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56|回复: 1
收起左侧

[转帖]中國不需要思想家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4-27 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的思維可以分為兩部分:感性思維和理性思維。感性思維是“愛”、“恨”、“愉
快”、“悲傷”等感情部分,理性思維則是“演繹”、“歸納”、“推理”、“論證”等理性思考部分。動物也有感情,也會“喜怒哀樂”的感性表現,但絕對不會使用“演繹歸納”等理性思考方法。地球上只有一种生物具有理性思維的能力,這就“人”。從感性思維到理性思維的進步,是地球上几十億年來生物進化的最高結晶。
  進入近代后,人們發現大腦是人体中負責思維的器官,大腦的右半球負責感性思維,左半球負責理性思維。現代醫學已經發現男人的大腦結构和女人有所不同,男人大腦的左半球更發達一些,所以男人比女人更善于理性思維,這也是男性在人類社會中占据支配地位的生物學原因。從遺傳學的角度來看,黃种中國人与白种歐洲人在遺傳基因上的差別,比同种的男女之間遺傳基因的差別更大。因此不難類推中國人与歐洲人在大腦結构上有很大不同。
  与歐洲人相比,中國人的感性思維能力很發達,而理性思維的能力卻相當欠缺。中華民族有5000年的歷史,卻從來沒有出現過一位思想家。有人也許指出先秦時代的諸子百家都是思想家,但按照歐洲人的標准,思想家是指具有最高理性思維水平的人。而諸子百家的學說,基本上都是關于倫理道德等感性思維方面的學說,与慎密嚴謹的西方哲學相比,顯得十分粗糙而膚淺。比如作為中華思想代表的儒學,其核心思想的“仁”、“禮”等,都是教導人們怎樣立世為人的學說,而不是教導人們怎樣進行理性思考的學說。
  對于中國最大級的哲學家孔子的學說,黑格爾是這樣評价的:“一种常識道德,這种常識道德我們在哪里都找得到,在哪一個民族里都找得到,可能還要好些,這是毫無出色之點的東西。孔子只是一個實際的世間智者,在他那里思辨的哲學是一點也沒有的,只有一些善良的、老練的、道德的教訓,從里面我們不能獲得什么特殊的東西。西塞羅留下給我們的‘政治義務論’,便是一本道德教訓的書,比孔子所有的書內容丰富,而且更好。”
  中國人每每引以自豪的四大發明,都是屬于經驗上的發明或發現,而不是來自理性的推理与思辨。中國有几位華裔在美國獲得過諾貝爾獎,但他們的功績也都是屬于發明或發現,而不是象達爾文、愛因斯坦那樣提出新理論、新學說。面對西方眾多的思想家,很多中國人總是抱著不服气的態度:“你們有的我們也一定有”。但是由于缺乏思想家的候選人,中國人只得再次發揚“矮子里面拔將軍”的傳統,把魯迅破格提拔為中國近代最偉大的思想家。
  其實,魯迅只是一個文學家,根本沒有關于理性思維的研究和著作。魯迅的代表作《阿Q正傳》、《狂人日記》都是純粹的小說,根本不是什么哲學著作。魯迅的雜文都是想到哪里寫到哪里的隨想,根本沒有任何嚴密的理論体系,誰能說出魯迅思想的核心是什么呢?有人也許要爭辯說:魯迅的小說中包含了非常深刻的哲學思想,塑造了阿Q這樣典型的中國人形象。如果按照這個推理,法國的巴爾扎克、俄國的托爾斯泰的小說中,也非常深刻地描述了人物形象,也應該稱為思想家。這樣一來,世界上的思想家真是多如牛毛了。
  文學家靠感性思維進行文學創作,文學作品是感性思維的結晶。哲學家則靠理性思維進行哲學思考,哲學論文是理性思維的結晶。西方人之所以只把巴爾扎克、托爾斯泰等人稱為文學家而不稱為思想家,是因為他們的貢獻主要在感性思維方面,而不是理性思維的代表人物。如果說中國人的大腦,在生物學結构上与歐洲人完全一樣的話,中國這么長歷史又有這么多人口,產生思想家的几率應比西方大得多,無論如何也應該出几個思想家了。中華民族產生不了思想家,不能不讓人怀疑到中國人在大腦結构上的“硬件”問題。
  盡管西方的理性科學早在明代就已傳到中國,但中國人對這些理性的東西完全沒有興趣,极少數中國人翻譯出來的介紹西方科學的著作被人們扔進了垃圾桶。中國人對科學的態度就象小學生,不被先生打一頓手心,就不可能主動地去學習理性的科學。直到靠理性科學武裝起來的西方人,用超過中國人想象的洋槍洋炮打到中國來,中國人在挨了痛打之后,才想到要向西方學習理性的科學。
  中國人對西方的自然科學還大致可以理解,但對理性思維更強的人文科學卻無論如何無法理解。中國歷史上從來沒有產生過理性的政治學、社會學、經濟學、宗教學、軍事學。只有一個歷史學,但也還是不能稱之為完全理性的科學。司馬遷首開了用文學的方法來寫歷史的先例,以至于把《史記》作為文學著作還是作為歷史文獻這一問題上,常常引起爭論。中國的歷史被嚴重地文學化和人格化了。
  文學是人們用來表達感情的手段,科學則是人們用來表現理性的方式。文學所要的就是渲染和煽情,如果我們看完一部文學作品時,感到周身熱血沸騰,眼淚奪眶而出,說明這部作品是非常成功的。而科學卻要求人們冷靜的思考,如果我們看完一篇科學論文,激動得熱淚盈眶的話,我們怎么可能進行冷靜的理性思考呢?所以西方人論述政治、歷史等社會科學方面的文章,絕不用文學上煽情的手法,而是用平靜客觀的科學論文語气,讓讀者能夠靜下心來進行理性的思考。
  可是中國人卻喜歡用文學的渲染手法來講述政治、歷史等嚴肅問題。讀完中國人寫的關于抗日戰爭的歷史文章時,經常讓人心中燃起無名怒火三千丈,把日本人恨得咬牙切齒,恨不得立刻捉來一個日本人碎尸万段。在這种滿胸怒火焚燒的情況下,怎么可能冷靜地反思抗日戰爭的經驗教訓?中國人一提起抗日戰爭就破口大罵日本人殘忍野蠻,但問到他們抗日戰爭的經驗教訓時,卻沒有几個人能給出冷靜的回答。中國人對抗日戰爭的理解就是一個感性的“恨”,而几乎沒有理性的反思。中國人這种對歷史的感情化理解,使中國人無法從歷史中學到應有的經驗教訓,在歷史上惊人地一犯再犯前人已經犯過的相同錯誤,成為一個不會進行理性反省的民族。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4-27 15:01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中國不需要思想家

思想家,真的不需要吗?可是不需要却并不代表没有啊,什么都是无关痛痒的,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4-11-23 18:36 , Processed in 0.06886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