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99|回复: 10
收起左侧

[转帖]中国乐器(完〕--其他民族乐器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3-6-3 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右一根筷子♀在 2003/06/03 12:06pm 第 2 次编辑]


http://www.chinakongzi.com/2550/music/yq/img/qm0101.gif
http://www.chinakongzi.com/2550/music/yq/img/qm0102.gif

  吹奏乐器,至少已有七千多年历史。埙的起源与先民的劳动生产活动有关,最初可能是先民们模仿鸟兽叫声而制作,用以诱捕猎物。后随社会进步而演化为单纯的乐器,并逐渐增加音孔,发展成可以吹曲的旋律乐器。原始社会的埙,器形多样,如浙江余姚县河姆渡遗址发掘的陶烦,呈椭圆形,只有吹孔,无音孔、距今约七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仰韶文化遗址陶哨,其形略如橄榄,也只有一个吹孔,用细泥捏塑而成,是埙的原始形态之一,距今约六千年。商代的埙比原始时期和夏代有了较大的发展,有陶制,石制和骨制的,以陶制最为常见,形体多为平底卵形。战国时期陶烦也为平底卵形但也有其他形状的。秦汉以后,埙主要用于宫廷雅乐。考古发掘和传 埙中也偶见一些特形制的陶埙或瓷 埙。故宫博物院和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藏有清代宫廷所用的红漆云龙埙高8.5厘 米、腹径7厘米。埙体有六个音孔:前四后二,通体红漆,描绘金龙和 云纹。制作陶埙要选用土质纯净,不带砂石杂质的粘土,颜色不拘,红、黄或 黑土均可。将粘土加清水,反复绞拌揉揣、和成软硬适中的泥块,经捏坯、整形、开孔,磨光和煅烧而成。今人改进研制的九孔陶埙。以古制六孔埙为基础,扩展其肩部和内胎,以增大音量,音孔增至八个:前六后二,加上吹孔、共为九孔。为便于运指演奏,尽量减少复杂的叉口指法,其音孔按相似于笛子的音孔顺序排列。专业演奏者可吹出二十六个音,包括两个八度内的全部半音和一个泛音。在指法上有颤音、打音、抹音等技巧。九孔紫砂埙已在今日中国民族乐队中普遍使用,经常演奏的曲目有《哀 郢》、《楚 歌》,《脂 乐》、《风》 等。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3-6-3 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中国乐器(完〕--其他民族乐器

号角
http://www.chinakongzi.com/2550/music/yq/img/qm02.jpg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3-6-3 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中国乐器(完〕--其他民族乐器

长尖
http://www.chinakongzi.com/2550/music/yq/img/qm03.jpg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3-6-3 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中国乐器(完〕--其他民族乐器

