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275|回复: 30
收起左侧

空谷清音赏乐随笔(一至六)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5-31 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空谷清音在 2005/07/11 01:34am 第 4 次编辑]


赏乐随笔之一---淘片的经验之谈
在静夜赏乐之余,回想这几年的淘片之路,有时倒也颇值得玩味。在听唱片之前,听得是父亲留下的卡带,其中多是一些不知名的乐团演奏的贝多芬的作品。怎会想起买第一张古典cd的,现在也已记不清了,估计是缪斯神性的引领。
   一开始我就选择了坚持正版的道路,如此神性的东西怎能让盗版去亵渎?第一张cd是卡拉扬80年代柏林爱乐版的贝5。132的天价,我是在上海音乐书店进进出出4,5次才最后决定的。每次进去总是拿起了又放下。最终以两个月的节衣缩食将之拿下。现在想来倒也有些后悔,倒不是价格的问题,而是音乐本身的价值。当时的原因不外乎就是卡拉扬与柏林爱乐的鼎鼎大名。由于价格实在过高,所以马虎不得,有过这次教训后,必须张张都是经典。于是半年没有动静,开始看各类乐评,指挥家传记,音乐文选,终于走上了为艺术而赏乐的正途。
   也是在此期间我认识了富特文格勒,瓦尔特,海菲兹,施纳贝尔这些尘封已久的大师。由于偏爱贝多芬,所以也就更关注那些诠释乐圣的人。在资深爱乐者中,我想是没人不知富氏的大名的。他就是贝多芬的化身。我买的第二张便是富氏50年代维也纳爱乐的贝5。99元中价版,因为50年代还是单声道录音。但与卡拉扬的数字录音相比,却更能让人接近神性(据说富氏在1943年战时的柏林爱乐版是另一座丰碑)。我如获至宝,一回家就把门窗紧闭(那天也巧,父母不在,无人打扰),屋内只有音乐的空气在飘。一开音响,果然不同凡响,那第四声命运的敲门,富氏的延长音做的比谁都长。凝重,内敛,那就是富氏的主观即兴风格,将当时的乐圣活生生的再现出来。这样的主观即兴处理比呆板的忠于原谱更具神性。他认为作曲家不可能把所希望的一切都用音符写下来,这就需要“第二力量”----我们管它叫诠释。这样的贝5只有自然界最原始的力可与之相比,贝多芬就是力的化身,最沉雄的力。
   于是乎,为了心中敬仰的大师,为了聆听那久远的神性,我开始了在寝室方便面加火腿肠的炼狱生活。(哈哈,这不是什么好经验)贝3英雄,同样也是富氏50年代的版本。还记得那天借了同学的随身听听富氏的贝3,在第二乐章葬礼进行曲那欲哭无泪的悲鸣时,我由乐思激发不自觉地猛击写字台,惊得一室同学异样的眼光。后来,他们就叫我发烧友,笑称我烧的不可救药。其实这也有个专门的名字--爱乐者。
   接下来的一张碟是绝对不可不提的,那就是拜罗伊特音乐节的那个现场版贝9。这也是我寻了千百度,才蓦然回首发现的。肃穆感人,意念崇高。富特文格勒的音乐会不是竞技场,而是圣餐,也不知是谁说了这样一句话。在第四乐章首部的弦乐主题中小节线消失了,留下的是脱了外衣的音符中的所有神秘。在最后的欢呼中流露的是眼眶中欣慰与感动的热泪。在如今炫技的时代,已没有了像富氏那样的对于美的基本真理的深刻信仰,促使他了解如何把音乐体验转化成信仰的忏悔。
   买了4,5张之后,老妈也不免要过问一下。我随口说:“呵呵,都是盗版,10元一张,你看多便宜阿。”她奇怪说:“现在这盗版怎么做的比正版还好?”我笑笑说:“现在盗版都这样。”(呵呵,幸亏她不会上网)由于离图书馆比较近,看书之余,后来去汾阳路九龙爱乐就多了,老板也认识了我,知道我专门没事就去瞎看看,却什么也不买。也有不少像我这样进去翻来翻去,一张也不买的人,和拿了一本爱乐杂志就走的音乐学院学生。爱乐倒是一本不错的杂志,就可惜太贵。我一般只在店里站个把小时把它看完。其实别看古典唱片一堆堆的放在那里,无人问津,其实只要是真正的历史名片,基本上都是供不应求的被慧眼人拿走。晚了一步也只有遗憾。
   我一般看碟都是看DG和EMI的,因为一般大师都在这两个公司旗下,还有就是大公司的录音技术比较好。在我的藏碟中只有2张是例外,一张就是托斯卡尼尼指挥,海菲兹演奏的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那是拿索斯公司出的。贝的D大是四大小提琴协奏曲之首,由琴神海菲兹演奏是再合适不过了(他的碟多见于RCA,但据说录音不好〉。帕尔曼的D大是句秀,梅纽因和富氏的是骨秀,而海菲兹的是神秀。想必也只有富氏的风骨能与海菲兹那骄若游龙,飘若惊鸿的琴声抗衡(托氏的指挥风格我是不太喜欢的,不过这纯粹是个人喜好罢了)。
   还有一张就是DECCA公司出的那张著名的马勒《大地之歌》,瓦尔特与女中音费丽尔的组合。瓦尔特是马勒生前的助手,理解马勒的作品应该也更深刻些。《大地之歌》是由李白的诗歌化来的音乐,表达的却是马勒对离别的感叹和对大地对生的眷恋。费丽尔在演唱时已得知自己身患绝症,将不久于人世,此时所发的天鹅之音至真至诚。据说她在排练时因太投入,有感于自己的生命和对大地的眷恋而失声。她对瓦尔特说:“非常抱歉,我太不专业了。”瓦尔特感动的说:“若是这样的话,我真不知道还有谁比你更专业!”(原话已记不清了,大致如此)此后不久费丽尔就离开了人世,永别与她眷恋的生命和音乐。每一张唱片都有它背后的故事。大师们都在用自己的生命和信仰去诠释自己的音乐和艺术。
   由第一张贝5至最后一张马太受难,几年下来,由于经济原因,也就这么十几张。但每一次由淘片到赏乐都是一次朝圣的过程。在唱片店也见过不少这样的人,一进门就问:“这里有卡拉扬的贝多芬交响曲全集吗?”店员马上拿了一套给他,他连是什么年代的版本也不看,估计就连卡拉扬长什么样也不知道。一看就知道是送人的。兄弟!有钱也不能这么花啊!虽然现在听古典送唱片成了一种流行。(呵呵,没想到古典也成流行了!)一场维也纳爱乐的音乐会票价高达千元以上,将不少爱乐者拒之门外,很多大腹便便之人倒出入其中。在欧洲,即使是顶尖乐团如柏林爱乐,音乐会票价也只有十几至几十欧元不等,也就相当于一百到几百元人民币,相差何其之远!而如今古典唱片业依然不景气,半年前西藏路的上海音乐书店早已不知去向,而思南路的分店也已改卖“四大天王”了。徐家汇的西区音乐书店也成了个卖文具店的。倒只有中图和九龙爱乐还算红火,留了一方净土。
   18,19世纪是作曲家的世纪,20世纪是指挥和演奏家的世纪,21世纪是评论家的世纪。呵呵......

