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550|回复: 52
收起左侧

重庆杰出人物谱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4-7 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峡江秋叶在 2005/04/07 11:43am 第 1 次编辑]

重 庆 杰 出 人 物 谱
赵  智  凤
  
    【赵智凤】(1159~1249)南宋名僧。一名智宗。重庆市大足县人。5岁在家乡古佛岩落发为僧,16岁外出云游。淳熙六年(1179)返乡后传密宗柳本尊法旨,承持其教,首建圣寿本尊殿,将其山命名宝顶。又按密宗道场的格局,精心设计,巧妙安排,在宝顶山U形沟中一次性雕琢了上万尊佛像。继承弘扬密宗柳教,清苦70余年,营造了宏大的宝顶石窟密宗金刚部道场,使宝顶山成为巴蜀密宗中心,宝顶石窟成为中国石窟艺术史上的一座丰碑。
资料来源: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大辞典—重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4-7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重庆杰出人物谱

李  明  复
  
    【李明复】(1174~1234)南宋经学家。原名俞,字伯勇。重庆合川市人。出生于士大夫家庭。嘉定元年(1208)取得国子监太学生资格,在名师的指点下,博采宋代理学家周敦颐、程颢、程颐以及张载、朱熹、吕祖谦等各派学说,写成《春秋集义》50卷、《春秋纲领》3卷。其著作刊刻出版时,学者魏了翁为之作序。这两部著作深受宋宁宗的赞许与推崇。一生致力于《春秋》经传的研究,著述后收入《四库全书总目》经部春秋类。
资料来源: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大辞典—重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4-7 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重庆杰出人物谱

谯    定
  
    【谯定】生卒年待考。南宋易学家。字天授,自号涪陵居士。重庆市涪陵区人。少喜学佛而归于儒,曾向羌中郭载学《易》,又到洛阳听程颐讲学,得闻精义,造诣愈深。其后,程颐贬谪来涪,谯定助其讲学于北岩,遂使"程学"在涪传播。靖康元年(1126),召为崇政殿说书,坚辞不就。高宗即位再命召请,至汴梁,适逢金兵入侵,流落归蜀,后隐居青城山,不知所终。著有《易传》,后人称《谯子易传》。其学传于南宋著名学者胡宪、刘勉之、冯时行等。
资料来源: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大辞典—重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4-7 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重庆杰出人物谱

道    隆
  
    【道隆】(1213~1278)南宋僧人。字兰溪。重庆市涪陵区人。俗姓冉,13岁出家,赴浙江学禅法。淳六年(1246)东渡日本传法,住持日本国相模州常乐禅寺。后为日本临济宗建长寺派开创人,一直居住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著有《大觉禅师语录》3卷。
资料来源: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大辞典—重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4-7 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重庆杰出人物谱

喻  茂  坚
  
    【喻茂坚】(1474~1566)明代官吏。重庆市荣昌县人。明正德六年(1511)进士,授南京铜陵知县。数年后调任浙江临海知县,力革溺死女婴之陋习。正德十四年(1519)任福建监察御史。嘉靖元年(1522)巡抚陕西,平定总兵李隆之乱。嘉靖二年(1523),巡抚河南、直隶时,严惩贪官污吏,有政绩。历任山西布政使、郧阳巡抚、应天巡抚等职,其间参与镇压各地农民起义。任淮阳总督负责漕运期间,节省修漕经费白银10万余两,代纳庐、凤、淮、扬4府百姓水荒积欠钱银18万两,升任南京刑部侍郎。后秉公查处楚世子英耀杀父一案,于嘉靖二十七年(1548)升任刑部尚书。因上疏营救谏官夏言,弹劾奸相严嵩,触怒明世宗,嘉靖二十八年(1549)冬辞官还乡。还乡后倡议并主建荣昌乐雅书院。在刑部任内曾主持编纂《问刑条例》。
资料来源: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大辞典—重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4-7 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重庆杰出人物谱

