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45|回复: 18
收起左侧

五岳归来不看山 黄山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8-24 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黄山概述﹍

    黄山雄距于风景秀丽的皖南山区,它以“三奇四绝”的奇异风采名冠于世。1982年黄山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1986年经评选列入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区,199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此后,黄山又相继被评选为国家级“卫生山”、“安全山”,1998年被建设部、国家旅游局等部门确定为全国首批十个文明景区之首。



  黄山,古称黟山,唐天宝六年(公元747年)依轩辕黄帝曾在黄山炼丹羽化升天的传说,唐明皇敕改黟山为黄山。它地跨市内歙县、休宁、黟县和黄山区、徽州区,面积1200平方公里,现划入黄山风景区的154平方公里,是号称“五百里黄山”的精华部分。
  黄山是以自然景观为特色的山岳旅游风景区,奇松、怪石、云海、温泉素称黄山“四绝”,令海内外游人叹为观止。黄山有名可数的72峰,或崔嵬雄浑,或峻峭秀丽,布局错落有致,天然巧成。天都峰、莲花峰、光明顶是黄山的三大主峰,海拔高度皆在一千八百米以上,并以三大主峰为中心向四周铺展,跌落为深壑幽谷,隆起成峰峦峭壁,呈现出典型的峰林地貌。
  
  黄山不仅是峰之海,还是云之海,人们根据云层飘浮的位置所在,把它分成前海(南海)、后海(北海)、东海和西海,而平天矼是黄山前山和后山的分界,亦是新安江水系与长江水系的分水岭。
  游过黄山的人都认为,黄山最好的景色必须登上高峰才能观赏到,有云雾时最佳。登上一千八百多米的高处纵览,山中奇峰汇聚,峭壁千仞,拔地擎天,峥嵘崔嵬。青松在悬崖上争奇,怪石在奇峰上斗艳,烟云在峰壑中弥漫,霞彩在岩壁上流光,大自然的美在这里汇聚,在这里升华,赋予它超凡脱俗的品质,塑造出它威武雄壮的气概。在黄山的面前,时空变得狭小,沧桑变得平淡,它是大自然的骄子,独领天下奇山的风骚。故而当之无愧地赢得“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徐霞客语)的崇高赞誉。目前,黄山景点多达四百余处,大致可分为温泉、玉屏、北海、松谷、云谷、白云六个景区。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8-24 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岳归来不看山 黄山

﹍﹎温泉景区﹍

  温泉,古称桃源仙境,游览黄山一般先乘车至此,它是黄山游览接待中心。该景区以朱砂泉为中心位置而向四面辐射,桃花溪和逍遥溪贯穿其中。这里别墅成群,楼阁遍布,黄山宾馆、桃源宾馆隔溪相对,景点有人字瀑、三叠泉、鸣弦泉、丹井、醉石、慈光阁等。

  温泉,又名汤池、灵泉。据明代学者潘之恒所辑《黄海》载:“香泉溪(今逍遥溪),溪中有汤泉,口如碗大,出于石间,热可点茗。”温泉每小时流量45吨,久旱不涸,常年水温在摄氏42度,可饮可浴,堪称黄山一绝。邓小平同志1979年亲笔题写的“天下名泉”使温泉景区更添光彩。现在温泉出水处建有游泳池和浴室。在温泉处沿着石级上行不远是人字瀑,又名飞雨泉,站在对面远处相望,只见两道飞流成人字形直泻而下,气势不凡。参观了人字瀑后,过回龙桥,左折而下是白龙桥,桥东有一巨石,形似龙头,石上刻有董必武手书“龙头”两字。溪边崖石上刻有“且听龙吟”四字,为庄文枢所题。再沿着桃花溪拾级而上,可看到药铫、药臼、丹井等古迹,这些都是第四纪冰川留下的证物。“丹井”两字为明代兵部侍郎汪道昆手迹。“丹井”路旁有一巨石,形似虎头,上刻“虎头岩”三字,为南宋史学家、《新安志》作者罗愿所题。过虎头岩不远处便到了三叠泉,泉水由高山下泻时经过三叠岩石,形成三折,颇为别致。
  
   慈光阁在温泉北路端点,距温泉1.5公里,也可乘车。慈光阁始建于明代,曾是徽、宣两州禅林之首,新安画派奠基人渐江、石涛等都在寺中居住过。现在的“慈光寺”已辟为黄山博物馆,匾额为董必武所书,寺内尚有千僧灶、法眼泉、披云桥等古迹,可见佛教徒对黄山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黄山玉屏索道站房就建在附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8-24 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岳归来不看山 黄山

﹍﹎ 玉屏景区﹍

  玉屏景区以玉屏楼(峰)为中心,莲花峰和天都楼为主体,通常人们所说的前山,指的就是这一景区,其精华为三峰:天都峰、玉屏峰、莲花峰。沿途有“蓬莱三岛”、“百步云梯”、“一线天”、“新一线天”、“鳌鱼洞”等奇妙景观。


  玉屏楼地处天都、莲花之间,这里几乎集黄山奇景之大成,故有黄山绝佳处之称,驰名中外的迎客松挺立在玉屏楼左侧,右侧有送客松,楼前有陪客松、文殊台。楼后是玉屏峰,著名的“玉屏卧佛”就在峰顶,头左脚右,惟妙惟肖。峰石上刻毛泽东草书“江山如此多娇”。楼东石壁上,刻有朱德元帅的“风景如画”题词和刘伯承元帅所作《与皖南抗日诸老同志游黄山》:“抗日之军昔北去,大旱云霓望如何。黄山自古云成海,从此云天雨也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8-24 16:47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岳归来不看山 黄山

你是安徽旅游部门的?嘻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8-24 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岳归来不看山 黄山

[这个贴子最后由凝月无语在 2004/08/24 04:54pm 第 1 次编辑]

﹍﹎北海景区﹍
  北海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后山,为黄山中心景区之一,有人说后山佳丽萃西海,即北海、西海。该景区以峰为主体,汇集了石、松、坞、台、云等奇景,色彩变幻莫测,主要景观有光明顶、飞来石、排云亭、狮子峰、清凉台、散花坞、梦笔生花、始信峰、石笋矼、白鹅岭等。

  光明顶 海拔高度1840米,黄山第二高峰。其顶部高旷而平坦,面积6万平方米,和它相连的是平天矼。前山和后山以此为界。这里建有华东地区海拔最高的气象站――黄山气象站。由于地势高旷平坦,故是黄山看日出、观云海的最佳地点之一。站在光明顶可以统观东、南、西、北海和天海,真可谓五海烟云尽收眼底!故民谚说,不到光明顶,不见黄山景。


   飞来石,位于光明顶西北方,相距近1公里。此石高12米,宽8米,厚1.5至2.5米,重约360吨,形态奇特,如此巨石却被竖立在一块长约12-15米,宽8-10米的平坦岩石上,令人惊叹不已!游人站在平台边缘上凭栏揽胜,对面的双剪峰、双笋峰就象一幅神奇的泼墨山水画。地质学家认为,飞来石这一奇观是地质变化过程中形成的,真可谓天设地造。


   排云亭,位于飞来石以北,相距约1公里,这里是西海观赏黄山巧石最理想的地方,故有巧石陈列馆之称。站在排云亭放眼望去,但见箭林般的峰峦,重重叠叠,每当云雾萦绕,时隐时现,酷似大海之中的无数岛屿。近看眼前,左侧不远处的巧石,恰似一只古代男人穿的靴子倒置于悬岩之上,故名“仙人晒靴”;右侧沟壑中竖立着一根石柱,有两块巧石,恰似两只古代仕女穿的绣花鞋,人称“仙人晒鞋”。左靴右鞋,遥相对应,实乃大自然之杰作。其他巧石,能呼其名的还有不少,如“天女绣花”、“天女弹琴”、“天狗听琴”、“仙人踩高跷”、“武松打虎”等等。为了方便游客,黄山管理部门在丹霞峰下、排云亭不远处,建造了一座观光型二星级宾馆――排云楼宾馆,使游客能在此下榻赏景。


