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92|回复: 18
收起左侧

桂林回忆(下)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3-8-1 00: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全州县的天湖与长白山天池有些相仿,建有天湖水电站,落差上千米,为亚洲第一高水头电站。在桂林境内的南岭群山中穿行,经常会看到利用落差水能发电的小型电站。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3-8-1 00:21 | 显示全部楼层

桂林回忆(下)

这是龙胜县龙脊一带壮族结婚时背新娘的场面。桂林地区壮、汉、瑶、苗、侗等各族杂居,民族风俗多种多样,比如壮族传统歌节“三月三”时的抛绣球,侗族传统民俗节日花炮节的抢花炮等等。最有意思的是“走寨”,在有月光的晚上进行,故又称“踩月亮”。每当月明之夜,小伙子们三五成群,弹琴吹箫,走村串寨,找姑娘们对歌、闲聊。姑娘们则三三两两聚在某家木楼,纺纱织布,说说笑笑。听到小伙子走寨的琴声,说笑停止,只有纺纱车在不停地转。小伙子听到纺车知道姑娘们在等待,便轻轻地走上楼,坐在火塘边弹琴吹箫,姑娘们和唱。如果双方有意,就单独对唱,直到雄鸡三唱,东方既明。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3-8-1 00:23 | 显示全部楼层

桂林回忆(下)

因为刘三姐和阿牛在这棵大榕树下的定情,使得它成了阳朔著名的一景。其实桂林城里最多的不是桂树,而是这盘根错节的榕树,桂林的别称就叫做“榕城”。除了阳朔的这株大榕树,桂林城里榕湖边古南门前面的榕树也很值得一看。古的时候天下西湖共三十六处,桂林的西湖是其中面积最大的一个,也就是《山海经》里说过的那个“南有大泽”,桂林西湖上来往的舟楫,就在古南门前榕树下停靠。现在游人在榕湖边上见到的系舟亭,就是为了纪念千年前一位路过泊舟的宋代诗人。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3-8-1 00:24 | 显示全部楼层

桂林回忆(下)

被称为“大自然艺术之宫”的芦笛岩位于桂林市郊的光明山上,早在唐代,这里就已经是个很有名的游览胜地了,在洞内发现的年代最早的题字,是唐初的一个周游全国各地的名僧所写。宋代以后,因为附近的村民需要利用这里来躲避战乱和土匪,于是芦笛岩被掩蔽起来,终于渐渐不为人知。芦笛岩的重新发现和开发,其实并不很久。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3-8-1 00:26 | 显示全部楼层

桂林回忆(下)

桂林有好些个地方可以看桃花,尧山下的桃林和骆驼山下面那一大片都很好。桃花江的两边,自然少不得也有些疏落的桃花。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3-8-1 00:27 | 显示全部楼层

桂林回忆(下)

原来桂林的机场是在奇峰镇,军民合用,后来利用抗战时陈纳德飞虎队的两江基地建成了桂林两江国际机场,奇峰镇机场就转为军用机场了。奇峰镇的驻军是罗盛教生前所在部队,清明节会去那里为他扫墓。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3-8-1 00:29 | 显示全部楼层

桂林回忆(下)

桂林境内的农作物绝大部分是水稻,农人会在水稻田里放养群群鲤鱼,它们一来可以吃掉田里的害虫,二来长成之后就是有名的桂北禾花鱼,和上酸笋,就是桂林人桌上一道佳肴了。

十多年前桂林的夜市小吃摊子上,最让人留连的是田螺和米粉,并不明亮的马灯下,好像总是有那么多不夜归的人们。过去的岁月总是牵引人的遐思,那失去了的,永不再来的,却总是让人一遍又一遍的去想着它。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3-8-1 00:32 | 显示全部楼层

桂林回忆(下)

有心人总是可以留意到天空云彩的变幻之美,运气好的话,还能见到雨后天空巨大的虹,仿佛通往天国的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3-8-1 0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桂林回忆(下)