三 弦
http://www.chinakongzi.com/2550/music/yq/img/qm0401.jpg
http://www.chinakongzi.com/2550/music/yq/img/qm0402.jpg
沿革
   三弦是古老的弹弦乐器,有丝质外弦、中弦、内弦(近年用尼龙钢丝弦)三根,故名三弦,又名弦子。<<西河词话>>载:三弦相传是秦代以流行于民间的『 鼓』演化为弹弦乐器『弦 』。但直至唐代崔令钦《教坊记》(762年)中才首现『三弦』之名,且其型制不明。唐代十部伎中皆无三弦。故另一说,指三弦为蒙古乐器,元朝时,始盛传于中原,为北曲之伴奏乐器。称为弦索。最晚明朝王 圻<<三才图>>中之三弦图画,已如今制。
型制
   三弦构造分琴鼓、琴杆、琴头、琴弦、琴码、琴轸等部份,有些加装转调移位山口。鼓框椭圆形,两面蒙蟒皮(亦有蒙木板者,日本蒙猫皮,叫三味线),琴杆无品格是其特征。演奏时,琴鼓置于右腿上,琴头左上方倾斜。滑音按指法为其特有的演奏特色。可以按照人声的平上去入,自由发挥,因此广泛用于曲艺之说唱伴奏。最有名的三弦说书白描,为清刘铁云<<老残游记>>中的黑妞白妞说书。今之三弦内外弦定为八度。外弦与中弦定为五度或四度,音域约三个八度。外弦与中弦定为四度者叫『硬中弦』;外弦与中弦定为五度者,叫『软中弦』。始于元时,以后一直延用不衰。南方多用全长约 90 公分左右之小三弦,用于评弹、江南丝竹、十番锣鼓、潮曲、南管、昆曲又叫『曲弦』、『南三弦』。北方多用全长约115公分左右之大三弦,用于说唱音乐如鼓书、弹词、单弦之伴奏,又叫『书弦』。相传由清末木板大鼓艺人马三峰(河北1821-1861)所创。演奏三弦有指弹法、拨弹法两种,近代又有以甲骨制作义甲的弹法。1960年武汉军区文工团萧剑声(广东1928-)改革60型大三弦,由天津、北京乐器厂生产。
1964年中央音乐学院王振先(江苏1933-)研制四弦三弦。定音EADG。
1976年王振先再研制四弦三弦。定音GBDG。
1984年武汉军区文工团萧剑声(广东1928-)再改革成80型大三弦。1986年萧剑声与北京民族乐器厂宋广宁制86型高音小三弦。并由北京民族乐器厂生产。
1985年由苏州民族乐器厂陈跃生制四弦三弦第二代定型琴。1987年再由苏州民族乐器厂宋广宁制第三代四弦三弦。并由北京民族乐器厂生产。
流传
   三弦是元曲之主要伴奏乐器。元王实甫词清沈远曲之<<北西厢弦索谱>>即以三弦为伴奏乐器。在全国各省,广泛被采用为说唱曲艺、地方器乐、少数民族歌舞乐之重要乐器。根据统计,全国最少有五十二种以上曲艺、六十种以上戏曲、四种以上少数民族乐种,采用三弦为主要乐器。曲艺界三弦演奏家,有韩永忠、韩永禄、韩永先三兄弟,分别为刘宝全、老黑姑娘、白云鹏伴奏。号称三弦圣手。韩永禄(北平1874-1942)有伴奏八法与奏法32字口诀,其徒白凤岩(1899-1975)创『三弦八法』创作<八音合>、<风雨铁马>奏<风雨铁马>、<八音盒>、<柳青娘>等曲。著名民间盲艺人王玉峰创用三弦模仿京剧唱腔,被称为『三弦弹戏』。卢成科(天津1903-1953)等继之。其后上海盲艺人沈易书改用弓拉三弦模仿唱腔,被称为『三弦拉戏』。河南省流传一种称为<河南大调曲子>的说唱艺术,开场曲、间奏曲中器乐演奏部分,叫<板头曲>的,多以古筝、琵琶、三弦主奏,(配以箫、四胡、八角鼓等)。约有四五十首六十八板体的曲目,统称<中州古调>。中州古调全曲有三段,慢板与中板共六十八小节,快板三十四小节。曹东扶(1898-1970)为演奏名家,曲目有<高山流水>、<泣颜回>、<赏秋>、<打雁>、<闺中怨>、<合番>等。
   三弦是福建南管之上四管乐器。惟名家多不可考。潮州三弦必以指弹,有『千日琵琶百日筝 ,半世三弦学不成』俗语。仿琵琶凤点头奏法,有大指摇奏之特色奏法。名家有罗九香<寒鸦戏水>、<出水莲>等曲。三弦广泛流传于西北、西南少数民族之歌舞音乐中,有大、中、小三种三弦:
蒙古族、满族大三弦:约113公分。定音GDG。
白族龙头三弦:约70公分。定音DGD。明艺人有杨 汉、黑明星等。
苗族三弦:约50公分。著名艺人有李成良、李旺济。
景颇族三弦:约67公分。定音DGD。
僳僳族三弦:约76公分。定音GDG。
彝族三弦:小三弦约50公分。中三弦约75公分。定音GDG。大三弦约135公分。定音CGC。
基诺族三弦:约75公分。定音CGC。
傣族三弦:约85公分。定音EBF。
拉祜三弦:约60公分。定音CGC。著名艺人有张老五、张老三。

曲谱、名家
明代万历年间,徐会赢编辑的<<天下通行文林聚宝万卷星罗>>第十七卷中有三弦谱。距今已近四百年。载有<鹅浪儿>、<锁南枝>、<带得胜令>、<带玉环>、<群对迎仙客>、<清江引>、<群对沽美酒>等七曲。本书采用独一无二的天干谱。以甲、乙、丙、丁表示第一弦上之四音;戊、己、庚表示第二弦上之三音;辛、壬癸表示第三弦上之四音。是一种音位谱。
1782年清干隆年间蒙族荣斋编有<<弦索备考十三套>>,中有弦索合奏曲十三首,附有三弦分谱计<十六板>、<琴音板>、<清音串>、<平韵串>、<月儿高>、<琴音月儿高>、<普庵咒>、<海青>、<阳关三叠>、<松青夜游>等十一首。 相传当时盲艺人赵德璧善弹之。清恭亲王府传奏,由张松山传予毓峘再传予中央音乐学院谈龙建。

1808年清嘉庆年间李 庭编张溥重辑<<万宝全书三十二卷>>第十八卷中亦有三弦谱。系转录<<文林聚宝万卷星罗>>中之四首三弦曲。

1941年重庆青木关国立音乐学院杨荫浏出版<<三弦谱>>三弦教材。

1975年王文凤编<<三弦弹奏法>>。

1983年李凤山、张棣华编<<三弦演奏法>>。

1984年周润明、王志传编<<三弦基础知识>>有<合欢曲>、<柳摇金>、<银河会>、<八音合>、<骑兵进行曲>、<土耳其进行曲>、<观花灯>、<欢乐的雪山>、<新弦子调>、<快乐的牧马人>等十曲。

1986年人民音乐出版社<<民族器乐传统独奏曲选集三弦专集>>有<六板>、<开手板>、<万年欢>、<反万年欢>、<柳青娘>、<八音合>、<风雨铁马>、<梅花调>、<高山流水>、<哭周瑜>、<泣颜回>、<赏秋>、<打雁>、<闺中怨>、<合番>、<将军令>、<合欢令>、<寒鸦戏?gt;、<浔阳夜月>等十九首。

