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86|回复: 9
收起左侧

冻土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12-26 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风华在 2006/12/26 01:29pm 第 1 次编辑]

    乡下的冬天,来得比往年晚了些时日。冬至了,天气还是很温暖,这对乡下人来说,未必是件好事,可也不一定是坏事。树上,还能看到一两片枯萎的叶子,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秋后的庄稼地里,没有砍净的玉米杆在阳光下晃着枯黄的衰色,一望无边的褐色土地上,偶而也能看到泛着淡淡绿色的麦苗在微风和阳光下柔弱生长,给空寂的田野增舔了一丝生机。
    春山老汉背着手,腰里掖着乌黑发亮的烟袋杆,戴一顶藏青色的鸭舌帽,在一大片什么也没耕种的地里来来回回的走着,老伴做的粗布鞋上落满了土,老汉的心在不停的脚步中越发沉重起来。这曾是一块高产田,在大跃进时,被无数次当作丰产的典型向来参观的人炫耀。
    那时节,春山老汉还是个精壮的后生,是个顶好的庄稼把式,可村子里人口众多,好粮田少,再怎样的能干会种,可终因缺少土地乡亲们要过缺粮少菜的日子。社里要搞农田建设向未开垦的荒地要粮食要产量,建一块高产田做试验,任务交给了有经验的老农和青年突击队。有经验的老农选择了这块远离村子土质薄的二百亩河滩地,准备大干一场,让粮食亩产千斤,解决村里人吃饭难的问题。
    突击队的姑娘小伙们接到任务,用了整整两个冬天整地,挖窖,积肥,修水渠,在第三年秋天来到的时候,二百亩贫瘠的荒芜的土地,变成了泛着黝黑松散肥沃的良田。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流了多少汗无法统计,磨破了多少双布鞋卷刃了多少把锨镐打了多少血泡也无法计数。
    秋分时候,全村男女老少一齐来到这块新开垦的土地,撒下了饱满的麦种,也撒下了期待的希望。每日里,年轻的春山在劳累了一天后,总是忍不住来到这块撒满汗水的田野,倾听麦种在土地里生长的欢愉。春山的心因此而鼓胀和饱满,疲倦的脸上有着无法掩藏的笑容。
    期待着盼望着焦灼着,终有不甘寂寞的种子先探出地面,继而,大家便争先恐后的钻出来,几日的功夫,绿色就覆盖了褐色的土地。田野迎来了乡亲们欢快的笑声,迎来青年突击队姑娘的美丽面庞和后生们击掌的啪啪声。收获的渴望在眼前在心底茁壮的生长。
    盼望着劳动着耕耘着,春天,沉睡了一冬的小麦开始返青、拔节、孕穗、抽穗、开花、灌浆、成熟。在盛夏的骄阳下,春山带着青年突击队的姑娘和小伙子挥汗如雨,老农们赶着马车往生产队里拉麦捆,停课的小学生在收割后的田野里捡拾落下的麦穗,争取颗粒归仓。麦场上,脱粒机隆隆作响,笑声喊声洒满火热的场院。金黄的麦粒在阳光下闪着饱满的金色光芒,大家的心里都响着一个声音:今年终于可以吃上饱饭了。大家的心劲都往一块使,当雨季来临时,晾晒干的小麦都入库归仓了。
    抢种上玉米,社里开始分小麦。当年这二百亩麦地,平均亩产五百多斤,虽然没过长江跨黄河,可毕竟在乡村历史上产量是最高的,留够交公粮的数量,按人头分,劳力每人分了260斤,孩子每人分了150斤,这在乡村是从没有过的数量。分粮的那天,家家户户都是大人孩子齐上场,车推肩抗的往家运。这样的喜庆场面春山很久没遇到了。
    中午回到家,村里铁姑娘队长找到春山:“春山,我们利用冬天再上山砍柴积肥吧,明年所有的土地,到开春时都施一遍肥料,把产量再提高些。”
   冬天,春山和突击队的青年们进了山,整整一个冬天砍柴积肥,第二年开春的时候,村里所有土地都施了一遍农家肥,产量自然有了很大提高。春山也被乡里评为劳动模范,四乡八镇派了代表到村里参观,一向荒寂的山村每天都是热热闹闹的。
   七八年,农村联产承包制落实后,原先的集体农场一下子分割成了零散的小块土地,每家每户都按人口分得四分土地,春山老汉有两个儿子一个闺女,一家五口人,共分得好良田二亩,山坡地一亩,共计三亩地,五年不变。