  北海,位于排云楼东面,过西海饭店,就到北海,相距近2公里,著名的北海宾馆就坐落在这里,它是后山的接待中心。北海宾馆前面是一块平坦空地,其右侧峰峦之间的山坞里,每年暮春时节,百花齐放,其中天女花最为奇艳。此花九瓣,洁白清雅遍布山坞,引人注目,故称“散花坞”。清代程之鵔有诗赞曰:“何来仙女散天花?原是天都仙子家。一坞花香分两度,争传秋实与春华。”在“散花坞”里,有擎天石柱,顶尖象一支巨型毛笔笔尖,其尖端处被一道裂缝分开,在分开的岩石上长有一株约1米高的松树,好似鲜花一朵,文人雅士冠以“梦笔生花”的美名,游人到此,莫不驻足叫绝。



   狮子峰位于北海宾馆对面。观赏北海景色的重要景点清凉台,就在狮子峰的山腰上,它是北海观日出云海的最佳处,故有黄山第一台之称。站在清凉台还能看到众多的巧石,如“猪八戒吃西瓜”、“十八罗汉朝南海”、“观音飘海”等,形象惟妙惟肖。清凉台上行是清凉峰,峰顶平坦,有一块著名巧石,形似猴子,叫“猴子观海”,又叫“猴子望太平”。望太平,是因为猴子正前方是旧时的太平县,即现在的黄山区。


  北海宾馆周围景色多姿多采,游人到此不忍离去,为满足更多游客观赏北海美景的愿望,黄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在北海宾馆对面、狮子峰前建造了一座二星级宾馆――狮林大酒店,使夜宿北海游客增加了四百余人。


  始信峰,位于北海以东,相距约1公里。此峰三面临空,悬崖千丈,壁立如削,峰顶奇松遍布,刻石满目,峰下沟壑深幽,风云变幻莫测,游人至此,终于“始信黄山天下奇”,故名始信峰,“始信”两字,千载叫绝。黄山以“四绝”而名闻天下,奇松为“四绝”之首,它遍布黄山千峰万壑,但尤以始信峰的松最为独特,民谚有“不到始信峰,不见黄山松”。黄山松主要特征是针叶短粗、稠密,叶色浓绿,枝干曲生,盘根于石,傲然挺立。这一特征,在始信峰的奇松上表现尤为突出。按其形态而命名的奇松主要有黑虎松、连理松、龙爪松、卧龙松、探海松等等,这些奇特的树龄均在400-500年,堪称黄山一绝。


  白鹅岭位于北海最东边,这里是观东海云海最佳处,岭头平坦,云谷索道的上站房就座落在岭头,游客上下缆车多于此稍事整理,然后游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8-24 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岳归来不看山 黄山

﹍﹎松谷景区﹍
  松谷景区位于黄山北坡,从北大门芙蓉岭进山,沿北部蹬道直达北海,全长12.5公里的景区统称松谷景区。该区海拔高度落差1100米,有6500多级石台阶。一路千峰竞秀,万壑争奇,巧石名潭尤为佳妙。特别是山高林密,空气清新,真可谓是“清凉世界”。主要景点有芙蓉岭、翡翠池、五龙潭及“关公挡曹”等著名怪石。


  芙蓉岭在芙蓉峰下,该峰海拔高度1365米,宛如初放芙蓉,故名,唐代诗人程杰有诗记其胜:“谁把芙蓉往外栽?亭亭秀妍四时开。清宵洁月峰头挂,宛似佳人对镜台。”芙蓉岭是登山必经之道,岭上有洞名芙蓉洞,立洞口可观赏萦回若带的溪流。下岭后为一片谷地,有芙蓉庵旧址,后改建名“芙蓉居”,现为黄山园林局松谷管理区。



  翡翠池,位于芙蓉峰麓1公里处,是黄山著名水景,池长15米,宽8米,深10米,天设地造,环池皆石,松谷溪水直注池中。碧波荡漾,山形树影,映入池内,阳光反射,绚丽多姿。但池深水冷,虽夏日也不可游泳,以免发生不测。池侧有巨岩,镌有一个直径3米的“佛”字,此外,还有“福”、“寿”、“南无阿弥陀佛”等摩崖石刻。
  “五龙潭”,位于翡翠池不远的松谷溪中,所谓“五龙潭”是五块巨石,形似巨龙,头伸入潭,尾展溪岸,其状如五龙吸水,故名“五龙潭”。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在其《游记》中描述:“青龙潭,一泓深碧,更会两溪,比白龙潭势既雄壮,而大石磊落,奔腾乱注,远近群峰环拱,亦佳境也。”
  在“五龙潭”之一的乌龙潭上方巨石上,古建有亭,明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被山洪冲毁,六年后(公元1545年)重建,名乌龙亭,今名松谷寺,亭柱上有一联:“四面云山绕二水,一潭星月照孤亭”。此外有石刻“龙”、“虎”二字,苍劲有力,亭内有石桌石凳,俯瞰风景尤佳,过乌龙潭有巧石名“卧虎石”。



  松谷庵,位于叠障峰下,游过松谷寺过桥即到。松谷庵原名松谷草堂,始建于宋代宝佑年间(公元1253-1259年),创建人为松谷道人张尹甫。明代宣德年间(公元1426-1435年)重建,改观为寺,名松谷庵。时宁国知府罗汝芬题额“东土云山”四字。这里环境幽雅,景点甚多,石刻遍布。
  游过松谷庵,向北海清凉台进发,沿途要经过三个亭,称一道亭、二道亭、三道亭,海拔高度均在千米以上,景点以巧石为主,名石有“仙人观海”、“仙人铺路”、“老虎驮羊”、“关公挡曹”等,“关公挡曹”是一处著名景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8-24 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岳归来不看山 黄山

黄山之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8-24 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岳归来不看山 黄山

黄山之冬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8-24 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岳归来不看山 黄山

﹍﹎云谷景区﹍   云谷,位于黄山东部,海拔高度仅890米,是一处地势较低、略显开阔的谷地。宋代丞相程元凤曾在此处读书,故名丞相源。明代文士傅严漫游至此,应掷钵禅僧之求,手书“云谷”二字,此后禅院改名“云谷寺”,久而久之,云谷寺就成了今天的地名了。云谷主要景点有云谷山庄、古树、怪石、“九龙瀑”和“百丈泉”。
  云谷山庄座落在苍松翠竹丛中,四周群山相抱,溪水同流,环境幽静。云谷山庄既是一座现代化的三星级宾馆,又是一处颇具典型的徽州古民居式建筑群体,楼宇错落有致,小青瓦、马头墙,它是观光揽胜、休闲度假的理想下榻地。山庄上侧百米处是云谷客运索道下站房;其旁的登山石道,上可至北海,下可至九龙瀑、苦竹溪。公路可通温泉。


  名贵古树,只有三株:华东黄杉,500年树龄;南方铁杉,800年树龄。这两株树均为常年绿叶乔木,树形雄伟壮观,气宇轩昂。这两棵树同有一种奇特现象,即同一株树上长有两种枝干和两样叶子,既有针叶又有阔叶,一体两物,珠联璧合,别具雅趣。还有一株是高大的银杏,树龄1000年,高26米,围3.1米,令人注目。这三株古树均位于云谷寺古庙遗址左侧,华东黄杉1923年被南京金陵大学植物采集团首先发现,引起了植物学家注意和研究,华东黄杉和南方铁杉均是我国特有的第三纪孑遗植物,同被国家列为重点保护树种。
  云谷的怪石为“狮子抢球”、“琴石台”、“千古石”等,在巨大的岩石上有多处石刻,如“渐入佳境”、“妙从此始”、“醉吟”、“通幽”等等,据地质学家研究,它们是第四纪冰川遗留的岩石的飘砾。


