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81|回复: 9
收起左侧

[原创]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作 古琴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10-12 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高山流云在 2007/10/14 10:08 第 1 次编辑]

           古 琴
羲祖之琴今古殊,高山流水润琼酥。
向窗诗圣鸣金鼓,思汉文姬撒玉珠。
谷静光移纤指动,更深星闪素弦徐。
情深梦美知音曲,多少明星总不如。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10-12 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作 古琴

学问很深,待小子慢慢三口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10-12 21:0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作 古琴

[这个贴子最后由夜郎小子在 2007/10/12 21:38 第 1 次编辑]

——为楼主【古琴篇】添彩               
   
【整理】
    中国古琴艺术的发展已经有长达3000年的历时了。
    以“博大和平、清微淡远”为特征,重在表现琴曲内在艺术境界和情感体验。从唐代的“吴”、“蜀”声到“沈”、“祝”声,再到宋代的阁谱、江西谱,记录着琴派产生以前的发展历程,为形成琴派积累了日渐成熟的条件。由于琴派指的是一批琴人,所以早期的“声”或“谱”都还不是正式的琴派,只能说是它的雏形,历史上著名的琴派主要是浙派、虞山派和广陵派。元末明初,浙派名师,被琴界称为“徐门正传”的创始人徐天民之孙徐梦吉(号晓山中人),长期在江苏常熟讲学,故可以说,他为常熟出现虞山派准备了条件,而一代宗师,虞山派创始人严澂(字道澈,号天池)和徐上瀛(号青山)共同的老师—一著名琴师陈爱桐和子陈星源则为虞山派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吴下琴川古有名,放舟落日偶经行。
    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沈以潜所作,诗中的青山就是常熟的虞山,城就是现在的江苏常熟。俯瞰常熟城,整个城市酷似一架古琴,城内七条小河横贯东西,犹如古琴上的七根长弦,形成了世界上难得一见的地理奇观,故常熟城又称琴川。
   
    虞山派提出了和、静、清、远、古、淡、恬、逸、雅、丽、亮、采、洁、润、圆、坚、宏、细、溜、健、轻、重、迟、速等二十四则演奏要求,以此纠正和弥补后人认为虞山派风格为“清、微、澹、远”的片面之辞。从而奠定了虞山派成为中国琴学正宗。
    琴是中华文明的象征,是中国最古老、深邃、空灵、最具生命力的艺术形式。在中国传统乐坛上,琴被视为“八音之首”,“贯众乐之长,统大雅之尊”。千百年来,琴以其特立独行的艺术魅力、空灵苍远的哲学意境和丰富厚重的文史底蕴,诠释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成为中国古典音乐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最优秀的非物质与口述文化遗产之一。而黄山则是世界“最独特、最具有重要文化意义的自然遗产”。黄山与古琴结合,相得益彰,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与现实意义。黄山因古琴而更具文化品位,古琴因黄山而更添山水灵性。伯牙、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动人故事,在民间一直广为流传,是客观真实存在的,有史可查、有迹可寻(湖北武汉的琴台无案可稽)。
   