夏  邦  谟
  
    【夏邦谟】(1485~1566)明代官吏。字舜俞,号松泉。重庆市垫江县人。正德三年(1508)进士,授户部主事兼户部考功稽勋、德州仓正等职,掌管户口、财赋和官吏考核。在任期间,对收支严加监督、核审,严禁地方官损公肥私。因持论公正,被贬为两淮运判。不久,任道州同知,推行"一条鞭法"。历任云南参议,湖广、浙江、江西副使,云南参政,福建按察使,右都御使等职。曾参与、主持平息内乱5次,因镇压太仓盐工秦潘等反抗有功,受到世宗赏赐。嘉靖二十六年(1547)以后,历任户、吏、礼部尚书等职。在任期间,查田亩,裕税赋,弥补国库长期亏空;纳群言,拒馈赠,不为权奸左右,深受世宗倚重。权贵忌恨,不断寻隙攻讦,嘉靖三十年(1551)被罢官。晚年居涪州,与杨升庵赋诗唱和。
资料来源: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大辞典—重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4-7 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重庆杰出人物谱

秦  良  玉
  
    【秦良玉】(1574~1648)明代爱国女英雄。字贞素。重庆市忠县人。自幼聪颖,饱读经史,谙诗词歌赋,常以花木兰、冼夫人、穆桂英等女英雄自勉。且自幼跟兄弟随父学兵法、习骑射。24岁嫁石柱县宣抚使马千乘为妻。万历二十七年(1599),随夫率兵参加平定播州(今贵州遵义)宣慰使杨应龙叛乱。其夫死后,代夫职,整训军队,练就了一支精锐部队--白杆兵。泰昌元年(1620),受命援辽,其兄战场成仁,其弟突围脱险,随后亲赴沙场,打退了后金,镇守榆关(今山海关),遏制了后金南下。天启二年(1622),回川平定了永宁土司奢崇明叛乱,收复成都、重庆等地,稳定了川黔。崇祯二年(1629),后金逼近京师,秦良玉请缨勤王,攻克滦州,收复迁安、永平、遵化三城,解除了后金对京城的威胁,使明朝转危为安。崇祯皇帝对其百战奇勋、保国保民的壮举大加赞赏,特召见于平台,赐彩缎、金银、羊、酒,并赋诗四首以褒其功。因军功卓著封诰命夫人,委以总兵官,南明隆武政权授予其上柱国、光禄大夫、太子太保、忠贞侯封号。死葬石柱城东回龙山。今忠县忠州镇有太保祠。
资料来源: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大辞典—重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4-7 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重庆杰出人物谱

李    惺
  
    【李惺】(1785~1863)清代教育家。字伯子,号西沤。重庆市垫江县人。嘉庆二十二年(1817)三甲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入庶常馆、散馆。二十四年(1819)后,历任翰林院检讨、国史馆纂修、文渊阁校理、国子监习业、詹事府左春坊左赞善等职。道光十五年(1835),深感朝廷腐败无能,国事难为,遂以祖母年老为由,辞官归蜀,掌成都锦江书院达20年,前后从教34年,矢志培育英才,从不懈怠,时有"天下翰林皆弟子,蜀中进士尽门生"的美谈。咸丰十年(1860)朝廷许以五品卿衔督办四川团练,以年老力辞不就。著述甚丰,后人辑为《西沤全集》10卷、《西沤外集》8卷刊印行世。
资料来源: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大辞典—重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4-7 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重庆杰出人物谱

竹    禅
  
    【竹禅】(1825~1901)晚清书画家。号熹。重庆市梁平县人。20岁时在梁平县城北门报国寺削发为僧,后为梁平双桂堂第十代方丈。擅长书画、金石雕刻,绘画自成一格,与扬州八怪媲美,是晚清遐迩闻名的画坛怪杰。曾游历名山大川,并在北京、重庆等地居住,在重庆寓居最久,皆以卖画为生。著有《画家三昧》6卷传世。咸丰六年(1856)前后回到梁平,赠予双桂堂贝叶经、舍利子等珍稀佛教文物。为此,双桂堂修建了一座舍利塔,至今犹存。光绪二十四年(1898)从重庆汇银1000两给双桂堂,解决当时双桂堂的经济困难。次年双桂堂派人到重庆请竹禅回梁平主事,他欣然应允,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回到梁平。其书画作品收入《海上墨林》、《韬养斋笔》等书中。
资料来源: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大辞典—重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4-7 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重庆杰出人物谱

李  士  ?
  
