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58|回复: 4
收起左侧

魏晋风度--横笛作三调,客主不交言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2-27 08: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空谷清音在 2005/12/27 08:56am 第 1 次编辑]


魏晋风度--横笛作三调,客主不交言
“王子猷出都,尚在渚下。旧闻桓子野善吹笛,而不相识。遇桓于岸上过,王在船中,客有识之者云:‘是桓子野。’王便令人与相闻云:‘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 桓时已贵显,素闻王名,即便回下车,踞胡床,为作三调。弄毕,便上车去。客主不交一言。”《世说。任诞》
王子猷即王羲之之子王徽之,世说中提及他的地方甚多。特别是雪夜访戴,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洒脱已极,当真是名士风流。很多时候我都不知道风流确切是指什么意思。若单是酒往死里喝,词赋烂熟于胸,绝成不了名士,更何及风流。风流在此必是一种气韵,一种人本主义的自在之态。它到底是一种如何的含义和境界,在《世说》的一些典故中,想必能得到一个像样的轮廓。
王在船中,桓于岸过,两人未曾谋面。只因客有识之者,云是桓子野,便令人传话,求笛一奏。言语并不客气,理由也很简单--闻君善吹笛。桓子野也不拒绝,只因--素闻王名。两人皆深慕其名而神交已久。桓子野即桓伊,东晋大将,精于音律,尤善吹笛。桓子野每闻清歌,辄唤“奈何!”,可见其情深。晋孝武祖宴西堂,诏桓子野弹筝,桓乃抚筝而歌怨诗,悲厉之响,一堂流涕,可见其技绝。如此情深技绝,当不会为随便哪个人横笛作调。只因他是王子猷!伯牙子期知音还有个以琴问答的过程,可见当时王名之显。当然,王子猷也没令他失望,三调之后,客主不交一言。别说当时道声谢,就是子猷吟出句诗来也必大伤风雅。实在也是无话可说了。桓伊为其所作三调即是后来著名的古琴曲梅花三弄。这就是名士间的默契,这也是魏晋名士的无奈与寂寞。
从桓伊仅闻其名而为作三调,就可看出,在当时的乱世下名士是何等的寂寞。有谁配桓伊横笛一奏?王子猷!魏晋风度的洒脱清旷之后,是种难以言说的孤寂。孤和寂是永远联系在一起的。谁说寂寞不高尚?谁又敢说孤独不寂寞?君不见那满堂痛涕,帝有愧色的《怨诗》:“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忠信事不显,乃有见疑患。周旦佐文武,《金縢》功不刊。推心辅王政,二叔反流言。”桓伊痛抚哀筝,声节慷慨,这也是风流的另一面。世事的无奈终将魏晋名士推向理想的彼岸。对于超拔清逸的渴求已超越了对于世事的希望。老庄清谈,佛道盛行。洒脱也寂寞,傲然也孤独!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2-27 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魏晋风度--横笛作三调,客主不交言

   千载之上,亦有伯牙子期之流.可见乐调同心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12-28 03:31 | 显示全部楼层

魏晋风度--横笛作三调,客主不交言

第一次看这则典故时,就为如此清拔高古的气韵所慑 :)千载之后亦有余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4-5-13 23:31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5-12-29 07:46 | 显示全部楼层

    魏晋风度--横笛作三调,客主不交言

    下面引用由大珠慧海2005/12/27 11:43am 发表的内容:
    千载之上,亦有伯牙子期之流.可见乐调同心哉
    孤与寂同好,曲调幽与雅相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2-30 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魏晋风度--横笛作三调,客主不交言

      玉指冰弦,未动宫商意已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8-2 06:35 , Processed in 0.07693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