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53|回复: 10
收起左侧

【夔州系列·二】刘禹锡与夔州竹枝词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7-14 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刘禹锡与夔州竹枝词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祖居洛阳。“安史之乱”时,为避难,举家东迁,居苏州。他是中唐著名诗人和散文家。他被白居易称为“诗豪”。他与白居易齐名,人称“刘白”。
     他在谪居“巴山楚水”时,注意向民歌学习,吸取营养,写出了许多优秀诗歌。这些诗歌反映了下层社会生活及风土人情,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其诗清新宛转,含蓄质朴,在乐府发展史上占有光辉的地位。
     在《竹枝词引》中,刘禹锡记载了他写竹枝的缘由和初衷:“四方之歌,异音而同乐。岁正月,余来建平,里中儿联歌《竹枝》,吹短笛,击鼓以赴节。歌者扬袂睢(suī)舞,以曲多为贤。聆其音,中黄钟之羽,卒章激讦(jié)如吴声。虽伧仃不可分,而含思宛转,有淇濮之艳。昔屈原居沅、湘间,其民迎神,词多鄙陋,乃作《九歌》,到于今,荆、楚鼓舞之。故余亦作《竹枝词》九篇,俾善歌者扬之。附于末。后之聆巴歈(yú),知变凤之自焉。”
     此处说竹枝词原是夔州一带一种与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的民歌。这种民歌,“含意宛转,抒情味浓厚,多用于歌唱爱情和抒发愁绪。他学习《竹枝词》是受了屈原的启发和影响。目的是要像屈原那样开创一种新的诗风。
     夔州一带是竹枝词的故乡。刘禹锡到了夔州以后,深深地爱上了《竹枝词》,对它下了很大的功夫,不仅注意听,而且还学会了唱。白居易说:“梦得(刘禹锡的字)能唱《竹枝》,听者愁绝。”刘禹锡对待民歌的态度,不是凭一时的高兴去猎奇,而是放下了士大夫的架子,老老实实学习的。
     请看《竹枝词》中,描写爱情题材的三篇: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
     这一首刻画一个初恋女郎在江边听到情人唱歌时那种乍疑乍喜的复杂心情和聪明可爱的性格。有人评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措词流丽,酷似六朝”。这里的六朝指南朝乐府民歌。南朝乐府民歌多用谐音双关语。本诗刘禹锡也采用这种表现技巧。他抓住眼前“东边日出西边雨”的景物,融入诗中女主人公的思想感情,用天气的“晴”与“不晴”来谐对方的“有情”与“无情”,把两种不相关的事物巧妙地统一起来,造成了一种清新可喜的诗美。
          日出三竿春雾消,江头蜀客驻兰桡。
          凭寄狂夫书一纸,住在成都万里桥。
     这一首把一位年轻的妇女托便船捎信给自己的丈夫的镜头攫取入诗,勾勒了一幅富于感情色彩的画面。“狂夫”一词,表现妇女对久久不归的丈夫又气又爱的心情,“住在成都万里桥”。以口语入诗,叮嘱不停的口吻如见,极有生活气息。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第三首写一位深情女郎在爱情遭到挫折后的愁怨。首二句是兴,后二句是比。诗人以桃花的花瓣纷纷落满山头和蜀江的奔流不息起兴,紧接着从中引出两个新颖贴切的比喻,用女郎的口气写出了愁怨产生的原因和愁绪的深长。全诗至此嘎然而止。由于比义、兴义紧扣,所以上下文交相辉映,女郎炽热而深沉的感情同明媚的自然景色融合在一起,意境鲜明如画,韵味悠然不尽。
     他的歌唱劳动和风土人情的诗也很出色: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
          江上朱楼新雨晴,瀼西春水縠文生。
          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
          两岸山花似雪开,家家春酒满银杯。
          昭君坊中多女伴,永安宫外踏青来。
     诗人从不同角度勾勒出夔州人民生活的风俗画。这里有繁花似锦的山峦,碧波荡漾的春水,令人神往的名胜古迹。这里的人民热爱劳动,也热爱生活。他们那些充满激情的歌声,显得多么乐观!
     “生”字有新鲜、奇妙之意,“桥东桥西”二句运用重迭回环的形式,使音调具有浓厚的抒情意味,诗的意境也显得更为优美动人。
     劳动人民的淳朴、善良的性格和统治阶级明争暗斗、反复无常,正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他在《竹枝词》中借题发挥说:
          城西门前滟滪堆,年年波浪不能摧。
          懊恼人心不如石,少时东去复西来。
          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二诗皆即景即事,从眼前见闻,写出胸中积愤,寄慨很深,包含着相当丰富的政治内容。
     鲁迅先生说:“唐朝的《竹枝词》和《柳枝词》之类,原都是无名氏的创作,经文人的采录和润色之后,留传下来的。”
     “民间文学”偶有一点为文人所见往往倒吃惊,吸入自己的作品中,作为新的养料。
刘禹锡的《竹枝词》从民歌中吸取“新的养料”是很多的。从内容上说,诗中对青年男女置封建礼教于不顾,大胆地用唱歌来追求爱情的方式,持明显的欣赏态度,就是他吸取劳动人民健康、纯洁的感情以充实作品内容的一个重要佐证。
     李贺也写爱情诗,但达到象《竹枝词》那样高水平的作品一首也没有。从题材上看,前人指出:“《竹枝词》咏风土,琐细诙谐皆可入,大抵以风趣为主,与绝句迥别。”《竹枝词》题材广泛,特别是咏风土这一点,使它取得了浓厚的地方色彩。技巧方面,大量使用比兴和谐音双关,重迭回环等民歌常用的艺术手法,而且还把民歌特有的那种清新刚健的语言和悠扬宛转的章节吸入诗中,从而使它达到了所谓“道风俗而不俚,追古而不愧”,“词意高妙”、“奔轶绝尘”的境界。
     刘禹锡在《竹枝词》创作中所获得的成功,说明文人诗和民歌相结合,是诗歌发展的一条宽广的道路,刘禹锡的探索虽说是初步的,但具有重要的意义。后来文人争相仿效,如北宋苏轼有《竹枝词》九首,元代杨维桢写过《西湖竹枝》等等。
     民渝民歌的丰富营养,除哺育了刘禹锡的《竹枝词》以外,还使他的其他诗作放出异彩。刘禹锡绝句成就比较高,后又尝试词的创作,这同他受巴渝民歌的影响是有关系的。
刘禹锡在夔州时期能够接近人民,向民歌学习,使自己的诗歌创作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无论思想性、艺术性都获得了提高。
     他用民歌表现劳动生活,如《浪淘沙》之五:
          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
          女郎剪下鸳鸯锦,将面中流正晚霞。
     健康开朗的情绪,浓厚的地方色彩,既在形象、音调、表现手法上吸收了民歌的特点,又经过诗人加工创造,显得更为凝炼集中。
     刘禹锡要写竹枝词是受了屈原的影响。屈原流落沅湘流域,见当地百姓迎神,所唱歌词皆鄙俗粗陋,于是为其作《九歌》。直到刘禹锡所处的时代,荆楚一带仍流传着《九歌》,击鼓时边唱边舞。
     刘禹锡仿效屈原,创作了《竹枝词》九篇,想让善歌的人们来传播它。在他的倡导下,竹枝词步上了文坛,四海流传。现在在白帝城竹枝园挂有刘禹锡诗句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屈原、刘禹锡都向三峡民歌学习,吸取其营养,创作出光耀文坛的不朽诗篇。他们为我们做出了光辉的榜样。当代三峡人,应当继承发扬这种精神,让更多的优秀作品,诞生在三峡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上。

