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54|回复: 10
收起左侧

[原创]外行读史(1)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7-23 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卷帘人在 2005/07/23 03:33pm 第 1 次编辑]

                      外行读史:从一场南宋皇家婚礼谈起(1)

    外行人读史,如读侦探小说,发现线索暗合,则惊喜不置。如今好的侦探小说也少,炎
炎夏日,不如读笔记史料消暑。
     我读史比较八卦,看见“后妃”、“公主”一类的字眼就激动,专爱看与此有关的文字。
     《武林旧事》卷二第四篇《公主下降》就让曾我大饱眼福。看过许多遍了,翻出来再
看,仍觉得是一场视觉的飨宴。“南渡以来,公主无及嫁者,独理宗周汉国公主出降慈明太
后侄孙杨镇,礼文颇盛,今梗概于此。”全篇载公主下嫁礼节甚详。百般器物用度不必说
了,礼遇之隆,制度之繁,均令人目不暇接。
    《武林旧事》一书大大有名,为元代周密所著,记载南宋盛时临安风物及宫廷礼仪。书
中记录的皇室礼仪(如册皇后仪、皇太子冠礼等等),常常只列举仪式程序、动用器物、拜
谒礼节,并不涉及具体人物,所以读来比较索然。而这篇《公主下降》却是例外,因为南宋
公主多早夭,下嫁者唯周汉国公主一人而已,所以说起公主下降礼节,只能具体描述她的婚
礼。有人物出场,就有了戏剧的效果。
    婚礼记载自然是满足了我的好奇心,让我知道了传说中的“招驸马”到底是怎么一回
事。然而,有心人细看这场婚礼,却又看出许多特殊之处。
    我们先来看看婚礼的前后始末,再来细究其中隐现的重要关节。
   “先是,择日遣天使宣召驸马至东华门,引见便殿,赐玉带靴笏鞍马及红罗百匹,银器
百两,衣著百匹,聘财银一万两。对御赐筵五盏,用教坊乐。候毕,谢恩讫,乘涂金御仙花
鞍辔戎座马,执丝鞭,张三檐伞,教坊乐部五十人前引还第,谓之‘宣系’。”这是第一个
回合的礼节。
   而后,宫廷为公主准备嫁妆,“进财物件,并照《国朝会要》太常寺关报有司办造。先
一月,宣宰执常服系鞋,诣后殿西廊观看公主房奁。”妆奁之盛,我下文还会提及。
    终于,最重要的日子到了,“其日,驸马常服玉带,乘马至和宁门,易冕服,至东华
门,用雁币玉马等行亲迎礼。公主戴九翚四凤冠服,褕翟缠袖,升靽其前。皇后亲送,乘九
龙靽子。皇太子乘马,围子左右两重。其后太师判宗正寺荣王,荣王夫人及诸命妇至第,赐
御筵九盏。筵毕,皇后,太子先还。公主归位,行同牢礼。然后亲行盥馈舅姑之礼。谒见舅
姑,用名纸一副,衣一袭,手帕一合,妆盝澡豆袋银器三百两,衣著五百匹。余亲各有
差。”
  婚礼之后三天,如民间一样,亦行三朝回门礼,“三朝,公主、驸马并入内谢恩,宣赐礼
物,赐宴禁中。外庭奉表称和。赐宰执、亲王、侍从、内职、管军副都指挥使已上金银钱胜
色子有差。驸马家亲属,各等第推恩。”
   外行人看热闹,我看这场婚礼,当然是觉得分外的热闹,而且还深感中国礼节的博大精
深,皇权和夫权协调得真是不错,天衣无缝,虽是特殊的公主婚礼,倒也既堂皇又近人情。
公主也颇不凄凉,自己家族的族长来了,“太师判宗正寺荣王,荣王夫人及诸命妇至第”;
家里亲人也来了,“皇后亲送,乘九龙靽子。皇太子乘马。”合家欢的感觉。
    不过,看宋史才发现,这些人其实都和她没有多少血缘关系。说到底,出嫁那天,她是
凄凉的。她唯一的骨肉至亲,也就是理宗皇帝,碍于身份,是不能到场的。
   宋史卷二四八《列传第七•公主》载:“周、汉国公主,理宗女也。母贾贵妃,早薨。帝
无子,公主生而甚钟爱。”原来,公主的亲生母亲贾贵妃早就去世了,她的父亲理宗皇帝只
有她一个独生女儿。
  “景定二年四月,帝以杨太后拥立有功,乃选太后侄孙镇尚主。擢镇右领军卫将军、驸马
都统,进封公主为周国公主。••••••明年,封周、汉国公主,拜镇庆远军承宣使。镇宗族娣姒
推官加封,宠异甚渥。
    七月,主病。有鸟九首大如箕,集主家捣衣石上,是夕薨,年二十二。无子。帝哭之甚
哀,谥端孝,镇官节度使云。”
    《宋史》的记载和《武林旧事》的记载,处处线索均能合上,而且相互照应补充。看
《武林旧事》,知道婚礼细节;看《宋史》,则知道婚礼为何如此隆重,还知道了公主红颜
薄命的最后结局,不由觉得分外凄凉。贾贵妃和她的女儿是宋理宗最爱的两个女性,如果在
小家庭里,就是贴心的妻子和独生女,却都先他而去,想来也令人唏嘘。
    她们最后归去哪里?《武林旧事》卷五《湖山胜概》篇中有条目“崇恩演福教寺”,说
明是“贾贵妃襸所,周汉国端孝公主附焉。”可知是周汉国公主归葬于此,陪伴其母。一场
繁华的婚礼,顿成萧条一梦,其中的热闹也显得分外凄凉了,简直不忍卒读。
    然而,反观《武林旧事》所描述的这场婚礼,有很多细节值得探究,因为它折射出南宋
宫廷生活的很多特殊之处。首先值得一提的,是南宋宫廷特有的收养及禅让制度。
    婚礼主角是周汉国公主,她的父亲理宗,当年以收养皇子的身份继承皇位(其实没被真
正收养过一天);而文中记载“皇后亲送,皇太子乘马”,送她出嫁的皇太子,其实也只是
她父亲收养的宗王子弟,即后来的度宗。甚至,她嫁给杨镇的原因,也与她父亲当年登基的
重大隐情有关。
     为何理宗选杨镇为驸马?杨镇的身份,文中说得很清楚,是“慈明太后侄孙”。慈明
太后,即宁宗杨皇后,理宗时尊为太后。为何要让公主下嫁她的族人?《宋史》也说得很清
楚:“景定二年四月,帝以杨太后拥立有功,乃选太后侄孙镇尚主。”是因为当年杨太后
“拥立有功”,所以理宗将独生女儿下嫁给杨太后亲族,以示报答。
    寥寥数语,引起我们的联想。为什么要说杨太后“拥立有功”?似乎有一次惊心动魄的
宫廷争斗隐现于其中。事实也的确如此。其实,这一切,都与南宋皇室的收养及禅让制度有
关。现在抽丝剥茧,一一说来。(待续)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7-23 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外行读史(1)