    黄山因其集“泰山之雄伟,华山之峻峭,衡山之烟云,庐山之飞瀑,峨眉之清凉”于一身,而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黄山原名“黟山”,因传说中华始祖轩辕黄帝在此采药炼丹,得道成仙,而于唐天宝六年(公元747年),由玄宗亲自改名为“黄山”。
    黄山有始信峰琴台 —— 因丽田生常来弹琴,巴廷梅便在峰巅为他垒石为琴台,并手书“丽田生弹琴处”刻于石上。从此以后,丽田生更常来这里弹琴赋诗。“每风和月霁,抚弦动操,岩谷响答,烟馡气馥中,如有灵迹往来,在其指顾。山有白猿虝虎,寿千年矣,闻琴声,辄俯身贴耳驯于侧。素蓄一鵾鸡,闻其声,即舞蹈若赴节者。”琴台之旁,四棵松树岸然挺立,名曰“聚音松”。民间传说,每当丽田生在山巅弹琴,天地都会为之感动,寒风呜咽,松涛和鸣,山谷响应,鸟兽也会为之倾听。而聚音松则是很有灵性的神树,他们可以将琴声凝聚起来,然后让它随风飘散。在寂静的夜里,人们常常可以听到山巅传来缥缈的琴声,忽隐忽现。所以这四棵松树就被称为“聚音松”了…… 丽田生素怀异志,童年时即有出尘之意,崇尚道家思想,深受道教名家抱扑子葛洪、山中宰相陶弘景的影响。挟琴幞被,遨游于山水之间,“北走燕蓟,东瞻泰岱,南浮江淮,至则弹琴赋诗,以写其旷逸之趣。”常月夜登临始信峰,面对先人“寒江子独坐”处,慨然弹奏《塞上鸿》、《潇湘水云》等曲,其声苍凉而悲怆。
    鸣弦泉-醉石位于钓桥庵至温泉途中,为黄山著名的“十七泉”之一。山麓有一巨石,横卧于岩壁之间,中空,状若古琴,亦称“琴台”。其上有鸣弦涧,水落击石,有若抚桐鸣弦,泠泠作响,“如冰弦初调,五音毕俱。春夏瀑布盛时,则以黄钟为宫,其声如天风海涛,或鼓霹雳之引,形声皆肖琴也。”西侧石壁刻有琴曲之名“高山流水”。清代汪家珍在《鸣弦泉》中这样写道:“琴之理,藏于此。敢曰知音,高山流水。”此地留有多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如明代汪道贯《鸣弦石》:
    山头一片石,流水鸣溅溅。
    薰风忽相激,吹入伯牙弦。
   
  明代许志古《鸣弦泉》:
    有石横卧如横琴,瀑泉激石弹清音。
    我携焦尾写其调,一曲未终风满林。
   
  清代释音可《鸣弦泉》:
    石崖悬琴琴最寒,五更三点是谁弹?
    清音流出相思泪,日照风吹竟不干。
   
  当代吕秋山《鸣弦泉》:
    谁把瑶琴置此间,淙淙流水奏长弦。
    游人若解高山曲,不负前来听野泉。
    距鸣弦泉不远处,有一巨石斜立,上刻“醉石”二字。相传李太白在此饮酒听泉,乐而忘归,醉卧石旁。此字为明代罗渊章为纪念李白所刻。此处吟诵诗篇佳作也有很多。
  
  如:明代潘之恒《倚醉石听鸣弦泉歌》:
    乱石巃嵸深涧底,青如含烟白如洗。
    初来祗觉云门开,洞达那知旁户启。
    层崖叠作七弦琴,流水潺湲断续音。
    何必知音才为奏,道旁听者皆清心。
    我欲倦归眠醉石,静听琴声朝复夕。
    安得清晖举似人,但娱独往山中客。
   
  现代沈侗瘘《醉石》:
    长安何必酒家眠,洗耳宜凭三叠泉。
    乞得白鹇山顶放,不妨醉卧梦琴弦。
   
  现代徐速之《醉石,鸣弦泉,洗杯泉兼怀李白》:
    攀登古道树交柯,叠嶂浓荫路坎坷。
    饮酒百杯堪醉倒,鸣泉一曲伴吟哦。
    山林应得知音赏,廊庙难容卓识多。
    铄骨谗言难铄志,佯狂无意逐流波。
   
  管平《醉石》:
    太白仗剑访黟山,囊琴携酒恋群峦。
    虎头岩上剑刺虎,鸣弦泉畔琴鸣弦。
    醉倚苍岩自把盏,渴饮清溪伴石眠。
    多少人间不平事,梦里依稀化诗篇。
   