    春山老汉看着属于自己的土地,心情别提有多高兴,满是老茧的大手抓起泛着黝黑的泥土,不住的摸挲。这些年气候有些缓和,有本事有门路的庄稼人,已经把目光转向了土地之外,倒腾些小买卖发了财,虽然投机倒把的影子还在,可毕竟没人在抓住不放了。春山老汉和土地打了几十年交道,对土地的情感如同儿子对爹娘老子一样虔诚,他是不会离开土地的。
    土地承包到户时,白露刚过,村里人站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看着金黄的麦种播撒进黝黑的土壤,想着明年夏天收获的粮食就要完全归入自家粮仓,大伙的心情是格外的激动。
    霜降时,地里的麦苗已经出齐,一眼望去,碧绿如毡,春山老汉的嘴角挂着笑,对明年的收成有了几分把握,单等上冻前再浇一遍越冬水就可以了。明年开春小麦返青时施一次化肥,只要老天不起风雹,土地决不会亏待庄稼人的辛劳的。
   立冬刚过,春山老汉就让老伴给准备了胶鞋和干粮,每天带着大儿子到山坡地刨坝坎垒坝沿,一冬一春,一亩山坡地被老汉爷俩个整饬得象绣过的花一样精致,站在山顶望下看,巴掌大的小块梯田一圈环一圈。爷俩个穿坏了两双解放鞋,磨了数不清的大血泡,儿子累得直抱怨老爹用人狠,老汉气得大骂儿子不禁累,生在庄稼窝里不吃苦咋能收粮食。骂归骂,怨归怨,活还是得干。夏秋两季,春山老汉家的收成在全村是最高的,惹得乡亲们直眼热,大家问老汉用了啥化肥,老汉摇摇头,庄稼人不舍得力气土地老怎能厚待你。
    这样的承包到户几年后,村里人家家粮满仓户满囤,再也不为吃粮发愁。村里建起了砖瓦场,白灰场,毛衣厂,大部分青壮年都去了场子,地里一下子少了干活的身影,有些山坡地撂了荒,原先豆子谷穗摇晃的梯田长满了青草稞,羊蹬人踩的坝沿也成了豁口,老汉心里疼的直叹气,这世道,庄稼人对土地再没了热情。
    村里临水临路的好良田,也被乡里动员搞大棚蔬菜种植占了不少,原先种粮的人改种蔬菜,一顶顶塑料大棚象草原的毡房在黑土地上开放,每每去自家土地时经过大棚,老汉都要摇头叹气:“没有粮净吃菜看你能活几天。”气虽叹怨虽有,可各家过各家的日子,老汉是管不了的。两个儿子一个闺女,也都不和老爹下地干活了,儿子们进了砖场,每月可以挣二三百块钱,闺女在村毛衣厂也能挣个二三百,哪个还愿意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流黑汗呢?
    这些年,社会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种植结构也发生了几次大的变化,一会儿种菜可以致富,一会儿栽果树可以发财,满山满地都被插上了桃树苗,山坡上,很难看到豆子,谷穗,棉花,苹果树,梨树,核桃树,嫁接的大枣树,把村里的山场繁荣的七颜八色,家家户户的钱匣子都饱满着,信用社里的存款数也不断增长,只是,夏秋到割麦子掰棒子的时候,再难看到挥汗如雨的场面和人推马拉的景象。收割机在麦田里隆隆走过,金黄的麦粒就装进了口袋里,黄灿灿的老玉米脱去了外衣,麦秸玉米杆粉的碎碎的成了明年的肥料,农业机械化省去了人力车力,产量也较从前提高了许多,两季收成每亩超过了一千斤,真是过长江跨黄河。
    冬去春来,春山老汉七十岁了,头顶上的白发稀疏可见,腰板也不似从前挺拔,巍巍的有些驼背,可脚步依然有力精神依然矍铄,干起活来还敢和年轻人叫板,可惜,没人肯花工夫与他比试,这年头,大家都铆足了劲各显神通的寻找致富路,庄稼地里再找不到年轻的身影了。
     村里那块流淌着前人汗水的良田,由于国家修路要经过此地,秋后的时候村子里再没播种小麦。如今,高速路已经打好了地基围出了雏形,只等明年开春就要正式修建,可路两边余下的四十多亩土地也因此被荒置了,秋后没人砍的玉米秆在风中摇晃,像是在对老汉说着什么。春山老汉的心疼得一剜一剜的,多好的庄稼地啊,咋就没人种了呢?
     在玉米杆的喀喳的碎裂声中,春山老汉把这块土地从东走到西,从南走到北,丈量了一遍,他的心里有了决定,只等老书记从县里开会回来,他要把自己的决定和他说说。
     太阳升得老高老高,暖暖的照在春山老汉的身上,竟然有些燥热。老汉解开腰间的带子,敞开棉衣,透透热气,大步向家走去。


