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63|回复: 4
收起左侧

潘玉良作品赏析(一)--白描与国画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1-3 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余亦鱼在 2004/01/03 01:20pm 第 4 次编辑]

   在中国近现代画坛上,活跃着一位富于传奇色彩的女画家。她面貌虽丑,却画艺精湛;虽屡遭世俗重压,却从未放弃对艺术的追求。她,就是我国著名旅法画家潘玉良。
  潘玉良,原名陈玉清,后改名张玉良,1895年生于扬州,父母早逝,少年飘泊芜湖,沦落风尘,尝尽人间酸苦。正当她走投无路之时,一位改变了其一生命运的男人--潘赞化先生走进了她的生活之中。潘赞化时任芜湖海关监督,为人正直,富于同情心。他将玉良救出火坑,并与之结为伉俪。玉良为表感激之情,遂将潘字冠以名前,改名潘玉良。
  婚后潘氏夫妇寓居上海,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色彩学教授洪野先生为邻。家务之余,潘玉良开始读书识字,并随洪教授学习绘画。潘玉良天资聪慧,毅力过人,进步飞速。1918年,在当时上海美专,从朱屹瞻、王济远学习油画。自此,她走上了一条布满荆棘,历经磨难的艺术之路。
  1921年,潘玉良考得安徽省政府的双分津贴,进入法国里昴中法大学学习,后又考入里昂国立美术专门学校,从德卡教授学画。1923年,她考取巴黎国立美术学院,与徐悲鸿同班,师从达昂·西蒙教授。两年后,其绘画天赋得到罗马国立美术学院绘画系主任康洛马蒂教授的赏识,直接升入该系三年级学习,成为该院的第一位中国女画家。同时,她又在该院雕塑系进修了两年。
  1928年,潘玉良学成回国,相继在上海美专、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先后与王济远,庞薰琴、徐悲鸿等名家共事。这期间,潘玉良的主要精力放在了美术教学和研究上,同时笔耕不辍,先后举办了5次个展,并出版了《潘玉良油画集》,受到广泛好评,被誉为“中国西洋画中第一流人物。”




    白描:  


    侧卧女人背体(1937)
  
    长26厘米 宽46厘米
    作品以简洁明快的“铁线描”,勾勒出一幅侧卧面背女人体,左下角有款:“玉良1937”,钤“玉良”三角形朱文印。右上角有陈独秀题跋:“余识玉良女士二十年矣,日见其进,未见其止,近所作油画已入纵横自如之境,非复以运笔配色见长矣,今见此新白描体知其进犹未己也。”




    俯首背立体
    长45厘米 宽27厘米
    潘玉良的作品中,速写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她的人体速写以白描尤为突出,她的线条“紧劲联绵、循环超忽”,恰如其分地表现出人体的姿态,笔简意深,形体准确,耐人寻味。
    这张白描简练的几条线,即刻划出一位女性低头背体。画面左下角有款:“玉良”,钤“潘玉良”正方形白文印。右上角有陈独秀以蝇头小楷写的跋:“以欧洲油画雕塑之神味入中国之白描,余称之曰新白描,玉良以为然乎?廿六年初夏独秀”。





    【国画】   


   
   玩扑克的女人(1957)
    长68厘米 宽53厘米
    作品描绘了一位着装素雅、面色沉静的玩牌女人,流露出一种客居异乡的无可奈何的惆怅,有着明显的宿命思想。




   白菊花(1959)
    长63厘米 宽49厘米
    此图描绘的是一束插在花瓶之中的白菊花,置放在铺有白底印花台布的桌子上,更显出白菊花的清高雅洁。画面左上角有款:“玉良59”,钤“玉良”方形白文印。
    潘玉良一生敬慕菊花,更喜爱描绘白菊的“潇洒俊雅”和“华润多姿”,她为菊花“不随群草出,能后百花荣”、“气为凌秋健,香缘饮露清”的品格所叹服,更为菊花“擢颖凌寒飆”、“秋霜不改条”的那种经风历霜的顽强生命力所感动。她喜画白菊,正是对白菊花这种高尚品质的赞美,也是对她自身人格品性的一种表白。




