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贴子最后由紫柔幽梦在 2007/10/10 12:28 第 6 次编辑]
http://www.zxc011.cn/attachments/20070923_27b1a230bc3efd9e7de18mRwOXJo6KpX.jpg
印象新疆
一 葉
常听有人说:“没去过新疆的人,就不会感觉到中国有多么辽阔,有多么伟大,”这话一点儿不假。
秋天,带着对新疆的向往、对新疆的渴望,背上行囊,与一位同伴一起踏上了遥远的旅程,行程12000公里,实现了多年的一个夙愿,完成了曾经梦牵多年的希望之旅。
当我攀上天山海拔1900米高、走进所谓人间仙境的天池,望着那被白雪覆盖着头顶的博格达峰俯视下的一盆晶莹剔透的池水,我为大自然的造化而感慨。同时跻身在拥挤不堪、人满如患的游者人流中,并侧目望着景区内人工建造的蹩脚的、不伦不类的所谓“王母娘娘庙”时, 那种感慨与惋惜的心情混杂交织在了一起,几乎破碎了曾经寄予的美好向往。
http://bjimg.focus.cn/upload/photos/308/1OpbNT2F.jpg
http://pk.thmz.com/photolib/{5a227895-c7ec-4eac-a916-f2dcd3bdf656}/medium/20070630/E44DD655F59D188B12446_medium.jpg
我乘车长途穿越茫茫的宋代古人称之为“白骨甸”沙漠的准格尔盆地,亲眼目睹了茫茫戈壁荒原上的野羚羊、野兔、放归自然的野马以及盘旋碧空觅食幼小生灵的鹰雕时,我兴奋异常,进入奇妙异常的雅丹地貌“魔鬼城”时,我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惊叹。
几个小时的行程,车子开往喀纳斯的途中,经过乌伦古河流域。见到世世代代逐水草而居的哈萨克人的账房、羊群和河谷滩上连片的耕地时,路途的疲惫与倦怠顷刻间一扫而光。这是个异常晴朗的下午,一块块形状各异的白云在透彻无垠的碧空间缓缓的游荡着,公路两边马尾状枝干的新疆杨树粗壮、参天。平静的乌伦古河水转弯处的水洼边散落着一小片树叶已经泛黄的胡杨林。
http://www.lvtou.com/upload/200610083/m1160295322653.jpg
http://www.ltrip.com.cn/uploadfile/200769154236889031675.jpg
http://www.ltrip.com.cn/uploadfile/20076915421542816045289.jpg
http://www.ltrip.com.cn/uploadfile/2007691542126854207938.jpg
http://bbs.hztop.com/UploadFile/2006-8/200682412353051495.jpg
辽阔的乌伦古河河床对面的远处坐落着一排排游牧人定居后的砖房,半农半牧的生产方式让哈萨克人步入了物质丰厚的生活。而散落在林子边新的俗称“木格愣”的木房子、还有绣有蓝色哈萨克特有纹饰的白色圆形帐房,它们大多是被哈萨克人用作招待远方来的游客居住和存放生活物资的库房。居住的砖房门前屋后种了大片的向日葵,硕大的花盘被饱满的籽粒压得垂下了头,河两岸大片的农作物已经到了收割的时节。
我下车向骑马放牧的年轻的哈萨克汉子和他的羊群靠近,并端起相机适时准备拍照,不料想哈萨克汉子却驱马向我奔来,带给我一阵错愕与惊慌。
“嗨!你好!”
分明是马上的年轻汉子在向我打招呼,他的友好与和善让我受宠若惊。
我急忙还礼道: “嗨!你好!”
放牧汉子棕褐色头发,强健宽阔的躯干里似乎蕴藏着用之不尽的力量,一双蓝色的双眸望着我,给了我亲切与诚恳。这是我亲身感受到的第一个骑在马背上的热情奔放的哈萨克汉子问候,我望着他身后的河谷坡地上啃食青草的羊群问道:
“这一群羊都是你的吗?”