                                  2006-12-24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12-26 13:34 | 显示全部楼层

冻土

[这个贴子最后由风华在 2006/12/26 01:48pm 第 2 次编辑]

冻土和净土
“一个物质的土壤一个精神的土壤,离开他们我将无处存活
所以,我愿意用自己单薄虚弱的文字,为自己守住这方土地 ”
以上,是无与说的有关土壤的两个命题。
这两块土壤都是心灵的圣地。这也是关东近来的精神食粮 。
欢迎有兴趣的朋友参加讨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1-1 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冻土

[这个贴子最后由风华在 2007/01/02 07:42pm 第 7 次编辑]

    初看《冻土》,好象觉得和土有关的东西都要比较老土落后。其实错了,到是很有文章可做。
    土地虽然说早已不是当今人们重视的话题,却是一切之根本,人们之所以忽略土地,是因为它太普通太廉价了,往往不再让人关注。尤其是城市中的人,脚也站在土地上,但毕竟不是站在泥土地上,而是站在水泥马路上,站在光滑平坦的大理石铺设的地面上。看到城里人爱花爱草,其实都是空下来休闲的,退了休没事做的,生了富贵病无处可去的,也有为了什么艺术而陶冶心情的,要不是就是为了手持鲜花送情人才爱花的那些人。这种人只爱花草并不太爱花草赖以生存的泥土,见到裤子上有些泥土,那怕是一丁点,也要大惊小怪的,非把它刷了不可。好像泥土从来就是脏兮兮的东西,上不了台面,不能登大雅之堂。越是现代的生活越是离开土地越远,有的人类的精英,可以从不触及到泥土,出则小车,空中有飞机,过河有轮船,宾馆有地毯,回家有保姆拖洗拼木地板。至多是路上的尘埃多了,吹到眼睛的恐怕到是泥土的微小碎片。
    还有,有的人在城里呆腻了,就到乡村过过农家乐的滋味,看到土地竟然长出这么多好吃好喝的,觉得特别新鲜来劲,好像农村什么都比城里好了,吃的又新鲜,又方便,不要钞票买。但城里人还是没有体验到“锄禾日当午”的辛苦,没有关注到土地的重要性。城里人要是真正能留下来住上半月一月,那才能真正体验到农村和城市的不同之处。土地,现在变得越来越少,还越来越不值钱。而且,越是能出高产的粮食的土地越不值钱,城区的比城郊的值钱,城郊的比乡下的值钱。这是中国房地产过度开发带来的怪现象。但城里值钱的土地,早已失去最原始意义上的含义了。土地仅仅是一种交易筹码,不再是养人育人的母亲土地了。
     我记得初中课本上曾有秦牧写的一篇名叫《土地》的散文。中国上下五千年,大大小小的战争几乎都跟土地有关,为了这土地,有多少人抛脑袋,洒热血;为这土地,又有多少人马革裹尸,战死疆场。为捍卫每一寸土地的神圣尊严,保家卫国,几乎没有人不去拼命!
在农耕社会,商朝的井田制,是合理利用土地的一个政策制度,秦始皇废六国,实行分封建制的土地政策,但都有局限性。各朝的兴衰都和土地的不当流失和兼并有关。王莽新政,王安石的改革,大平天国的匀田制度,近代的土地革命,都起因于土地。文革前后十数年,中国人还勒紧腰带时,大批知青下放到土地上进行劳动改造,这时的土地成了改变许多人命运的神秘物质。
    土地的神秘光环也许在今天已经渐渐地褪去,工业革命严重影响着农牧业的发展,当工业代的农业在国外已成形,当中国日益成为世界制造大国强国时,土地好像不再重要。土地支撑着工业文明的钢构,越求越重。土地被黑色的污水也越来越重。出粮的土地越来越少,脱离土地的人也越求越多。但是就目前的科技,工厂里开不出红牡丹,种不出香稻米。没有土地的日子里,也就只好啃钢块聊以充饥了。
    现在土地更多的是用来做升值的工具,即便是荒芜的土地,只要有商业开发用途就会有升值有可能。至于能不能种出什么来,那到不是最重要物质了。
    在西南部偏远落后的农村,有一个村,好几百户人家,只有几十个老人在家,小孩也带出去打工了,土地大量地被抛弃,不过,要是谁家死了人,要交土地费(1500元),因为土葬要用一点土地,如果火化可以不要交。其实这是生财之道,那么多的土地都浪费了,还在乎那一点死人睡的土地?
    在此,土地之争也许就是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之争吧?有关土地的问题当然还有许多许多。因为没有太多的人回贴,就此打住。但我们可从自然界的原生态出发,得到一点启示,那就是三山六水一份田,就是最好的生态资源分配的黄金分割律。缺少其中任何一个都将是对人类的灾难性的报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1-2 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冻土