1987年人民音乐出版社<<三弦曲集>>有<弦子韵>、<悲欢令>、<姑苏城>、<京韵>、<银河会>、<春晓>、<赶马调>、<江河水>、<三毛流浪记>、<川江船歌>、<快乐的牧马人>、<骑兵进行曲>等曲目十二首。

1987年<<三弦曲集(二)>>有<秋思>、<清明>、<醉吟>、<秧歌会>、<新弦子调>、<船歌>、<长门怨>、<酒狂>、<西藏舞曲>、<野蜂飞舞>、<樱花>等曲目十一首。

1987年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中央音乐学院王振先(江苏1933-)<<三弦练习曲选>>有<打雁>、<闺中怨>、<浏阳河>、<赶东老汉>、<慢板>、<阳春白雪>、<下乡来>、<山乡新歌>、<阿斯尔>、<三番>、<往事>等曲目十一首。另录制<说书>等独奏曲。

1989年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中央音乐学院,谈龙建(南京1952-)<<三弦演奏艺术>>有<阳关三叠>、<越调>、<民间乐曲练习>等十二首。1988年出版<清故宫王府音乐─爱新觉罗.毓峘三弦传谱>,有<合欢令>等弦索十三套曲六首。另撰有<谈三弦的换把>、<弦索十三套的三弦演奏艺术>论文。
南京军区歌舞团周于椿(江苏1930-)编有<<三弦演奏法>>。
上海音乐学院李乙(上海1932-),编有<春江花月夜>、<大浪淘沙>、<十八板>、<塞上曲>、<飞天>、<花鼓灯>、<金鱼>、<黄河之水天上来>等曲目。编着?lt;<大三弦曲目选>>、<<大三弦曲选>>、<<三弦演奏法>>、<<三弦基础教程>>。

其它还有:
武汉军区文工团萧剑声(广东1928-),作有<梅花调>、<刘胡兰>等曲目,其中<太行山上
送粮队>由中央音乐学院演出成功。
中央民族歌舞团王宗葵(1930-),致立于大相寺古代法音之研究,解译出<驻云飞>、<望
江南>等曲目。
上海音乐学院民族器乐系教研组,张念冰(福建1942-)创编演<平沙落雁>、<湘江之歌>
、<长门怨>、<船歌>等曲目。
东方歌舞团池祥生(北京1947-)作有<劈山引水战太行>、<回延安>等曲目,录有<<中州
春行>>录音带。
中央民族乐团有<社员都是向阳?gt;曲目。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场民族乐团有<北京的早晨>(刘明源曲)曲目。
中国广播民族乐团有<老贫农夸公社>(杨景贤曲)曲目。
海政文工团有<乐亭新歌>(周润通曲)曲目。
拉祜族著名三弦艺人张老五,改编创作乐曲约百首。如<澜沧小调>、<拉祜情歌>、<悲调>、<蜜蜂朝王>、<爱尼竹筒舞曲>、<喜送公粮>等。哈尼族爱尼人张老三,曲目有<串调子寨>、<情歌>等。
特色
三弦的音质低音部浑厚,中音区明亮,高音区坚脆。扫音雄壮激昂,滑音娩转灵活。江南丝竹中有『三弦当板压』的口诀。显示三弦较少奏附点音,较多等分节奏,以控制速度。三弦在民间伴随曲艺音乐之流传,已有极深厚的演奏技巧基础,但一般说来,三弦的音色尖锐明亮突出,音准因杆长及无品格的关系较难掌握,所以小三弦虽仍普遍用于江南丝竹、潮州弦诗、广东小曲、福建南管等传统丝竹音乐中。但现代国乐团中,多以中阮取代之,只偶而采用大三弦作低音乐器使用。国乐团既不重用三弦,而民间大量曲艺音乐,仍继续以大三弦为主要伴奏乐器,两相对照之下,形成极大的不合理现象。我们预测,将来三弦必将在国乐团中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无论独奏、协奏,均会再产生更多的曲目与名家。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3-6-3 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中国乐器(完〕--其他民族乐器

介绍得真详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3-6-3 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中国乐器(完〕--其他民族乐器

谢谢看来看去,和和,对三弦的介绍是特别详细,可能是应用较广吧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3-6-3 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中国乐器(完〕--其他民族乐器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3-6-3 11:58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中国乐器(完〕--其他民族乐器

极其详细的民乐大全,
还要感谢笑文人编辑的目录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3-6-3 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中国乐器(完〕--其他民族乐器

右右让文人斑竹教你怎么做联接呀,和和,那以后就不用斑竹费神了,和和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3-6-3 13:16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中国乐器(完〕--其他民族乐器

和和,谢谢文人加精呀,是不是能教我一下做链接呀,和和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3-6-3 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中国乐器(完〕--其他民族乐器

文人斑竹教一下右右吧,和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4-11-29 04:08 , Processed in 0.08316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