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90|回复: 4
收起左侧

我读《秋兴八首》其七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8-2 07: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铁马云雕在 2005/08/05 10:53am 第 2 次编辑]

                  
                   其七
    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
    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
    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昆明池在长安西南约20里处,周长40里。据《汉书》所载,系汉武帝元狩三年(前126)所造,用于训练水军。唐玄宗曾置战船于此。
  “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织女机丝虚夜月”,这是对昆明池中织女石像的静态描写。相传昆明池中有二石人,东西相望,像牛郎织女。“石鲸鳞甲动秋风”,这是对池中石鲸的动态描写。这一句暗用《西京杂志》中的记载:昆明池刻玉石为鲸鱼,每至雷雨常鸣吼,鳍尾皆动。这一联,是借一些事物来渲染一种意象,表现一种感情境界。并非拘限于写实。虽然织女与石鲸之石刻确实是长安昆明池实有之物,然而杜甫这两句,不仅仅是要写对昆明池畔的织女像、对水中之石鲸鱼的怀念,而是要借织女、石鲸表现出的一种“机丝虚夜月、鳞甲动秋风”的空幻苍茫之意象。
  “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菰(gū)米,又称“雕胡米”,菰的果实,形状如米,可作饭,古代为六谷之一。菰,俗称“茭白”,多年生水生宿根草本。
  “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长安跟夔州之间,高山连绵,上达于天,只有鸟道,人无法攀越。诗人自伤飘泊,故以渔翁自况。
  这一首借长安昆明池抒发感慨。前两联回忆昆明池过去的景象:先借汉言唐,以“旌旗在眼”表现唐水军的军容军威,显示了国运昌盛;又以织女石像和石鲸作烘托,使整幅画面显得壮丽非凡。后两联是诗人想像昆明池今日的景象,以“波漂菰米”“莲房坠粉”表现它的衰败、冷落,抒发了昔盛今衰的感慨,然后以自伤漂泊作结。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8-2 08:3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读《秋兴八首》其七

写律诗一般的都脱不了所谓“起承转合”的格套,但这一首描写渼陂景物,一直到了末句:“白头吟望苦低垂”才用转笔作结。这种写法,在唐宋诗人所作绝句中偶亦有之。但是在律诗里则很少见。杜甫能辗转格律之中而不为其所拘。
是临晨加班写的吧,感动。不过要注意身体,否则难免会有所疏忽的,呵呵,妄言莫怪。行礼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8-3 02:1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读《秋兴八首》其七

[这个贴子最后由凝月无语在 2005/08/03 02:17am 第 1 次编辑]

此首读来还有不少疑问,尤其是二、三、四联,容凝月再读再考虑。(凝月初读总有三别之感,看来还是凝月的修为浅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8-5 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读《秋兴八首》其七

下面引用由信尊2005/08/02 08:36am 发表的内容:
写律诗一般的都脱不了所谓“起承转合”的格套,但这一首描写渼陂景物,一直到了末句:“白头吟望苦低垂”才用转笔作结。这种写法,在唐宋诗人所作绝句中偶亦有之。但是在律诗里则很少见。杜甫能辗转格律之中而不 ...
是编辑时,粘错了。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8-5 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读《秋兴八首》其七

学习了~~谢谢铁马~~~~敬上月光酒~~~辛苦了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8-15 02:22 , Processed in 0.07762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