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收起左侧

◢★◣语言拾趣,知多一点点…… (不定期添加)◢★◣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8-26 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语言拾趣,知多一点点…… (不定期添加)◢★◣


                              “走后门”的由来

  不正当的手段来谋求达到某种个人目的,叫“走后门”。
  此典故据说出自北宋年间。相传宋哲宗死后,徽宗继位,以蔡京为相。蔡京拼命贬谪和排斥旧吏,并规定其子女不得出仕和入京,甚至连其诗文也不准流传,因此引起了人们强烈的不满。
    一次朝廷设宴,艺人们在宴间演出了这样一幕:一个大官据案中坐,传判各事。有个和尚要求离京出游,因其戒牒是哲宗年间的,即被令还俗;一个道士遗失度牒要求补发,因是哲宗年间出家的,立即被剥下道袍复为百姓。
    这时,一个属官上前低声说:“今国库发下的俸钱一千贯,皆为旧时钱文,如何处置﹖”这个大官略作沉思,悄悄地说:“那就走后门,从后门搬进来吧”。
    这便是“走后门”的由来。

[/SIZ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9-1 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语言拾趣,知多一点点…… (不定期添加)◢★◣

                             
                       “磨洋工”的由来

  人们习惯于将消极怠工、只出工不出力的现象称为“磨洋工”。其实,最初“磨洋工”并不是指磨蹭、怠工的意思,而是指建筑工程的一道工序。中国旧式的房屋建筑,官宦人家一向讲究“磨砖对缝”。磨工,就是指对砖墙的表面进行打磨,使之平整、光滑,相当于现在的勾缝和打磨石类的装修。
  1917年至1921年,美国用清政府的“庚子赔款”在北京建造协和医院和协和医学院。工程耗资500万美元,占地22公顷,而且建筑质量要求甚高,外观上采取中国传统的磨砖对缝、琉璃瓦顶。由于这项工程是由外国人出资、设计,中国工人就称它为“洋工”。
    协和医院共有主楼14座,又是高层建筑,“磨工”工序十分浩繁。所以,参加建筑工程的许多工人就把这一工序称为“磨洋工”。
    至于后来的意思,也许是出于对西方帝国主义者侵略中国的罪恶行径的一种不满的发泄,最终改变了原来的意思。历史上这种讹传的例子还有很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9-1 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语言拾趣,知多一点点…… (不定期添加)◢★◣


                             “吹牛皮”的由来

  “吹牛”、“吹牛皮”,是人们生活中最常见的口头禅。
  在交通不太发达的时候,相传在黄河上游一带,水急浪恶,难以行舟,为此当地的人们常用牛、羊皮制成筏子渡河,它是由几个形状像袋子的牛皮口袋连结而成,使用时用嘴将皮筏吹起来,于是那时就有了“吹牛皮”一语。
    不用足够的力气,光谈空话,皮筏是吹不起来的。人们常对光说着空话的人说:你有本事就到河边吹牛皮看。其后,人们就把那些既无知识,又无工作能力,爱说空话大话,夸大其词的叫做“吹牛皮”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9-20 18:49 | 显示全部楼层

◢★◣语言拾趣,知多一点点…… (不定期添加)◢★◣

下面引用由幽谷一兰2004/09/09 11:46am 发表的内容:
真是受益非浅。值此教师节来临之际。献上我诚挚的祝福: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幽谷一兰,非常抱歉!
云水现在才看到你的关心和祝福……
感谢你——云水希望这虚拟的网络里,能有更多的……
再次真诚地感谢:)
云水也深深祝福你:健康,快乐,一切如意、如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9-24 18:49 | 显示全部楼层

◢★◣语言拾趣,知多一点点…… (不定期添加)◢★◣



                               什么是“吃醋”?
    男女相恋时有第三者介入,往往发生争风吃醋现象。到底什么是“吃醋”呢?
    原来,唐太宗李世民当年赐给房玄龄几名美女做妾,房不敢受,李世民料到是房的夫人是个悍妇,不肯答应。
    于是唐太宗派太监持一壶“毒酒”传旨房夫人,如不接受这几名美妾,即赐饮毒酒。夫人面无惧色,接过“毒酒”一饮而尽。
    结果并未丧命,原来壶中装的是醋,皇帝以此来考验她,开了一个玩笑。于是“吃醋”的故事传为千古趣谈。
    现代生活中,有些人见别人受到表扬或奖励,心存嫉妒,眼红别人,也被戏称为“吃醋”。
[/SIZ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9-24 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语言拾趣,知多一点点…… (不定期添加)◢★◣



