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47|回复: 3
收起左侧

[原创]感谢琴棋书画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3-11-3 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笑文人在 2003/11/03 11:57pm 第 1 次编辑]

      用各种各样的名字来到这里四个多月了,一直在悄悄潜伏着听音乐,看图片,喝茶,修葺,我象一个暗恋者悄悄的注视仰慕你们,同时也象一个小偷一样的在这里找到图片,音乐应用于工作,学习,网络生活当中,这里象一个宝藏一样,让我有阿里巴巴一般的惊喜,每次差什么资料,我都在这里大叫:"芝麻开门!",由衷的感谢各位朋友对半日闲的帮助,这里是个温馨的心灵家园,我学习的课堂,感谢斑竹,感谢网友们,感谢唐诗宋词琴棋书画的所有的朋友.
     大家看看,我是这样利用偷窃财富的.一样的图片是不是有不一样的感受?
---------------------------------------------------------------------
     leilei转的<<傅雷之死>>一出来,琴瑟就看见了,但是鼠标一直不敢点开.今天,静静的看完两篇文章,琴瑟是一个容易被感染的人,眼泪一直掉,就象小时候母亲给我念傅雷先生给傅聪的那封信和遗书一样,关于那个年代的知识分子的命运不必废述,我一直思考死亡对于我们的意义.
      
      第一,相比为了民族命运国家的强盛的死亡的价值来说,佛教的修行的理论基础显得非常的脆弱和不堪推敲,求得往生吗?覆巢之下无完卵,当一个国家处于动荡,对生命和人的尊严极端的蔑视的时候,宗教不是解脱之途,尤其是宗教终极意义上的死亡也不能给予人安宁.
      第二,古代帝王和普通百姓想方设法想永生和不朽,即使做不到肉体的长存,他们用陵墓作为他们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丰碑,想让人永远的记住他们,比起那些同样是从容地安排自己的去向的帝王来说,傅雷是多么的渺小和无奈.
      第三,我还想到了一个翻译马克思著作的学者 ----  王实味先生,同是翻译家,他的遭遇比傅雷还要凄壮,他对国家的命运是敏感的,热情的,悲悯的,甚至是天真和软弱的,这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被众多的不读马列的马列主义者批判,最终也逃不过被砍头被扔进一口枯井.傅雷毕竟做了自己的帝王,有爱妻携手共伏黄泉,王实味纯粹变成了革命的祭品.齐家治国的使命不言,就说一句:"打碎一个旧世界,建立一个新世界"这句话我们实施前部分非常的彻底,而我们的新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呢?
      第三,有的人有华美的墓地,而且集中所有能工巧匠之能事,这些墓地最有效的功能不是使死者更加的显赫,而是些墓地最终保存了很多的艺术宝藏.但是还有很多人,他们的墓地不是考一个实物来体现,也许他们死亡之后没有任何坟冢让人凭悼,(就象鹤家平提到的那个陈独秀先生一样,估计现在也是野草过膝,黄土不可见),但是他们的精神和智慧穿越了时空,大卫雕塑就是米开朗基罗的墓碑,最后的晚餐是达芬奇的丰碑,<<红楼梦>>是曹雪芹的丰碑,<<论语>>是孔子的丰碑.....还有一些人,他们甚至没有留下一个系统的文章,但是他们的名字就是一座丰碑,比如吴道子(他的壁画随着城市颓废消亡而丢失),比如王实味,傅雷(这些翻译家甚至没有自己的文章,他们的创作被融入原著,署上了原作者的名字),很多很多.....
      第四,
下面引用由leilei2003/11/02 07:40am 发表的内容:
『关天茶舍』傅雷之死
作者:狄马 提交日期:2003-11-1 1800
就这样,人开始了扮演上帝的漫漫征途。万军之领袖以及追随者在无数香客的簇拥下登上了一座由砖石垒成的城楼。在那里,他发布命令,接受朝觐,并晓谕各族人民,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并只有按我手指的方向前进,你们的灵魂以及肉身才能进入流着奶与蜜的耶路撒冷。
       无奈我们现在还在这样愚民,一个没有独立思索的民族怎么不会造神?被阉割了思想的人群只能找个脑袋代为思考,否则没有头怎么行?
       第五,梅萼提到了杨绛先生的那篇文章,我觉得那两篇文章展开的角度都不一样,狄马的文章是思索型,一个后代知识青年对前辈命运的思索引申,而第二篇文章是一个友人对故人的回忆,不是一个类型的,而且杨绛先生和钱钟书先生是不会写和政治有密切关系的文章,他们的文字都尽量远离这些,这个也算是一种合理的逃避,大隐隐于市啊,难道我们希望所有的学者都和傅雷一样的命运吗?
       第六,关于傅雷先生的妻子的描述
下面引用由leilei2003/11/02 07:40am 发表的内容:
现在让我们费一点笔墨谈一谈朱梅馥,谈一谈这个温柔的妻子,慈爱的母亲,沙龙里的漂亮女主人。据与傅家有长期交往的朋友回忆,造化在这个女人身上显示了一种极其奇特的矛盾统一。受的是完全的西式教育,在音乐、书画、英文小说的鉴赏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但这些现代的文化训炼并没有磨蚀掉这个女人天然的内在之美。她的性格、气质、应对事物的态度完全是东方古典社会贤妻良母的典型。在给儿子傅聪的信里,她这样解释自己:“我对你爸爸性情脾气的委曲求全,逆来顺受,都是有原则的,因为我太了解他,……(他)成年后,孤军奋斗,爱真理,恨一切不合理的旧传统和杀人不见血的旧礼教,为人正直不苛,对事业忠心耿耿,我爱她,我原谅他。”这种发自内心的真诚追随,这种对真理、正义力量的由衷敬畏,恐怕是现在一些半生不熟的女权主义者,自以为是的“知识女性”,张牙舞爪的“女强人”们所无法理解的。她把东方女性的温存与高贵,坚定与自信,仁爱和牺牲发挥到了令上帝也为之落泪的程度。
  让我们把目光收起,重新回顾一下她在1966年9月2日的下午,也就是她在辞别这个世界时所留给我们的最后信息。
  那时杀心已定、去意已决。青年恐怖组织成员带着胜利的得意,绝尘而去。面对满地的狼藉,她对周说:“菊娣,衣物箱柜都被查封了,我没有替换的衣服,麻烦你到老周(煦良)家给我借身干净的来。”这是一个女人对世界的最后请求,那就是要体面地死去。
  大约在晚上八点左右的样子,夫妇俩吃晚饭,朱对周说:“明天小菜少买点。”这是我们所能知道的,她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一句话。
  我曾无数次地看过傅雷遗书的影印件,但每次面对结尾的签名时,我都要问自己:这“梅馥”二字究竟是傅雷的代笔,还是朱的亲笔题写?如果是后者,那么,我们可以想见一双女人之手将自己的名字最后一次签在丈夫的后面时那滴血的颤栗。
  到现在,我们仍然不知道,而且永远不会知道他们夫妇在赴死前的最后几小时里商量过什么,但验尸报告告诉我们,傅比朱早死两小时。也就是说在这两小时里,一个女人要亲眼目睹自己相守34年的爱人先是喝下了毒药,继而痛苦地痉挛、抽搐,最后辗转死去。这对朱来说,实际上经历了两次死亡:前一次是心死,后一次是身死;前一次是精神亡命,后一次是灵魂投奔。
  一个值得一提的细节是,朱在投缳自尽前,先将一块棉胎铺在地上,然后才将方凳放上去--他的目的是,不让方凳踢倒时发出声响,影响了别人的休息。
      
