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 |
发表于 2006-10-5 15:30
|
显示全部楼层
[灌水]我也爱水晶(注:我是帅哥)
LBSALE[10000]LBSALE[这个贴子最后由蛹在 2006/10/12 00:19am 第 1 次编辑]
新时代的<孔雀东南飞>的 悲剧该由谁来买单
-----由学生早恋引发的思考
前段时间,我听到一个令人痛惜而又震惊的消息:我所在的城市里的一所职高的两个学生,因为谈恋爱遭到双方父母的反对而双双服药身亡,其中男的18岁,女的17岁,正是花样年华中的两个青年人就以这样的方式告别了世界,演绎了一出新时代的孔雀东南飞的悲剧。他们的尸体是在一家小旅店里被发现的,两人死时均神态安详,面目如生.没有丝毫痛苦或是挣扎的迹象,看的出他们不是一时冲动而为,而是从容的面对死亡的。而且,他们生前还留了一封遗书,恳求他们的父母在他们死后将其葬在一起,以了其生前未了之心愿。可这两家的父母均以为孩子这样做太让父母心寒,令他们伤心为由,因此各自把儿女的遗体拉走了,到底也没有让他们死则同穴,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比起焦仲卿和刘兰枝来更为可怜,因为他们被定性为早恋,因此他们的抗争是软弱的,他们的感情是不被理解的,因此他们的悲剧也是在所难免的.
对于早恋,我一直不知道该怎样的标准去定性,我坚决反对那些中学男女学生间的不负责任的出轨行为,可是对他们之间的正常的交往却还是能给以充分的理解的,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之间的互相爱慕和欣赏是一种人与生具来的本能,是一种美好的感情,这要求为人父母者和为师者合理引导,既不放任自流,又不一棍子打死,是合理的疏,而不是一味的堵,更不是简单的训斥和打骂所能奏效的.其实,孩子们的早恋行为愈来愈普遍,愈演愈烈,造成这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不能把这责任都推给早恋的双方去承担啊!那无处不在的舆论道向,那满大街,公园里不是有好多的前卫人士正在轮番上演着一出出少儿不宜的镜头吗?在这其中,我们每一个成人都做了些什么?打开电视,种种凶杀暴力色情的镜头充斥画面,孩子们耳濡目染的都是这些,以至于前一阶段我们考试时,让一年级的孩子写几则自己最熟悉的广告语,居然有不少孩子写了象:他好,我也好,,每个月,总有,,,做女人,挺好,,,,晕死~~~~,当时我们在办公室里批卷子时是一笑了之的,可是现在想想真是很难笑出来了。
你知道一年级的孩子们都耳熟能详而且津津乐道的歌曲是啥吗?是-----老鼠爱大米,冲动的惩罚,两只蝴蝶,,满大街上的喇叭一遍一遍的播放这些颓废的曲子,即使是聋子都会听厌的,更何况是模仿力极其强的孩子们呢?记得有一次,我给一年级的一个班代一节课,快下课时,我请一个孩子唱支自己最喜欢的歌给大家听,放松一下大家紧张的心情,没有想到他居然深情的将刀郎的<冲动的惩罚>演绎的淋漓尽致,天啊,那样深情,那样陶醉,我真的晕了,,
在大家自发的热烈的掌声中他得意洋洋的走下讲台,我好奇的问他:“你为啥不唱你们在音乐课上学的歌曲啊,这些歌不适合你们孩子唱的,”不想他振振有辞的说:“这些歌大家都会唱,都在唱,又不是只有我唱,而且我喜欢刀郎唱的每一首歌,,”
我,,,MY GOD ,他居然连刀郎都知道,而且喜欢他的每一首歌??!晕!!
我真的无话可说了
所以,作为小学教师的我们对学生组词时所蕴藏的巨大的“潜力”总是能充分的理解,象“情”组词为爱情,恋情,情人,情人节,“爱”组词为恋爱,爱恋,,,等等。学生们真的从电视等宣传媒体上学到了太多的知识.我在教一年级时,单位有一个刚结婚不到半年的女同事,每天都是老公车接车送,很是恩爱的样子,她的学生们看在眼里,然后有好几个女孩子私下里嘀咕说:“找个有钱的老公就是好,可以每天坐车上下班啊!”更不可思议的是前几天一直下雨,她感冒了,便整日穿着老公的运动服,然后穿了一双旅游鞋来上班,结果有一天她班的那个聪明的女班长居然趴在她耳朵上问:"老师,你是不是怀孕了?” 她大吃一惊,问这班长是从哪里来的这种想法,班长很骄傲的说;"我早就知道了,电视上就是这样演的,如果一个阿姨总是呕吐(她一次上课时有这种迹象过),而且穿肥肥的衣服,也不穿高跟鞋了,那肯定是有了,,”她居然用了"有了"这个词?!!
真的不知道该怎样来对待我们现今的教育了.我现在任教的是三年级,班上有个特别聪明的小男孩和一个也同样机灵的小女孩在煞有其事的"谈恋爱".那天上课时我缴获了一封来自小男孩的"情书",那"情书"可真的是图文并茂,让人瞠目.那情书上画了几幅画,其中首先画的是下雨的场景,然后,接着又有一轮红红的太阳升起,我看得是一头雾水,可是,那绝妙的配词却真的让人......那图画下面用钢笔郑重其事的写了这样一句: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而另一幅图则画了一支娇艳的玫瑰,下面则写着:你是我的玫瑰,你是我的花......我真的敬畏于这个年仅八周岁的小家伙的创意了!!
凡此种种,又怎能是一个"早熟"所能涵盖的啊!小学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初中高中生呢!在这个似乎已经服用了催化剂的年代里,我们的教育的力量是多么的苍白无力啊!
写着写着,心情陡然变得沉重起来.我知道,对于尽可能的杜绝学生早恋的问题,我们为人师者责无旁贷,任重而道远.可是,那些一直在为这一切推波助澜的某些社会因素,是否也该引起我们的足够的重视呢?真的想呼唤一声:救救孩子吧!给孩子保留一片没有污染的天空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