关于土地,我是有很多话想说却无法理清思绪。这篇文字,写了将近二十天,但主题还不很明确,这是由于自己思考的深度还不够。
自小在农村长大,看到父辈们在土地上劳作的艰难,也经历过缺粮少菜的困苦岁月,一把米被母亲熬成了一盆粥,稀薄得可以当镜子照见人影,为了多出土地多打粮,数九寒冬,乡亲们奋战在土地上,开山掘土,农业学大寨的口号成为儿时最深的记忆。小小年纪的孩子们,也抬着筐挎着笼,在工地上劳动。
每年夏收秋收两季,学校是放了假的,所有人都回到农村回到土地,劳动是最光荣的。一年级的第一个奖状,是“三夏劳动积极分子”,学校奖励一个小练习本,不过四分钱,可小小的心里,却是那样幸福和光荣。
自己并没有真正的下过几次地,也并没有体验多少汗流浃背腰酸背痛的亲身劳动,但对土地对养活我长大的土地是深情眷恋的。
离开乡村十几年了,每每从县城回家,看到庄稼旺盛的生长,心里总是喜悦和激动;看到阳光下劳作的农人,总是亲切和熟悉,仿佛那就是我的亲人;看到荒废的没有耕种的土地,心是疼痛的。父亲是个老农,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对父亲是不敢问及为何有土地荒废的,因为,父亲会由此抱怨声声。
农村土地确权后,以为农人对土地真的有了自主经营自主管理自主决定的权利,可是,事情并不完全这样,我是个极普通的女人,没有任何权利和能力解决这些问题哪怕是提出建议都不能。
家乡的县城里有几位作家,有幸和他们认识,听他们讲写作方向:“农村是个广阔的地方,那里有许多题材和问题需要我们去关注,作家当反映现实,农村作家更要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农村,离开土地写作的作家,是无法成为真正的乡土文学大家的。”我知道自己与作家还相距十万八千里,但我愿意在这块土地上写与土地有关的文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1-5 20:03 | 显示全部楼层

冻土

生长在黑土地的人,最喜欢看的就是无边的庄稼地
清晨,迎着朝阳,迎来清新,迎来一天的忙碌
傍晚,看着一抹斜阳几缕炊烟,尽情的呼吸着苞米杆烧过的气味
园子里,几颗果树,树下是一只大黄狗。远处,几只外出找食的鸡正在回窝的路上
想起了前几年回老家的情景。想起了老爷家的那只大黄狗,想起了堂叔炸鱼回来在院子里请客的场景,想起了大伯家做饺子特意叫我去,想起了和同龄的伙伴们去钓青蛙,想起了四叔家的鱼塘和看鱼塘的大狼狗。最难忘的是那里和城市截然不同的空气,仿佛空气中弥漫着的是——踏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1-5 22:48 | 显示全部楼层

冻土

喜欢这样的文字,朴实自然,带有泥土的芬芳。勒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1-6 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冻土

农村的土地是需要关注,但认为需要关注的还有农村的一些现象与事情.
农村的法不是法律,而是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1-7 02:12 | 显示全部楼层

冻土

下面引用由爱凡2007/01/06 09:12pm 发表的内容:
农村的土地是需要关注,但认为需要关注的还有农村的一些现象与事情.
农村的法不是法律,而是官.
   在全世界都迈向工业化的进程中,所有的政治家都好像真正在遗忘了这片生育人类的黑土地,而且都要继续肆意糟踏和污染黑土地。黑土地上的法律秩序是自生自己灭,就像那茅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4-6-11 11:53
  • 签到天数: 9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07-1-9 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冻土

    下面引用由爱凡2007/01/06 09:12pm 发表的内容:
    农村的土地是需要关注,但认为需要关注的还有农村的一些现象与事情.
    农村的法不是法律,而是官.
    这个问题摆在那里都是问题。疲于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1-10 08:30 | 显示全部楼层

    冻土

    冻土不会持久,春风化雨,大地复苏,万物景然.收获在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7-11 07:26 , Processed in 0.08839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