“是的,还有那面的一群牛。”
汉子骄傲地讲着有些生硬的汉语。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散落在远处的牛群少说也要有百余头。交谈中得知,近年来常有游客光顾这片土地,也不乏有韩国、日本的旅行者。或许是如此原因,马上汉子颇有见识,看得出是见过世面思维宽广的哈萨克汉子。我们谈得很投机,此时的的心境比起参观天池时的境况不知要好上多少倍!
http://www.xy178.com/pic/bao/2007-04/26/00/0931470002540.jpg
http://travel.dahangzhou.com/xinjiang/454/pics/20075231713314115.jpg
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从我背后传来,我急忙转身望去,一匹身体闪着光泽的枣红色皮毛、白色鼻梁的高头大马与我擦身疾驰而过,吓得我急忙躲闪几步,惊魂后定睛一看,马上一个娇小的身躯右手用力一扯缰绳,枣红马几乎是来了个180度的大回身,马头正对着我!惊恐中,我瞭清了马背上娇小身材的人竟然是一位女性!那女子头上包着一块鲜艳的三角头巾,刘海上露出一绺头发,一幅少妇的面庞,深深的眼窝中的一双焦躁的、略带有野性的眼睛,紧身的花格外衫包裹着圆圆的、饱满而矫健的身躯。女人急匆匆高声地向中年汉子说着什么,我听不懂他们的语言,但感觉到似乎有急事需要男人去办,汉子听完,高声斥责了几句,女人顺从地点点头,接过了男人手里的鞭子。
汉子回头对我说了句: “我有事情办,欢迎来我家,再见!”
说完,策马而去。跑出二三十米转过身来又向我挥挥手,再次表示告别。女人随即赶起了羊群向远处的、种着向日葵、冒着炊烟的木格愣和设有围栏的方向缓缓而去。
http://www.goofb.com/cidian/uploads/07/1185335454mycrGMEl.gif
http://www.ltrip.com.cn/uploadfile/20076915422925665012974.jpg
http://photo.artgreat.org/zuopin/2007430118481177813759212_mthumb3.jpg
http://www.gudaoxifeng.com/upload/uploadfile/20077272029023.jpg
望着他们的背影和平静的乌伦古河水及两岸的壮丽景象,冥想中产生了似曾相识的感觉。眼前的一切让我联想起肖洛霍夫笔下的“顿河上的向日葵”那般风光。我没去过俄罗斯,不能身同感受顿河边的哥萨克人真实的生活,只是从肖洛霍夫的字里行间,我体会眼前的一切很像肖先生描写的自然场景。不是吗?那个女人分明具有娜塔利亚的顺从,又具有阿克西妮娅的野性。或许中国人几千年来受古文化影响较深的缘故,相似相近的感觉引导着我进入遐想,哈萨克与哥萨克只差一字么!虽然两者之间无任何关系,可我依旧痴呆呆地望着他们拥有的这片广袤而富饶的土地、母亲般的乌伦古河流域,欣赏着他们拥有的自由豪放的性格,沉醉在了向往与现实中的梦一般的“幻觉”之中……
http://trip.rsscity.cn/Upload/Uploadfile/48d8e2f2fd85ae61.jpg
未来到新疆之前,听人们说过:不到喀什就不算到过新疆。所以,刚刚回到乌鲁木齐,我就急匆匆直奔机场,搭乘夜航飞机飞到了独具浓郁的维吾尔民族风情的、中国最西部的地级城市----喀什噶尔。住进蓝天宾馆已是午夜时分,街道上没有了人迹,夜幕下,宽阔的街道展现着一派现代化气氛。
时差的缘故,第二天醒来已经是北京时间8点,急匆匆走向不足一公里路程的清真寺广场,望着廖廖无几的行人才意识到这里人们还未到上班的时间。行人中不乏有些中年妇女依旧保持着传统的伊斯兰教规,用黑色纱幔罩着面孔而匆匆走过。更多的年轻女人则穿着鲜艳的裙衫或是赶早上班,或是带着孩子去上学。
“艾提尕尔”清真寺,穹顶大门的两侧各一座高高地、带有一弯新月的圆柱形高塔,这是典型的伊斯兰特色的建筑,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伊斯兰圣殿。我怀着小心翼翼、虔诚的心踏进大门,参观了大院后面的在做礼拜时只有少数有身份的穆斯林才能进入的大殿。大殿中央的一把高椅是大阿訇在主持做礼拜时坐的,高椅后的墙壁上挂着一大、六小显示着不同时刻的钟表。宽大的庭院里,高耸的新疆杨树下,绿色祷告凉棚里,只有一位孤独的老人静静地盘腿坐在红色地毯上久久地虔诚地祷告,嘴里在向真主诉说着什么、企盼着什么,虽然这天并不是祷告日。这座建造于十五世纪四十年代的古老寺院见证了当时作为中亚西亚穆斯林人宗教、政治和经济中心的地位,体现了喀什的历史文化,更凸显著它在穆斯林人心中的地位。