赏乐随笔之二--贝多芬晚期四重奏(OP132)
今天是第一次在这异乡静静的夜色中听古典音乐。戴上耳机,又似乎回到了从前。op132是贝多芬著名的四重奏曲,被誉为"病愈者之歌"。以前年少无知,光沉迷于交响乐的恢宏结构之中。今天终於领略了这直入心灵的四重奏,简单而沉潜。音乐竟能让人体味到高尚,这是我从未有过的经验。贝5的振奋,贝3的沉痛与激昂,月光的柔美,这些都是深具感情色彩的真性情。但从音乐中体味出高尚并深切地感觉到它的存在,是从未有过的。难怪有人说,要想真正了解乐圣,光听9大交响曲是不够的。真正的思想在他的晚期四重奏之中,皆是血泪之作。当年一个子儿也换不到的曲谱,竟然有如此的力量。音乐到底是一种何等抽象的概念,竟能让人直观到人的思想,并领略作曲家人格的力量。音乐能表达情感,我是早有所闻。能体现思想,我也在马勒的作品中感觉到了。但真正体现出高尚这两个字的,这种近乎神性的力量,竟也是如此的可能。心中充盈的不是振奋,不是激动,甚至不是慰藉,而是一种身受日沐的坦然,事无不可对人言的纯净和磊落。这时的音乐已不能说是美的或是不美的,它已经成为一种直接的表达,它就是那个人。就如语言一样,当本质的思想与人格放出光彩时,形式就退而成为转述的工具,又或而两者为一,不可分离了。形式是本质的形式,本质是形式的本质。乐即是人,人即是乐。谱如此之乐者,必是如此之人。涤荡尘心,千古恒鸣。如此神性之乐竟出於人手,我作为一个人而感到自豪。原来音乐是可以如此的......

