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73|回复: 6
收起左侧

[转帖]云南潜藏太多历史谜题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4-1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江城子说在 2005/04/01 11:21pm 第 1 次编辑]

    对于云南在历史研究上的定位,香港历史博物馆总馆长丁新豹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作为东南亚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接点——
   
    香港,全球最繁忙和多姿多彩的城市之一。11月9日,来自云南的《猎鹿与剽牛——古滇国文物展》,在香港历史博物馆隆重开展,随即引起轰动,参展展品受到香港市民的普遍关注;据统计,来自香港上流社会的参观者达到了平均一天600-700人次的流量。
    在香港这样一个非常商业的社会,出现这样的文化热潮,令整个香港文化界感到非常振奋,香港历史博物馆总馆长丁新豹再次引起了当地媒体的关注,香港舆论界认为,“猎鹿与剽牛”用一种特别的方式,演绎了古滇国的历史。香港历史博物馆总馆长丁新豹兴奋地对记者说:“在香港展出的118件(套)‘古滇文物’引起的轰动,是香港历史博物馆没有预料到的!这证明,高雅艺术一定能打动社会,一定能让各阶层都接受。在香港与云南的交往历史中,这次展览将成为一次开创性的行动。”
    正式采访时,丁博士毫不掩饰一脸的兴奋,研究近代史的他说古道今,旁征博引,粤语、普通话、英语夹杂地向记者阐述自己的观点,说到得意处,“嘿嘿”地笑得好开心。
   
    亮 相
    1974年毕业于香港大学中文系,主修中国历史、中国文学、中国历史及中国美术考古、陶瓷、绘画;1979年获硕士学位,题目是《拓跋族汉化新探》,自1979年任职香港艺术馆后,因接触到大量18至19世纪的香港、澳门及广州的历史书,对香港及岭南地区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艺术馆工作期间,编写了多本历史书目录;1988年,担任香港博物馆馆长;翌年获香港大学博士学位,题目为《香港早期的华人社会:1841-1870》,此后,陆续发表了多篇以香港历史为题的文章。现为香港历史博物馆总馆长;英国皇家亚洲学会香港分会干事;课程发展议会学习资源及职员委员会委员;《香港研究资料业刊》编辑委员及香港科技大学华南研究中心名誉顾问。
    丁新豹最初是在香港艺术馆工作,后艺术馆与博物馆分开,他到了历史博物馆。用他的话说,至今他已经为香港的博物馆服务了25年。1998年,历史博物馆新馆在尖沙嘴漆咸道巷落成,丁新豹即全身心投入,开始筹办《香港故事》常设展来向世人介绍和演绎香港的历史。
   
    印 象
    与香港历史博物馆总馆长丁新豹博士首次见面,是在香港《猎鹿与剽牛——古滇国文物展》开展前一天的招待会上,丁博士以私人身份请云南客人吃饭,他很随意地穿着一件衬衣,手腕上是一只黑色运动型表,一脸灿烂的笑容。席间,丁博士不时像小孩子般与云南省博物馆馆长马文斗说着悄悄话,模样和做派简直就是动画片里的中学生侦探——柯南。
    这是一个让你常常一转身就会找不到的人,黑发、娃娃脸、宽大的眼镜,非常矮小的个头。用其貌不扬来形容丁博士一点儿也不过分,他孩子般的表情能在转眼间又沉静下来,眼睛里散发的光从宽大眼镜后投射过来,让人记忆深刻。
    丁新豹是香港著名的爱国文化人士,他提出:“爱国从文化入手,爱国最关键的就是爱我们的国土,抗拒任何侵略国土的行为;此外,就是要爱我们的国民和爱祖国的文化。认同、欣赏祖国的文化,是爱国主义教育最易和最先入手的渠道。”早在香港回归祖国前,对于部分香港居民对国民身份认同出现的困惑和问题,丁新豹就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是因为香港经历了150多年殖民统治,加上内地与香港在语言及用字上有差别,都曾令港人与自己的祖国产生分隔感和距离感。但是,丁新豹就认为不用悲观,因为香港回归后已不再与祖国分离,更重要是国家正走向开放和讲求法治,因此香港与祖国内地应该是越来越接近。
   
