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郁闷 2014-6-7 14:59 |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
[这个贴子最后由枫景依旧在 2007/07/25 22:33 第 2 次编辑]
文字
释题:我的高中就读于江苏省泰州中学新校区,位于其老校区东边.而老校区是我初中就读的地方,其中有一颗千年银杏,故我称之为杏园,因此题目前半部分“杏园东边”由此而来,由于记载三班的故事,故以“不一般”作为题目的后半部分。这部小说是我如何通过高中的三年最后在激烈的2006江苏高考中脱颖而出进入复旦大学的比较真实的记录(不过小说当然也有为了小说成分虚构的),里面涵盖了许多影响我的高考的故事。
第一章 不一班启程杏园东 李日明扬威朗诵赛
2003年8月31日,江苏省泰州中学高一(3)班教室里,班主任开始了开学前的例行讲话:“我叫赵善良,将和你们共同度过这一年的美好时光。首先我要祝贺你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入了这样一所百年学府,进入了这样一个强化班。能够坐在这里,你们都不是一般的人才。”下面立即传来附和的声音“我们本来就不是一班(般)的,我们是三班的。在一篇普通的开场白和惯例性的掌声后,班主任根据前一天登记的“曾任班委表”胡乱地指定了临时班委,本来平静的开学布置就应该到此结束,只不过由于班主任希望尽量让每个人少做一点工作,因此部分班委就多安排了几个人,这样安排的人一多他就头脑里有些乱,忘记了一些事情,暂且按下不论。
这里班主任刚刚指定好临时班委,结束后指定的班长朱聪便找到班主任:“赵老师,我可能这一学期期中就要转学去厦门,不太适合这个职位,再说我从来也没有当班长的经验……”班主任听了前半句话就有些发蒙。毕竟作为这个班级的中考最高分,他对朱聪寄予了很大的期望,尽管朱聪并不是他最欣赏的那种类型的学生,但是在底子本身就比其余两个平行重点班弱的情况下,综合实力的差距是很难通过一年的努力消除的,因此他十分希望能有几个出类拔萃的学生用个人的闪光来弥补整体的不足,但是这个班上真正优秀的人并不多。作为班主任,他当然十分清楚这一点,只不过在全班学生的面前他还希望给大家更多的自信。朱聪徒然找他让他有些措手不及,不过他还是先冷静了下来,用委婉的口气劝朱聪先担任临时班长。朱聪虽然不怎么情愿,但是也不愿意让班主任为难,因此只得答应下来。
而其余的班委,对自己得到的职务既没有太大的积极性,也没有什么反感,没有能够做临时班委的人显然也是如此,整个班级的气氛十分平静,大家在相互了解熟悉的过程中适应着突然变化的生活节奏,也在这里为自己寻找着新的定位,寻找着新的目标,憧憬着在这里的光明未来。
9月1日,正式上课的第一天,学习的节奏明显加快,第一节数学课上,班主任毫不犹豫地跳过正题前的引言,在黑板上直书两个大字“集合”,不少没有预习的人听得是一头雾水,再加上班主任连珠炮似的狂烘滥炸,大家的脑子似乎都被搅成了一团乱麻。不过更乱的事情还在后面,英语老师在上课进行了一半时突然想起让课代表去办公室拿东西,可是她连问了两遍都没有人答应。英语老师感到气愤,再问了一句:“其他课是不是也没有课代表?”千不该万不该,朱聪站起来说了一句:“老师,对不起,昨天班主任安排时忘记了,其余课从语文到地理都有课代表……”英语老师甚至不等朱聪说完,便一气之下走出了教室,只是抛下一句冷冰冰的话,“Please read your text carefully and finish the exercises in your workbook.”英语老师接下来气势汹汹地找到班主任。班主任本身不想惹出什么矛盾,一个劲儿地表示会尽快安排。
英语课是上午第三节,班主任第四节在另一个班有课,因此从中午他才开始思考这个问题,这时他才发现在本来他可以选择的范围内,有许多人已经被安排到了其他职位。尽管有些班委实际上并不很忙碌,但是英语老师早上的表现使得他也不敢安排一个兼职的英语课代表。他在自己极为有限的时间里思来想去,只得选择在曾任班委栏中只字未填的李日明担任这个班的英语课代表,不过尽管出于无奈,但是班主任还是从李日明的材料中提炼出了不少优点,向英语老师极力推荐,英语老师也不好意思再多说什么,只得表示接受。班主任便利用下午的一个下课宣布了这个消息,虽然他在英语老师面前把李日明吹得是天花乱坠,但是实际上并没有对他寄予太大的希望,因此在说的时候只是一笔带过。可是他不知道这样的带过却对李日明的人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让李日明从一个循规蹈矩的学生成长为一个能够成为班级灵魂的学生。我们将会从此看李日明这三年的历程,来体会这一笔带过后的种种故事。
其实李日明本身并不是一个愿意循规蹈矩的学生,尽管他属于普通的学习型,但他却是有着自己独特的一面,尤其是在上课时,他很少按着老师的节奏,经常是一边听讲一边做着自己其他的事情,而且他平时做作业的效率高得惊人,成绩也是出类拔萃。也许正是因为这样出类拔萃的成绩,他才能够保持着这样一种独特的学习方法。可能由于这种独特,几乎所有的他的老师都不认为他适合成为一名班委,尽管事实上他有着比别人更加充裕的时间。可是李日明骨子里是一个极其倔强的人,别人越是认为他无法做到的事情,他就越想证明给别人看他一定能够做到。这次对他来说也是一个证明自己的好机会,虽然在别人看来,做一个课代表是一个苦差使,但他仍想通过这个职务施展出自己的才华,证明自己的能力。当然他心中自然也会有一丝担忧,万一真的不幸被自己以前的老师给看准那就不好了。不过他知道现在的他无法选择逃避,只有好好干才是最最现实的办法。