赏乐随笔之三--观《钢琴师》
本想看看旧影片使浮躁的心平静下来,不料却又是一阵波澜。犹太钢琴师和德国军官;繆斯和死神;求生和屠杀,有太多的值得回忆和反思......
   曾听闻一种说法,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每听一次就隐隐觉得发怵。二战的屠杀和总理的下跪,理性的国度,繆斯的圣地,竟被欲望,野性践踏成屠场。是历史的不幸,还是人性的必然?人自私吗?爱国有时也是一种自私的表现。人站在人的立场对他物的屠杀难道就是物竞天择的公理?没人会说杀一只鸡是犯罪。那站在爱国的立场对他国的战争呢?即使是正义的一方,在开枪的瞬间他想的又是什么呢?救了钢琴师的德国军官不久就死在苏联战俘营,连一个莫须有的罪名也没有,这也是人性?在死神的面前,繆斯也无能为力。为了糊口,一架名牌三角钢琴只卖了2000元,然后活下去,像狗一样,活下去......只要还活着,艺术何在?尊严何在?理性的哲学除了著书立说外在历史的浪潮中,事实面前无能为力;十字军东征,带着圣洁的信仰的屠城。艺术,哲学,宗教这被人称为通向真理的三条道路在战神和死神面前一条也走不通。
   傅聪先生曾将肖邦比李后主,非常之贴切。一样的忧郁,一样的亡国之人。凄美的,艺术的,无奈的......什么是人性?善,那天使般圣洁的人性?有!!!但也有自私,我想否认,但它在我内心深处嘲笑我,我隐约发觉它的存在而感到羞耻,但它的确就在我心里。人性的丑恶每个人都有。即使是最崇高的人,不过是被压抑着,这就是人性。人到底不是神!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用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
   剧末,钢琴师的一曲肖邦第一叙事救了他,他活了下来,繆斯终于战胜了死神。那是被屠杀者的反抗。而在此之前,琴房流出的却是德国军官弹奏的月光第一乐章,忧郁,无奈,淡淡的彷徨......屠杀者希求的内心的平静。一个站在死神的面前,一个站在死神的背后,同样的接受审判......这是艺术的力量?不,也许,这就是以艺术为形式的人性的力量。

赏乐随笔之四--关于卡拉扬
关于卡拉扬,倒的确有不少可谈的地方。指挥界的帝王,20世纪上是托富二老争雄的时代,20世纪下则就是卡的天下了。
卡拉扬是全能指挥,他触及的音乐形式和曲目数不胜数。最擅长德奥系作曲家的作品。评论说他擅长北欧,主要是因为他演绎的西贝柳斯的关系。我没听过,但既然广受好评,也必有他的道理。
他演绎的曲目中最著名的该是布鲁克那第七交响曲,和马勒9(马勒九的历史版本可以去听瓦尔特60年代版)
卡拉扬诠释的乐圣其实也是很不错的,只可惜有了富特文格勒的丰碑在前,逊色不少。卡拉扬年轻时曾去后台偷听托斯卡尼尼的排练,他的志向是将托氏的客观风格与富氏的主观即兴风格结合起来。可惜没有办到,基本上还是传承托氏一路的。卡拉扬比他的前辈幸运的多,生活在立体声和数字录音的时代。听他的贝3和贝5在气势上,结构上和音效上都是相当不错的。但只可惜缺少了些风骨和神韵,有人将他和富老这样比较。前者的父亲是商人,后者则是慕尼黑大学教授,考古学专家。经历上前者往来于商贾和制片商之间。后者往来于哲学家和文史界之间。虽然此说有点偏颇,但也不无道理。何况乐圣的作品有母国指挥家指挥也该更合适一点。就好比俞老师演奏的梁祝一样。