资料来源:诗城博物馆  书籍  网络

搜集整理:秋叶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3-9-9 18:18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5-7-14 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夔州系列·二】刘禹锡与夔州竹枝词

    秋叶介绍得很详细啊,对竹枝词的理解也很透彻,鼓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7-15 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夔州系列·二】刘禹锡与夔州竹枝词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姐姐,我很喜欢这首,道是无晴(情)还有晴(情),描写了少女对爱情那种忐忐忑忑的心情。以前粗略的了解过《竹枝词》,只知道它是巴渝一种民间文学,以描写男女爱情为重,情调淳朴!今日通过秋叶姐姐的详细介绍,透彻分析,受益不少。
      
        呵呵!严重鼓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7-15 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夔州系列·二】刘禹锡与夔州竹枝词

    呵呵。。。看来峡江秋叶 的古典文学功底还不错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7-20 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夔州系列·二】刘禹锡与夔州竹枝词

    学习学习再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7-21 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夔州系列·二】刘禹锡与夔州竹枝词

    下面引用由柏拉图2005/07/15 09:44am 发表的内容: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姐姐,我很喜欢这首,道是无晴(情)还有晴(情),描写了少女对爱情那种忐忐忑忑的心情。以前粗略的了解过《竹枝词》,只 ...
    呵呵,妹妹喜欢就好。
    以前我上学的时候也只是粗略了解竹枝词,没仔细来解读过。五一前夕单位组织参观博物馆,看到介绍刘禹锡的《竹枝词》,好奇心作怪,才来仔细解读:)
    巴渝民间文学不止是竹枝词。还有一种五句子情歌,也很有特色的。我还在整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7-21 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夔州系列·二】刘禹锡与夔州竹枝词

    下面引用由巴山雨2005/07/15 11:40am 发表的内容:
    呵呵。。。看来峡江秋叶 的古典文学功底还不错嘛!
    汗~~~~~秋叶不敢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7-21 13:07 | 显示全部楼层

    【夔州系列·二】刘禹锡与夔州竹枝词

    下面引用由小飞哥2005/07/20 10:43pm 发表的内容:
    学习学习再学习
    呵呵,小飞学什么呀?学姐姐混贴子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7-25 18:23 | 显示全部楼层

    【夔州系列·二】刘禹锡与夔州竹枝词

    谢谢秋叶哈~~~~~敬上月光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7-26 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夔州系列·二】刘禹锡与夔州竹枝词

    下面引用由流浪之鸿2005/07/25 06:23pm 发表的内容:
    谢谢秋叶哈~~~~~敬上月光酒~~~
    谢谢月下姐姐,秋叶不敢当的^_^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7-27 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夔州系列·二】刘禹锡与夔州竹枝词

    下面引用由枫叶飞红2005/07/27 03:31am 发表的内容: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
    一语双关!!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
    呵呵,枫叶君的结语更显凝练,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8-15 07:02 , Processed in 0.08226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