    对 话
    A周末:你心中的历史是什么?
    丁博士:任何的历史的发展演绎都是无法割裂开的,从五代十国到唐、宋的历史不是简单、生硬地断开的历史,任何历史的发展都有一个前后的连续性,都有一个前后的关联,甚至两个朝代之间的更迭也经历了漫长的岁月,香港历史博物馆每年都精挑细选,引进了一系列的展览。并力图以实物和历史故事相互印证的方式,加深人们对历史的感受认知。
    另外,香港历史博物馆每年都组织临时专题展览,一般每个展览展出的时间是3个月,这几年主要展出的内容表现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力图体现一种多元文化的交融。   
    A周末:你认为历史博物馆应如何展示历史?
    丁博士:必须挑剔和选择展览内容,并以自己的思考赋予展览以生命,1998,香港博物馆从中国历史博物馆引进了《天工开物》历史展览,主要是介绍中国古代科技文明,这是一个民族不断追寻文明与进步的足迹,在历经一次次毁灭后,又一次次追寻,不断驱动中国社会的进步。
    还有一次同样是很轰动的展览,就是在2000年引进的“秦始皇兵马俑”展览,当时是以《战争与和平》来命名这次展览的。历史的演绎是从汉代初年“文景之治”开始,演绎一个在经历了百多年战火的历史后,人民终于得以在美好的时光里休养生息的“故事”:其实打天下与治理天下,战争与和平,是历史构成的两大主题,在每一件文物背后,见证的是一段真实的历史。
    A周末:香港博物馆的几次成功的文物展,其实都是在讲故事,那么,参展文物在展览中起到了什么作用,被放在了一个什么位置?
    丁博士:其实不是要让每个人都成为历史学家。2003年,香港博物馆引入了《“秋猎怀远”——承德避暑山庄》文物展,当时这是一个纪念“承德避暑山庄”300年的展览,展品非常丰富,有绘画、陶瓷、漆器、佛教文物等,后来引入到香港,以《秋猎怀远》为主题,进行一系列包装,当时考虑到的不仅仅是简单的文物陈设展览,而是历史的展览,要讲述的是一个帝王的生活,为什么清朝帝王有“沐兰秋闲”的传统?为什么会有秋猎?其实,秋猎的目的一是重温游牧文化的传统,是拉近皇室家族与臣子间关系的方式,也是选择考察官员的皇族子弟的方式,为什么会有8大行宫?其实这是一种游牧文化的宫廷式反映。
    以讲故事的方式讲出来是历史,文物成为了故事的一个部分,因此是鲜活的生动的,不再只是展台上的一件文物。
    A周末:相比之下,你对内地的文物展览有什么感想和看法?
    丁博士:因为内地的博物馆馆长大多不是来自考古专业的学者,更多地专注于田野考古,这样使得内地的展览往往成为了单纯的出土文物品展,从文物的展出水平上讲不错,但是,没有到位的展览包装构思。
    对博物馆而言,展览和展示本身,需要高度的综合,当然这样的展览,需要有博物馆专家,文物、考古、历史专家的参与,来共同完成,国外举办的文物展览,其历史感都是很强的。例如一次在美国纽约举办过一次“盛唐中国”文物展,所有的文物都来自中国,但是历史的演绎却是从魏、晋、南北朝开始,用文物自己的语言,表现出当时中国是如何走向盛唐的,从唐代贵族使用的器具上反映出,唐代实际早在五代十国开始,早与各民族融合。
    A周末:这对内地的历史文物展的确是观念上的冲击,为什么博物馆有诠释历史的权利?
    丁博士:在西方世界,很早就有人提出,谁赋予了博物馆诠释历史的权利?其实,历史的本来面目后人只能去猜想,“Guess to ture”。此外,历史博物馆与艺术展的不同,艺术展可以突出文物的精美和艺术程度,而历史展,需要突出历史的背景。展品是从历史的角度还是从艺术角度展示给观众?显然历史博物馆比艺术博物馆难得多。
    懂得欣赏文物的人毕竟是少数,多数人会欣赏就欣赏,不会就算了,所以,现在的文物展,要让普通人也能看懂。
    A周末:博物馆除了保护和展示历史文物,还有什么意义和社会责任?
    丁博士:博物馆很大的意义就是教育,但是它与学校历史课程完全不同,实际上,香港博物馆这几年举办的教育活动非常多,与学校关系密切,专家常常来搞讲座,进行教师培训,这个传统从1991年就开始了,还有了香港校际历史竞赛活动,香港大小几十个学校参与,这种比赛对孩子很好。
    为了配合学校历史教育,博物馆在展厅里开辟专门的位置是搞教育活动,让小朋友和家长来听故事,也有研究者每周的公开讲座,博物馆的几个副馆长都承担定期向公众讲演的任务,讲座很受教师欢迎。因此,博物馆其实是不能脱离公众的。
    A周末:香港社会对自身历史的认知应该是有深度的。
    丁博士:香港社会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将中国的许多传统民俗的东西,完整地保存了下来,清明节扫墓祭的习俗是其中之一,每年的春、秋二季,成千上万的人扫墓、拜祖先。还有重阳登高、中秋赏月,还有一些来自农村的习俗在香港也被保留,依现在的眼光看,如此古老的传统能与这个现代社会共存,真不可思意,如太平清昭、祭鬼、社戏。
    其实,保留传统习俗也是对历史的尊敬,在香港到处都讲风水,其实这也是习俗,从某种意义上说不理解风水,就不理解中国古代建筑学,在香港连老外都变得很讲风水,这就是文化影响的力量。
   