赏乐随笔之五--是圣咏让我爱上了巴赫
巴赫......
写下这两个字,总让我感到无以为继。当意义超越你语言的界限而划入时空的概念中。静穆之情,便油然而升。我应该无语,应该在寂静的夜空中体味那终极一切的关怀。但我又无法控制自己,在感恩情绪的驱动下,将充盈全身的温暖,渐渐地向外扩散。我的唇齿已经不再属于我。我-----将被引领......并随之而诉说他......
圣咏,是圣咏让我爱上了巴赫。天地间也许已经没有神圣的事物,但至少还有神圣的音乐。你信吗?我信。当我第一次听闻巴赫的圣咏时,全身如被电流击中一般。我在想,这真是我听到的一切吗?他让我真正认识了"心无点尘"这四个字!清远,悠扬,人声透过阳光般化为天籁而笼罩一切。这是人世间的声响,却毫无人世间的色彩。身受日沐的温暖。刹那间,我真想唤醒所有沉睡中的灵魂。约翰受难,马太受难,其中所有的圣咏都让人沐浴在深深的宗教情怀之下。我从不认识基督,也不相信上帝。但我明白从那一刻起,我和昆德拉一样,已经成为了巴赫的信徒。
我向来对德国的人文历史抱有深深的敬意。若艺术,宗教,哲学真是通向真理的三条道路。我对巴赫站在道路的中央丝毫不敢到惊奇。我最为敬佩的两位作曲家,莱茵的贝多芬和图林根的巴赫。乐圣是人世间至情的斗士,在沉沉浮浮中展示着人性的力量。他如一杯酒,一杯至烈的酒。不朽的"力",体现了底色的刚强和坚韧。兄弟,你受挫了吗?你沉沦了吗?你无助了吗?你孤独了吗?去听贝多芬吧,他永远不会抛弃你的。“我愿证明,凡是行为善良与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担当患难。”那巴赫呢?他如一杯茶,一杯至清的茶。那超脱了人世间一切的喧嚣而入至圣的殿堂。乐圣的神性是属人的,永远体现着人性的光华。巴赫的神性是属天的,渗透着无限的宗教情怀。若一个人在20岁爱上了乐圣的话,我想他一定会在40岁爱上巴赫。
在无限的时空中,音乐有它穿透性的力量。而巴赫的圣咏更是将这股力量化为了一种信仰的关怀。在思考瞬间与永恒的时刻,在观照普遍的冥想中。那决定性的力量就会悠然而至,直达你的心灵,终而化为一种神圣的平和。俯仰人世沧桑,纵观千秋青史,一切的宁静与动荡,一切的信仰与怀疑,一切的理性与不可知,都将镇服于那无尽的平和之中。因为,原本如此......而这圣咏竟成了它那艺术的镜像,甚而与化为一了......那个人,那个神性的人,就是----塞巴斯蒂安,巴赫!

