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580|回复: 18
收起左侧

我读诗经-----氓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2-4-23 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读诗经-----氓

    《氓》是中国最早的一首弃妇诗,她在诗中叙述了自己从恋爱、结婚、直至被抛弃的过程。展现了她从婚前一位美丽多情,沉湎于浪漫爱情的少女,成为一位勤劳持家的家庭妇女,最后却被休回家的全部经历。
     关于这首诗的思想内涵历代评论很多。蒋见元、程俊英《诗经注析》认为本诗反映了封建礼法制度与妇女幸福生活的愿望的矛盾,这是最有代表性的一种说法,笔者认为欠妥。中国封建社会的分期有战国说、秦说,一般采用战国说。公元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制度,承认私人对土地的占有,这是中国封建社会的萌芽。战国以后,由于铁器,畜力的大量使用,使得奴隶对奴隶主的人身依附大为降低,变为农奴,中国开始向封建社会进化。《诗经》收录诗歌的年代范围一般认为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所以认为这首诗反映了封建礼法制度与妇女幸福生活的愿望的矛盾,是不妥当的。
     游国恩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把这场婚姻悲剧主要归结为婚姻制度的不合理,社科院编写的《中国文学史》没有提到这点,蒋见元、程俊英说这首诗反映了当时道德、舆论是以夫权为中心思想的的社会现实,并且抓住了婚前没有通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是否可以同居这个矛盾。
     在这场婚姻悲剧中,婚姻制度的不平等、道德舆论的不合理倾向是占有一定因素的,但是似乎没有达到诸位先生所说的程度。《氓》属于《卫风》,《史记。卫康叔世家》载:周公旦平管蔡乱后,“以武庚殷馀民封康叔为卫君,居河、淇间故商墟。”蒋立甫先生认为是今河南淇县附近。《诗经。郑风》为郑国歌谣。《史记。郑世家》载周宣王封其弟友于郑,即今陕西华县,后又迁至河南,即今河南新郑。其地包括今河南郑州、荥阳,登州等处。郑卫相距极近,郑卫之音素来同为视为靡靡之音,《诗经。郑。溱洧》一诗中可以看出郑国有一个上巳节,是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节日,这大概是世界上最早的情人节了。郑国男女之间自由交往的风气很盛,郑厉公四年(前697年)郑大夫祭仲(祭读zhai,《史记。郑世家》有此人)之女雍姬问母亲,父亲与丈夫那个更亲近些?母亲说,父亲只有一个,丈夫却个个男人都可以做(这段话为蒋立甫先生所引,《左传》无载,不知所出),祭仲为郑大夫,是郑庄公最亲近的大臣之一。其妻作为世家命妇,竟有此语!郑国百姓就可想而知了。
《世说新语,排调》“王浑与妇锺氏共坐,见武子从庭过,浑欣然谓妇曰:“生儿如此,足慰人意。”妇笑曰:“使新妇得配参军,生儿故可不啻如此!”余嘉锡先生《世说新语笺注》引李慈铭云“此即倡家荡妇,亦惭出此言,岂有京陵盛阀,太傅名家,乃复出此秽语?”事实上男女授受不亲的礼教是从理学大兴以后才严格起来的,南宋之前并不像我们想象的拘谨。春秋之时男女交往、相爱甚为自由。《毛诗序》“宣公之时,礼仪消亡,淫风大行。男女无别,遂相奔诱。”便是明证。当然这句话中有着汉儒浓重的酸腐气味。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这首诗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的只是一场婚姻悲剧、爱情悲剧,是一位对爱情倾注了全部感情,付出了全部身心的女子在年长色衰,遭到抛弃后对负心人的绝绝之诗。

我在读这首诗的时候有些体会和疑惑,如下:
     1、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其,可作代词。在此似乎应为形容词词头。
     2、我徂尔,三岁食贫。       食贫,大多翻译为过贫苦日子。蒋立甫先生解释
为食物缺乏,引申为过着穷苦日子。我觉得“食贫”的用法如同今日“吃苦”一词。苦可以吃,贫为什么不可以食哪?《王力古汉语词典》1660页“食”义项1:吃,《诗。陈风。衡门》“岂其食鱼,必河之鲂?”
        