  “九龙瀑”和“百丈泉”,连同温泉区的“人字瀑”,被称为黄山的三大瀑布。“九龙瀑”位于云谷西路下山处,瀑水源于天都、玉屏、炼丹诸峰,汇为云谷溪(丞相源),然后在香炉、罗汉两峰之间的悬崖上奔流而下,长达300米,整条瀑布共分九折,一折一瀑,一瀑一潭,故名“九龙潭”,古诗这样描写了九龙瀑:“飞泉不让匡庐瀑,峭壁撑天挂九龙”。“百丈泉”位于云谷西路下山处,在至温泉区的公路旁可以观赏到,每当雨季,巨大的悬崖上,瀑水奔流,直泻百米,犹如白绢长垂,疑是银河落地,气势不同凡响。观瀑亭是观赏此瀑布的最佳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8-24 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岳归来不看山 黄山

﹍﹎白云景区﹍
  也叫云溪景区,新辟的白云新道,从天海穿过西海底谷,直至白云庵(钓桥庵),全长10公里,面积16.5平方公里,高度落差近千米,它是黄山的一个新景区,它的开放,使黄山风景区面积扩大了五分之一。白云景区熔奇松、怪石、云海、峰峦、流水于一炉。黄山多奇松、怪石,而白云区内奇松更是众美纷呈,峭石插天,气势非凡。


  新景区的游览步道,一般都巧妙地利用岩石缝隙,依山就势开凿,全新辟就16个观景平台,凭栏眺望,十分赏心悦目。白云溪上的6座小桥,从选址、选材、造型无不独具匠心。游客们称这条新道为艺术作品。
  


  翡翠谷,是黄山风景区最长的一道峡谷,纵深20公里,谷中碧玉溪,源于炼丹、始信、仙女诸峰和石笋矼。翡翠谷中古木参天,怪石交错,更有众多五光十色、变幻莫测的彩池群,翡翠谷因此得名。1988年,上海36名男女青年到黄山游览,邂逅于此谷,当时此景区尚未开发,道路坎坷。他们互相鼓励,互相搀扶,克服了种种艰难才得以走出峡谷,回上海后,有10对结成了终生伴侣。因此翡翠谷又被称为“情人谷”。现在翡翠谷已开发了狮头岩、青狮池、海蚌滩、龙凤池、情人桥、花境池、玉环池、素绢瀑、爱亭等36处景观供游人观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8-24 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岳归来不看山 黄山

﹍﹎黄山冬游﹍
  黄山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夏无酷暑,冬少严寒,四季平均温度差仅摄氏20度左右,她是一处全天候、四季可看的理想景观。尤以冬季景观更为奇特。冬日黄山玉砌冰雕、银妆素裹,不仅有冰挂、雾凇等奇景,更有云海、佛光等幻像。据资料记载,冬季是黄山云海生成最多的季节,有时茫茫云海,一连数日竟不消散。正因如此,国内外旅游者对黄山冬游的兴趣颇浓,东南亚各国以及我国南方粤港澳同胞元旦、春节多有举家来黄山过节的喜好。大年之夜瑞雪飘,整个风景区成了晶莹世界,登高望去,银崖冰峰脉脉,玉龙瑞鳞潇潇,真是其乐无穷。


  1993年12月16日,时任中共中央常委、国务院副总理的朱镕基看到大雪覆盖下的黄山美丽雪景,欣喜地说:黄山本来就美,冬雪更为黄山的美增添了无穷的魅力。黄山冬游很有发展前途,可以把我作为推动黄山冬游的广告。黄山市政府根据朱镕基总理的指示,为黄山开展冬季旅游做了扎实的工作,现在黄山冬游的条件已经具备,欢迎国内外游客来黄山领略黄山冬景之奇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23-8-6 09:54
  • 签到天数: 1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04-8-25 03:26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岳归来不看山 黄山

    最喜欢的就是那棵小树了
    可惜它是假冒的
    还有那小猴子
    观的可是云海
    记得北海宾馆的门口
    还有我们敬爱的小平同志的画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8-25 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岳归来不看山 黄山

    “竹密如云不见天。好山无数簇溪田,只因黟县溪山胜,尽在渔亭驿舍前”——吕本中
    好美的黄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1-21 10:23
  • 签到天数: 6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04-8-25 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岳归来不看山 黄山

    黄山的美,会因时间地点的不同而呈现自己的精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8-25 17:34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岳归来不看山 黄山

    关于黄山的诗词:
    望黄山诸峰
    唐 释岛云
    峰峰寒列簇芙蕖,静想嵩阳秀不如。
    峭拔虽传三十六,参差何啻一千余。
    浮丘处处留丹灶,黄帝层层隐玉书。
    终待登临最高顶,便随鸾鹤五云车。
      
    因公檄按游黄山
    宋 吴黯  
    倏忽云烟化杳冥,峰峦随水入丹青。
    地连药鼎汤泉沸,山带龙须草树腥。
    半壁绛霞幽洞邃,一川寒雹古湫灵。
    霓旌去后无消息,犹有仙韶动俗听。  
      
    游黄山留题
    宋 张冠卿
    路尽清溪逼画图,乱云深处插天都。
    雾开虎豹文姿出,松隐龙蛇怪状孤。
    吐焰看砂奴火齐,凌虚精舍碍灵乌。
    我来为访容成侣,试问丹丘果有无。  
      
    游黄山
    宋 朱彦  
    三十六峰高插天,瑶台琼宇贮神仙。
    嵩阳若与黄山并,犹欠灵砂一道泉。  
      
    游黄山
    宋 焦炳炎
    秀出云霄一杖探,诸峰高下护晴岚。
    丹成兔魄香生杵,影见龙津月在潭。
    洞暖有花因七七,云深无语住三三。
    粥鱼敲动山林典,合傍浮丘去结庵。  
      
    汤泉
    宋 焦静山
    渟渟灵水养灵珠,籁定波生注玉壶。
    洗尽尘劳多少客,不知还解洗心无。
    送温处士归黄山百鹅峰旧居
    唐 李白
    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
    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
    伊昔升绝顶,俯窥天目松。
    仙人炼玉处,羽化留余踪。
    亦闻温伯雪,独往今相逢。
    采秀辞五岳,攀峦历万重。
    归休白鹅岭,渴饮丹砂井。
    风吹我时来,云车尔当整。
    去去陵阳东,行行芳桂丛。
    回溪十六度,碧嶂尽晴空。
    他日还相访,乘桥蹑彩虹。  
      
    石床峰  
    元 汪珍  
    常约高僧访上方,峰头老树挂斜阳。
    仙翁何处归来晚,风落松花满石床。
      
    题黄山
    明 方勉
    杖黎得得入云看,中有幽篁下有兰。
    百道飞泉鸣玉佩,千寻石柱架琼峦。
    隔林幢影招青鸟,出洞箫声送彩鸾。
    地位清高人罕至,好收风景入琴弹。
      
    同友人游黄山  
    明 汤宾尹  
    冒雨穿山羡未曾,息肩无寺寺无僧。
    宽围白浪身千叶,峭入青天手一藤。
    龙吼药炉舂急杵,猿调茶鼎煮孤灯。
    与君伸脚量峰碛,踏着云光不记层。  
      
    翠微峰
    宋 无名氏  
    洞里乾坤世莫知,时闻啸鹤带云归。
    几回洞口乘风立,欲挟飞仙入翠微。

    黄山歌
    清 汤复
    老人今年七十七,家在黄山东之侧。
    山距吾家百余里,梦寐常劳面未觌。
    今年鼓勇扶筇往,彳亍危岑神惕惕。
    步步跻攀绝援引,崖石刮耳壁摩鼻。
    天生老骨不知疲,眼看松石步登陟。
    堕崖坠壑都无谓,纵死兹山意亦得。
      
    黄山行
    清 释弘仁  
    坐破苔衣第几重,梦中三十六芙蓉。
    倾来墨沈堪持赠,恍惚难名是某峰。  
      
    黄山绝顶题文殊院
    清 魏源
    峰奇石奇松更奇,云飞水飞山亦飞。
    华山忽向江南峙,十丈花开一万围。
      
    黄山杂诗
    清 孙洤  
    名山刻画总支离,万态千容到始知。
    高以难窥终爱瘦,险多不测乃成奇。
    云随变幻无常致,松不雷同总怪枝。
    若结茅庵青翠处,真修何必让安期。  
      
    黄海杂兴
    清 余鸿
    浮云变幻岂无心,闲看云飞酒自斟。
    双壁如门霞是障,群峰拔地笋成林。
    雪依片石留鸿爪,台峙层峦理素琴。
    钟子难逢谁识我,高山流水慕知音。  
      
    三折岭望黄山
    清 董法海
    回头三折望黄山,客路匆匆山自闲。
    寄语芙蓉峰六六,相思都在白云间。  
    辞黄山(之三)
    明 黄道周
    亦是吾家峰,神物不可谱。
    顶髻在心眸,一一屈指数.  
      