赏乐随笔之六--追忆富特文格勒
富特文格勒,他是个能作曲的指挥家?亦或是一个能指挥的作曲家?对于听众,他是前者;对于富特文格勒自己,他是后者。他特别么?不特别,一点也不。因为这世上还有很多人不知道他的名字。说他特别,因为他不经意的一个齐奏能让在座的听众从椅背上跳起来。。。。。。
无论是听过他音乐会或唱片的人无不饱含深情地称他一声:大师。他是酒神式指挥经彪罗,尼基什一路的最后一位大师,亦是此系不可逾越的最后颠峰。或许他身后还有声名鼎盛的卡拉扬,或许明天也还会有无数蜚声海内外的大家。但他的风骨,他的神髓,他独一无二的日沐般的神启,已成永久的历史陈迹。1954年11月30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他走了,悄无声息的肺结核把他带走了。泰坦尼亚宫的柏林爱乐如往常一般的排练,噩耗却与音符有着同样的穿透力。有人说:“他走了,一个完美的世界走到了尽头!我再也不想搞音乐了,我想干点别的,与音乐完全无关的事情。。。”不少音乐家都附和着。当烙印,当完美被死神击碎的时候,等待着的只有崩溃!艺术尤其如此!
说到他的指挥风格,就不能不谈和他同时代的另一位大师--托斯卡尼尼。世上总有不少东西是对立的。有此必然有彼。近代哲学有经验派和唯理派之分,这与人的思维方式有关。下过国际象棋的人都知道,战术组合型选手与局面型选手有着天壤之别。两卡之争更是将其经典化了。在指挥上亦是如此,富特文格勒是主观即兴的典型代表,而托斯卡尼尼则是客观派的一代宗师。在音乐史上,20世纪真可谓指挥家的世纪,大师层出不穷,群星璀璨。但真正意义上的一代宗师,却只有这两位。客观派的指挥要求忠于原谱,对于乐谱完全忠诚,乐谱上的强弱,重音,休止等等一丝一毫都不能有误。时间节奏等等都必须有精确的把握。客观忠于原谱的大师一般都手式干净利落,精确老到。对于乐团排练要求异常严格。而主观即兴派却完全是另一种风格。特别是富特文格勒,他认为作曲家的意念不可能完全通过乐谱表达出来,这就需要第二力量,我们管他叫:诠释。对于前人风格的把握,对于此刻音效的理解,甚至是音乐会当时一念电闪,这些完全都是一个立体的概念。我们要把握的不光是乐谱,而是音乐。音乐是流动的艺术!
富特文格勒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是位考古学家,慕尼黑大学教授。从小往来于哲学家与文人之间,深受希腊文化与德国古典文化的熏陶。而往来于商人与制片商之间的卡拉扬缺少的也许正是这样一种文化底蕴。他之所以能成为演绎贝多芬,勃拉姆斯的丰碑,不可逾越的神启。正因为他身上流着的是与他们同样的血。当时下的演绎者用气撼山河的技法诠释音乐时,他已是欧罗巴拥有真正贵族气质的最后一位指挥。他浑身上下都嗅得到古典的气息。他的指挥手式并不精确,有时甚至很模糊。但就是这样的一种手式,却建构了一代人的音乐希望。乐圣又回来了!曾有一次,他客座指挥一乐团,在一个小节的出音前下了十几下预拍。竟然有一位后排乐手高喊:“大师,勇敢点!”指挥是一件需要水乳交融的事情。富特文格勒预拍的暗示,在不熟悉他的乐团下,无法得到它该有的效果。相反柏林爱乐就完全不同了。一位鼓手回忆:一次客座指挥在排练,行进到一半时,突然间音色变得异常温暖柔和,变得非常的不一样,如受日沐一般。他看了看那位指挥,发现并没有什么不同。然后他发现大家的眼睛都盯在了同一个地方。他朝那个方向看去,只见过道上站着一个人——富特文格勒。。。。。。
富特文格勒的音乐会不是竞技场,而是圣餐。没能听他的音乐会是每一个爱乐者的遗憾,好在还有他的唱片得以弥补。在那黑暗的岁月,柏林的废墟上,他的音乐会是人们活下去的理由之一。他与托斯卡尼尼的那段历史公案至今还为人津津乐道。托老走了----在希莱姆的德国怎能上演贝多芬的音乐?富特文格勒留了下来----还有哪比希莱姆控制下的德国更需要贝多芬的音乐?走,只需要堂皇的正义感。留下来却更需要勇气!需要艺术的良心!他拒演法西斯党歌,他冒着生命危险和巨大的压力保护犹太音乐家。到头来,还要承担堂皇加之的罪责。他令人肃然起敬。他与梅纽因合作的D大令闻者老泪纵横。音乐只要是真诚的,它就有可感性,因为我们有听觉,我们不是聋子!若说这样的人文关怀是音符的伪装与欺骗,我坦然接受。我甚至对这样的“欺骗”满怀信仰!
音乐永不会抛弃我,他也从未抛弃过我。富老的魂灵在唱片中为人守望。1951年拜罗依特音乐节的圣典,肃穆感人,意念崇高。那样的《欢乐颂》能印烙你一辈子。第三乐章博大的感怀,无限延伸的宗教意象,神启般的予人光亮。他那不拘一格的长时间的休止是深刻领会了乐圣的意念。贝多芬曾说:“我在丰满而长时间持续的音响中纵情表达我在柔板中的情绪,这音响真正的活力源泉要榨取到最后一滴。”我可以想象当时在座的听众是如何噙着眼泪听完这场音乐会的。他知道何时让音符象流水一般的漫过平原,何时又漫过山川。几厘米的下棒,就可以是一场地震。一根手指的舒展,又将是一次何等温暖的日沐。。。。。。如果说在音乐中也有信仰的话,我信仰富特文格勒!因为只有他能带我去栖居着巴赫,贝多芬,勃拉姆斯魂灵的奥林匹斯山颠。。。。。。
万千气象出于音者十之七八,入于知音之耳者十之五六,流于文者十不留一也。。。。。。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5-31 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空谷清音赏乐随笔(一至六)

