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91|回复: 4
收起左侧

[原创]  傻气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6-30 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一星飞鹭白在 2006/06/30 09:59pm 第 1 次编辑]

[color=#00008B]傻气
  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十一二岁的我还在村里读小学。那时上学基本上没学习到什么东西。整天地学农、支农。夏天的时候下午大多是不上课的,天天去给生产队拔草喂牛。那时的草是宝贝,拔回家晒干,到了冬天去集市上卖掉可以换回钱买粮食吃。全村几乎家家把这拔草当成主要的创收项目。河沟、路边、田埂上的草几乎被拔光了,小孩子们要想完成老师交给的一下午拔五十斤青草的任务是很艰难的。一天下午,一位姓驴的老师负责管理我们去给生产队拔草。我和几个伙伴拿上镰刀,背上篮子就出发了。在地里转了半晌,也没寻到半筐草。看样子今天要想完成任务有点不可能了。这时我们发现一位农民正在黄豆地里割生病的豆秧。出生在农村的孩子都知道,那豆秧得了“光棍缠小姐”的病(科学的名字不知道是什么,这是农民自己给它取的)。豆秧被一种金黄色的、不长一片叶子的细丝缠满后,很快就会枯痿,是不会有收获的。那黄丝如缕缕金线,很是好看。但如果不及时除掉,它蔓延得很快,就会有更多的豆秧被缠死。这一发现,让我们几个兴奋了:我们何不去做一番“利民又利己”的好事呢!但我们不敢贸然行事。几个人兴冲冲地找到那位驴老师汇报。驴老师本身也是农民,他也知道这一道理。驴听后说:“可以呀,去吧。”于是乎我们又兴冲冲地返回到田野,大干快干起来,一直忙碌到太阳落下了,才背起病豆秧,迈着沉重的步子,回到生产队的场院。甫一放下,发现场院里气氛不对,南墙根站着一大溜我们的同学。驴老师对着我们几个大吼一声:“你们几个过来!”我们几个乖乖地快速跑到队伍中,也立正站好。这时我才发现生产队长正阴沉沉地对着我们这一支队伍,半天没说话。一会儿,队长说:“快说,是谁让你们割豆秧的?”哈哈,原来今天割豆秧的还不只是我们几个,这不,大多数同学都在这里罚站!半天了,队伍里没有一个人吭声,全都沉默着。一会儿,驴老师也过来帮腔训我们:“快说,谁让你们割豆秧的?”仍没人吭声。我心想:我们割豆秧还不是经过你许可的吗?你怎么还来问我们呢?我是一个心里存不住话的人,怎么想的就怎么说出来。当驴老师走到我面前时,我就小声地对他说:“是你同意让我们割的呀!”这不大的声音如同一个闷雷,惊呆了同学们,惊呆了生产队长,更惊怒了驴老师。他立刻咆哮起来:“你说什么?我什么时候让你们割了?”并抬起驴腿对着我就是一脚。他又气又急,对着我继续大叫:“我怎么会让你们割豆秧?我什么时候说过?”我认为驴老师忘记了自己说过的话,就又小声说:“老师,你确实说过的。”驴更怒,连踢两脚。队长见状,说:“算了算了,这事算完了,以后可不许再割了。”队长可能早就意识到了是老师让割的,否则怎么会有这么多人都干了同样的事?但是他没证据不敢说老师罢了。
这事过去几十年了,但那个黑暗的黄昏却经常清晰地出现在我的脑海。我始终看不起那个没有男子汉气、敢说不敢当的驴老师。在做人上他实在差劲太多。几十年间,我接受那次教训没有?没有。直到现在我还是直言快语。实话让我说多少都行,但一说假话我就脸红。看来这傻气是要跟随我一辈子了。
(2005。12.24)。)


[color=#990000]-=-=-=-=- 以下内容由 溪流涓涓2006年06月30日 10:04am 时添加 -=-=-=-=-
(这篇小文是去冬写的,本不想拿出来的,可是好久没来齐鲁了,总不能只看不发一点吧。自己虽然自觉写得太差,但 不出更好的来。于是就拿出了这篇短文。舵主如果觉得不好,请删除。)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6-30 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傻气

终于又见到涓涓了,而且还带来了一篇好文章。高兴!
童年的记忆有时是深刻的,何况这是因正直而引发的委屈。。。我想,童年的真实应该是人性中最闪光的部分,它伴随人的成长,在踏入人情事故的浊流后依然能坚守下来并熠熠生辉,这是难能可贵的。。。
为了更便于阅读,把文字给编大了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7-1 04:0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傻气

涓涓好,那种黄丝就是菟丝子吧。。。。。。。。。多年前,偶好象也见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7-26 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傻气

童年的傻气实际是真气,我们渐渐长大后,还能保留多少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8-24 23:1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傻气

霁红说的对!随着年龄的增张我们也不可避免地越来越“精明”和“圆滑”,童心未泯却需要花些“真功夫”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7-20 06:24 , Processed in 0.07670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