    【李士?】(1821~1883)清代官吏。字芋仙,号童鸥居士、悔余道人。重庆市忠县人。自幼好学,13岁能诗,后就读于成都文翁石室。道光三十年(1850)会考,以第一名及第,廷试缺席,阅卷大臣曾国藩深感惋惜,供学费命游太学。光绪初年,任彭泽、临川知县,捐俸买屋办学,大兴读书之风;敬乡贤,禁止摊派损民。藏书万余卷,著有《同讴馆随笔》8卷、《天瘦阁诗半》6卷及《天补接行记》等,载诗1066首。后人著有《李芋仙传》。
资料来源: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大辞典—重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4-7 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重庆杰出人物谱

杨  裕  勋
  
    【杨裕勋】(1837~1921)清末画家。字建屏,别号笑笑居士。重庆市忠县人。同治时廪膳生员。研习书画,对人物、山水、花卉、翎毛均有造诣,尤长于画荷花,人称"杨荷花"。著有《荷花画谱》、《临面禅室随笔》、《毓秀山庄诗文集》。重庆博物馆、重庆浮辉阁、新都宝光寺、忠县文管所均收藏有其荷花图。
资料来源: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大辞典—重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4-7 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重庆杰出人物谱

程  琪  芝
  
    【程琪芝】(1841~1914)清末医学家。号萱亭。重庆市黔江县人。出身中医世家,幼承家训,苦读医典。后随父习医。1870年起,云游川、鄂、湘、云、贵、浙等地,行医治病,拜访名家。晚年著有《云水游集》,全书14卷,12万余字,对阴阳、五行、麻风、血症、妇科、儿科、痘科、肿病、杂症、药性等论证精辟,并集疑难病案百例,土验方剂百余条。其中《药性捷决论》、《详辨天雄地黄论》、《陈氏家传药性歌》、《新增八反对》是对传统中医药学理论的创造性发展,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资料来源: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大辞典—重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4-7 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重庆杰出人物谱

张  森  楷
  
    【张森楷】(1858~1928)实业家、史学家。字元翰,号式卿,晚年号端叟。重庆合川市人。清光绪二年(1876),因才华出众,学业优异,为四川学使张之洞重视,特手谕遴选入州学,定为秀才,一年后又特选入成都尊经书院深造。因好发疑古言论,被院方以"离经叛道"名义削籍除名。后转入锦江书院就读,弃经攻史。撰成《通史人表》269卷。另撰《读史质疑》300多卷,该著后来几经修订,成为当时史学巨著《二十四史校勘记》。光绪十二年(1886)结束书院学习,受聘为合州振东乡学主讲。光绪十八年(1892),受川东道观察使黎庶昌礼聘,专门从事历史研究工作。次年,赴省城参加乡试,中举人。光绪二十一年(1895),入尊经书院为襄校,着手编写《通史六鉴》,特意发出"求友引"觅人合作,但无人响应,遂改择"实业救国"的道路。光绪二十七年(1901),在合州大河坝场(现合川县太和镇)创办"四川省蚕桑公社",自任社长。次年,为蚕桑公社立案,作为"四川民主实业中学堂"。他亲自前往江浙延聘师资和技术人员,又东渡日本考察蚕桑事业的新技术和新成果,全力在合州境内推广引进良桑种植和新法养蚕缫丝技术,并以新知识教育学生。至光绪三十一年(1905),良桑年植7万株,养蚕由一季改为两季。光绪三十四年(1908),蚕种增至5000余张,并将缫丝厂扩建为"四川第一轻纬丝厂",年产"英雄牌"生丝200余担。合州桑种蚕种遍布巴蜀,生丝行销海外,为此清政府授予"三等商勋"奖励。但合州知州陈世虞却诬告他强夺了合州蚕桑事业,使其"实业救国"的尝试失败。宣统元年(1909),应聘任成都府中学堂历史教员,郭沫若就是他的学生。1911年,四川爆发了震惊全国的"保路运动",四川总督赵尔丰悍然下令以武力镇压,并逮捕进步爱国人士,他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多方奔走呼吁,全力营救被捕人士。辛亥革命后,川汉铁路公司在成都召开股东大会,选举他为川汉铁路公司成都局总理。上任后,大力改革陈规陋习,整顿路政,触及到凭借铁路谋私利的少数弄权人的利益,因而被免去总理职务,并以所谓"亏挪路款,献款熊逆(指革命党人熊克武)"的罪行,被四川省政府通缉。被迫离开四川,只身去北京总检察厅讼冤。1915年,该通缉令被撤销。1917年,合川县知事郑贤书礼聘他主持编修《合川县志》,历时5年余,完成了《合川县志》,共83卷,200余万字。1924年,应四川通志局宋育仁聘请,以不足一年的时间撰写成《四川通志》中的《历代地理沿革表》和《历代职官沿革表》。1925年,成都大学成立,受聘任国史教授。1927年,辞教授职,携所著《史记新校注》手稿本北上,就读天津罗振玉家藏书。次年,又至北平傅增湘家,参阅古本《史记》精校所著。5月,重订《史记新校注》133卷。同年6月23日,病逝北平。一生著作27种,共1134卷。
资料来源: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大辞典—重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4-7 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重庆杰出人物谱