北雪兄,我把以前的合在一起编辑了一下,又加了篇前些天发在水乡的。以后要是再写就继续更新进去。兄看有什么地方不合适的,我再修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7-4-3 14:22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5-5-31 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空谷清音赏乐随笔(一至六)

    都放在一起了啊,这样读起来清爽多了。
    欣赏加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5-31 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空谷清音赏乐随笔(一至六)

    下面引用由涵馨2005/05/31 09:51am 发表的内容:
    都放在一起了啊,这样读起来清爽多了。
    欣赏加学习!
    涵馨客气了,希望能与喜欢音乐的朋友一起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5-31 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空谷清音赏乐随笔(一至六)

    可以考虑把小标题换个颜色,就是那些一到五等的小标题,那样会清晰一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5-31 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空谷清音赏乐随笔(一至六)

    恩,刚才又编辑了一下,的确清晰许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5-31 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空谷清音赏乐随笔(一至六)

    下面引用由空谷清音2005/05/31 10:04am 发表的内容:
    恩,刚才又编辑了一下,的确清晰许多。
    恩,现在看起来清晰多了,精了,可惜之前那三帖的回复不能转移过来了,希望朋友们去那几个帖子也看看,和尚等回复也很好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6-1 15:56 | 显示全部楼层

    空谷清音赏乐随笔(一至六)

    多谢兄加精。希望能有更多朋友爱好古典音乐:)
    我再加些片片和下载链接,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6-1 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空谷清音赏乐随笔(一至六)

    威廉·富特文格勒
    Wilhelm Furtwangler
    1886年1月25日,富特文格勒出生于柏林一个书香世家.富特文格勒早期的指挥生涯是从地方歌剧院开始的.19岁时,他先在布雷斯劳国家歌剧院担任排练员.翌年在慕尼黑,他首次登上指挥台,指挥凯姆管弦乐团演出贝多芬的《献堂曲礼》序曲、布鲁克纳的《第九交响曲》以及他自己的《B小调交响曲》广板,初露锋芒,成绩尚可.从此真正开始了多姿多彩的指挥生涯.
    1911年25岁时,他担任吕贝克(Lubecd)歌剧院指挥一职务,在此,他首次指挥了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1915年,富特文格勒被选为鲍丹茨基(A.Bodanzky)的继承人,一跃成为曼海姆歌剧院的指挥.1920年,富特文格勒继理查·施特劳斯之后接任柏林国家歌剧院管弦乐团指挥.从此,在他的指挥生涯中开拓了成功之路.1922年36岁的富特文格勒登上了世界闻名的这两支乐团的指挥宝座1925-1927年,富特文格勒3次赴美国指挥纽约爱乐乐团的演出.1927年出任维也纳爱乐乐团指挥,一人就统率着德奥3大乐团,成为国际乐坛一霸.1954年9月19日和20日,在柏林音乐节上,他带病指挥柏林爱乐乐团演奏贝多芬的《第一交响曲》和自己的《第二交响曲》,成为富特文格勒最后一次的公开演出.9月28日-10月6日,他在维也纳为EMI灌录瓦格纳的歌剧《女武神》,这是他最后一次的指挥工作.1954年11月30日,他肺炎发作,病逝于巴登,享年68岁.
    富特文格勒是本世纪最伟大的指挥家.在指挥上,他受到浪漫的比洛和精确的尼基什的影响很大,从而揉成自己内在的、抒情的指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6-1 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空谷清音赏乐随笔(一至六)

