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收起左侧

◢★◣语言拾趣,知多一点点…… (不定期添加)◢★◣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5-31 02:18 | 显示全部楼层

◢★◣语言拾趣,知多一点点…… (不定期添加)◢★◣

[这个贴子最后由云在天水在瓶在 2004/05/31 04:04am 第 1 次编辑]


                            “科学家”一词的由来
   我们常常讲某某科学家,但你知道科学家这一词的来历吗?
   古时候虽然有从事科学事业的人,但没有科学家这个称呼。“科学家”一词诞生的时间约在1840年,创造这一词的是英国剑桥大学历史学家兼哲学家费米尔,他说:“于一般科学领域里,孜孜不倦的耕耘者,我们急需给予他们一个适当的称谓,我想称呼他们为‘科学家“,。
   “科学家”这个词在拉丁文中是“Scien”,即了解的意思;法文“Sciecnce”,泛指一切学习的形式;德文是“diewissenschaft”,可与科学通用。有人曾对科学家下过这样的评语,说他们具有“敏锐的观察,精细的实验,谨慎的分类,证据的搜集,结论的研判”的素质。
   那么,是不是有了“科学家”这个词后才相继出现“天文学家”等名称呢?不是的。“科学家”这一词与“天文学家”、“化学家”等称谓有早有迟。如“天文学家”大约在1400年前英文文献中已有了记载。“数学家”的名称比“天文学家”迟二十多年才发现。  “化学家”出现于14世纪左右。“动物学家”、  “植物学家”于17世纪才有。  “生物学家’、  “心理学家”、  “地质学家”约出现于18世纪。只有“物理学家”是与“科学家”一词几乎同时问世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5-31 02:21 | 显示全部楼层

◢★◣语言拾趣,知多一点点…… (不定期添加)◢★◣

[这个贴子最后由云在天水在瓶在 2004/05/31 04:05am 第 2 次编辑]


                            “老先生”的由来
   老先生这一称呼,一般是对有学问的人的一种尊称。这种称呼最早见于《史记·贾谊传》中。
   到了明朝时,把当翰林官的人称为老先生。尽管有的翰林官年龄不大,但仍称之为老先生。到了清朝,则把做相国或两司抚台的官员也统称之为老先生。
  
   时至今日,老先生这一称谓有了多种含义,已个只是尊称,有时还含有戏谑和讥讽的味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5-31 02:22 | 显示全部楼层

◢★◣语言拾趣,知多一点点…… (不定期添加)◢★◣

[这个贴子最后由云在天水在瓶在 2004/05/31 04:05am 第 1 次编辑]


                            “替罪羊”的出处
   这是一个宗教典故。在基督教的《圣经》(《旧约》)中说,上帝为了考验业伯拉罕的忠诚,叫他带着他的独生子以撒到一个指定的地方,并把以撒杀了作烙祭,献给上帝。正当亚伯拉罕要拿刀杀他的儿子时,有个天使加以阻止,说:“现在我知道你是敬畏上帝的了。”后来,亚伯拉罕把小树林中的一只公山羊抓来杀了,代替他的儿子献为燔祭。
   在《新约》中又说,耶酥为救赎世人的罪恶,宁愿钉死在十字架上,作为“牺牲”(祭品)奉献天主,并嘱咐他的十二门徒,在他死后也照样去做。因为这是仿效古犹太人在向主求思免罪时,往往杀一只羔羊替代自己供作“牺牲”,所以教会通常又称耶酥为赎罪羔羊。
   在伊斯兰教的《古兰经》中:也有类似的说法。现在替罪羊这个词,已被广泛用来比喻代人受过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5-31 02:23 | 显示全部楼层

◢★◣语言拾趣,知多一点点…… (不定期添加)◢★◣

[这个贴子最后由云在天水在瓶在 2004/05/31 04:06am 第 1 次编辑]


                               何谓“社稷”?
   “社稷”是一个特指名词。社,古代指土地之神;古代又把祭土地的地方、日子和祭礼都叫社。稷,指五谷之神。故“社稷”从字面来看是说土谷之神。由于古时的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招土地和五谷神。
   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后来人们就用“社稷”来代表国家。“社稷之忧”、“社稷之患”、“社稷之危”都指的是“国家”的忧虑、隐患、安危。这个代称一般现代白话文文章已经很少用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5-31 02:23 | 显示全部楼层