清真寺广场右侧是独具“扎帕尔”风味的民族饭店,除了正餐,它的酸奶、奶酪以及羊肉串给我留下了难以忘却的记忆,因为它美味、廉价。
http://upload.17u.net/uploadpicbase/2006/06/27/aa/2006062720232439193.jpg
品尝了“扎帕尔”美食,已近午后两点半钟,看太阳,恰如北京的正午时分。我和一位同伴挤进开往阿巴克霍加家族“马扎”(即俗称“香妃墓”,维族语将墓地读作“马扎”)的公交车,公交车小而拥挤。这里的公交车有一点像北京的中巴车,车上的人们用自己的语言唧唧呱呱地大声地聊天,女售票员也用维语高声地喊着要求乘客买票、报着站名,我们俩人置身于他们中间,有那种置身国外的陌生与孤独感。
踏进中亚西亚国际大巴扎的大门,琳琅满目的中西亚特产商品,各种的工艺精品如玉石、阿德莱丝绸,以及精美的皮草、服装,还有虫草、雪莲花等名贵药材吸引得我们目不暇接。这里的很多商品来源于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物美价廉,买卖兴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摊主热情地打着招呼招揽生意,尤其这位名叫“艾山江”的小伙子,他经营的商品很杂、也很全面,他抓起大把的肉厚味美的甜杏干让我们品尝时,我终于拿不住那个架子了。作为京城来的人怎么好白吃人家的东西呢?何况是大把大把的吃!为了面子吧,我和同伴挑选了十余把各种样式的刀柄镶有彩色宝石的精美的维吾尔刀具,买了下来,这使得艾山江高兴得手舞足蹈,一句一个“朋友”的友好地叫着呼唤着我们。
距离市中心近两公里多一点的东湖公园北面,有一片古老的居民区,从远处看,它高高耸立在地平线之上,视觉突出。沧桑古朴中也流露出残破与衰败。孤零零的,在与周围四面新区貌的对比下,显现出一种神秘的色彩,这是市内最原始、最古老的维吾尔族民居。来新疆之前,曾经在CCTV专栏节目中看到过对它介绍的专题片。我和同伴沿着荒寂残破的路蜿蜒踏上数十级砖质台阶,钻过深深的门洞,沿着及其不规则的、没有方向感的六角形砖铺筑的巷道里走去(非六角形的砖路巷道是死胡同,不通行的),探访了神秘异常的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
这块古老的民居,在这座城市中心处几乎是仅存的。从外观上看去,街道很像北京的胡同,两侧的墙体清一色的用黄土包着。每一家的居所住房都建造成两层,砖木结构,主人夜间住在二层。人口多的人家会把房子建在巷道的两侧,它们之间建起过街楼,以连通巷道两侧的住房,看上去很美,很靓丽的异族建筑风景线,召引来许多来自乌鲁木齐市美院的大学生聚在这里专注地写生。
从各家门里走出的孩子,对来自遥远城市的探访者没有丝毫陌生的感觉,它们围堵着游者,用我们听不懂的语言兴奋地叫喊着,爱美的小姑娘穿上漂亮的花裙子站在镜头前,不时地摆弄姿势,要我为她拍照。一些孩子的家长母亲们也坐在过街楼的阴凉处,一起做着手里的针线活,不时地也向我们看上一眼,嘴里似乎在议论着什么。
我走进一家的大门,意外地惊讶!整个庭院就像是民国初年老北京会馆、青楼的格局,四四方方的院落,二层围栏是用西洋花瓶状装饰,典雅美观。一层房间宽大的玻璃窗擦得锃亮,房檐下挂满、摆满要出售的手工艺品:维族姑娘穿的花裙、维族男子爱戴的方形小花帽、缎子面的维族小枕头、织有美丽图案的挂毯等等不胜枚举。方形的院子里种着繁茂的葡萄和无花果以及葫芦藤搭成的藤架,给整个宅院赋予了一派生气蓬勃的景象!美丽的女主人讲不好汉语,即把她中学毕业会讲汉语、会写汉字的女儿从楼上喊下来接待我。女孩儿大约十七、八岁,她告诉我她叫“阿斯木古丽”,还特意地说:中文的意思是“玫瑰花”,看得出满头小辫子的姑娘大方、热情非凡。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维族少女,并与她交谈,那一刻感到异常高兴,异常得意,尤其是她将一顶方形小花帽戴在我的头上并邀请与我合影时,在闻名而神秘的“阔孜其亚贝希巷”深深的宅院里与维吾尔姑娘的合影时,给这次旅游增色不少!