    百丈潭  
    明 方大治
    东风敛夕霏,山色霭晴晖。
    天上银河落,潭边白练飞。
    深林啼鸟绝,危磴采樵稀。
    已冒垂堂戒,岗头一振衣。  
      
    朱砂庵
    明 江天一
    曲磴千盘尽,何曾任凿穿。
    本来超色相,不假幻因缘。
    翠滴松稍雨,岚开嶂外天。
    此中饶静解,何事问栖禅。
    古刹犹金碧,乾坤等劫灰。
    息机原在悟,彼岸本无媒。
    转梵猿常下,传经鸟自来。
    他年返初服,结庐向丹台。
      
    游黄山宿狮子林作  
    清 崔国因
    三十年前此地游,禅房草榻暂淹留。
    湿云侵岫晴疑雨,深谷藏风夏已秋。
    自惜鸿泥成往迹,重携蜡屐豁新眸。
    山灵见我应相识,青瘦形容似旧不?  
      
    百步云梯  
    明 唐世靖  
    一线天高不可升,穿云深处有梯登。
    猿惊难上回山木,鸟骇迟飞落野藤。
    行客携筇常起伏,山僧着屐每凌兢。
    后阶先幸奇松护,独立能遮最上层。  

    鸣弦泉  
    清 释音可
    石上悬琴琴醉寒,五更三点是谁弹?
    清音流出相思泪,月照风吹竟不干。  
      
    晚入药谷
    清 吴雯清  
    清鸾峰下步迟迟,为访幽居足已疲。
    穿壑板桥惊欲坠,隔林茅屋望犹疑。
    桃源旧径依津间,药谷孤楼傍石窥。
    仅有残僧相对晚,寒潭清啸少人知。  
      
    耕云峰
    清 汪树琪
    谁驱黄犊逐云行,片片芙蓉欲种成。
    布谷春风吹不到,故叫山乐代催耕。  
      
    雨不止题壁
    清 钱谦益  
    凭仗鞋尖与杖头,浮生腐骨总悠悠。
    天公尽放狂风雨,不到天都死不休!  
      
    小心坡
    清 余鸿
    鱼背崎岖无奈何,小心缓步度高坡。
    语儿山路休闲险,世路须知险更多。  
      
    文殊院
    清 黄起溟
    乱云堆里结孤茅,云作斋粮石作巢。
    老衲有时闲不得,数声清磬落松梢。  
      
    登光明顶  
    清 胡与高
    登临不用挽藤萝,绝顶光明霁色多。
    云过匡庐飞紫盖,岚拖天目扫青娥。
    忽分二海成孤屿,细数千峰乱放荷。
    下界茫茫仙路杳,乾坤何处是吾窝?  
    玉屏峰
    清 汪士鋐
    玉屏峙霄汉,鸟道度松门。
    昨日登临处,诸峰屐底存。
    云生甘在下,嶂出尔何尊。
    极目无穷尽,空青抹一痕。
      
    前海观莲花峰  
    清 石涛
    海风吹白练,百里涌青莲。
    壁立不知顶,崔嵬势接天。
    云开峰坠地,岛阔树相连。
    坐久忘归去,萝衣上紫烟。
      
    云外峰
    清 程之鵕
    飘渺离奇峙碧空,浑疑云外复云中。
    杜鹃开向春光后,烧遍峰头万树红。
      
    鲫鱼背
    清 许全治
    无意吞舟归北海,何心借水跃昆明。
    游人尽是批鳞客,竹杖芒鞋脊上行。
      
    人字瀑  
    当代 朱泽  
    涓涓滴滴何堪论,越涧穿矼岂易驯。
    悬崖无路凌空下,碎骨粉身为做人。  
      
    题人字瀑
    当代 潘效安
    人间何处访斯人,崇山峻岭是化身。
    每在狂风暴雨后,看它越发见精神。
      
    醉石  
    当代 沈侗瘘
    长安何必酒家眠,洗耳宜凭三叠泉。
    乞得白鹇山顶放,不防醉卧梦琴弦。  

    莲花峰绝顶  
    黄炎培
    南条一脉接仙霞,江浙平分两水涯。
    读书廿年想云海,攀天今日上莲花。
    巉屹俯极三千界,缥缈高承万里搓。
    第一兹游快心事,名山大好属吾家。  
      
    日出
    沈育  
    淡云横抹晓朦胧,浅碧橙黄紫又红。
    一霎松岩齐变色,金光如雨沐群峰。  
      
    黄山奇看古仙都
    游国恩
    黄山奇看古汕都,寰宇名山总弗如。
    拔地峰峦雄岱岳,浮空云海胜匡庐。
    名传灵迹三大子,松傲秦封五大夫。
    未放穷幽凌绝顶,自怜腰脚愧曹朱。  
      
    石人峰
    章嘉乐  
    春风浴面艳芙蓉,夏木扶疏黛色浓。
    傲雪红霜千万载,质坚从不畏西风。  
      
    绝句一首
    罗长铭
    独去深山绝壑中,参天四覆万年松。
    往来龙虎皆元气,嘘是青云啸是风。  
      
    咏黄山
    周扬
    奇峰云海峥嵘,苍松破壁挺立。
    观止三都景色,无愧名山第一!  
      
    登始信峰  
    秦兆阳
    游罢黄山归去,狂笑泪流如雨。
    何处失我痴魂,失在奇峰深处。
    化作苍鹰一只,展翅穿云破雾。
    看尽千峦万壑,不知此身何与。
    坐观瀑楼中对雨
    董必武
    晴望诸奇峰,雨看两飞瀑。
    黄山当吾前,晴雨皆悦目。  
      
    黄山甲天下  
    方毅
    黄山甲天下,松与石最奇。
    天阴知有雨,白云拂青枝。  
      
    黄山采药图
    许士骐
    采药入深山,苍茫云海间。
    盘空穿鸟道,异卉满囊拈。  
      
    松谷寺
    林散之
    久闻松谷寺,今始一观之。
    山冷芙蓉岭,泉深翡翠池。
    衣冠惭过客,风物感明时。
    无用成全懒,斋堂独坐迟。
      
    西海群峰  
    胡绩伟  
    千峰竞冲天,百兽赛舞欢。
    笑语泉潺潺,赞声随风传。
    石床云被褥,仙人宿山巅。
    西海新木舍,对对鸳鸯眠。
      
    天都峰赋  
    赖少其
    若非大手笔,难画黟山图。
    云来天欲覆,日出地吐朱。
    墨酣夹风雨,一点为天都。
    图成神鬼泣,百岳竟狂呼。
    吁嗟乎,余生八万九千岁,
    始信高士巨眼识沉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8-25 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岳归来不看山 黄山

    黄山美文:
    黄 山 记
    徐迟(一九六二年)