◢★◣语言拾趣,知多一点点…… (不定期添加)◢★◣

[这个贴子最后由云在天水在瓶在 2004/05/31 04:06am 第 1 次编辑]


                        为何称物件为“东西”?
   人们为什么把一切物件统称为“东西”呢?
   我们古代把木、火、金、水、土称为“五行”(分别代表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把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天干”,又把“五行”、  “天干”对应起来,组成“五方”。
    即:东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中方戊己土。可以看出,东方属木,可以代表一切植物,如花草、树木、蔬菜、庄稼等等;西方属金,可以代表一切金属矿物,如金、银、钢、铁、锡等等;南方属火,火是一种化学现象;北方属水,严格来说,水也是一种化学现象。
    然而,在远古时代,人们可能不,把水、火当做物质;至于中方的土,因为遍地皆是,以至被古人忽视。由此看来,只有木(植物)和金(金属矿物),最受人的重视,、可以代表一切有用物质。于是,人们就把代表“木”和“金”的两个方向名联在一起,组成了一个“词”——东西,用它代表世界上的所有物件。另一说,清代著名学者纪晓岚认为:物产四方而约称“东西”,正象历史记载四时而简称“春秋”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5-31 02:24 | 显示全部楼层

◢★◣语言拾趣,知多一点点…… (不定期添加)◢★◣

[这个贴子最后由云在天水在瓶在 2004/08/25 01:46pm 第 2 次编辑]


                             
                               “三脚猫”的由来

  “三脚猫”是形容那些在技艺上略知皮毛而不甚精通的人。
    “三脚猫”一词,语出于元末明初陶宗仪的《南村辍耕集》:“张明善作北乐府《水仙子》讥时云……说英雄,谁英雄;五眼鸡,岐山鸣凤;两头蛇,南阳卧龙;三脚猫,渭水非熊(非熊即飞熊)。”文中的“三脚猫”是一种动物。后来,明人郎瑛在《七修类稿》记载:“嘉靖间,南京神乐观有三脚猫一头,极善捕鼠,而走不成步。”捕鼠是猫的专职,“三脚猫”的本职技能很不错,却“走不成步”,难怪郎瑛接着解释道:“俗以事不尽善者,谓之三脚猫。”
    就这样,“三脚猫  ”一词成了做事技艺不精的意思了,并一直沿用到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5-31 02:25 | 显示全部楼层

◢★◣语言拾趣,知多一点点…… (不定期添加)◢★◣

[这个贴子最后由云在天水在瓶在 2004/05/31 04:07am 第 1 次编辑]


                        学历“和“学力”二词的区别

   “学历”和“学力”这两个词所表达的意思是不同的,不能混用。
   学历是指求学的经历,指曾在哪些学校肄业或毕业,通俗的说指的是资格。比如,人们常说的:“他有大学学历。”
“我的学历是中专。”
   学力的含义是在学问上达到的造诣,通俗地说就是指文化程度。“同等学力”是指虽然没有上过某一级学校,但具有相当于这一级学校毕业的学识或文化程度。比如:“他通过自学已经达到大学毕业学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5-31 02:26 | 显示全部楼层

◢★◣语言拾趣,知多一点点…… (不定期添加)◢★◣

[这个贴子最后由云在天水在瓶在 2004/05/31 04:07am 第 1 次编辑]


                            名单为什么称“花名册”?
   在日常事务中,为什么常把名册或名单叫“花名册”呢?旧时登录户口册子,把人名叫做“花名”,户叫做“花户”。花,言其错杂繁多。“花名册”即由此而来。
   “花名”一词是从古而来的,我们现在就不一定沿用它,可以用“名单”、“名册”,这样更容易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5-31 02:26 | 显示全部楼层

◢★◣语言拾趣,知多一点点…… (不定期添加)◢★◣

[这个贴子最后由云在天水在瓶在 2004/05/31 04:08am 第 1 次编辑]