     3、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蒋立甫,于非释为不以家务事为劳苦,蒋见元、程俊英说:靡,没有。室劳,家务劳动。言氓婚后再无家务之劳。余冠英说所有家务劳作负担无余。按《王力古汉语词典》“靡”这个字,没有“不”的义项。我思之良久,觉得余说似乎是意译,故直译应以蒋见元、程俊英之说为是。
     4、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咥,蒋立甫先生释为笑的样子。蒋见元、程俊英释为哈哈大笑的样子。王先谦则云:“兄弟今见我归,但一言之,皆咥然大笑,无相怜者。”余冠英则说“兄弟还不知我的遭遇,见面时喜笑如常。”于非主编《中国古代作品选》释为讥笑。我认为余说最为合理。依王先谦说,兄弟知道姐姐如此遭遇,不仅无一语劝慰,反而大笑不已,姐弟之间岂非太无情意可言?揆之人情,必不如此。当以余说为是。
     5、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第二个“老”字,蒋立甫,余冠英均释为当初偕老的誓言。蒋见元、程俊英释为年老之后。细绎诗意似应以蒋、余之说为是。诗中云“三岁食贫”,“三岁为妇”。“三”为副词时,可以释为多次,再三。为数目词时,为本意“三”。所以这里的“三岁”就是三年。三年的时间不可能是少女变为老妇。但是三年级为辛劳的家庭劳作、生儿育女却完全可以使一位娇艳美丽的少女变成以为憔悴不堪的妇人。这也许正是她丧失自己爱情的主要原因吧。
      6、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蒋立甫说以河流有岸反衬男子的心无法捉摸。余冠英说以河流都有岸喻凡事都有边际,言外之意,如果合这样的男人偕老,那就苦海无边了。王先谦云:“言淇水之盛尚有岸以为鄣,原隰之远尚有畔以为域,今复关之心,略无拘忌,盖淇隰之不足喻也。” 细绎诗意,诗人是一位非常有决断的女子,最后的口气。亦极为决绝,似应以余说为是。
     7、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于非释为:不愿回想一下过去。旧日的誓言都拒绝回忆。蒋立甫说,想不到他变了心。不反省以前的誓言。余冠英说,不想那样的生活再回来,“反是不思”是变换句式,重复上句的意思。蒋见元、程俊英与蒋立甫相近,但又引用陈启源《毛诗稽古编》“意氓本寠人,赖此妇车迁贿及宿兴夜寐之勤劳,三岁之后,渐至丰裕,及老而弃之,故怨之深也。然风俗薄恶如此,岂独氓之罪与?以上三种说法我无法论断,只好俟之高明。


参考书目
余冠英           诗经选                 人民文学出版社
蒋立甫           诗经选注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蒋见元、程俊英   诗经注析               中华书局
余嘉锡           世说新语笺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于非             中国古代作品选          高等教育出版社
游国恩等         中国文学史               人民文学出版社
社科院           中国文学史               人民文学出版社
司马迁           三家注史记               中华书局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2-4-23 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读诗经-----氓

您客气了,请多指教.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2-4-23 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读诗经-----氓

其实文学是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的,一个为创作者的心灵创作过程,一个为读者的再创造过程。
在这两个创造过程中有不一致的地方,是肯定的。只要都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我认为都可以行得通。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2-4-24 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读诗经-----氓

这项工作很有意义 只是苦了作者 :)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2-4-24 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读诗经-----氓