    西藏路的上海音乐书店我也是特意寻去的,现在关门了吗?
    我还预备着有钱的时候去转一趟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6-1 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空谷清音赏乐随笔(一至六)

    影片简介:
    柏林爱乐的历史始自1882年,从彪罗开始,尼基什、富特文格勒、卡拉扬、阿巴多、西蒙·拉特尔,这些指挥界的泰斗与大师带领柏林爱
    乐横跨三个世纪,不断走向成功,不断创造出新的辉煌。
      本片真实记录了伟大的柏林爱乐创建至今的整个历史过程,在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瓦砾中,德军5月6日投降后的20天,柏林爱乐就奇迹
    般地推出了战后的首场演出,令世界惊愕。从柏林墙的高筑至1989年的轰然倒塌,柏林爱乐经历和见证了欧洲历史的巨变。任凭世事风云变幻
    ,他们的音乐却从未消失,辉煌的“柏林之声”永远回荡在世界的上空。
      柏林爱乐的成功具有强大的持久性,这得益于乐团独特的管理方式。富特文格勒曾经把柏林爱乐称作“自由管弦共和国”,的确,他们一
    直是一个强有力的自治团体,他们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自己决定聘任和解体雇自己的领导者。这种来自乐团全体成员的自主性一直延续至今
    ,即使是像卡拉扬这样个性化极强的人都无法对其有所改变。
      本片具有极强的史料性与文献性,讲述了许多古典音乐幕后的故事,其中大量的珍贵镜头构成了难得的音乐瞬间,值得每一位爱乐者观赏和收藏。
    http://211.155.226.126:8086/images/柏林爱乐的故事.RMVB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6-1 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空谷清音赏乐随笔(一至六)

    <爱乐>我也买了几期.其中里面有一张附送的马勒的<大地之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6-1 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空谷清音赏乐随笔(一至六)

    现在西藏路那早关门了,非常可惜。爱乐那本杂志不错啊,还送碟,只是送的一般是普及版本。上面有一个柏林爱乐的记录片连接,未央兄可以看看很不错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6-1 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空谷清音赏乐随笔(一至六)

    三联还一直在出吧
    估计是发行量少的原因,所以价格一直很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6-1 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空谷清音赏乐随笔(一至六)

    是的三联一直在出,我看也可能是定位关系吧,能去买进口碟的朋友,花十几元去买本杂志还是可以接受的,对于我们而言就比较贵了。不过全彩页且制作精美,格调高雅,有时候还送张碟,如果曲目不错的话,这价格总还不算冤:)
    今天先下了,有空再和未央兄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6-1 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空谷清音赏乐随笔(一至六)

    下面引用由未央歌2005/06/01 04:19pm 发表的内容:
    西藏路的上海音乐书店我也是特意寻去的,现在关门了吗?
    我还预备着有钱的时候去转一趟呢
    欢迎未央歌来关东,看来你们是音乐知音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4-6-11 11:53
  • 签到天数: 9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05-6-1 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空谷清音赏乐随笔(一至六)

    有时间再看吧,先谢过楼主了,并说抱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6-2 00:21 | 显示全部楼层

    空谷清音赏乐随笔(一至六)

    下面引用由开落无异2005/06/01 09:41pm 发表的内容:
    有时间再看吧,先谢过楼主了,并说抱歉,
    不用客气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6-2 00:56 | 显示全部楼层

    空谷清音赏乐随笔(一至六)


    先发一个轻松舒缓的莫扎特小夜曲(K525)。这可是最脍炙人口的小夜曲作品。伯姆的指挥淳朴自然。(不知期限,下者从速)
    http://218.12.104.50/vvv/yinyue/jd/mozart/mozart-525-1-allegro.mp3
    http://218.12.104.50/vvv/yinyue/jd/mozart/mozart-525-2-romanze.mp3
    http://218.12.104.50/vvv/yinyue/jd/mozart/mozart-525-3-menuetto.mp3
    http://218.12.104.50/vvv/yinyue/jd/mozart/mozart-525-4-rondo.mp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6-2 05:41 | 显示全部楼层

    空谷清音赏乐随笔(一至六)

    欣赏了莫扎特小夜曲(525—1,2)很欢快,舒情的乐曲,谢谢空谷:)
    有好的名曲还要再介绍来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8-15 13:41 , Processed in 0.08809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