      大自然是崇高的,卓越而美的,它煞费心机,创造世界。它创造了人间,还安排了一处胜境。它选取中皖南山区。它是大手笔,用火山喷发的手法,迅速地在周围一百二十公里,面积千平方公里的一个浑圆的区域里,分布了这么多花岗岩的山峰。它巧妙地搭配了其中三十六大峰和三十六小峰。高峰下临深谷;幽潭傍依天柱。这些朱砂的,丹红的,紫褐色的群峰,前拥后簇,高矮参差。三个主峰,高风峻骨,鼎足而立,撑起青天。 这样布置后,它打开了它的云库,拔给这区域的,有倏来倏去的云,扑朔迷离的雾,绮丽多采的霞光,雪浪滚滚的云海。云海五座,如五大洋,汹涌澎湃。被雪浪拍击的山峰,或被吞没,或露或巅,沉浮其中。然后,大自然又毫不悭吝地赐予几千种植物。它处处散下天女花和高山杜鹃。它还特意托风神带来名贵的松树种子,播在险要处。黄山松铁骨冰肌;异萝松天下罕见。这样,大自然把紫红的峰,雪浪云的海,虚无缥缈的雾,苍翠的松,拿过来组成了无穷尽的景。云海上下,有三十六源,二十四溪,十六泉,还有八潭,四瀑。一道温泉,能治百病。各种走兽之外,又有各种飞禽。神奇的音乐鸟能唱出八个乐音。希世的灵芝草,有珊瑚似的肉芝。作为最高的奖励,它格外赏赐了只属于幸福的少数人的,极罕见的摄身光。这种光最神奇不过。这有彩色光晕如镜框,中间一明镜可显见人形。三个人并立峰上,各自从峰前摄身光中看见自己的面容身影。 这样,大自然布置完毕,显然满意了,因此它在自己的这件艺术品上,最后三下两下,将那些可以让人从人间步入胜境去的通道全部切断,处处悬崖绝壁,无可托足。它不肯随便把胜境给予人类。它封了山。  

      鸿蒙以后多少年,只有善于攀援的金丝猴来游。以后又多少年,人才来到这里。第一个来者黄帝,一来到,黄山命了名。他和浮丘公、容城子上山采药。传说他在三大主峰之一,海拔1860米的光明顶之傍,炼丹峰上,飞升了。 又几千年,无人攀登这不可攀登的黄山。直到盛唐,天元天宝年间,才有个诗人来到。即使在猿猴愁攀登的地方,这位诗人也不愁。在他足下,险阻山道挡不住他。他是李白。他逸兴横飞,登上海拔1860米的莲花峰,黄山最高峰的绝顶。有诗为证:“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伊昔升绝顶,下窥天目松。”李白在想象中看见,浮丘公引来了王子乔,“吹笙舞松风”。他还想“乘桥蹑彩虹”,又想“遗形入无穷”,可见他游兴之浓。 又数百年,宁代有一位吴龙翰,“上丹崖万仞之巅,夜宿莲花峰顶。霜月洗空,一碧万里。”看来那时候只能这样,白天登山,当天回不去,得在山顶露宿,也是一种享乐。 可是这以后,元明清数百年内,大多数旅行家都没有能登上莲花峰顶。汪以“从者七人,二僧与俱”,组成一支浩浩荡荡的登山队,“一仆前持斤,剪伐丛莽,一仆鸣金继之,二三人肩糗执剑戟以随。”他们只到了半山寺,狼狈不堪,临峰翘望,败兴而归。只有少数人到达了光明顶。登莲花峰顶的更少了。而三大主峰之中的天都峰,海拔只有1810米,却最险峻,从来没有人上去过。那时有一批诗人,结盟于天都峰下,称天都社,诗倒写了不少,可登了上去的,没有一个。 登天都,有记载的,仅后来的普门法师、云水僧、李匡台、方夜和徐霞客。  

      白露之晨,我们从温泉宾馆出发,经人字瀑,看到了从前的人登山之途,五百级罗汉级。这是在两大瀑布奔泻而下的光滑的峭壁上琢凿出来的石级,没有扶手, 仅可托足,果然惊险。但我们现在并不需要从这儿登山。另外有比较平缓的,相当宽阔的石级从瀑布旁侧的山林间,一路往上铺砌。我们甚至还经过了一段公路,只是它还没有修成。一路总有石级。装在险峻地方的铁栏杆很结实;红漆了,更美观。林业学院在名贵树木上悬挂小牌子,写着树名和它们的拉丁学名,像公园里那样的。 过了立马亭,龙蟠坡,到半山寺,便见天都峰挺立在前,雄峻难以攀登。这时山路渐渐的陡峭,我们快到达那人间与胜境的最后边界线了。
        然而,现在这边界线的道路全是石级铺砌的了,相当宽阔,直到天都峰趾。仰头看吧!天都峰,果然像过去的旅行家所描写的“卓越云际”。他们来到这里时,莫不“心甚欲往”。可是“客怨,仆泣”,他们都被劝阻了。“不可上,乃止”,他们没上云。方夜在他的《小游记》中写到:“天都峰莫能上。自普门师蹑其顶,继之者惟云水僧一十八人集月夜登之,归而几堕崖者四。又次为李匡台,登而其仆亦堕险几毙。自后遂无至者。近踵其险而至者,惟余耳。” 那时上天都确实险。但现今我们面前,已有了上天的云梯。一条鸟道,像绳梯从上空落下来。它似乎是无穷尽石级,等我们去攀登。它陡则陡矣,累亦累人,却并不可怕。石级是不为不宽阔的,两旁还有石栏,中间挂铁索,保护你。我们直上,直上,直上,不久后我们便到了最险处的鲫鱼背。 那是一条石梁,两旁削壁千仞。石梁狭仄,中间断却。方夜到此,“稍栗”。我们却无可战栗,因为鲫鱼背上也有石栏和铁索在卫护着我们。这也化险为夷了。 如是,古人不可能去的,以为最险的地方,鲫鱼背,阎王坡,小心壁等等,今天已不再艰险的,不再是不可能去的地方了。我们一行人全都到了天都峰顶。千里江山,俱收眼底;黄山奇景,尽踏足下。 我们这江山,这时代,正是这样,属于少数人的幸福已属于多数人。虽然这里历代有人开山筑道,却只这代人开成了山,筑成了道。感谢黄山那些黄山石工,峭壁见他们就退让了,险处见他们就回避了。他们征服了黄山。断崖之间架上桥梁,正可以观泉赏瀑。险绝处的红漆栏杆,本身便是可羡的风景。 胜境已成为公园,绝处已经逢生。看呵,天都峰,莲花峰,玉屏峰,莲蕊峰,光明顶,狮子林,这许多许多佳丽处,都在公园中。看呵,这是何等的公园!  