赫赫,还说你跑哪里去了呢,原来是在研究宋史。找这么热闹吉祥的一件事情起兴,真是“大有可观”。
要吃饭了,回头再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7-23 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外行读史(1)

呵呵,你也好久不见啊,新疆之行,不让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嘿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7-24 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外行读史(1)

我也是史学爱好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7-24 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外行读史(1)

呵呵,我是历史爱好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9-14 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外行读史(1)

[这个贴子最后由s28521在 2005/09/14 01:17pm 第 1 次编辑]

  阅,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0-29 21: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外行读史(1)

晕,这呢多礼节,我看着都晕
要是哪个公主将来看上我,打死也不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0-31 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外行读史(1)

顶起来待细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1-7 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外行读史(1)

卷帘也是很久不见。原来是闭门读史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1-8 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外行读史(1)

赫赫,读宋史的人是非常有见地的人,陈寅恪说,“华夏民族的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章太炎在谈到他的政治文化理想的时候也说:最高者“上如北宋,次如东晋”。记得以前流传过一个《我愿意生活的十个年代》好像没有宋朝。据说王国维的儿子在人家问他什么“时事”是他回答说:“我是宋朝人,不知道”。赫赫,读书人还是在那个时代比较保险,因为有太祖“不杀读书人”的祖训就可以“修齐”,有“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誓约就可以“治平”。
公主出嫁,汉制称“出降”,清代称“下嫁”和“厘降”。娶公主叫“尚主”。南朝宋始以公主的丈夫称“驸马”。“驸马督尉”是西汉的一个官职(相当于“弼马温”),魏晋时“尚公主”者多被授予此职,日子久了就成了“专有名词”了。“驸”即“副马,非正驾车”。有一个笑话,抄在这里:(郁闷,网上没有找到)《池北偶谈》里面的(好像):有个尚书的子婿,和父兄同上京城。一天他朋友抱怨:“这个管马的真不像话,一路上总是给父兄挑肥壮的马,给我挑的尽是瘦弱的,哼哼。”朋友回答说:“人家是正马,你是驸马,哪能一样呢?”
公主出自皇家,她的出嫁当然要维护皇家至高的地位和尊严,出嫁后也一点都不能含糊,宋朝的规矩,公主出嫁后要和公婆地位平等平等,连公主的“内人”她的驸马也要和父母平起平坐,不得有父子、母子之分。到清朝就更是“猖狂”,驸马及其父母见公主必须请安,公主给了啥东西还要磕头谢恩。历史上不知道多少驸马还有他们的父母惨死在公主手上,戴绿帽子这事都算是“小事”了。
其实婚姻不幸的公主还是大多数,她们大多数时候是皇家“礼物”,是政治斗争、权利争夺的一个“筹码”。华阳公主“花样年华”配了“年逾古稀”的王翦,就为了“以资鼓励”他功楚;为了长生不老,汉武帝把可怜的卫长公主给了一个骗子,就不必去说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公主,也不必去说那些“远嫁和亲”的公主了。
另:公主下降的记载清代多一些,引用的多为“敬事房”的档案,也较为可靠。我记不清具体的书名和内容了,应该有不少“八卦”,赫赫。

再另:宋人金盈之的《新编醉翁谈录》里面也有一则“公主出降”的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1-8 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外行读史(1)

宋朝虽然积贫积弱,对读书人来说倒真是个不错的时代。宋朝的诸位皇帝对读书人都是礼敬有加,或者不妨说,有几位皇帝本人就是不错的“文化人”,学问修养都是极好的。
宋朝的宫闱亦不似前朝,太后辅佐幼主的例子极多,却未给后世留下什么闲话。忽然想到东坡的例子,东坡受朋党之争的连累,一生都在漩涡里,然先后被三位太后启用。仁宗太后甚至对神宗说:“为我祈福不用大赦天下,只需把苏东坡放出来就行。”东坡能从“乌台冤狱”脱身,也有这位老太后的功劳。甚至包括仁宗高兴地对自己皇后说的那句“我今天为后世子孙找到两位宰相之才”里面,也闪烁着人文关怀的光辉呢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8-10 21:28 , Processed in 0.08022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