    A周末:那么,公众是通过什么角度去认识历史的呢?
    丁博士:香港是多元文化的交汇地,历史博物馆也重视从外国引进展览,去年从法国引进的“拿破仑展”,都是原件进来,有拿破仑睡过的床、用过的武器、使用的家具等。博物馆的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区别,就是”实物“,就是通过实物对感官的冲击、通过对文物的联想,感性认识历史。
    办展览,有一个问题,就是要将自己放在观众的立场,与观众沟通,从中知道观众的想法,有什么要改进的,不能吸引公众的展览就是白做。
     
    应该说,在香港成功举办的“古滇国文物展”,是云南省与香港两地文化界的一次高效联动和合作。在丁博士眼里,云南的马文斗馆长与国内其他馆长完全不同,两人一见如故,在短短几天时间内,两人磋商出了古滇文物赴港展出的大部分细节,并草拟出展览意向书。
   
    A周末:为什么要引进滇文化展?
    丁博士:今年2月,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处周明先生向香港历史博物馆推荐”滇青铜文明展“,中国国家历史博物馆馆长董琪到香港访问时,赠送一本书给我们,当时我就非常着迷,随后,派人到北京专门看展,都觉得非常好,随后我给云南省博物馆发去一份传真,希望把这个展览引到香港。
    A周末:香港文化界对古滇文化的认识如何?
    丁博士:实际上,香港历史博物馆的每个展览,都是经过严格挑选甄别的,在展览前都要做大量调查研究的,而且力求每个展览之间都是有联系的。去年是一次“南越族生活,古代文化传播”的展览,表现地区文化传播对区域历史的影响。云南地处东南亚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接点,具有自己独特的内涵,其实这个展览可以从很多角度看。
    就研究角度来说,香港的历史专家有在美国研究少数民族文化的,有在越南、泰国研究文化的,但从来没有见过滇文化。但是,滇文化在青铜时代创造的辉煌和文明,独特而丰富,它的影响究竟有多么深远,它留下了大量的谜题,让我们也不能很好地诠释它如迷雾一样的历史故事,研究滇文化在民族文化的发展历史中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4-2 00:22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云南潜藏太多历史谜题

谢谢梅子转来的帖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4-2 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云南潜藏太多历史谜题

不谢。好帖共享。共同关注云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4-4 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云南潜藏太多历史谜题

哥哥比较喜欢旅游,我整在鼓动他去云南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4-4 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云南潜藏太多历史谜题

云南不错,去过,四只蚊子一盘菜,十个老鼠一麻袋,鸡蛋串气成传买,大姑娘抱着孩子...
   夜郎自大,与千里送鹅(鸿)是不是都指的是云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4-4 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云南潜藏太多历史谜题

下面引用由午夜听雨2005/04/04 06:44pm 发表的内容:
云南不错,去过,四只蚊子一盘菜,十个老鼠一麻袋,鸡蛋串气成传买,大姑娘抱着孩子...
   夜郎自大,与千里送鹅(鸿)是不是都指的是云南.?
夜郎是汉朝时西南地区的小国家(今贵州省桐梓县),它国土小,它只有汉朝一个县大,
人口也少,没有什么物产。有一次,汉朝使者来到夜郎。因为道路不通,夜郎国国王不知道
汉朝的广大,问使者:“汉朝和我的国家哪个大?”汉朝的使者一听,都忍不住想笑呢!
以后,大家就用“夜郎自大”这句话,来形容那些见识浅薄,自大骄傲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4-5 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云南潜藏太多历史谜题

这些历史谜题都能一一揭开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4-6-11 20:29 , Processed in 0.04680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