伏波山至解放桥一段是天然的游泳场,每到夏天,在这里游泳的人非常多。经常有人问我,为什么自小生长在漓江岸边,却不怎么会游泳。其实这答案非常简单,因为漓江每年都要带走好些小朋友的生命,从小家里就不让下水的那些桂林人,当然不会游泳,而另一些经常由家长带着游泳的,就是水乡的健将了。伏波山下有个还珠洞,因诚实的渔童在此归还龙王宝珠的传说而得名。左边那座稍矮的,是靖江王城里的独秀峰,徐霞客来的时候,多次上书,请求进入王府登上此峰,为此在桂林勾留了数月,但终未如愿,郁郁而去。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3-8-1 0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桂林回忆(下)

这是还珠洞里的试剑石,传说伏波将军马援到此试剑,将石柱劈断,以示将军神力如斯!当然这只是个传说,但马援却是个真正的英雄,他那番关于男儿当建功于边野,马革裹尸以还的名言,和他言出必践的生平,尽显丈夫的气概,堪与闻鸡起舞,渡江击楫,驱除夷狄的祖逖相比!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3-8-1 00:38 | 显示全部楼层

桂林回忆(下)

旧中国的军阀里,有两派军阀始终没有被蒋介石彻底打垮,其一就是李宗仁、白崇禧为首的桂系军阀。李、白两人的故居都在桂林市临桂县境内,两人陆军小学堂出身,乱世中击溃老牌军阀陆荣廷,就此纵横中国历史舞台数十年,有位桂林作家据此写了一部《桂系演义》,销量还不错。白崇禧之子白先勇是台湾著名的作家。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3-8-1 0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桂林回忆(下)

到了桂林,不要怕遇到雨天,遇到了反而应该高兴,烟雨漓江才能真正体现漓江之美,也更符合我们中国人的审美精神。在戴望舒的巷子里,如果没有了雨的元素,那么那位丁香一般的姑娘,一定会少了许多独特的风致。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3-8-1 00:40 | 显示全部楼层

桂林回忆(下)

这是老城时代的象山景象,在我小的时候还能见到。随着老城的改造,各种洋派的、人造的东西被施加于这座曾经是中国最有特色的历史文化和风景旅游名城,桂林老城的天然风韵已经逐步散失。看到新闻里对桂林城改造的报道,总想起梁思成先生那些伤感的话:“一个东方老国的城市建筑,如果完全失掉自己的艺术特性,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因为这事实明显的代表着我们的文化在衰落,乃至趋于消灭的现象。”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3-8-1 00:42 | 显示全部楼层

桂林回忆(下)

桂林的居民有一部分是以船为家的,小的时候,曾经很羡慕那些家就是船,船就是家的同学,总以为他们只要愿意,就能解缆到下游去,到我们从未见过的下游的新世界去,儿童和少年的心理,总归是好奇,他们真的能“随心所欲的解缆到下游去”吗?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3-8-1 00:43 | 显示全部楼层

桂林回忆(下)

乘船在漓江上慢慢漂流是最有趣味的,可惜漓江上来往的机动游船,千篇一律是强迫游客走马观花的,如果为日程宽松的游客安排些人力的木船,象自号“青藤门下走狗”的那位有趣的袁枚袁子才老先生那样,让船在青山顶上缓行,细数江中游鱼,那是多好!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3-8-1 0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桂林回忆(下)

在漓江上常常可以看到带着鱼鹰的捕鱼人,有时候鱼鹰张开翅膀在江面上平飞,有时又一猛子扎入水中,带出一条大鱼。竹排撑的好的高手,让你能感受到的,真的就是离弦之箭的感觉。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3-8-1 0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桂林回忆(下)

漓江两岸的凤尾竹总是垂着头,随风而摇曳,好似温柔含羞的娉婷少女,纵使走到天涯海角,你的身影也将永在我的心底。在年轻的时候,离开了你,人生百岁,七十者稀,人生一世,也只是宇宙中的瞬间。短暂别离后,终有长久相聚时,山水之魂魄,吾将携以传之远方!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3-8-1 00:48 | 显示全部楼层

桂林回忆(下)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3-8-1 08:33 | 显示全部楼层

桂林回忆(下)

一个字美,天好蓝,草好绿,美好想去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4-6-1 08:26 , Processed in 0.04680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