  李白著名的琴诗《听蜀僧濬弹琴》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作: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琴论》中说“攻琴如参禅,岁月磨练,瞥然省悟,则无所不通,纵横妙用而尝若有余。至于未悟,虽用力寻求,终无妙处”,认为参禅和学琴有同样的思维方式,都须“瞥然省悟”,即顿悟,才能超越自我、超越尘世,达到至境。这种思想被明人李贽加以发挥,李贽认为“声音之道可与禅通”并举伯牙向成连学琴之例,说明“一见影而知渠”、“一击竹而成偈”式的顿悟对音乐的重要性,如果没有这种顿悟,虽有成连之名师、伯牙之绝才,也难达到妙境。这种顿悟是一种“偶触而即得者,不可以学人为也”的自悟,所以“盖成连有成连之音,虽成连不能授之于弟子;伯牙有伯牙之音,虽伯牙不能必得之于成连”。这种顿悟要在特定的大自然中和孤寂的静心状态下才得以完成,“设伯牙不至于海,设至海而成连先生犹与之偕,亦终不能得矣。唯至于绝海之滨、空洞之野,渺无人迹,而后向之图谱无存,指授无所,硕师无见,凡昔之一切可得而传者今皆不可复得矣,故乃自得之也”。伯牙在浩淼之自然界中获得启示和悟解,使自己精神在瞬刻中突然升华,超越了物我之界限,实现了心中之道和自然之道的融合,达到了音乐审美之最高境界。
    贝经云:“若无妙指,不能发妙音。”而坡仙亦云:“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未始是指,未始非指。不即不离,要言妙道,固在指也。修指之道,由于严净,而后进于玄微。指严净则邪滓不容留,杂乱不容间,无声不涤,无弹不磨,而只以清虚为体,素质为用。习琴学者,其初惟恐其取音之不多,渐渐陶熔,又恐其取音之过多。从有而无,因多而寡,一尘不染,一滓弗留,止于至洁之地,此为严净之究竟也。指既修洁,则取音愈希。音愈希,则意趣愈永。吾故曰:欲修妙音者,本于指。欲修指者,必先本于洁也。
   
    苏轼《题沈君琴》中的文字,说明演奏中“妙指”的重要性,后将佛家净心、悟道的修行工夫纳入弹琴者的修指之道,要求演奏者以“心净”为本,首先净指,除去一切邪音、杂音,做出“一尘不染,一滓弗留”,进而做到“取音愈希”、“意趣愈永”,进入“玄微”之境。上述思想中值得肯定的是作者认识到妙音和妙指的关系,指出运指对取音的好坏至关重要,演奏者只有修指,才能发出美声。徐上瀛在此将佛教的净观贯穿于手指的修炼始终,强调由心净始,经过指净,达到音净,并提出“音愈希,则意趣愈永”的审美观。
    霞飞金顶日轮满,水落清音月影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10-12 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作 古琴

流云你太有才了,俺啥时候能学会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10-13 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作 古琴

呵,很开心看到东北区也有古琴爱好者哦。
古琴于200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翌年,常熟被联合国国际民间艺术节组委会授予“古琴之乡”称号,5月3日至7日,首届中国古琴艺术节在江苏常熟举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10-13 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作 古琴

          古 琴
羲祖之琴今古殊,高山流水润琼酥。--首联起句不错,但一二句意隔。
临窗诗圣呜钟鼓,思汉文姬撒玉珠。--颔联对句不错,起句中用到“钟鼓”不好,乱音。
谷静光移纤指动,更深星闪素弦徐。--颈联有味,围绕了主题。
情深梦美知音曲,多少明星总不如。--四联感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10-13 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作 古琴

琴棋书画,才子佳人。欣赏并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4 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作 古琴

下面引用由夜郎小子2007/10/12 21:09 发表的内容:
——为楼主【古琴篇】添彩              
   
【整理】
    中国古琴艺术的发展已经有长达3000年的历时了。
...
感谢夜郎的热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4 09:1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作 古琴

[这个贴子最后由高山流云在 2007/10/14 09:42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网底之蛙2007/10/13 11:22 发表的内容:
古 琴
羲祖之琴今古殊,高山流水润琼酥。--首联起句不错,但一二句意隔。
临窗诗圣呜钟鼓,思汉文姬撒玉珠。--颔联对句不错,起句中用到“钟鼓”不好,乱音。
谷静光移纤指动,更深星闪素弦徐。--颈联有 ...
蛙,如对古琴有特殊的喜爱,最后两句是很耐品味的.
钟鼓改成金鼓(原意为杜甫的琴声像钟声,鼓声,铿锵有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4 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作 古琴

下面引用由出水莲2007/10/13 10:16 发表的内容:
呵,很开心看到东北区也有古琴爱好者哦。
古琴于200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翌年,常熟被联合国国际民间艺术节组委会授予“古琴之乡”称号,5月3日至7日,首届中国古琴艺术节在江苏 ...
出水莲好,我也是很喜欢古琴的曲子,悠扬动听,也是为了祖国的文化遗产得以保护.弘扬民族文化.是我们炎黄子孙的共同使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4-11-25 19:25 , Processed in 0.07841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