                        《红楼梦》里为什么没有“她”?
   大观园里有那么多太太、小姐、丫头,但《红楼梦》中却没有一个“她”字。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是由于《红楼梦》诞生时,“她”字还没问世呢。《红梦楼》是清末曹雪芹的作品,1791年出版,而“她”字直到1926年才由刘半农创造出来。从前,文章里的第三人称代词男女不分,都称为“他”。“五四”以后,有人用“伊”字代替女性的“他”,但“伊”与“他”并用常造成混乱。于是刘半农先生专门创造了一个“她”。“她”与“他”读音相同,而且符合口语习惯,很快得到各界人士的称赞和公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5-31 02:27 | 显示全部楼层

◢★◣语言拾趣,知多一点点…… (不定期添加)◢★◣

[这个贴子最后由云在天水在瓶在 2004/05/31 04:08am 第 1 次编辑]


                          “语文”名称的由来

   清末废科举、兴“新学”时,有一门功课叫“国文”,教的是文言文。  “五四”以后,白话文兴起,小学“国文”改称“国语”,侧重白话文,提倡教学接近群众实际语言;中学仍称“国文”,侧重文言,但加入一定的白话文。
   1949年6月大陆大部分解放,华北人民政府教育部研究全国范围使用教材,确定中小学都应以学白话文为主,中学逐渐加点文言文,作文则一律写白话文,要求在口头上和书面上,使学生能掌握接近生活实际、切合日常应用的语言能力;并采纳叶圣陶的建议,不再用“国文”和“国语”两个名称,一律称为“语文”。
   “语文”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话言两个方面:在口头谓之语,在书面谓之文;口头的包括听和说,书面的包括读和写。使用“语文”这个名称,表明了要进行全面的语言训练,纠正封建社会长期遗留下来的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分家,教学里只管读文章、写文章,不管口语训练的弊病。世界上有多少种语言?
   据前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出版的《语言学与语言交际手段指南》一书认为:现在世界上已知的语言有五千六百五十一种(公认的独立语言有四千二百种),其中一百万以上人口使用的有一百六十三种,五千万以上人口使用的有十九种,使用人数最多的是汉语,使用国家最多的是英语(三十多国),一个国家里语言种数最多的是印度(八百四十五种)。世界上约有五百种语言得到人们较为充分的研究,一千五百种几乎没有人研究过。虽然一些国家的科学界和宗教界人士作出很大努力,占全世界四分之三强的语言仍然没有文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5-31 02:28 | 显示全部楼层

◢★◣语言拾趣,知多一点点…… (不定期添加)◢★◣

[这个贴子最后由云在天水在瓶在 2004/05/31 04:09am 第 1 次编辑]


                              什么叫“世界语”?
   “世界语”又称“万国语”,是一种没有国籍的语言,它诞生于1887年,是一位名叫柴门霍夫的波兰医生研究创造的。创立这种语言的目的是为了打破各民族语言的隔膜,便利交往。因此,又有人称世界语是“国际普通话”。
   “世界语”以印欧语系罗马语为基础,因为有严密的科学性和逻辑性,读写统一,音形统一,单词易记,很快被人们所接受。它从创立至今有了很大发展,词汇已从当初的九百个增加到现在的一万五千个。在柴门霍夫的“世界语”诞生后,人们又提出了几百种世界语方案,但其科学性和逻辑性都远不及柴门霍夫世界语。如今,柴门霍夫的“世界语”足迹已经遍及世界各地。我们通常所说的世界语就是这一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5-31 02:29 | 显示全部楼层

◢★◣语言拾趣,知多一点点…… (不定期添加)◢★◣

[这个贴子最后由云在天水在瓶在 2004/05/31 04:10am 第 2 次编辑]


                      “汉语”与“中文“的区别

  “汉语”和“中文”是既有联系而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
  “汉语”是汉族语言的简称。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除汉语以外,尚有蒙、藏、朝鲜、维吾尔等兄弟民族的语言,通常说的汉语,不包括其他民族的语言,但包括使用汉语地区的方言。
   “中文”是中国语文的简称,它与“汉语”的区别严格来说,汉语是指口讲、耳听的语言,“中文”还包括阅读和书写的问题。此外,中文也包括各兄弟民族的语文,例如新疆大学就把维吾尔语文专业课程设在中文系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5-31 02:31 | 显示全部楼层