                           “拍马屁”是怎么来的?
    “拍马屁”一词自然是从产马区流传起来的。
    内蒙古、宁夏、青海、新疆等地,草原辽阔,盛产马匹,而且经常出现宝马良驹。一般百姓人家都会拥有几匹马,以解决行路、运输等问题,牧民们常以养得骏马为荣。有时人们牵着马相遇时,常要拍拍对方马的屁股,摸摸马膘如何,并附带随口夸上几声“好马”,以博得马主人的欢心。
    起初,人们实事求是,好马说好,可是相沿很久以后,有的人竟不管别人的马好与坏、强和弱,都一味地只说奉承话,把劣马也说成是好马了。
    于是“拍马屁”一词便用来讽刺那些不顾客观实际、专门谄媚讨 好别人的行为了。 [/SIZ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10-14 00:29 | 显示全部楼层

◢★◣语言拾趣,知多一点点…… (不定期添加)◢★◣

                               “眼中钉”的由来
    “眼中钉”人们常用其来形容极为仇视的人。提起这个词的来历,还有一段有趣的历史故事。
      传说,北宋真宗年间,宰相丁谓和太监狼狈为奸,把持朝政。当时老宰相寇准尚在朝中,丁谓深知寇准为官公正,刚正不阿,生怕自己所做的坏事被他拿住把柄,引发后患,就千方百计地在皇上面前说他的坏话,后来寇准被排挤出了京城。
      丁谓所为,被老百姓看得清清楚楚,不久,出现了一首民谣。歌中唱道:“欲得天下宁,须拔眼中丁;欲得天下好,莫如召寇老。”歌中的“丁”,指的就是丁谓。于是,“眼中丁”的说法逐渐流传开来。到后来,“丁”又演变成“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10-14 00:33 | 显示全部楼层

◢★◣语言拾趣,知多一点点…… (不定期添加)◢★◣

                     
                         何谓“拔河”?
         拔河始于距今二千四百年前春秋时期的楚国。楚国地处大江南北,水道纵横,除陆军外,还有一支强大的水军舟师,并曾发明一种称之为“钩拒”的兵器,专门用于水上作战。当敌人败退时,军士以钩拒将敌船钩住,使劲往后拉,使之逃脱不了。后来钩拒从军中流传至民间,演变为拔河比赛。
      到了唐代,拔河活动已广泛展开。“大麻全长四五十丈,两头分系小索数百条”,可见古代参加拔河的人数比现在的多得多。大绳正中插一根大旗,旗的两边划两条竖线,称为河界线。比赛时,以河界线为胜负标志,所以改称“钩拒之戏”为“拔河”。一声令下,河界两边选手紧挽绳索,“使相牵引”,围观者“震鼓叫噪,为之鼓劲”。
[/SIZ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10-14 00:36 | 显示全部楼层

◢★◣语言拾趣,知多一点点…… (不定期添加)◢★◣


                           “麻将”如何得名?
        传说,麻将一百零八张牌隐喻梁山一百单八将,是元末明初一个崇拜水浒英雄的人发明的。麻将被胡适称为“国戏”,今又普及成健康娱乐活动。

      麻将牌又称麻雀牌、竹城之战、方城之战。现代麻将牌产生于明末清初,起初在我国江、浙一代流行,19世纪20年代初被作为“巨额商品”向外输出,流入西方和日本。麻将牌是由明代的一种娱乐品——马吊牌名称变化而来的,麻将牌最早的文字记载写为马将牌,可见麻将牌名称的来源与马吊牌的名称有联系。《清稗类钞》中记载:“麻雀牌是马吊牌一音之转。”麻、马二字同音,江浙一带的乡音称鸟为刁,刁读去音就是吊。于是,马吊就读了麻将,麻将牌由此得名。
      在明末清初马吊牌盛行的同时,由马吊牌又派生出一种叫“纸牌”(也叫默和牌)的戏娱用具。纸牌也是供四人打,由纸制成的牌长二寸许,宽不到一寸。纸牌开始共有60张斗纸牌时,四人各先取十张,以后再依次取牌、打牌。这些牌目及玩法就很像今天的麻将牌了。这种牌戏在玩的过程中始终默不作声,所以又叫默和牌。
      后来人们发现在玩麻将时常常把牌拿完了,也没有人做成牌,感到扫兴。为弥补这个缺憾,于是又增加了听用。最初的听用只增加两张,逐渐发展增加为更多的张,直到发展为有绘图的麻将牌。
      但由于纸牌的数量一多,在取、舍、组合牌时十分不便,人们从骨牌中受到启发,渐渐改成骨制,把牌立在桌上,打起来就方便了。正宗的麻将牌从此开始。
[/SIZ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10-15 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语言拾趣,知多一点点…… (不定期添加)◢★◣