读书细思明辨如此,方不负所学。两点疑惑,就教:
    2、我徂尔,三岁食贫。上古诗歌言义质朴,引义多为实事中生发,恐怕不会有把“贫”这一状态直接“食”之的抽象用法。“吃苦”一词的渊源我未及考,想来初时“苦”应为名词,为“味苦之物”。
    4、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此句要分析, 看来关键要考“知”字在上古时的用法。  不能以后世常情解之,那时的兄弟对一位嫁出去又被休回的姐姐是何态度,实难忖度。我隐隐觉得王先谦所解有古味,于诗的意境承递和开拓上也很贴切,似非无稽妄说。而余说反而于事理上稍微局促。
    未及考证,临屏妄说,勿怪。对秃兄之博学和读书之认真态度深表佩服。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2-4-25 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读诗经-----氓

兄弟客气了,我发在这里就是要和大家讨论的。我说的时候也心虚,呵呵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2-4-26 19:1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读诗经-----氓

皇兄,我好佩服你呀!(偶是慕容垂,嘻嘻,……)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2-4-27 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读诗经-----氓

古董看过一篇关于慕容垂的文章吗?我在江湖论坛看见的.棒极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2-4-28 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读诗经-----氓

哥哥,什么时候给我讲讲诗经的内容。我想学习。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2-4-28 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读诗经-----氓

你看我说的那两本书就可以了,呵呵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2-4-28 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读诗经-----氓

[这个贴子最后由沧海一苇在 2002/04/29 08:25pm 编辑]