张  培  爵
  
    【张培爵】(1876~1915)辛亥革命先烈。字列五。重庆市荣昌县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考入成都高等学堂理科优级师范。三十二年(1906)加入同盟会。次年与熊克武等人密谋在成都起义,事泄失败后留蓉营救被捕同志。宣统元年(1909)应邀出任重庆府中学堂学监,与杨庶堪、黄复生、熊克武等人组织"乙辛学社",作为重庆同盟会支部的核心。同盟会支部派会员及进步学生参加重庆新巡防军、城防营、水道巡警、商团等,控制了这些部队。武昌起义爆发后,同盟会支部派人到川东南,促使各县先后起义。同年11月22日发动重庆起义,宣布重庆独立,成立蜀军政府,被推为蜀军政府都督。川东南各地纷纷响应,有57个州县宣布接受蜀军政府领导。1912年3月,成渝两地军政府合并时,到成都就任四川军政府副都督,不久改任四川民政长。同年10月,被解除实权,调往北京任"总统府高级顾问"。次年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时,他曾在天津以开袜厂作掩护,秘密反袁。1915年2月,被袁世凯政府特务骗出租界逮捕,4月17日被杀害。1916年6月,其遗骨运回荣昌县荣隆场野鸭塘安葬。1935年国民政府明令公葬。1944年7月,由国民党中央执委会决定修建的"张培爵纪念碑"在重庆市沧白路竣工。
资料来源: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大辞典—重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4-7 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重庆杰出人物谱

向    楚
  
    【向楚】(1877~1961)辛亥革命志士,教育家。字乔,一作仙樵。重庆市巴南区人。19岁入县学,次年以优异成绩考入东川书院。1898年到北京,曾在清廷内阁任职。1902年中举后应聘赴广东任两广节署教读、两广师范国文教师。1906年初加入同盟会重庆支部,并加入重庆同盟会的核心组织--乙辛学社。重庆响应辛亥革命起义前夕,受命负责文字宣传工作。1911年11月22日,重庆革命党人在朝天观举行市民大会,宣告重庆独立,他会同朱之洪等人迫令重庆知府纽传善、巴县知事段荣嘉剪辫缴印,跪地投降。当晚,又受命接收清政府的大清银行及浚川银行,将两家银行的全部存款270万银元一并提走,为蜀军政府作了经济上的保证。蜀军政府正式成立后,任秘书院院长,负责蜀军政府的日常工作。1912年3月,成渝军政府合并,重庆设镇抚府,改任镇抚府秘书厅厅长。1913年,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重庆响应,任讨袁军民政总厅总务处长和总司令部参议兼秘书等职。讨袁失败后,逃亡重庆。1915年加入中华革命党,曾参与策划"肇和号"军舰起义的机要工作。次年冬天赴广州,孙中山亲笔为他题赠"蔚为儒宗"四字。1918年在成都,先后任政务厅长、省府秘书长等职。后弃政从教,从1928年至1931年,代理四川省教育厅长兼成都公立中国文学院院长。曾先后任成都高等师范学校国文系主任,成都大学和成都师范大学等院校教授、系主任,四川大学教授、国文系主任、文学院院长等职。1926年到1936年,曾两度被聘为《巴县志》总纂。1949年代理四川大学校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四川大学中文系教授,川西文教厅文物委员会委员。1952年任四川省文史馆副馆长,曾当选为四川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民革中央委员。
资料来源: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大辞典—重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4-7 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重庆杰出人物谱