拜读了,楼主辛苦啦。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10-15 19:04 | 显示全部楼层

◢★◣语言拾趣,知多一点点…… (不定期添加)◢★◣

下面引用由二木2004/10/15 11:43am 发表的内容:
拜读了,楼主辛苦啦。谢谢!!!!
云水感谢二木老乡的认真阅读*^_^*
喜欢就好,不必言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10-17 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语言拾趣,知多一点点…… (不定期添加)◢★◣

好帖,收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10-22 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语言拾趣,知多一点点…… (不定期添加)◢★◣

下面引用由飞越迷雾2004/10/17 10:16pm 发表的内容:
好帖,收藏.
欢迎你!来自西安的朋友——飞越迷雾:)
云水欢迎你加入唐宋大家庭:)
云水也感谢你对此帖的收藏:P
有时间的话,我们一起搜集、一起贴吧—— 让大家都能知多一点点……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11-4 23:29 | 显示全部楼层

◢★◣语言拾趣,知多一点点…… (不定期添加)◢★◣

受益非浅~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12-2 23:33 | 显示全部楼层

◢★◣语言拾趣,知多一点点…… (不定期添加)◢★◣

下面引用由羊山山2004/11/04 11:29pm 发表的内容:
受益非浅~
谢谢~
有用就好:)
不必客气: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12-2 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语言拾趣,知多一点点…… (不定期添加)◢★◣


传统典故
在悠久的中国文化中,
一些传统图案有着深刻的寓意,
甚至引申为我们现在经常使用的成语和俗语。
但是您知道它们的来龙去脉吗?
http://www.people.com.cn/mediafile/200411/18/F2004111809160100000.jpg
http://www.people.com.cn/mediafile/200411/18/F2004111809165800000.jpg
http://www.people.com.cn/mediafile/200411/18/F2004111809174700000.jpg
http://www.people.com.cn/mediafile/200411/18/F2004111809183800000.jpg
http://www.people.com.cn/mediafile/200411/18/F2004111809193400000.jpg
来源:网    络
编辑:云*^_^*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12-22 15:56 | 显示全部楼层

◢★◣语言拾趣,知多一点点…… (不定期添加)◢★◣


        何谓“元旦”

“元”有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时间,也通指白天。元旦,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元旦”一词,最早出自南朝梁人萧子云《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宋代吴自牧《梦梁录》卷一“正月”条目:“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
一岁节序,此为之首。”元旦,《书·舜典》中叫“元日”,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一篇《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诗中谓之“元朔”。自来元旦指的是夏历(农历、阴历)正月初一。在汉语各地方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又叫“正月初一”。
我国历代元旦的月日并不一致。夏代在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又以十月初一日为元旦,自此历代相沿未改(《史记》)。汉武帝太初元年时,司马迁创立了“太初历”,这才又以正月初一为元旦,和夏代规定一样,所以又称“夏历”,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中华民国建立,孙中山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定正月初一(元旦)为春节,而以西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
在当代,元旦指公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自西历传入我国以后,元旦一词便专用于新年,传统的旧历年则称春节。
    
而在此之前,元旦一直是指农历岁首第一天的。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界全体会议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纪年法”,即是我们所说的阳历,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阳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至此,元旦才成 为全国人民的欢乐节日。
[/SIZ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1-7 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语言拾趣,知多一点点…… (不定期添加)◢★◣