      只见云气氤氲来,飞升于文殊院,,清凉台,飘拂过东海门,西海门,弥漫了北海宾馆,白鹅岭。如此之漂泊无定;若许之变化多端。毫秒之间,景物不同;同一地点,瞬息万变。一忽儿阳光普照,一忽儿雨脚奔驰。却永有云雾,飘去浮来;整个的公园,藏在其中。几支松,几个观松人,溶出溶入;一幅幅,有似古山水,笔意简洁。而大风呼啸,摇撼松树,如龙如凤,显出它们矫健多姿。它们的根盘入岩缝,和花岗石一般颜色,一般坚贞。它们有风修剪的波浪形的华盖;它们因风展开了似飞翔之翼翅。从峰顶俯视,它们如苔藓,一个个的走将出来,薄纱轻绸,露出的身段翩然起舞。而这舞松之风,更把云雾吹的千姿万态,令人眼花缭乱。这云雾或散或聚;群峰则忽隐忽现。刚才还是倾盆雨,迷天雾,而千分之一秒还不到,它们全部停住、散去了。庄严的天都峰上,收起了哈达;俏丽的莲蕊峰顶,揭下了蝉翼似的面纱。阳光一照,丹崖贴金。这时云海滚滚,如海宁潮来,直拍文殊院宾馆前面的崖岸。朱砂峰被吞没,桃红峰到了波底,耕云峰成了一座小岛,鳌鱼峰游泳在雪浪花间。波涛平静了,月色耀眼。这时,文殊院正南前方,天蝎星座的全身,如飞龙一条,伏在面前,一动不动。等人骑乘,可起飞。而当我在静静的群峰间,暗蓝的宾馆里,突然睡醒,轻轻起来,看到峰峦还只有明暗阴阳之分时,黎明的霞光却渐渐显出了紫蓝青绿诸色。初升的太阳透露出第一道光芒。从未见过鲜红如此之红,从未见过鲜红如此之鲜。一刹那火球腾空,凝眸处彩霞掩映,光影有了千变万化,空间射下百道光柱。万松林无比绚丽,云谷寺豪光四射。忽见琉璃宝灯一盏,高悬始信峰顶。奇光异彩,散花坞如大放焰火。焰火正飞舞。那喑呜变色,叱咤的风云又汇聚起来。笙管齐鸣,山乎谷应。风急了。西海门前,雪浪滔滔。而排云亭前,如比一座繁忙的海港,码头上装卸着一包包柔软的货物,我多么想从这儿扬帆出海去。可是暗礁多,浪这样险恶,准可以撞碎我的帆桅,打翻我的船。我穿过密林小径,奔上左数峰。上有平台,可以观海。但见浩瀚一片,辽无边际,海上蓬莱,尤为诡奇。我又穿过更密的林子,翻过更奇的山峰,蛇行过更险的悬崖,踏进更深的波浪。一苇可航,我到了海心的飞来峰上。游兴更浓了,我又踏上云层,到那黄山图上没有标志,在任何一篇游记中无人提及,根本没有石级,没有小径,没有航行,没有方向的云中。仅在岩缝间,松根中雪浪折皱里,载沉载浮,我到海外去了。浓云四及,八方茫茫。忽见一位药农,告诉我,这里叫海外五峰。我给我看黄山的最高荣誉,一枝灵芝草,头尾花茎俱全,色泽鲜红像珊瑚。他给我指点了道路,自己缘着绳子下到数十丈深谷中去了。他在飞腾,在荡秋千。黄山是属于他的,属于这样的药农的。我又不知穿过了几层云,盘过几重岭,发现我在炼丹峰上,光明顶前。大雨将至,我刚好躲进气象站里。黄山也属于他们,这几个年轻的科学工作者。他们邀我进他们的研究室。倾盆大雨倒下来了。这时,气象工作者祝贺我,因为将看到最好的景色了。那时我喘息甫定,他们却催促我到观察台去。果然,雨过天又青。天都突兀而立,如古代将军。绯红的莲花峰迎着阳光,舒展了一瓣瓣的含水的花瓣。轻盈的云海隙处,看得见山下晶的水珠。休宁的白岳山,青阳的九华山,临安的天目山,九江的匡庐山。远处如白练一条浮着的,正是长江。这时彩虹一道,挂上了天空。七彩鲜艳,银海衬底。妙级!妙级了!彩虹并不远,它近在目前,就在观察台边。不过十步之外,虹脚升起,跨天都,直上青空,至极远处。仿佛从长虹之脚,拾级而登,临虹款步,俯览江山。而云海之间,忽生宝光。松影之阴,琉璃一片,闪闪在垂虹下,离我只二十步,探手可得。它光彩异常。它中间晶莹。它的比彩虹尤其富丽的镜圈内有面镜子。摄身光!摄身光! 这是何等的公园!这是何等的人间!  

    黄山三天
    叶圣陶(一九五五年)
       我游黄山只有三天,真用得上“窥豹一斑”那个成语。可是我还要写篇简略的游记,目的在劝人家去游。有心研究植物的可以去。我虽然说不清楚,可是知道植物种类一定很多。山将近两千公尺,从下层到最高处该可以把植物分成几个主要的族类来研究。研究地质矿石的也可以去。谁要是喜欢爬山翻岭,锻炼体力和意志,那么黄山真是个理想的地方。那么多的山峰尽够你爬的,有几处相当险,需要你付出十二分的小心,满身的大汗。可是你也随时得到报酬,站在一个新的地点,先前见过的那些山峰又有新的姿态了。就说不为以上说的那些目的,光到那里去看看大自然,山啊,云啊,树木啊,流泉啊,也可以开开眼界,宽宽胸襟,未尝没有好处。
      从杭州依杭徽公路到黄山大约三百公里。公共汽车可以到黄山南边脚下的汤口,小包车可以再上去一点儿,到温泉。温泉那里有旅馆。山上靠北边的狮子林那里也有旅馆。山上中部偏南的文殊院原来可以留宿,一九五二年烧毁了,现在就文殊院原址建筑旅馆,年内可以完工。住狮于林便于游黄山的北部和西部,住文殊院便于游中部,主要是天都峰和莲花峰。
      上山下山的路上全部铺石级,宽的五六尺,窄的不到三尺。路在裸露的大石上通过,就凿石成级。大石面要是斜度大,凿成的石级就非常陡,旁边或者装一道石栏或者拦一条铁索。山泉时时渗出,石上潮湿,路旁边又往往是直下绝壁,这样的防备是必要的。
      现在约略说一说我们所到的几处地方。写游记最难叫读者弄清楚位置和方向,前啊,后啊,左啊,右啊,说上一大堆,读者还是捉摸不定。我想把它说清楚,恐怕未必真能办到。我们所到的地点,温泉最南,狮于林最北,这两处几乎正直。我们走的东路,先到温泉东边的苦竹溪,在那里上山。一路取西北方向,好比是直角三角形的一条弦,经过九龙瀑、云谷寺,最后到狮子林住宿,那里的高度大约一千七百公尺。这段路据说是三十多里。第二天下了一天的雨,旅馆楼窗外一片白茫茫,什么都看不见。台阶前几棵松树,有时只显出朦胧的影子,有时也完全看不见。偶尔开门,雾气就卷进屋来。当然没法游览了,只好守在小楼上听雨。第三天放晴,我们登了狮子林背面的清凉台,又登了狮子林偏东南的始信峰,然后大体上向南走,到了光明顶。在这两三个钟点内,我们饱看了“云海”。有些游客在山上守了好几天,要看“云海”,终于没看成,怏怏而下。我们不存一定要看到的想头,却碰巧看到了,在光明顶南望天都峰和莲花峰,天都在东,莲花在西,两峰之间就是文殊院。从前有人说天都最高,有人说莲花最高,据说最近实测,光明顶最高。那里正在建筑房屋,准备测候气象的人员在那里经常工作。我们绕过莲花峰的西半边到文殊院,又绕过天都峰的西南脚,一路而下,回到温泉。说绕过,可见这段路的方向时时改变,可是大体上还是向南。从狮子林曲折向南,回到温泉,据说也是三十多里。我们所到的只是黄山东半边靠南的部分,整个黄山究竟有多大,我没有参考什么图籍,说不上。
      以下就前一节提到的分别记一点儿。
      九龙瀑曲折而下,共九截,第二截最长。形式很有致,可惜瘦些。山泉大的时候,应该更可观。附带说一说人字瀑。人字瀑在温泉旅馆那儿。高处山泉流到大石壁顶部,分为左右两道,沿着石壁的边缘泻下,约略象个人字。也嫌瘦,瘦了就减少了瀑布的意味。
      云谷寺没有寺了,只留寺基,台阶前有一棵异萝松,说是树上长着两种不同形状的叶予。我们仔细察看,只见一枝上长着长圆形的小叶子,跟绝大部分的叶子不同。就绝大部分的叶子形状和翠绿色看来,那该是柏树,不知道为什么叫它松。年纪总有几百岁了。
      清凉台和始信峰的顶部都是稍微向外突出的悬崖,下边是树木茂密的深壑。站脚处很窄,只能容七八个人,要不是有石栏杆,站在那儿不免要心慌。如果风力猛,恐怕也不容易站稳。文殊院前边的文殊台比较宽阔些,可是靠南突出的东西两块大石,顶部凿平,留在边缘作自然的栏杆,那地位更窄了,只能容两三个人。光明顶虽是黄山最高处,却比较平坦开阔,到那里就象在平地上走一样。
      我们就在前边说的几处地方看“云海”。望出去全是云,大体上可以说铺平,可是分别开来看,这边荡漾着又细又缓的波纹,那边却涌起汹涌澎湃的浪头,千姿百态,尽够你作种种想象。所有的山全没在云底下,只有几座高峰露顶,作暗绿色,暗到几乎黑,那自然可以想象作海上的小岛。
        在光明顶看天都峰和莲花峰,因为是平视,看得最清楚。就岩石的纹理看,用中国画的术语就是就岩石的皺法看,这两个峰显然不同。天都峰几乎全部是垂直线条,所有线条排得相当密,引起我们一种高耸挺拔的感觉。莲花峰的岩石大略成莲花瓣的形状,一瓣瓣堆迭得相当整齐,就整个峰看,我们想象到一朵初开的莲花。莲花峰这个名称不知道是谁给取的,居然形容得那么切当。
      前边说我们绕过莲花峰的西半边到文殊院,这条路很不容易走。道上要经过鳌鱼背。鳌鱼背是巨大的岩石,中部高起,坡度相当大。凿在岩石上的石级又陡又窄,右手边望下去是绝壁。下了鳌鱼背穿过鳌鱼洞,那是个天然的洞,从前人修山路就从洞里通过去。 出了洞还得爬百步云梯,又是很陡很险的石级。这才到达文殊院。
      从文殊院绕过天都峰的西南脚,这条路也不容易走。极窄的路介在石壁之间,石壁渗水,石级潮湿,立脚不稳就会滑倒。有几处石壁倾斜,跟对面的石壁构成个不完整的山洞,几乎碰着我们的头顶,我们就非弓着身子走不可。
      走完了这段路,我们抬头望爬上天都峰的路,陡极了,大部分有铁链条作栏杆。我们本来不准备上去,望望也够了。据说将要到峰顶的时候有一段路叫鲫鱼背,那是很窄的一段山脊,只容一个人过,两边都没依傍,地势又那么高,心脏不强健的人是决不敢过的。一阵雾气浮过,顶峰完全显露,我们望见了鲫鱼背,那里也有铁链条。我想,既然有铁链条,大概我也能过去。
      我们也没上莲花峰。听说登莲花峰顶要穿过几个洞,象穿过藕孔似的。山峰既然比做莲花,山洞自然联想到藕孔了。
      现在说一说温泉。我到过的温泉不多,只有福州、重庆、临潼几处。那几处都有硫磺味。黄山的温泉却没有。就温度说,比那几处都高些,可也并不热得叫人不敢下去。池子是小石粒铺底,起沙滤作用,因而水经常澄清。坐在池子里的石头上,全身浸在水里,只露出个脑袋,伸伸胳膊,擦擦胸脯,湿热的感觉遍布全身,舒畅极了。这个温泉的温度据说自然能调节,天热的时候凉些,天凉的时候热些,我想这或许是由于人的感觉,泉水的温度跟大气的温度相比,就见得凉些热些了。这个猜想对不对,不敢断定。
       我们在狮子林宿两宵,都盖两条被。听雨那一天留心看寒暑表,清早是华氏六十度,后来升到六十二度。那一天是八日二十日。三十一日回到杭州,西湖边是八十六度。黄山上半部每年三月底四月初还可能下雪,十一月间就让冰雪封了。最适宜上去游览的当然是夏季。