    前些日见秃发兄读《诗经.卫风.氓》的几点思考,临屏提了两点异议。此诗过去虽略看过,记忆已很粗疏,心下不免忐忑。遂回去又详读了此诗,并查阅了手边有限的两本参考书,觉得还可以有几句话补充,与秃发兄互证。
   “三岁食贫”,对于“食贫”的理解只是文字上的细节,于诗意并无甚差别,不议。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却不仅关系到诗的语境氛围,与诗的旨意上也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再说说个人的意见倾向。《氓》为何诗?古来有争议。汉以来一些理学家以此为“刺淫奔”之诗。宋朱熹《诗集传》:“此淫妇为人所弃,而自叙其事以道其悔恨之意也……士君子立身一败,而万事瓦裂者,何以异此?可不成哉!”对“兄弟不知,咥其笑矣。”句,《诗集传》:“盖淫奔从人,不为兄弟所齿,故其见弃而归,亦不为兄弟所恤,理固有必然者,亦何所归咎哉?但自痛悼而已。”言下之意,不仅此诗作者的本意是以弃妇的悲惨下场来“刺淫奔”以警世人,时人(兄弟)所耻笑也正是因其“淫奔”而“见弃”,读者(朱熹之流)更是印证了心中“礼教”,以为弃妇咎由自取而觉大快朵颐。这就引出三个问题:一、本诗作者寓于此诗的情感和态度(不管此诗是弃妇本人还是别人拟弃妇身份所作);二、当时人(兄弟)的态度,此就涉及到对前句诗诗意的理解;三、读者应对此诗的正确理解和态度,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在讨论前两个问题的基础上自然解决的。
    首先来看此诗中的“弃妇”是否有“淫奔”的事实。《氓》六段凡六十句,首段写此女与情人在集市上相爱相谋并定下终生。末四句“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大意:“不是我延误了佳期,是你没有好的媒人来说媒呀。请你不要生气,我们约好,到了秋天你就来迎娶我。”第二段是写女子思念盼望情郎至被情郎接走而嫁为人妇。“乘彼(土危)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大意是说,“女子常常攀上颓墙,向情郎居住的方向张望。终于盼来了情郎,通过卜筮,预示他们的婚姻有好的前境,最后情郎赶着车来,把她连同嫁妆一起接走。”从这两节诗,看此女从恋爱到出嫁的过程,按当时的习俗,是否就属于“淫奔”,我手里无资料可查,不敢妄断。大约“自由恋爱”的味道是有一点的。而按儒家的礼法,婚姻而沾有自由恋爱的气味,自是“淫奔”无疑。“不待父母之命,媒约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孟子.滕文公下》)但我敢妄测的是,当时的民风可能还比较朴野,恋爱婚姻上的礼教恐怕未必有后世特别是宋代那么森严。这可以从《诗经》其它描写男女恋爱的诗歌中找到佐证。就是本诗前两节也主要是写女主人公沉迷恋爱中的心理情状,似乎别无来自社会家庭道德方面的心理阴影和压力。最后的出嫁“以尔车来,以我贿迁”也不象是月黑风高之夜,翻墙穿林私奔的情状。但《诗经》是经千古第一“正人君子”孔夫子检选过的,他的弟子要从每一篇里找出“卫教”的“刺”来,也是理所固然。
    再看《氓》诗作者的情感和倾向。我偏向于此诗是弃妇本人所作,因为其弃妇的心路历程和伤怨刻画得十分逼真。当然也不排除见闻者有感拟作的可能。就便如此,我觉得作者在思想情感上也是对弃妇倾注了全力的同情、哀怜,为之愤懑抒怨的。无论如何正读反读我也从诗中读不出朱熹之流所言的“刺淫”的“刺”来,读不出弃妇对“淫奔”的“悔”来,更读不出“淫奔”和本诗中的婚姻悲剧有任何因果关系。本诗弃妇的人生悲剧,直接原因分明是起于男子的薄幸和情变,就便是毫无感情关系的“明媒正娶”,只怕也并不会更好。稍深挖一下根源,也只能是揭示了社会的习俗和机制等许多原因造成了男女在恋爱婚姻上付出和得到的不平等地位而已。作者分明是在为弃妇哀怜鸣冤。“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大意:“唉!世上的女子呀,不要沉迷于对男子的依恋。男子沉于恋爱,可以解脱出来(说通脱),而女子沉迷于爱情,却无法解脱”“女也不爽,士忒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大意:“女子辛勤持家并无半点差错,而男子却纵情放任自己,男子的情感变幻莫测,三心二意”。朱熹之流的解诗是最让人恶心的,先射好“礼教”的箭,再牵强附会地去画靶,强奸作者命意为己用。这样的诗丝毫引不起斯类情感上的波涟,只是咬牙切齿地护教称快,心已被礼教冻固,再有学问,有何资格论诗。按现代心理学的分析,此类垂襟正坐的“君子”倒正有可能是满潜意识变态淫念之人,所以格外敏感,满眼见的都是“淫”字。无端高喊打淫者,无非是和自己的心魔唱戏。“礼出而大道废”,诚不虚也。清方玉润《诗经原始》说此诗:“为弃妇而作也”、“此女始终为情误”倒不失朴直切实之论。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一句,我还是支持此为其兄弟不能理解体会她可悲可悯之命运而嘲笑她。而不是刚回来,不知其被弃境况而无意之笑。其一从诗意承递上看,此句前数句都是弃妇自述在夫家所受悲惨待遇,而非归途境况;其二从诗境开拓上看,这样理解正加剧了悲剧的深度,暗示了产生悲剧的社会底蕴。我前面虽臆测那时的礼法不如后来森严。但“私订情”想来还是为其时世风所贬的(就今天又何尝全面放开)。何况终被弃,惹人(即便自家兄弟)耻笑,正是常理。只是此笑正是增其可悲可怜,而非朱熹辈以为笑得其所,更非作者辗转之“刺笑”。其三“咥其笑矣”, “咥”字深可体味,可资吾证。
    钱钟书《管锥编.毛诗正义》25折《氓》(叙事曲折----“士”“女”钟情之异)。从叙事曲折上去论此诗的语言结构艺术特色,从“士、女钟情之异”去论此诗的思想艺术特色,我以为十分中的、到位。关于“兄弟不知,咥其笑矣”一句,钱说:“亦可与《孔雀东南飞》之‘阿母大附掌,不图子自归’比勘。盖以私许始,以被弃终,初不自重,卒被人轻,旁观其事,诚足齿冷,与焦仲卿妻之遭逢姑恶,反躬无咎者不同。阿兄爱妹,视母氏怜女,亦复差减。是以彼见面而惊,此闻则笑;‘不图’者,意计不及,深惜之也,‘不知’者,体会不及,漠置之也。”可见钱也以为“盖以私许始,以被弃终,初不自重,卒被人轻,旁观其事,诚足齿冷云云”为“兄弟”耻笑之原因。概因在那个时代,时人(含兄弟)对妄妇的悲剧“体会不及,漠置之也”。钱在论“士、女钟情之异”时,引古今中外语,从历史、社会、男女心理生理特点等方面以佐证,语虽不多,精练深刻,此不引,有兴趣者可查阅之。
    不知不觉,一个小题目议了一大堆,实是受秃发兄一贴激发,熟悉了一首诗,多查看了若干文字,受益非浅,在此谢过。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2-4-28 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读诗经-----氓