    白丁香
    长69厘米 宽55厘米
    画面是一簇长短不一、垂垂不胜负荷的白丁香,插在带有图案花纹的花瓶中。画面左下角有款:“玉良”,钤“玉良铁线”长方形朱文印。
    一九四二年,潘玉良尝试用中国的毛笔、墨彩在宣纸上作画。由于在巴黎取得宣纸不易,所以画在水彩纸上。这幅画用中国笔墨所作花卉,在背景处理上,突破传统的布白章法,用交错色叠的短线加上渲染,更增加了画面的层次,使白丁香越发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豢猫
    长122厘米 宽50厘米
    画面描绘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猫蹲在石台上嬉戏玩耍,猫背后有太湖石柱,从石柱后面又生长出新的枝叶,使整个画面充满生机。右上角有近代名画家张大千的题跋,左下角有款:“玉良”,钤“玉良”朱文印。
    著名画家张大千赞美这幅画说:“宋人最重写生,体会物情物理,传神写照,栩栩如生。元明以来,但从纸上讨生活,是以每况逾下,有清三百年更无进者。今观玉良大家写其所豢猫,温婉如生,用笔用墨的为国画正派,尤可佩也。丙申五月既望大千弟张爰题。”“张爰私印”朱文印。





   红芍药(1960)
    长132厘米 宽65厘米
    画面左侧乱石中置一株花红叶茂的芍药花,下部乱石叠压,杂草丛生,小猫卧于石上,两眼窥视天空飞向芍药花的蝴蝶。左上角峭壁上有野花悬挂。石壁上署款:“玉良60”,钤“玉良”朱文印。右上角有张大千题跋:“予年廿时,尝赋《种花诗》云:‘第一莫栽红芍药,花开春已是将离。’今年巴黎又值春末,且有南美之行,玉良大姐出此命题。漫书其上,为之黯然。辛丑三月卅日弟爰。”钤:“大千居士”白朱两印。  




    女人体(1963)
    长80厘米 宽65厘米
    作品先用细腻流畅的线条勾勒出典雅素静的人体,然后用淡彩点出人体的结构和质感,背景部分运用点彩和交错的短线来制造层次,成功地将中国的笔墨精神和西画的实体质感融入其作品中,呈现出既秀美灵逸又坚实饱满的极富独创性和个性化的审美情趣。





    坐着披花巾女人体(1960)
    长80厘米 宽64厘米
    画面为一年轻裸女披着一条花巾,呈跪坐式,头右侧低垂,面部略含羞色。画面左上角有款:“玉良60”,钤“玉良”方形朱文印。
    潘玉良的彩墨人体画,在传统技法的基础上,运用了国画渲染和印象派点彩技法的巧妙结合,形
态夸张适度,肌肤丰满滋润,神态委婉生动,具有强烈的感染。  





    照镜女(1954)
    长90厘米 宽64厘米
    一位半裸少妇,盘发,上身着短袖半敞红色上衣,盘坐在一个软垫上。俯首注视着左手拿着的镜子,自赏芳容。背景用纵横交错的线段烘衬。画面右上角有款:“玉良54”,钤“玉良”方形白文印。此画曾作为展览宣传广告画印刷数份。





   梳妆女(1961)
    长91 宽64厘米
    画面描绘一位身着花色长袍睡衣的女孩,腰间系有一根两端坠有绒球的腰带,侧坐在圆凳上,右手握住自己的头发,左手拿着梳子,正在慢慢地梳理。背景用淡色纵横交错的线段烘衬。画面左上角有款:“玉良61”,钤“玉良铁线”长方形朱文印。





   观猫女人体(1964)
    长64厘米 宽90厘米
    画面描绘一位长发裸女的背影,斜身侧卧在榻上,安祥地逗着身边的一只花猫,花猫也凝望着女主人。画面着暖色调,使整幅画显得和谐宁静。画面左上角有款:“玉良”
    潘玉良运用渲染点彩的技法描绘人体,以墨线勾勒人体的外轮廓,准确掌握物象的质感背景部分使用交错短线制造层次,从而成功地表现出中国的笔墨精神和西方实体质感的要求。




[sound]http://music.gotonet.com.cn/chang/chnae/04/05.wav[/sound]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1-3 14:26 | 显示全部楼层

潘玉良作品赏析(一)--白描与国画

喜欢白菊花与红芍药。
最近电视在放《画魂》,李嘉欣的表演可圈可点,不像以前的花瓶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1-3 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潘玉良作品赏析(一)--白描与国画

传奇女画家,她的白描国画也具有一定西洋画的特点,融合中西艺术技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1-3 19:03 | 显示全部楼层

潘玉良作品赏析(一)--白描与国画

中国画的线条加西方油画的色彩,是潘玉良的风格。几幅人体画真不错,充满了青春的活力与喜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1-4 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潘玉良作品赏析(一)--白描与国画

果然是天资聪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5-20 12:45 , Processed in 0.07608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