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贴子最后由绿云清筝在 2005/06/17 11:07am 第 2 次编辑]
丽江,犹如美丽温婉的少女,一个让人充满遐想的地方,一座自然万象的古城,一掬晶莹剔透的清泉,一份上苍赠与的厚礼。它是集山水,人文,历史,民俗于一身的高原小城,既有高原的广阔粗旷,又不乏江南水乡的柔美恬静,传统和现代、自然和人有机和谐统一的最古老而诱人的版本。一幅幅“小桥、流水、人家” 的画面,诠释着“东方的威尼斯”的美丽,让人有一种时空错位的感觉。
山川流水环抱中的丽江县城,因形似一方大砚而得名“大研镇”。探寻它的过去,人们发现这片曾被遗忘的“古纳西王国”,远古以来已有人类生息繁衍。它始建于宋末元初,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在3.8平方公里的古城内,可谓三步一桥,五步一院,十步一泉涌。清澈的潺潺溪流,萦绕着户户人家。一座座石拱桥、木桥横跨流水之上。这是座与大地肌肤相亲的城,完全是土木结构手工建造,给人一种天然的安全感,一种温暖的感觉。这里没有玻璃幕墙、没有钢筋水泥、没有汽车的尖叫和恼人的尾气。目光所及的,不是小桥流水就是古树花朵。房屋依山就水,不拘一格地随着地势水渠而建,层层叠叠、错落有致。
元曲中有“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句子。踏进四方街,这个句子就会不由自主地跳上人们的心头。元人马致远的“秋思”,为世人勾勒出的,是一幅苍凉的水墨画,而丽江古城的小桥流水人家,和谐着垂柳依依,鸟语花香;和谐着五花石铺就的五彩路。景物之间相互衬托、相互渲染又相互呼应,形成一种自然朴实、清丽秀美的独特韵味。
一座桥、一棵树、一条小巷、一个个朱门深院,构成了一幅完美的画。当年徐霞客历游古城后,将其民居概括为“民房群落,瓦屋栉比”,“居庐骈集,萦坡带谷”。古城的建筑就是这样不拘一格,不求方正,随山势、随地形、随水流,从而形成“城依水存,水随城在”的独到之美。
水是古城中最灵动之所在,水源在著名的黑龙潭。溪水汇成玉泉河,从北向南在玉龙桥下一分为三,按东河、中河、西河分流进城中,清澈见底,明净而鲜活,一路欢歌,绕街穿巷而来,流经身旁时,人会变得舒畅无比,仿佛那水是从心里汩汩流过的。古城中一座建于明代的大石桥,虽历经了数百年的风雨和沧桑,至今依然完好。逢年过节,古城居民要做一盏盏彩色的小河灯,轻轻放入流水中,许下一个心愿,或祭奠一个逝去的灵魂,或默默地讲述一个故事……
中外闻名的四方街,是由若干个商铺转成的一个方形街面,5条主要街道,把古城的大街小巷串连得四通八达。街道的两边几乎全是铺面,这些铺面都是两层楼,上层多是各式各样的格子窗、雕花窗和一盆盆怒放的花,一串串火红的干辣椒、金黄的干玉米、黑的发亮的腊肉挂在壁板上,屋檐下晾晒的衣物花花绿绿的迎风招展。下层都是暗红的门板组成的铺面,门上雕着飞禽走兽、花鸟虫鱼。铺面里卖的都是一些很有味道的工艺品、铜器、现场制作的各种木雕制品……每个店铺的设计、布置全然不同,各有千秋,别出心裁,个性鲜明。聚集在这里的有商人、艺人、工匠、艺术家,他们将自己的特长和想象力发挥到极致。
四方街也是一个休闲场所。小街小巷里利用民居改造而成的客栈、餐厅茶馆、咖啡馆保留了房屋原有的风格,门口是花花绿绿的、各有特色的招牌。这里各种让人馋颜欲滴的鸡豆凉粉(丽江特产的鸡豌豆做的,可以凉拌,可以炒、煎,非常美味)、丽江粑粑(一种油煎的多层饼,有咸和甜两种,是古城有名的小吃,非常酥脆)、自己织的土布、自己编的手链、自己腌制的泡梨……悠闲的黑眼睛、蓝眼睛的中外游客随便找一家店,坐在门口的树下,围着铺有民族扎染桌布的小桌边,一边喝着小酒,吃着可口的小菜,间或把脚伸进身旁的小溪里,让冰凉的水洗去路途的疲乏。偶尔再看看溪水,看看垂柳,看看穿着传统纳西服装的妇女坐在某个桥的桥头上摆卖自己炒的瓜子、胡豆、花生,她们一边眯着眼睛,一边打着瞌睡,完全没有城市里的小贩那种功利的热情吆喝,你会觉得尘世的烦恼和喧嚣是上个世纪的事情。