看来我上次在您面前提诗经
真实班门弄斧兰亭挥毫了
嗨!
有的意见还是有点不同,我比较认同沧海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2-4-30 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读诗经-----氓

其实我所引用的各位大家谁也不是吃干饭的,谁的说法都有道理,我只是觉得那个和我更接近,就向着那个罢了.呵呵.关于“兄弟不知,咥其笑矣”一句,六艺论坛的朋友和沧海一苇的见解一样,你的解释也很有道理,诗无达诂,信哉斯言!
“清方玉润《诗经原始》说此诗:“为弃妇而作也”、“此女始终为情误”倒不失朴直切实之论。”兄弟的这个论断很好!!
关于朱熹的解释好像有点偏激,朱熹对这首诗里面解释正如你所说,不过他也有一些不错的见解。
我最喜欢这样的讨论,多谢二位兄弟了。来生缘你也太客气了,我也是刚学一点,我们共同学习吧。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2-5-3 03:0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读诗经-----氓

    3、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蒋见元、程俊英言氓婚后再无家务之劳,我觉得与前后意思上似有矛盾,倒是余冠英解释为家中诸事无不操劳,倒是符合上下文的意思一些。
    7、“不思其反。反是不思”,前句的意思应如蒋立甫所说,想不到他变了心。后句的“反”字应同“返”,意思是从前的事不再去想,“亦已焉哉”,算了吧。
    一点浅见。见笑。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2-5-6 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读诗经-----氓

佩服。说得精辟,分析透彻。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2-5-30 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读诗经-----氓

关于此诗,我来谈谈自己的看法----内容先不说,先看看题目就知道是一首什么诗,、此诗题为氓,氓者,我的理解就是流民,这是上古的意思,因为流民,有恶习气,再引早就是不好的男人。再引申成为今天的流氓意思, 实际流氓一词是隐含了古意的。
从这题目就可以看出,这诗说的是一个被变了心的男人抛弃的女人的故事。我们除了对这女人寄给同情----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3-2-26 05:4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读诗经-----氓


    2、我徂尔,三岁食贫。       食贫,大多翻译为过贫苦日子。蒋立甫先生解释
为食物缺乏,引申为过着穷苦日子。我觉得“食贫”的用法如同今日“吃苦”一词。苦可以吃,贫为什么不可以食哪?《王力古汉语词典》1660页“食”义项1:吃,《诗。陈风。衡门》“岂其食鱼,必河之鲂?”
      
关于这一条,大家有讨论,我原来对此有些忐忑,后来看到黄焯先生《诗疏平议》也是如此解释,这才觉得不是自己臆测。

我觉得唐宋是混淆了古今词义的不同。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4-26 14:0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读诗经-----氓

一篇好讲义.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9-10 01:4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读诗经-----氓

呵呵~欣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4-11-26 04:35 , Processed in 0.09214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