的考古观来看,这座城堡太年轻,没有与之留影的必要,于是放过了它。过后才知道,放过了重要的景点。苏格兰历史中有不少事物是由各色各样的城堡点缀的。
    找旅馆成了我这次旅游的重要环节之一。苏格兰的旅馆跟中国旅馆酒店一样,形形色色,分成几个等级,上中下。与中国所不同的是,这儿的咨询很发达,信息中心不仅可以拿到免费的景点介绍和车次介绍,还有许多相关的住宿介绍。苏格兰旅馆大概有三种类型:一种是hotel,这类比较好也比较贵,一般至少都在35磅以上。另一种是B&B (即bed and breakfast),这种算中等的,费用大概在30-20磅之间,包早餐,两人间的住房,干净,环境不错,许多是私人开的,主人非常热情。再一种是青年旅馆或hostel. 四张上下铺,8人一间房,不分男女。不包早餐,但提供厨房和餐具,自己可以做吃的。第三种最便宜,有的只要10磅就可以搞定。在英国这点好,一分钱一份货,你出多少钱就可以享受到多少服务,决不掺假。绕了一大圈,我们终于找到了一家名叫"HO HO"的hostel,这家hostel是一个高个儿年轻苏格兰人开的,house 在inverness城中心的步行街上,houes有四层楼,第一层是店面,第二层以上才是旅馆。这家house很有落浪艺术家的气质。House里所有的过道和楼道全都画满了跟地铁里画类似的"先锋"画。我住的这间房有三个中国人,三个法国人,一个印巴人和一个德国人,真是五湖四海纳入一间,一锅烩!
     这一晚没睡好。有人不断地咳嗽。
     早饭后,乘车直奔尼斯湖。尼斯湖位于橫贯苏格兰高地的大峽谷断层北端,是英国內陆最大的淡水湖。海拔52英尺,24英里长,一英里宽。很久很久以前,尼斯湖畔就流传"怪兽"的故事。听说这也是世纪十大谎言之一。
  没晕车了,眼里的风景还原成了她的原状,越来越美了。去尼斯湖沿路上,湖泊连连,高地上覆盖着厚厚的植被,有针叶林,有阔叶林,有灌木,还有许多有不知名的蕨类,更多的是一片片绿草,偶尔杂有朵朵野花点缀着,色彩丰富极了。
   汽车行驶了半个来小时,我们在一个小村庄下了车。步行四十分钟到了尼斯湖边上一座叫"Urquhart castle" 城堡边。这是一座废墟城堡,紧靠边着美丽的尼斯湖。残垣断壁的他,孤傲地屹立在与湖岸连接的湖岛上,象一位历经岁月的老者,无言地诉说着世事的沧海桑田。
    天空很睛朗,阳光很明媚,历史很醒目,所有的所有,有如一种梦幻,又有如一场电影,当时光和往事变成一场叙述的时候,你是坐在对面最熟悉的陌生人,听完以后,起身离开。
    所有的都将远去......inverness和尼斯湖
以上文字均为家人所写,谢绝转载.[/SIZE]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7-29 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欧洲之行

好干净的城市。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7-29 22:48 | 显示全部楼层

欧洲之行

可以肯定,这些照片是用傻瓜相机拍的。
文字平实舒缓,毕竟是一家人啊,风格都一样。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7-30 07:29 | 显示全部楼层

欧洲之行

下面引用由庸附风雅2008/07/29 22:48 发表的内容:
可以肯定,这些照片是用傻瓜相机拍的。
文字平实舒缓,毕竟是一家人啊,风格都一样。
错!不是傻瓜机拍的.赫赫~
一并谢过以上朋友分享!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7-30 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欧洲之行

游记写得十分好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7-30 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欧洲之行

景色美,音乐好听,有时间再细读游记,问好 李子 ~!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7-31 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欧洲之行

好摄影,好幻灯,好文字,这是可加精之作...
请傻瓜同志,把其中一些照片居中....如此更好..先飘红.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7-31 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欧洲之行

还有个别特效使用过频繁,可否考虑变点花样..或减少一些..更符合平实大方的风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7-18 16:28 , Processed in 0.09301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