                名联"家事国事天下事 事事关心"的来历

  东林书院,是我国古代著名书院之一,位于无锡环城东路的幽静处。书院由北宋著名学者杨龟山创办,故亦称“龟山书院”,后废毁。至明万历年间,被罢黜归里的顾宪成,偕弟允成,及高攀龙、安希范等人,为继承杨龟山的讲学遗志,倡仪捐助重建东林书院。建成后便在此主持讲学,讲习之余,针砭时弊,臧否人物,一时影响颇大。结果引起朝廷不满,明天启年间,阉党祸兴,诏毁全国书院,东林首当其冲,书院被毁。顾宪成、高攀龙等被斥为“东林党”而蒙遭迫害。崇祯即位,惩处阉党,为东林昭雪,并下诏修复书院。后清代各朝续有修葺,书院遂恢复原观。及至民国及抗战中,东林书院无人管理,年久失修,损坏严重。抗战胜利后,无锡著名人士吴敬恒、唐文治、钱基博等发起重修,整治原观。
  一副对联因邓拓而名扬天下
  说起东林书院,尚未踏访过的人不一定知之甚详,但院中的一副对联是无人不知的,这便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此联传为顾宪成所撰,顾死后,这副对联被后人刻写挂在惠山寄畅园旁顾氏祠堂里,后毁坏无存。抗战胜利后,东林书院重修,此联被重新刻写挂在院内。而这副对联能传之于众,则有赖于在“文革”中被打成“三家村”之一的邓拓。1960年,邓拓来无锡参观东林书院时见到这副对联,印象非常深刻,回京后有感而发,写了篇《事事关心》的文章,收入《燕山夜话(合集)》中,提倡既要认真读书,又要关心国家大事,于是此联便名扬天下。“文革”后,备受摧残的“三家村”只存廖沫沙一人在世了。1982年重修东林书院时,无锡有关方面便恳请廖沫沙先生题写了这副抱柱联。该联现仍挂在东林书院依庸堂里。
  “事事关心”原为“事事在心”?
  就是这副对联,却有着一段至今尚未破解的“悬案”。此联一直流传着两个版本,一是现在的版本,另一版本是把现在的“事事关心”换成“事事在心”。上世纪20年代出版的《无锡大观》中,记载此联为“事事在心”;而30年代出版的《无锡指南》中有两处提及此联,一处是“在心”,一处却是“关心”。近一个世纪来,这两个版本孰是孰非,众说纷纷。
  笔者曾为此联采访过无锡的史学专家王赓唐先生。他说,解放初期当时的东林书院一部分已辟为东林小学,自己因在教育行政部门工作,经常去东林小学,常常浏览这副对联,对“事事在心”四字记忆深刻,至今犹在眼前。
  王赓唐先生认为,“在心”与“关心”在感情色彩上有轻重之分,“在”字本义是“居”和“存”;“关”字是牵连或涉及的意思,程度上有很大不同。“入耳”与“在心”都是动宾结构的词组,而“关心”则是词语,不甚相称。笔者亦认为,对于顾宪成等东林党人而言,他们心怀天下,忧国忧民,可谓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铭刻在心,绝非仅仅关心而已。
  据最近出版的《无锡名联》一书中称,将“在心”改为“关心”的人是顾氏后裔、东林小学校长顾希炯。笔者猜想,此联当时因挂在东林小学内,可能顾希炯校长认为“在心”两字小学生难理解,而“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对于小学生也是一种训导,故而其改动是可理解的。但顾希炯改动一说并无定论。
  “在心”之说似更符合心学观点
  另外,王赓唐先生还说,明代心学思潮占据统治地位,心学夸大了心的功能,认为“宇宙即吾心,吾心即宇宙”。东林党人活动于心学盛行的时代,必然要受其影响。从顾宪成和高攀龙的著作中,也不难发现心学思潮的痕迹。笔者近日去东林书院走了一趟,所见书院内的一些对联,也都与宋明理学、心学有关,如“道衍二程无异学,理宗一贯有真传”、“伊洛道统,自北而南,先生实承前启后;洙泗心传,有一无二,诸贤复尊闻行知”。此处所说的“心传”即《尚书》中“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之句,被称为“十六字心传”,此为心学之源。心学的许多原旨来自于佛学,而佛教则有“念念在心”之说,意思是念佛须念念在心,深求佛教实义。《西游记》第98回也有“念念在心求正果,今朝始得见如来”之诗句。由此可见,“事事在心”更吻合于对顾宪成、高攀龙等人学识产生影响的心学观点。
  近来,东林书院二期修复工程正加紧实施,千年书院将日益显现其旧日古韵。愿此名联也能早日正名。 (人民网  未闻)

[/SIZ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7 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语言拾趣,知多一点点…… (不定期添加)◢★◣

[这个贴子最后由思思在 2005/01/08 00:11am 第 1 次编辑]

云水居士费心了,辛苦了,谢谢!!!
本人获益良多,还要继续好好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4-25 08:43 | 显示全部楼层

◢★◣语言拾趣,知多一点点…… (不定期添加)◢★◣

好贴不能沉呀  : ) :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4-5-3 12:07 , Processed in 0.04680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