冉  雪  峰
  
    【冉雪峰】(1879~1963)医学家、医学教育家。名敬典,字剑虹。重庆市巫山县人。15岁中廪生,19岁赴蓉参加过乡试。1907年卜居武昌,担任重庆《民主报》驻鄂新闻记者,创办湖北通讯社。1911年参加武昌起义。南北议和后,因报道湖南炮队反正为黎元洪所不容,被判死刑,成为共和制后因言论系狱之第一人,后在各省代表强烈要求下获释。袁世凯复辟帝制时,他因将其劣迹披露报端而被捕入狱,1916年始获释放。1917年,在武昌挂牌行医。1918年,著《瘟病鼠疫问题解决》,制成太素清燥救肺汤、急救通窍活血汤。1919年,参与组织湖北省中医公会与中国医学会,被选为会长。1920年,创办武昌中医夜校。1923年,独资兴办湖北武昌私立中医专门学校,任校长。1925年,为中医学校加入教育系统据理力争,终获通过。从1929年起,历任汉口卫生局考试中医委员会委员、湖北省检定中医委员会委员、中央国医馆湖北分馆馆长、中国国医馆医务处处长。抗日战争时期,组织"湖北国医药界战地后方服务团",任团长及中医救护医院总院副院长。武汉沦陷前回万县,著有《国防中药学》、《大同药物学》、《大同生理学》、《大同方剂学》、《中风临症效方选注》等。1946年迁汉口。1949年举家搬迁重庆。1955年任重庆市政协委员、重庆中医进修学校校长,著有《内经讲义》、《伤寒论讲义》等教材。同年11月奉调入京,任中医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高干、外宾治疗室主任、中华医学总会常务理事、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1958年,以扶正解毒法治疗爱国华侨陈嘉庚头风误服中毒症,使其病症转愈。1959年1月,写成《八法效方举隅》,10月著《冉雪峰医案》。
资料来源: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大辞典—重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4-7 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重庆杰出人物谱

杨  庶  堪
  
    【杨庶堪】(1881~1942)民主主义革命家。名先达,字品璋,后改沧白,号斋。重庆市巴南区人。光绪二十六年(1900)以重庆府试第一名选为秀才。二十九年(1903)与梅际郇等人组织四川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公强会。三十一年(1905)加入同盟会,并担任重庆支部首盟。次年至宣统元年(1909),先后到川南永宁中学和成都高等学堂分设中学任教,积极传播革命思想,发展革命组织。宣统元年(1909)回渝任重庆府中学堂监督,将同盟会重庆支部机关设在学堂内,并掌握了供学生操练用的200枝步枪。三年(1911),四川保路运动及武昌起义先后爆发,四川各地盟员齐集重庆,被公推为主盟。重庆支部为响应武昌起义,先后策动川东南各县起义。同年11月22日,与张培爵等人发动同盟会控制的清军中营城防队、川东道巡防营、水道巡警、商勇、民团等部队起义,光复重庆,成立蜀军政府。支持张培爵就任都督,自己为高等顾问。1913年1月当选为四川省第一届省议会议员。8月,在"二次革命"中就任四川讨袁(世凯)军民政总长。讨袁失败后逃往日本。次年参加中华革命党,任政治部副部长,并被指定为四川主盟人。1915年在重庆协助陈其美策动肇和舰起义。次年,被补选为国会参议员。1917年9月,被孙中山任命为四川宣抚使。1918年10月,在重庆就任四川省省长。1920年10月,在四川内战中辞去省长职,离渝赴重庆,被孙中山任命为国民党本部财政部长。1923年3月出任孙中山大本营秘书长,次年3月就任广东省长,6月辞职。1925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后,经孙中山同意,一度出任北京临时执政府司法总长。1930年10月,就任南京国民政府委员,因与蒋介石政见不和,移居重庆闭门读书。抗日战争爆发后,因来不及撤退,被困于重庆。1939年11月,抛妻别子,抱病经香港逃回重庆。在渝期间,以衰病辞谢各种要职,1942年8月病逝。国民政府明令褒扬其生平事迹宣付国史馆。1943年7月,原重庆府中学堂旧址被改建为"杨沧白先生纪念堂",纪念堂所在炮台街被改名为"沧白路"。其经史词章著述甚多,有《沧白诗钞》、《杨庶堪诗文集》、《沧白先生论诗绝句百首笺》等传世。
资料来源: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大辞典—重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4-7 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重庆杰出人物谱