◢★◣语言拾趣,知多一点点…… (不定期添加)◢★◣

[这个贴子最后由云在天水在瓶在 2004/05/31 04:10am 第 1 次编辑]


                              “一字千金”的由来
   两千多年前,秦国的宰相吕不韦组织他的门客集体编纂了一部大书——《吕氏春秋》。书成之后,把“稿本”挂在首都咸阳的城门上,声称有能增删一字者赏给千金。
   不知是因为这书实在编得好还是人们畏惧吕不韦的权势,据说,竟没人能够拿走这笔高额的“奖金”。于是,这个故事引出了一个“一字千金”的成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5-31 02:32 | 显示全部楼层

◢★◣语言拾趣,知多一点点…… (不定期添加)◢★◣

[这个贴子最后由云在天水在瓶在 2004/05/31 04:11am 第 1 次编辑]


                                  陛  下
   “陛下”是封建时代臣民对皇帝的称谓。“陛”本是台阶的意思,又特指皇帝座前的台阶。
    封建皇帝临朝时,陛的两侧要有武臣执兵器站列,以备不虞和显示威风。群臣常常不能直接对皇帝说话,而是要由站在陛下的侍卫者转达,以示皇权的崇高。
    后来,人们也就用“陛下”作为对皇帝的直接称呼,表示自己虽然是在对皇帝说话,但是在礼仪上还是不敢忘记自己本来没有资格对皇帝讲话,这些话是应由陛下侍卫者转达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5-31 02:32 | 显示全部楼层

◢★◣语言拾趣,知多一点点…… (不定期添加)◢★◣

[这个贴子最后由云在天水在瓶在 2004/05/31 04:11am 第 1 次编辑]

                                  “万岁”
   “万岁”这个词本来只是人们由于内心喜悦以示庆贺的欢呼语。秦汉以前,欢呼“万岁”是比较普遍的事。比如冯援替替孟尝君在薛地烧掉债券,颇得人心,于是“民称万岁”。
   秦汉以后,臣子朝见国君,拜恩庆贺,也常常呼喊“万岁”,并逐渐成为一种礼节。为了表示对皇帝的尊敬,便成为帝王代称了。但并不是帝王惟一或专擅的称呼。叫“天子”也可,因为这个称号也很尊贵“天之骄子”,表明其拥有的权力是上天所赋予的,至高无上。如果对别人呼喊“万岁”,皇帝也不干涉。
   汉武帝曾想把“万岁”攫为已有,不许别人用。但是人们并不全照他的意志,一到高兴的时候还是欢呼“万岁”,禁不了也无可奈何。
   到了宋朝,皇帝的“万岁”瘾可大啦!如果有大臣被称为“万岁”,就算犯禁,要受到重罚。以忠臣闻名的寇准有一次与温仲舒同行,路上遇到“狂人”,迎马高呼万岁。寇准的政敌得知后,向皇帝告发,以致寇准被罢去同知枢密院的高职,降为青州知州。
   可见,自从宋朝开始,“万岁”一词成了皇帝的专用名词,如果谁再随意欢呼“万岁”,就会有杀身之祸。到明朝以后,规定更加严格,简直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清王朝被推翻后,“万岁”一词才还其固有面目,人们还是把它作为一种庆贺的欢呼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5-31 02:34 | 显示全部楼层

◢★◣语言拾趣,知多一点点…… (不定期添加)◢★◣

[这个贴子最后由云在天水在瓶在 2004/05/31 04:12am 第 2 次编辑]


                       
                   “借光”的由来
   “借光”一词,意思是叨扰或请人给予方便。如通过稠密的人群时,便说:“借光,借光。”看来它十分普通。但它的来源却很古老。
   
    据《战国策》记载,甘茂逃出秦国打算投奔齐国,出关的时候,遇见了齐国的苏代,甘茂说:“你听说过借光的故事么?衬子里的姑娘们轮流出油点灯在村头的房子里纺线。其中有位因家贫出不起油的姑娘也来借光,但其他姑娘便想把她撵走。那姑娘恳求说:  ‘因我出不起油,所以每天早到迟退,为大家打扫屋子,安置座位,你们为什么不可以让我借点光?’姑娘们一听有道理,便不再撵她了。”
   苏代听了这个故事,便把他推荐给齐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5-31 02:35 | 显示全部楼层