    上 天 都
    丰子恺(一九六一年五月)
       从黄山宾馆到文殊院的途中,有一块独一无二的小平地,约有二三十步见方。据说不久这里要造一个亭子,供游人息足,现在有许多石条乱放着了。我爬到了这块平地上,如获至宝,立刻在石条上坐下,觉得比坐沙发椅子更舒服。因为我已经翻了两个山峰,紫云峰和立马峰,尽是陡坡石级、羊肠坂道,两腿已经不胜酸软了。
      坐在石条上点着一根纸烟,向四周望望,看见一面有一个高峰,它的峭壁上有一条纹路,远望好像一条虚线。仔细辨认,才知道是很长的一排石级,由此可以登峰的。我不觉惊讶地叫出:“这个峰也爬得上的?”陪我上山的向导说:“这个叫做天都峰,是黄山中最陡的一个峰;轿子不能上去,只有步行才爬得上。老人家不能上去。”
      昨夜在黄山宾馆,交际科的同志劝我雇一乘轿子上山。她说虽然这几天服务队里的人都忙着采茶,但也可以抽调出四个人来抬你上山。这些山路,老年人步行是吃不消的。我考虑了一下,决定谢绝坐轿。一则不好意思妨碍他们的采茶工作,二则设想四个人抬我一个人上山,我心情的不安一定比步行的疲劳苦痛得多。因此毅然地谢绝了,决定只请一个向导老宋和一个服务员小程陪伴上山。今天一路上来,老宋指示我好几个险峻的地方,都是不能坐轿,必须步行的。此时我觉得,昨夜的谢绝坐轿是得策的。我从过去的经验中发现一个真理:爬山的唯一的好办法,是象龟兔赛跑里的乌龟一样,不断地、慢慢地走。现在向导说:“老人家不能上去”。我漫应了一声,但是心中怀疑。我想:慢慢地走,老人家或许也能上去。然而天色已经向晚,我们须得爬上这天都峰对面的玉屏峰,到文殊院投宿。现在谈不到上天都了。
      在文殊院三天阻雨,却得到了两个喜讯: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女单打,中国都获得了冠军;苏联的加加林乘飞船绕地球一匝,安然回到本国。我觉得脸上光彩,心中高兴,两腿的酸软忽然消灭了。第四天放晴,女儿一吟发兴上天都,我决定同去。她说:“爸爸和妈妈在这里休息吧,怕吃不消呢。”我说:“妈妈是放大脚,固然吃不消,我又不是放大脚,慢慢地走!”老宋笑着说:“也好,反正走不动可以在半路上坐等的。”接着又说:“去年你们画院里的画师来游玩,两位老先生都没有上天都。你老人家兴致真好!”大概他预料我走不到顶的。
      从文殊院走下五六百个石级,到了前几天坐在石条上休息的那块小平地上,望望天都峰那条虚线似的石级,不免有些心慌。然而我有一个法宝,就是不断地、慢慢地走。这法宝可以克服一切困难。我坐在平地的石条上慢慢地抽了两根纸烟,精神又振作了,就开始上天都。
      这石级的斜度,据导游书上说,是60度至80度。事实证明这数字没有夸张。全靠石级的一旁立着石柱,石柱上装着铁链,扶着铁链才敢爬上去。我规定一个制度:每跨上十步,站立一下。后来加以调整:每跨上五步,站立一下。后来第三次调整:每跨上五步,站立一下;再跨上五步,在石级上坐一下。有的地方铁链断了,或者铁链距离太远,或者斜度达到80度,那时我就四条“腿”走路。这样地爬了大约一千级,才爬到了一个勉强可称平地的地方。我以为到顶了,岂知山上复有山,而且路头比过去的石级更曲折,更险峻。有几个地方,须得小程在前面拉,老宋在后面推,我的身子才飞腾上去。
      老宋说:“过了鲫鱼背,离开山顶不远了。”不久,眼前果然出现了巨大的“鲫鱼”。它的背脊约有十几丈长,却只有两三尺阔,两旁立着石柱,柱上装着铁链。我两手扶着铁链,眼睛看着前面,能够堂皇地跨步,但倘眼睛向下一望,两条腿就不期地发起抖来,畏缩不前了。因为望下去一片石壁,简直是“下临无地”。如果掉下去,一定粉身碎骨。走完了鲫鱼背,我连忙在一块石头上坐下,透一口大气。我抽着纸烟,想象当初工人们立石柱、装铁链时的光景,深切地感到劳动人民的伟大,惭愧我的卑怯:扶着现成的铁链还要两腿发抖!
      再走几个险坡,便到达了天都峰的最高处。这里也有石柱和铁链,也是下临无地的。但我总算曾经沧海了,并不觉得顶上可怕,却对于鲫鱼背特别感兴趣。回去的时候,我站在鱼背顶点,叫一吟拍一张照。岂知这照片并无可观。因为一则拍照不能摄取全景,表现不出高和险;二则拍照不能删除芜杂、强调要点,所以不能动人。在这点上绘画就可以逞强了:把不必要的琐屑删去,让主要特点显出,甚至加以夸张或改造,表现出对象的神气,即所谓“传神写照”,只有绘画棗尤其是中国画棗最擅长。
      上山吃力,下山危险棗这是我登山的经验谈。下天都峰的时候,我全靠倒退,再加向导和服务员的帮助,才兔除了危险。回到文殊院,看见扶梯害怕了。勉强上楼,倒在床里。两腿酸痛难当,然而回想滋味极佳。我想:我的法宝“象乌龟一样不断地、慢慢地走”,不但适用于老人登山,又可普遍地适用于老弱者的一切行为,凡事只要坚忍不懈地进行,即使慢些,也终于能获得成功。今天我的上天都已经获得成功了。欢欣之余,躺在床上吟成了一小诗:
    结伴游黄山,良辰值暮春。
    美景层层出,眼界日日新。
    奇峰高万丈,飞瀑泻千寻。
    云海脚下流,苍松石上生。
    入山虽甚深,世事依然闻。
    息足听广播,都城传好音。
    国际乒乓赛,中国得冠军。
    飞船绕地球,勇哉加加林!
    客中逢双喜,游兴忽然增。
    掀髯上天都,不让少年人。

