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12|回复: 1
收起左侧

[原创]楠溪江畔的儒家文化 -----永嘉学派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7-13 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永嘉楠溪江畔,秀水奇山,地灵人杰,文人学士辈出,古称“东南邹鲁”、“溪山邹鲁”,并有诗句云:“永嘉自古读书多。”
    楠溪山间,民风淳厚,文彩昭彰,重视勤耕善读。宋代的“耕读社会”成了永嘉山村文化的一大特色,并结出了累累硕果,自唐天佑三年至清光绪十八年的987年间,永嘉考取进士725名,南宋时尤为突出,有563名。昔章伦先生有联云:“邹鲁号溪山,道统儒门双接绪;程朱传理学,春宫第甲六登墀。”可见楠溪江畔,在中国历史上的文风盛况。
      在中国文学史和哲学史上,则有“永嘉四灵”、“永嘉学派”闻名于世。
永嘉学派,又称“事功学派”、“功利学派”等,是南宋时期在浙东永嘉(今温州)地区形成的一个儒家学派,是南宋浙东学派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学派。
一、永嘉学派溯源:
永嘉之学,起源于北宋庆历之际的王开祖、丁昌期等,以后周行己、许景衡等又把"洛学"、“关学”传到温州,到南宋形成学派。南宋之时,永嘉地区的学者辈出,“温州多士为东南最”(真德秀语),郑伯熊、薛季宣、陈傅良、徐谊等是前期永嘉学派的出名学者,到叶适则集永嘉学派之大成。史称“乾淳诸老既殁,学术之会,总为朱、陆二派;而水心(叶适)齿斤齿斤其间,遂称鼎足。”(《宋元学案》卷五十四《水心学案》)叶适成为吕祖谦去世后与朱熹的“理学”、陆九渊的“心学”鼎足相抗的浙东学派之代表人物。
   永嘉学派的形成,与南宋时期永嘉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密切的关联。当时,永嘉地区出现了富工、富商及经营工商业的地主,永嘉学派就是代表这些新兴阶层利益的思想家。他们纷纷著书立说,要求抵御外侮,维持社会安定,主张减轻捐税,恢复工农生产,强调买卖自由,尊重富人,提倡实事和功利。
二、永嘉学派的主要特点:
  (1)有强烈的抗金思想和要求。当时民族矛盾严峻,金兵所到之处,山河破碎,焚掠一空。温州学者薛季宣、陈傅良、叶适等都是坚决的抗战派。其中很多人都曾亲赴前线指挥军队抵抗金兵。
  (2)重视实用之学,研究实际问题。《周礼》是经书中一部记叙西周以至春秋战国的政治经济制度的书籍。王安石变法时就利用它托古改制。同样温州学者为了改革南宋弊政,达到国富民强,也对《周礼》大加研究。他们研究的目的,是以《周礼》究古今之变,衡量宋代制度的得失。
  (3)重视史学研究。希望借此考求历代国家兴亡的道理,以振兴南宋,转弱为强。据《温州经籍志》统计,著述史书的作者有25人,著作43部。
永嘉学派研究实际问题,注重事功;理学派(朱熹的道学和陆九渊的心学)的喜谈义理,注重心性。这种分歧始于薛季宣而成于叶适。薛季宣虽有"义理不必深穷"之说,但未公开向程朱理学树起叛旗,只是厌恶"清谈脱俗之论,语道而不及事"。叶适晚年在薛季宣对道学有所异议的基础上,进一步在各方面有所发挥。
    首先,以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来解释经制。薛季宣曾写有《大学解》、《中庸解》,开始以事功观点解释经制(经书中记载的制度),和理学有所不同。但薛氏仅是提出论点,到叶适才系统地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论说。如对"格物致知"这个传统的认识论命题,薛氏《大学解》只说"物至则良知见也"。叶适《进卷.大学》则说:"知之至者,皆物格之验也;有一不知,是吾不与物皆至也。"认为正确的认识来源于对物的认识,并且要经过"物格"的检验,才能得到证实;如果离开了"物",或者不与"物"接触,就不会有知。批评朱熹的"格物"只是体验天理的手段。这和道学的"自为物而远于物"就大异其趣了。
    其次,以功利观点来统一仁义。薛季宣《大学解》虽已提出"利者义之和",认为"利"和"义"是统一的,可是没有详细论述。叶适晚年则认为仁、义,必须表现在功利上,否则仁、义就会成为没有实际内容的空谈,仁、义本身也无法存在。当朱熹将董仲舒的"正谊不谋利,明道不计功"当作白鹿洞书院学生信条时,叶适就明确的指出:"'仁人正谊不谋利,明道不计功'。此语初看极好,细看全迂阔。古人以利与人而不自居其功,故道义光明,后世儒者行仲舒之论,既无功利则道义乃无用之虚语尔"。永嘉学派反对理学将义与利完全对立起来,反对他们"以义抑利",而主张"以利和义"。
    其三、宋代理学家基本上都按照周敦颐的《太极图说》,在"三气五行"的物质世界上安上"无极而太极"的精神本体,把事物矛盾运动的原因归之于某种外力。叶适则用五行八卦来解释物质和精神现象的产生。认为五行八卦是"气"所构成,"其始为造";而五行八卦最后又作为"气","其卒为化"。否认在五行八卦之上有什么"无极"、"太极"。认为不需要在五行八卦之外再追求宇宙的起源。如果以宇宙为神秘的本体所创造,只能造成自相矛盾和混乱。所以他说"五行八卦,品列纯备,道之会崇,无所变流,可以日用而无疑矣。奈何反为太极无极,动静男女,清虚一大,转相夸授,自贻蔽蒙?悲夫!
三、“事功之学”的学术思想的反映:
    首先,事功之学提出了“道不离器”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主张为学务实,关心世事,反对空谈义理,认为“读书不知接统绪,虽多无益也;为文不能关政事,虽工无益也;笃行而不合于大义,虽高无益也;立志而不存于忧世,虽仁无益也”。
    其二,在政治和教育上,事功之学提倡“学与道合,人与德合”,“实政与实德双修”,认为杰出人物的“实德”是在“实政”的活动中培养出来的,强调“讲实理,育实才而求实用”。
    其三,事功学派的伦理思想是“义利双行”,即“道义”与“功利”相结合,肯定人的物质利益,“古人以利与人,而不自居其功,故道义光明,后世儒者行(董)仲舒之论,既无功利,则道义乃无用之虚语耳”,主张“以利和义,不以义抑利”。
    其四,在推进经济发展上,事功学派反对传统的“重本抑末”思想和政策,“夫四民(指农工士商)交致其用而后治化兴,抑末厚本非正论也”,主张“通商惠工,以国家之力扶持商贾,流通货币”,提倡大力发展工商业。
总之,永嘉学派继承并发展了传统儒学中“外王”和“经世”的一面,使儒家的学说不至于完全陷入纯讲求个人的心性修养,从而使它成为南宋儒学的一个重要侧面。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7-14 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楠溪江畔的儒家文化 -----永嘉学派

永嘉人杰地灵,自古读书者多。除了多出文人,在永嘉为官者亦多有雅士,谢灵运就曾做过永嘉太守……
晚来有雨,雨后有了几分难得的清凉,有句诗“月生林欲晓,雨过夜如秋”好象就是永嘉四灵中徐玑所写(不知有没有记错^_^)。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4-11-28 20:49 , Processed in 0.07012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