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58|回复: 5
收起左侧

值得一读~《走近不朽的心灵》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7-15 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走近不朽的心灵

图文:穷酸措大        此贴由古典文化论坛转出
    海宁,盐官,王国维故居。
    海宁盐官以壮观天下无的钱江潮名传天下,然后吸引我数次朝圣般流连忘返的却是王国维故居。
    最早接触王国维先生著作也是《人间词话》。平日读诗读词心中常有所悟,但心喜却难以言说,在先生笔下都举重若轻地化作圆通剔透的准确评说,当时心头之畅快真有相逢恨晚的感慨。及年长,才知道《人间词话》只是先生著述十之一二而已,仰止之心油然而生。
    先生自沉圆明园,为自己的人生书写了一个震撼的结局,和其他贤哲求道弃世一样让我感到悲壮,追念之余仰慕之心益增。

    在潮水奔腾的大江畔公路边竖有指示牌,王国维故居往北约一百米。
    故居白墙黛瓦,周围尽是菜地桑田,有绿树环绕。建筑坐北朝南,共两进,均为三开间,前为平屋,门厅之后是上下两层的寝楼,庭前天井,屋后花园,前后散植古松老树三五株,依稀一江南普通的庭院式建筑而已。然而只因为栖息于此的灵魂,一个历久弥新生命力奔腾如潮涌的灵魂,这座普通建筑在我心里俨然已成圣地,朝圣的心情魂牵梦萦,让我再次踏着潮声而来了。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大门内外悬有顾廷龙朱穆之题写的“王国维故居”匾额,堂屋中间是先生半身雕像,两侧多是先生之介绍。后面寝楼中厅有郭沫若评价先生的一幅对联:发前人所未能发,言腐儒所不敢言。两旁厢房一侧陈列着王国维的学术著译本,另一侧展出海内外学者评价、赞誉王国维的论文、纪念文章。
    楼上是先生书房。窗前一张书桌,一张椅子,桌上砚一,笔架一,笔三两枝。旁边青瓷花瓶中画六七轴,背后书柜中有书十余匣。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站在先生书房中透过窗户我无法看见江潮,但潮声清晰可闻。
    海宁潮是未见潮影,先闻潮声,随着潮水的临近,潮声越来越大,犹如震雷战鼓,惊心动魄。潮水来到眼前时,则但见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为摧,真个是万马奔腾之势,雷霆万钧之力,锐不可挡
    潮涌大江,奔腾而至的潮水来源于浩瀚的海洋,发力于遥远的太阳月球的天体引力,如此难以琢磨,如此神秘,却又如此波涛汹涌,一如王国维先生的才情,不是人间应有。
    手头《王国维遗书》煌煌十卷,翻阅作品可知先生早年研究哲学研究逻辑学,著有《静安文集》;后来则是文学戏曲的研究,有大家熟悉的《人间词话》,《宋元戏曲考》等。到这个时候止,先生吐属风华瞻丽,是词人,是文学史家,是文艺批评家,是叔本华的崇拜者;在哲学宗教的世界里,先生远离悲欢的扰攘,力求达于涅磐的境界;在艺术的世界里,先生忘却“生”给予他的痛苦,希冀得到片刻的安息。
    在这以后,先生却尽弃其所学,埋头经史小学与历史地理研究,专攻古文字学、古器物学、古史地学,先后致力于历代古器物、甲骨金文、齐鲁封泥、汉魏碑刻、汉晋简牍、敦煌唐写经、西北地理、殷周秦汉古史和蒙古史等等的考释研究。及《观堂集林》问世,遂以古史学家播誉于世界史坛。
    曾经读到过先生早年的咏史诗作:西域纵横尽百城,张陈远略逊甘英。 千秋壮观君知否?黑海东头望大秦。先生少年胸襟约略可见!也曾经见过对中年以后先生的描述:肤色黧黑,颌上留两撇八字胡须,秃顶,脑后拖一条着小辫发,说话时露出长长的两个门牙,其余的牙齿脱掉很多,经常穿一件长袍,外面套上马褂。差异何其大也?!
    潮水有时而尽,一如先生的生命嘎然而止,留下的却是人们对彭湃激情的回忆和大江流日夜的浩荡浑厚。先生一生,以才人始,学人终。在学术史上,高山伟岸,近代史上几无人可企。但在个人身世上,先生却是毕世坎坷:年青时屈居下位,壮岁碌碌依人,甚至个人辛勤的著作,都写着旁人名氏,晚年虽盛誉雀起,而孤独郁结,不得终其大年。
    先生在五十大年自沉于颐和园,在故居有先生的遗嘱复件,内容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我死后,当草草棺敛,即行藳葬于清华茔地。汝等不能南归,亦可暂于城内居住。汝兄亦不必D葬,固道路不通,渠又不曾出门故也。书籍可托陈、吴二先生处理,家人自有人料理,必不至不能南归。我虽无财产分文遗汝等,然苟谨慎勤俭,亦必不至饿死也。
                                                                                五月初二日父字
    东罗马帝国衰亡时期的那些学者们命运坎坷难言,近代物理学家多有精神家园迷失自杀事例,先生遗书中也有“经此世变,义无再辱”之语,在先生之后有老舍傅雷诸先生,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属,却有差不多的命运,是偶合吗?细细寻味之下,不由得心为之颤栗。
    虽然心里觉得能够成就伟岸的让人高山仰止的事业,然后悲壮地谢幕的人生是最完美的,但站在先生的窗前,我还是想起了另外一个人:丰子恺。
    王国维先生是自杀的,丰子恺则心中似乎总是充满童真和豁达。如果把人生看作一部作品,王是厚重的悲剧,丰则应该是潇洒剔透的丰神小品,王让我崇敬,对丰却是满心的喜爱。
    丰子恺先生故居在由此往北数十公里的石门湾。
    桐乡,石门湾,京杭大运河在此转了一个一百二十度的大弯,然后才从从容容地往杭州而去。缘缘堂,丰子恺的故居就坐落在大运河的北岸木场桥西堍。
    缘缘堂白墙黛瓦,高墙窄院,院中绿树修竹,芭蕉藤蔓,自成小楼一统。相信丰子恺先生坐在这里更多的是对内心的观照,白日对运河上桅杆如林的欣然微笑,在更深人静的时候则静听木场桥下的欸乃橹声。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运河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是生活的,先生诞生在运河的怀抱里,他的一生似乎也从没有离开过生活光辉的普照。
    丰子恺先生吸引我的风格之一就是生活化,他的文章,他的画作大半是截取人生一个片断,感受生活的情趣然后付诸笔下。作品往往充盈诗意,富有谐趣,多悲天悯人的慈悲胸怀。阅读之下或者让我们悠然物外,或者让我们置身市尘;或者让我们啼笑皆非,或者让我们肃然起敬,虽然取材于生活,但总是让我们和残酷的现实保持一定距离,于平实中见深永,每一幅作品中都蕴藏着让我们难以忘怀的东西。
    笔下有如此作品,背后应该是怎样的一种心灵呢?偶然见到一首丰子恺先生晚年的诗作,通过夫子自道,我们也许可以管窥一二,当时应该是文革时期:
    饮酒看书四十秋,功名富贵不须求,粗茶淡饭岁悠悠。彩笔昔曾描浊世,白头今又译‘红楼’,时人将谓老风流。
    他最后的作品可能是写给石门镇乡亲们的二十多幅画。他的逻辑也非常简单:要我画的人,是爱我的人,爱我的人不会是坏人,他们求书画他一定答应。
    相比较王国维先生的孤独郁结,丰子恺先生的人生态度则洒落多了。丰子恺的遗言大约可以说是他吟诵陆游的那首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丰子恺先生与世长辞于1975年九月,国难将结束。先生用诗句希望国家初定之日,子女们能够告慰他在天之灵。在历尽苦难以后还能乐观地憧憬未来体现了先生的修为。
    从照片看,丰子恺先生一袭马褂,一根拐杖,眼镜长髯,雍容和静潇洒出尘;而王国维先生感觉是寡言笑,状冷漠,醇湛的襟度,现出他学人的本色,暗示着一生治学的冷静严肃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一样的才气纵横,一样的让人高山仰止,但不同的生活,不同的追求导致两位大师形之于外面貌,诉之于笔端的作品,终结人生的态度是如此不同。
      钱江浩荡,运河蜿蜒,在杭嘉湖这片共同的土地上,不同的流水孕育出了不同的心灵,但我深信他们同将不朽!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7-15 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值得一读~《走近不朽的心灵》