    《明清人游黄山记钞》
    序 李一氓(一九八二年初冬)
       中国的山,最早著名的当然是四岳。《尔雅·释山》郝懿行义疏:“唐虞唯言四岳,《周礼·大宗伯》及《司乐》才有五岳之名。”这就从四岳变成了五岳,即所谓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后来加上中岳嵩山。大概的解释是这五岳乃皇帝巡行之所至;我的另一个想法无非是拿这些山来标明中国的四至——概念上的四至。后来就形成国家祭山(等于社稷坛)的典礼,即或皇帝去不了,也要派遣大臣去致祭,这其中最威武的当然要数泰山,秦皇汉武都去过,直到清朝康熙、乾隆还去过。就风景而论,把这些山夸大到“五岳归来不看山”,就把真有更好风景的中国山都抹杀了。
       到了晋朝南渡之后,庐山忽然出了名。大和尚慧远,文学家谢康乐、陶渊明都来了。唐朝则李白、白居易,宋朝则苏轼、朱熹,明朝则王阳明、王元美,一致推波助澜,庐山便成为天下名山,把五岳亦压下去了。庐山以地近鄱阳湖,由水路即达山麓,所以能得风气之先,而所谓风景,则又大都在山的周围,以前山上连枯岭都很少人上去。苏轼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近人有个新解释,因为庐山风景都在山外,你跑到山里去,自然不识庐山真面目了。大概是这样的。 特别是那些交通比较方便的山,或近大路,或通水流,加上寺庙经济的发展,把大雄宝殿修得美仑美奂,山蹬亦条石整齐,便于登降,除点缀风景之外,还附带修建客房,所以游客加上香客,就多起来了,名声亦大了。
      不幸的是,有最好的自然风景的山,黄山,却没有上面那些条件,一直到明朝末年才为人所注意。寺庙如祥符寺,说建于唐开元间,未必可信,今已改建海门精舍;慈光寺明建,今另建,掷钵禅院明建,今另建;文殊院今废,改建玉屏楼。其它皆小庵小庙,不足齿数。山崖上从无宋元题名石刻,仅在“醉石”上崖侧有一明嘉靖间罗小华(制墨名家)的题记。黄山僻处在安徽歙县、黟县、太平、旌德之中,仅距太平为近,交通至为阻塞。当时这座山还是一处自然林,山的高度适中,范围广阔,山峰多,风云变幻大,所以能吸引真正的旅游者,而大都是近山的徽州人。当年,旅游又是极为困难的,道路不好走,有时要披荆斩棘;山上冷,有时无止宿处,要自带卧具;甚至找到庙子,也无东西可吃,除水和柴外,还要自带米、盐、菜等。这就弄得游山者望而生畏了。我还有一个比较神密的猜测,就是那时黄山偏僻,山深林茂,明清之交那些江南反清分子都把黄山作为联络点。譬如有记载说清顺治朝还在慈光寺举行过追悼崇祯的道场;而熊鱼山死在苏州,却非要求埋葬在黄山不可;烈士江天一在始信峰上要题什么“寒江子独坐”之类的话。这也不过随便说说,无待深考。
      当然,现在一切情况都改观了,但还不能说怎么很方便。当年清帝康熙、乾隆多次下江南,游遍了江浙名胜,就是没有上黄山。在九龙瀑那边有一个“黄山胜境”的石牌坊,原来就想从那里起修皇帝上山的辇道,但看来看去,还是工程太大,皇帝也去不成,享不了这个福,至今只留下一个石牌坊就算了。除由太平焦村,由徽州汤口上山外,其实这是比较平坦的一条路,但还是山路。
      至于黄山风景,现在没有在这里叙述的必要,既有了电影,更有不少彩色风景照片,大可以作参考。如舍得上山,亲临其境,那当然比看电影、照片更会有亲身的感受了。反正,依我说,这是座风景非常变化无常的具有极大的自然美的山。我也爬过一些山。大山如湘桂交界的越城岭,四川的大相岭、小相岭、夹金山,赣闽交界的武夷山,贵州的苗岭和同四川交界的大娄山,云南的哀牢山,山东的泰山(只到了中天门),山西的太行山,我以为都无法和黄山相比。至于江浙的浅山,如苏州灵岩,浙西天目,浙东南的雁荡,广西的桂林我也都去过,我并不想贬低它们怎么不好,就山而论,还是觉得黄山好得多。我问过一个名画家,他是走遍中国名山大川的,还有比黄山好的吗?他说恐怕要数天山了。可惜天山我没有去过。五岳我只去过半岳,无法说“五岳归来不看山”。即或我早年有幸,游了五岳,我还是要说不如上黄山。
      清人把黄山风景的总体综合为云、为石、为松,这是有道理的。但云、石、松都不是静止的,每时每刻都在变化之中。春、夏、秋、冬、早、午、晚,阴、晴、雨、雪,都影响到远近峰峦林木的变动,其风物之美,就更为不可揣测的了。所以古来善游者,不管生活怎么困苦,芒鞋竹杖,都要一步一步地登上天都峰、莲花峰、光明顶……,从而得到一种不可多得的绝伟大的自然美的感受。
      游黄山的人,不可能游遍黄山,也不可能完全经历春、夏、秋、冬,阴、晴、雨、雪的自然变化,游黄山的人也不可能带上几十本游黄山的参考书。为此,我以酷爱黄山自然美的心情,选了这本《明清人游黄山记钞》,供游人晚上休息时,或在旅游途中坐在崖石边欣赏风景之余,随便翻翻,以助游兴。可能游记中有些“黄帝升仙”、“容成得道”的鬼话,则非我之本意,略过不理可也。至于历来相传的黄山三十六峰,游者亦不可刻舟求剑似的一个一个去数,更不要说一峰一峰去爬。风景流连,总要眼界宽阔而已。
      读完这些游记,大概会得到一个概念:以前游一次黄山实在不容易,但黄山的松云实在好。总之山景很深邃,很广阔,很博大,很奇诡,很变化莫测,至今还是如此,值得爬上去试一次,花上几天工夫。
      这些游记,主要是从六种《黄山志》选钞来的。虽说是《明清人游黄山记钞》,列入卷首的也选了宋人吴龙翰的一篇,元人江泽民的一篇,可以推见宋元时黄山景色。至于杨尔曾的《黄山图说》,则聊当黄山的简要说明,以免引用《黄山图经》和徐璈的《黄山纪盛》,过于繁琐。奇怪的是徐霞客的《游黄山日记》,所有的《黄山志》都没有选,我则把他前后两记全钞上了。这是一位伟大的旅行家游黄山的记录,科学而真实,绝无浮词。六种《黄山志》的最后一本是乾隆本,所以清代后期的游记就比较缺少了。根据我手头搜集的材料,我选录了袁枚、沈铨(自题“七十二沽渔人”,未署姓名)、汪元等人的作品。清代还有些人游黄山都不写游记,专做游黄山的诗,游黄山的词。这里我没有选诗词,因为这是游记选。我选的都是我粗读过一下的,遗珠之诮,殆所不免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8-26 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岳归来不看山 黄山

    一下了帖了这么多有关黄山的图文诗,先挂个名,慢慢看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8-26 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岳归来不看山 黄山

    历来题黄山的诗少而又少。
    因为诗人找不到比她本身更美的词了。只能说说“如何?”、“果然!”之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8-26 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岳归来不看山 黄山

    下面引用由雨湖居士2004/08/26 03:07pm 发表的内容:
    小小贺礼,不成敬意。
    贺《徽山皖水》!
    谢谢雨湖居士的厚礼,喜欢这幅图,景致典雅。更欢迎雨湖居士常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4-11-29 01:43 , Processed in 0.09868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