     这段也是让人最动容的地方,作为一个女性,我无法掩饰自己的眼泪,今天时间匆忙,我来不及整理自己的思绪,这段文字已经影响了我对怎么做一个女人的看法了,怎么看待爱情,怎么看待生活,怎么顺境中和逆境中的爱情.
        
      我们的一生该如何度过,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死亡方式,我们该给我们的子女留下什么
样的碑文呢?



[sound]http://music.gotonet.com.cn/chang/cha/cha8/05.wav[/sound]
     本来这段文字应该发在傅雷之死的后面,想了一会,还是单独成文吧,那篇文章给了我纷乱的思绪,从知识分子命运的思索到女性爱情观大小几个方面让人深省.感谢梅萼,感谢静远堂,感谢狄龙,傅雷夫妻还有那个无名的小女子.....
                                         ---------------------------------------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3-11-3 14: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感谢琴棋书画

应用的很到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3-11-4 00: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感谢琴棋书画

也谢谢半日闲了,没有你和广大喜欢琴版的朋友的支持本版不会保持到现在这样的风格多样,百花争放,繁荣昌盛。
文章写得不错,让人感叹中深思,我在想我的墓志铭该怎样写?或我想就简单点:我来过,活过,足过.....
另:按本版规定不发重复图片,以前图片余亦鱼发过,我编辑了,只留一张点缀,图太多亦会喧宾夺主,夺文之精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3-11-4 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感谢琴棋书画

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5-18 17:43 , Processed in 0.07552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