[这个贴子最后由芜原青柳在 2005/07/15 10:30am 第 1 次编辑]

吟风君,来江南水乡转悠好几次了,一直都喜欢这里的气氛,感觉这里有一种浓浓的学术氛围。有时候想发帖子,但是一直没有合适的帖子,今天看到朋友的这个帖子,感觉跟这里挈合,故转贴至此。
穷酸措大的帖子都是他自己亲自走过看过后写下来的,读他的帖子,往往能有看到一种一种真实的描述,体会一种真实的感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4-15 08:35
  • 签到天数: 46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05-7-15 13:42 | 显示全部楼层

    值得一读~《走近不朽的心灵》

    多谢分享^_^
    有空多来看看^_^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4-5-13 23:31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5-7-19 14:59 | 显示全部楼层

    值得一读~《走近不朽的心灵》

    下面引用由芜原青柳2005/07/15 10:27am 发表的内容:
    吟风君,来江南水乡转悠好几次了,一直都喜欢这里的气氛,感觉这里有一种浓浓的学术氛围。有时候想发帖子,但是一直没有合适的帖子,今天看到朋友的这个帖子,感觉跟这里挈合,故转贴至此。
    穷酸措大的帖子都是 ...
    欢迎芜原来水乡,呵呵,,倒茶迟了,,小草问候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7-21 18:52 | 显示全部楼层

    值得一读~《走近不朽的心灵》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7-23 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值得一读~《走近不朽的心灵》

    下面引用由朝雾之小草花2005/07/19 02:59pm 发表的内容:
    欢迎芜原来水乡,呵呵,,倒茶迟了,,小草问候了
    谢谢小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8-15 11:33 , Processed in 0.07836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