http://www.webking.cn/so/2004XJ/images/DSC_5612resize.jpg
http://www.webking.cn/so/2004XJ/images/DSC_5722resize.jpg
在CCTV─4节目中曾报导过的一位制作陶器的老妪,丈夫生前家传的手艺因子女不愿继承,使得这份家业面临破产。或许是传媒的作用,现在老太婆在喀什几乎成了名人。当我们走进她的庭院时,看到我们手中的摄像机,老太婆高兴得换上了新的裙衫,一本正经地拿起毛笔,神情专注地在手捧着的陶坯上绘起图案来。此时,老人的儿子、女儿也相继走进来,似乎是为能有端着摄像机的人再次光临他们家而感光荣,似乎因为我们的到来会给他们家带来利益而高兴。而此时我的心里却隐隐地为一家人如此认真的态度而赶到了一丝的歉意,我想告诉老人,我们只是一名旅游者,慕名走进她家,无奈我们的语言是不相通的,无法讲明我们的来意。我拍下了她的庭院,参观了老太婆制作的堆满房间的陶器的成品与半成品,它们都具有浓郁的维吾尔民族气韵。为了从内心里补偿一点因语言障碍不能表明来意的欠缺,随即挑选了几件小巧的陶器购买下来,也不枉老人为我们的一番表演。
http://www.xjhytrip.com/Img_Scene/Scene2007612598.jpg
从喀什开往乌鲁木齐的列车要穿越一段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要穿越层峦迭嶂、连绵不断的天山山脉。同车箱里恰逢几位五十年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战士们的二代、三代,几位中、青年人是去首府乌鲁木齐休假的,他们或服务于政府机关,或从事企业的骨干工作。从他们那里,我们得知、听到、见到了我们从未知晓的新疆曾经发生过的许许多多的风物故事。在他们的指引下,我透过玻璃窗见到了飞驰的大地上的当年老兵团战士住过的地窨子,看见了六十年代上海知青们曾经住过的、荒芜废弃的土坯房,也见到了茫茫戈壁大沙漠里屹立着的大唐时期营造的而今依旧雄伟壮观的边塞烽火台。
http://www.ltrip.com.cn/uploadfile/20076915415822592564180.jpg
第二凌晨,当人们从睡梦中醒来的时候,列车正在向北穿越天山,东方那股透彻明亮的霞光照进车窗。出于本能,望着窗外的晨光给层峦迭嶂的天山山脉勾勒出的那么壮美的画卷:头盖白雪的巅峰下,秋天里特有的金色牧场里,那一座座牧人的雪白的帐房顶上冒起的炊烟,还有那一片片游动在金色牧场上的牛羊!啊------真希望列车此时即刻停下来,让我们设身处地的走进美景,好好地欣赏一番,那该是多么惬意的事情!正如人们所说:再美好的旅程也会留有遗憾。
http://www.xy178.com/pic/bao/2007-04/26/00/3780970002550.jpg
http://fldyz.cn/photo/pic/20067311532627547.jpg
美景过后,列车进入天山腹地。在列车西侧的山麓下的一片小小的开阔地里,一片荒废的营房断壁残垣、人去楼空的悲凉景象。这样的情况在一路上是常见的,那是铁道兵等筑路人留下的。而距那片废弃的营房不远处,则是好大的一片墓地!墓地中大大小小的坟丘参差不齐,坟丘前高低大小各不相同的墓碑也许是显示着他们生前的地位或者是工作功绩的大小。有的碑高如纪念碑,有的小碑只是刻着逝者的姓名。列车继续行走了一个多小时,依旧未见人烟。兵团的后代告诉我说,当年修筑穿越天山公路和铁路时,牺牲在天山的年轻的筑路人很多,在天山上、戈壁里、沙漠中,到处埋葬着年轻的奉献者的躯体。听到这些,我不禁默默地为那一片片墓地中的“孤魂野鬼”们祈祷,是他们、长眠于地下的弟兄们,为国家的富强和各民族的交流与融合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成就了数以万计公里的公路、铁路网,让活着的人、后来的人们充分享受着因此而带来的繁荣与幸福的生活、享受着往来便利的旅途。安息吧!不幸的弟兄们!
http://www.ltrip.com.cn/uploadfile/20076915422260065412309.jpg
常听有人说:“没去过新疆的人,就不会感觉到中国有多么辽阔,有多么伟大”这话一点儿不假。未来到新疆之前,还听人们说:“不到喀什就不算到过新疆”这话实实在在。 相当于三个法国、四点二个日本国土的面积的新疆,如果你不去亲身走一趟,亲眼看一看这块辽阔的疆土,走进这块距离海洋最远的、生活着几十个民族的土地,作为中国人,将是多么遗憾!我欣赏那富庶的土地、无尽的丰富矿藏、还有那粗狂斑驳的美!(转帖)
http://www.oasiscts.com/uploadfile/xw/20070529111606543_d.jpg
http://www.tu525.com/EdPic/UpPics/2007/4/26/20074260193528422.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