邹    容
  
    【邹容】(1885~1905)革命先烈。原名桂文,又名绍陶,字蔚丹。重庆市巴南区人。光绪二十四年(1898)参加巴县童生考试,因反对生僻考题而罢考,并宣称:"臭八股儿不愿学,满场儿不爱入,哀世科名得之又有何用?"深受维新思想的影响,得悉谭嗣同等六君子遇难的消息后,题"赫赫谭君故,湖湘士气衰。惟冀后来者,继起志勿灰"以自勉。光绪二十七年(1901)夏,考取四川首次官费留日却被官府以"聪颖而不端谨"为由取消资格。是年秋,赴重庆补习日语。次年春,自费到日本东京神田区同文书院学习。在日期间,凡遇留学生开会,必争先演说,犀利悲壮,无与伦比。二十九年(1903)春节,在留日学生组织的新年团拜会上公开号召反清。三月同张继等人剪掉清政府留日学生监督姚文甫的发辫,并悬于梁上示众。四月中旬回到上海,就读于爱国学社。在上海结识了章炳麟、章士钊等爱国志士,积极参加拒法大会、拒俄大会等各项爱国活动,还发起组织中国学生同盟会。同年五月以"革命军中马前卒"署名撰成《革命军》在重庆大同书局刊印。章炳麟为该书作序,称其为"义师先声"。《苏报》刊登章士钊的《读〈革命军〉》,将《革命军》誉为"今日国民教育之第一教科书"。《革命军》被誉为"中国近代人权宣言"。对此,清政府十分惊恐,勾结英帝国主义租界制造了"《苏报》案",逮捕了章炳麟。七月一日,邹不愿章一人受难,自动到租界巡捕房投案,后被判刑两年。三十一年(1905)四月在狱中被折磨至死,年仅20岁。死后葬重庆华泾乡。民国元年(1912)被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追赠为大将军。1943年12月,重庆市政府将城内的新生路改名为邹容路。1946年6月,在市区南区公园建立"邹容烈士纪念碑"。
资料来源: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大辞典—重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4-7 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重庆杰出人物谱

饶  国  梁
  
    【饶国梁】(1888~1911)革命先烈。字作霖,号绍峰。重庆市大足县人。光绪三十二年(1906)考入四川陆军弁目队,不久升入四川陆军速成学堂。三十四年(1908)在速成学堂加入同盟会。次年毕业,任新军六十五标见习官。后弃职离军,先后到重庆、昆明、沈阳、重庆等地从事革命活动。宣统三年(1911)二月,约集川籍同志6人到同盟会香港统筹部参加广州起义的准备工作,并被吸收进"先锋队"。在4月27日爆发的广州起义战斗中,随喻培伦等16人先后攻打清两广总督衙门后门及督练公所,在激烈的巷战中中弹负伤,力竭被捕。在狱中、在法庭上怒斥清政府的腐败,但求速死。还写了著名的绝笔书,叙述参加革命的目的和经过。4月30日被害于广州,年仅23岁。后与喻培伦等71人同葬广州黄花岗,世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1934年、1986年,大足县人民两次修建纪念碑纪念他,并将其出生地云路场更名为"国梁乡"。
资料来源: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大辞典—重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4-7 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重庆杰出人物谱

潘  大  道
  
    【潘大道】(1888~1927)法学家。字力山。重庆市开县人。早年留学日本,考入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科,并师从章太炎学习经史子学。其间加入同盟会。1911年回国,参加清政府学部考试,名列前茅。四川当局闻名即聘为四川省法政专门学校教授。途至万县,策动巡防左军管带刘秉章反正。1912年4月,任成都法制局局长,参与创办共和大学。共和大学解散后,离蓉去沪,常为《雅言》、《大中华》、《甲寅》等杂志撰稿,是当时有名的专栏作者。1917年秋,回四川任省政府秘书长,同年被选为国会议员。不久任四川省政务厅厅长,并曾一度代理省长。1918年春,任北京大学教授。1919年冬留学美国,专攻政治。1922年回国,被选为国会宪法起草委员会委员。1923年,反对曹锟贿选总统,被迫离京去沪。曹锟倒台后,回京为律师,并兼任北京法政专门学校教务长。1926年段祺瑞制造迫害学生的三一八惨案后,受学生委托担任律师。1926年夏,举家赴沪就任重庆法科大学校长,全力整顿教务,并亲自担任教学工作。学贯中西,善于演讲,又多有新创见、新理论,深受学生欢迎。1927年创办《党论旬刊》。1927年10月14日9时,被特务暗杀,不及救治而逝。沈钧儒等搜集整理其著作,编成《力山遗集》,1932年出版。
资料来源: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大辞典—重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8-15 22:38 , Processed in 0.09374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