◢★◣语言拾趣,知多一点点…… (不定期添加)◢★◣

[这个贴子最后由云在天水在瓶在 2004/05/31 04:13am 第 1 次编辑]


                      “七十二行“的由来
   “七十二行”的说法,是人们常以此来比喻社会上的各行各业,但此说自何而来呢?
    据宋周辉撰《清波杂志》所载,我国唐代的行业为“三十六行”,即:肉肆行、宫粉行、成衣行、玉石行、珠宝行、丝绸行、纸行、海味行、鲜鱼行、文房用具行、茶行、竹木行、酒米行、铁器行、顾绣行、针线行、汤店行、药肆行、扎作行、陶土行、件作行、巫行、驿传行、棺木行、皮革行、故旧行、酱料行、柴行、网罟行、花纱行、杂耍行、彩舆行、鼓乐行、花果行等。
   徐坷在其《清稗类钞·农商类》中说:“三十六行者,种种职业也。就其工而约计之,曰三十六行,倍之则为七十二行,十之则为三百六十行。”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上说:“杭州三百六十行,各有市语。”
   据此人们常说的七卜二行、三百六十行等,并非行业的具体数字,不过是各行各业的概称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5-31 02:35 | 显示全部楼层

◢★◣语言拾趣,知多一点点…… (不定期添加)◢★◣

[这个贴子最后由云在天水在瓶在 2004/05/31 04:13am 第 1 次编辑]


                            “破天荒“的来历
    唐代科举制度规定,凡是考进士的人,都由地方解送入试。
    当时荆州南部地区四五十年竟没有一个考中。于是,人们称荆南地区为“天荒”。意思是混沌未开的原始状态,或是荒远落后的地区,讥笑那里几十年没能考上一个进土。
   唐宣宗大中四年,荆南应试的考生中有个考中了,总算破了“天荒”。由此,旧时文人常用“破天荒”来表示突然得志扬名。现在用来指从未有过或第一次出现的新鲜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5-31 02:37 | 显示全部楼层

◢★◣语言拾趣,知多一点点…… (不定期添加)◢★◣

[这个贴子最后由云在天水在瓶在 2004/05/31 04:17am 第 1 次编辑]


                         “三只手”的来历
    “三只手”一词,源于古罗马剧作家普劳图斯的喜剧《一坛黄金》。该剧第四幕第四场中,老吝啬鬼龙克里奥丢失了一坛金子,他怀疑仆人。
    仆人伸出手给他查看,看了一只,手,又看另一只,最后不甘心还要看“第三只”。于是,“三只手”作为小偷的代名词,便被沿用至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5-31 02:37 | 显示全部楼层

◢★◣语言拾趣,知多一点点…… (不定期添加)◢★◣

[这个贴子最后由云在天水在瓶在 2004/05/31 04:18am 第 1 次编辑]


                   “千里送鹅毛”的由来

   唐贞观年间,回纪使臣缅伯高,遵照国王命令,带珍珠宝物向唐朝进贡,同时还带了一只他们认为世间稀有的白天鹅。这只白天鹅长得十分美丽可爱,缅伯高亲自用笼子装着护送。到了湖北两阳地方,发觉天鹅非常口渴,便放它到湖里喝水,一不小心,大鹅展翅高飞,仓促间,缅伯高只抓得一片鹅毛。这如何是好呢?他想来想去,只好硬着头皮,把鹅毛用丝缎包裹好,并附上自己写的一首诗,送给唐太宗。诗云:“天鹅贡唐朝,山高路远遥;两阳湖失宝,倒地哭号号。上复唐天子,请饶缅伯高;物轻人意重,千里送鹅毛。
   唐太宗看了诗,见来使的思想负担很重,便安抚一番,同时把天鹅毛诚恳地收下来,回送一些中原土特产,如丝绸、茶叶、玉器之类,缅伯高这才转忧为喜。他在中原住了一个时期,然后把答礼带了回去,还在回纪王面前,大赞唐朝友好之情。以后,回纪继续派遣使者岁岁来朝,还积极开展文化交流。
   从此“千里送鹅毛,物轻情义重”,便成为我国民间流行的口头禅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4-4-20 17:38 , Processed in 0.04680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