在为一本英语辅导资料战战兢兢地收完了自己平生收的第一次钱之后,李日明迎来了更大的挑战:任命背书组长。谁都不会主动积极地响应这种号召,尽管李日明挖空心思地想出了一点优惠政策,但这还只能解决一小部分的问题,还有不少小组需要他自己去做动员工作。说实话,本来这件事费不了多少周折,但新官上任的李日明更希望主动地说服别人,以显示出他的能力,但这又谈何容易。虽然他成功地说服了几个人,但是还是有三个小组不得不采取那种直接任命的方法。幸好大家对此早已习惯,并没有谁提出什么意见,在背书时各个组长和组员都十分卖力,这才让李日明稍稍心安了一点。
总而言之,这段时间李日明的工作开展地还算顺利,至少他自己这样觉得,这也给他在校园学习生活的其他方面增加了信心。这时的他已经基本适应了高中的校园生活,融入了自己所在的班级,还在这个集体里得到了一个新的绰号“三姨妈”,这是因为他实在是负责得超过了别人的承受能力,对于一件简单不过的事情都会重复好几遍。
这时的李日明已经逐渐将自己中考失利的阴影抛之脑后,语文课正好又学到了他最喜欢的古体诗词,这更是让自认为颇有些文学造诣的他非常兴奋,早肚课上他的声音甚至能够穿透墙壁传到隔壁班同学的耳中,这让李日明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了这一层楼的“名人”。不过李日明并没有仅仅满足于此,在受到语文老师的鼓励后,他对于创作诗歌产生了极大的热情,杏园东边第一季也成为了李日明创作诗歌的黄金季。
李日明对于诗歌的热爱显然让语文老师感到很开心,她也愿意给像李日明这样的学生多一些机会,因此决定抽出两节课的时间来举行一次班级的诗歌朗诵比赛。虽然从后来看,这似乎早已是教学安排中板上钉钉的事,但在当时还是让并不知情的李日明激动了一阵,只不过因为看到其余人似乎对此并没有太多兴趣,才不好从外部表情上过多地流露出来。在下课之后,李日明毫不犹豫地第一个去了语文课代表那里报名,当然这主要是缘于他对诗歌的热爱,但还有一个同样重要的原因:他十分渴望向别人证明自己。尽管由于他的负责、初中熟悉他的人对他辉煌过去的谈论使得大部分人已经认识他,但在进入高中以来,他还没有一点在学习方面崭露头角,甚至还因为字迹潦草被狠批了一顿,这让他迫切地希望证明自己绝对不是徒有虚名。当然他知道最好的办法是用优异的成绩,不过对于即将到来的第一次月考,他并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他希望能够通过诗歌朗诵比赛为自己找回胜利的感觉,使自己能够满怀信心地去面对高中的第一次大考。
不过诗歌朗诵比赛远没有想象中的那般激烈,整个过程波澜不惊。李日明只有四五个竞争对手,而更让他觉得轻松的还有,他的同桌赵捷一上去便因为念出错别字而引来一阵哄笑。“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李日明朗诵古诗词驾轻就熟,背得连贯流畅,语调抑扬顿挫,尽管他的普通话并不是十分标准,但与其他人念出别字、照本宣科还是要好很多。在赢得了满堂掌声后,他也毫无疑问地成为了这次比赛的冠军,尽管因为参与者不多,他只获得了比原来奖品少很多的奖励,不过对于他来说,最重要的是他通过这次比赛终于找到了自己在中考后丢失很久的信心,他终于敢开始憧憬在这里自己可能取得的辉煌,更加坚定地迈出了追逐自己梦想的步伐。
不过对于这个班的其他人来说,他们并没有太在意李日明的这一次胜利,他们只是觉得李日明的确与常人不太一样,但他们仍然怀疑李日明是否真的有别人说的那样出色。其实大力宣传李日明的不是别人,正是这个班的班长朱聪。她是一心一意想在期中转学,因此她觉得她必须给自己找到一个合适的接替者。可是面对着班长这个职务,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望而却步,她想找到一个主动的接替者十分困难,因此她自己在努力。她和李日明初中时就是同学,深知李日明的学习能力,她觉得李日明一定有足够的时间用于班务工作,而且凭着李日明的性格以及这段时间做英语课代表的表现他一定会完成地非常到位。因此朱聪在心里把李日明当成了接替她职务的最佳人选,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便在宿舍里向自己的室友大夸李日明,这也使很多人对李日明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可是开学以来,李日明的表现一直不尽如人意,和朱聪所说更是有点“十万八千里”,这也不由让人们对李日明有些失望,对他产生了怀疑,因此这次李日明的成功只是稍稍减轻了这种怀疑的成分。
不过朱聪的努力能不能变成现实不仅仅由她自己决定,还取决于其他很多因素,那她到底能否如愿以偿呢?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文分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