徜徉在小巷,逛着艺术灵感和传统并存的小店,品着人间美味,享受阳光和流水声,你不知道自己是在二三十年代的小镇,还是到了微缩的浪漫威尼斯。漫步被清水洗刷的干干净净的青石板路,恍惚间回到了童年的故乡。
丽江古城最美的还是夜晚。夜色下,两岸的宫灯、彩灯与河水、垂柳交相辉映,美丽诱人,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酒吧、网吧、书吧、茶室,台灯吊灯,就那么恰到好处的亮着;天籁般的CD,就那么悠扬的弥漫着;地球仪,就那么静静的放着;背包,就那么懒懒的在墙上挂着;流水,就那么叮咚的在屋檐下跑着;斑点狗,就那么自在的在你身边随着。在咖啡馆里,认识的不认识的人坐在一起轻声细语的聊着,时不时的发出阵阵的发自内心的欢笑。热闹但不喧哗,快乐而不浮躁,流动的音符给古城添了活泼与生趣。小河边,会有精致的莲花河灯等你去许愿,然后载着你的心愿顺水飘去,思索间已经从脚下忽闪忽闪悠悠扬扬飘然而去,像是急着去把你的愿望实现。
古城中居民以纳西族为多。纳西族少女的服装与白族服装很相似,只是包头不同,并且多了一个披肩,叫做“披星戴月”,从这个称谓中还可以看出 纳西族妇女的勤劳——她们起早睡晚,可说是披星戴月地辛勤劳作着,承担了所有的家庭重担,而让自己的男人有时间去学习文化、音乐和美术,所以纳西族男人都是多才多艺的。纳西族有着非常优秀的文化,它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纳西族的文字是世界上唯一仍在使用着的象形文字,被称为活着的象形文字;纳西族文化的 另一奇葩是它的音乐——纳西古乐,纳西古乐继承了唐代的宫廷音乐和道教的洞经音乐,这些音乐在中原地区早已失传,但在丽江却奇迹般地保存了下 来,因此纳西族的音乐被称为“古乐”。 坐在古院的木凳上,静听令人动心的古乐,体味若奇若幻,恰似天籁的丝弦古韵,可以感受到音乐中的安详与和谐,一切的世俗杂念会涤荡而尽。纳西族保留了传统的图腾崇拜 ,融喇嘛教(藏传佛教)、道教、儒家于一体,在纳西族的传统壁画中,佛、 道、儒人物和谐地出现在一幅画面中,这是不多见的,表现了纳西人民对生命的珍视和崇拜。
纳西族的文化传播者是东巴。东巴是纳西族的智者,他是纳西族的巫师 和祭司。东巴一般是子承父职的,东巴文化正是在这些东巴一代一代的传递中得以保存和发展起来的。
丽江除了古城独特的城建、作为古城灵魂的水系、古老的四方街之外,还有离赤道最近的玉龙雪山、著名的长江第一弯、 虎跳峡、中甸的香格里拉、神秘的“女儿国”--泸沽湖等景观。
玉龙雪山处于丽江古城以西、距离古城10多公里的地方,海拨5500多米,被誉为“ 世纪冰川博物馆”。主峰与群峰组成的十三峰以扇子型的排开,宛若一条巨龙腾空,玉龙雪山就因此而得名。这里天空总是很蓝,阳光总是很灿烂明媚。雪山在阳光的照耀下,分外的晶莹,银光闪闪,安静而壮观。
美丽的丽江,自然万象,值得珍惜的东西太多,值得玩味的东西也太多。它印证着“人与自然和谐”,它是中国99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惟一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古城 ,让中外游客留连忘返。人们来这后由衷地发出“来到丽江让人最痛苦的莫过于要回家”,“如果可以,我愿意一辈子留在这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