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539|回复: 62
收起左侧

[唐诗鉴赏]读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6-2 15: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七月在野在 2005/06/07 11:27am 第 13 次编辑]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①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
【注释】
① 孟浩然:盛唐诗人。之:去,往。广陵:今江苏扬州。
② 故人:老友,指孟浩然。
③ 烟花三月:繁花浓丽的春天。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6-2 15:30 | 显示全部楼层

[唐诗鉴赏]读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这个贴子最后由七月在野在 2005/06/03 11:35am 第 4 次编辑]

【赏析】
    孟浩然是湖北襄樊人,他有这么一首诗: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据《新唐书·文艺传》引《唐摭言》:有一天孟浩然到王维所在的内署去玩,突然唐玄宗驾到,只好躲到床下,玄宗发现后命他出来,并问他近来又写了什么诗。这本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可是孟浩然居然毫不客气地吟诵了这一首《岁暮归南山》。当念到“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这一句时,玄宗说:“卿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随即便被放归回了楚地。
    这一年李白还不到三十岁,他仰慕这个比他大十二岁的“老前辈”,他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这两个人还真是对脾气,都不太买“皇帝老儿”的帐,十几年后的天宝三年(公元774年),李白也“因诗见罪”,被玄宗以“赐金还山”为名逐出长安。
    孟浩然离开长安后,并没有老老实实地“回家”,而是“东游吴越”去了。李白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大概就是这个时候写的。当时的李白正是意气风发的少年,所以这首诗虽然是惜别之作,却写得飘逸灵动,基调仍是俊爽阔朗的。
    头两句先叙事,明·唐汝询《唐诗解·卷二十五》: “黄鹤”分别之地,“扬州”所往之乡,“烟花”叙别之景,“三月”纪别之时。十四个字,交待了时间、地点、人物、场景。阳春三月,老朋友辞别了黄鹤楼,乘舟顺江而下,要到繁华的扬州去了。我们现在写起来只怕至少要有这么“罗嗦”,但是仍然很难表现出来诗中“烟花三月”。
    清·黄叔灿《唐诗笺注》: “下扬州”着以“烟花三月”,顿为送别添毫。为什么呢?三月是个迷人的季节,是一个“诸花尽芳盛。”的季节。杜甫说:“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长安在北方,江南呢?孟云卿说“二月江南花满枝”,三月的江南就更是“千里莺啼绿映红”了。所以李白觉得仅仅只用“三月”两个字还不够道出眼前的秾丽景色,更表现不出来想象中杨柳堆烟,飞絮蒙蒙,乱花迷眼,落红纷纷的“江南三月”,于是“烟花”这个花环戴在“三月”的头上,一戴就是一千多年。
    韦庄说:“断肠春色在江南”,李白此时的想是留恋怅惘之心少,羡慕向往之情多,嘴里多半叨念着:“扬州,扬州,烟花繁华的扬州。”徐凝说:“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在扬州”。张祜说:“ 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杜牧说:“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孔尚任说:“东南繁华扬州起,水陆物盛罗绮。”他们毕竟没有“盛唐气质”,都没有“烟花”二字景象阔大,色调明丽,意蕴丰富。前几年江苏美术出版社出过一套“老城市系列”其中《老扬州》的副标题就是“烟花明月”。“烟花”这个花环也戴在了扬州的头上。
    一叶孤舟载着故人远去了,诗人久久伫立江头,目送着帆影渐行渐远,最终消失在烟波中,眼前所见,唯一江春水,浩然东去,流向天外。王国维曾在《人间词话》里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刘熙载在《艺楷》里说:“寓情于景而情愈深”,这后两句就是以“景语”写情。“碧空尽”、“天际流”,六个字让大家看到了水天一色、浩淼空旷之状,目送神驰,怅望依依之神。陆游说:太白登此楼送孟浩然诗云:“孤帆远映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盖帆樯映远山尤可观,非江行久,不能知也。可谓实事求是,可惜只见景,未见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6-2 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唐诗鉴赏]读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这个贴子最后由七月在野在 2005/06/03 11:38am 第 8 次编辑]

【名家集评】
宋·陆游:太白登此楼送孟浩然诗云:“孤帆远映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盖帆樯映远山尤可观,非江行久,不能知也。(《入蜀记》卷二)
明·唐汝询:“黄鹤”分别之地,“扬州”所往之乡,“烟花”叙别之景,“三月”纪别之时。帆影尽则目力已极,江水长则离思无涯。怅别之情,俱在言外。(《唐诗解》卷二十五)
明·朱谏:此诗词气清顺而有音节,情思流动而绝尘埃,如清风晴云,淡荡悠扬于太虚之间,不可以形迹而模拟者也。白与浩然,可谓知己,率尔而发,莫非佳句,譬之伯牙遇子期,而后有“高山流水”之操也。(《李诗选注》卷九)
清·爱新觉罗语·弘历:语近情遥,有“手挥五弦,目送归鸿”之妙。(《唐宋诗醇》卷六)
清·宋顾尔:不必作苦语,此等诗如朝阳鸣凤。(《唐人万首绝句选评》卷三)
清·黄叔灿:“下扬州”着以“烟花三月”,顿为送别添毫。“孤帆远影”句,以目送之,“尽”字妙。“惟见”句,再托一笔。(《唐诗笺注》)
近代·俞陛云:襄阳此行,江程迢递,太白临江送别,怅望依依,帆影尽而离心不尽。十四字中,正复深情无限。(《诗境浅说续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6-2 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唐诗鉴赏]读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这个贴子最后由七月在野在 2005/06/06 11:23am 第 9 次编辑]

【相关连接】

─────────────────────────────
一、著名送别诗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芙蓉楼送辛渐(其一)
王昌龄

寒雨连天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杨柳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别董大(其一)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然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
二、几则诗话
─────────────────────────────
1、因诗见罪

薛令之为太学正,有诗云:“初日上团团,照见先生盘。盘中何所有,苜蓿长阑干。”明皇见之怒。续题云:“鸱鸮觜爪长,凤凰羽毛短。若嫌松柏寒,任逐桑榆暖。”因斥去之。王维携孟浩然在朝霞林,适驾至,得见,命诵所为诗,有“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故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之句。怒曰;“卿自弃朕,朕何曾弃卿?”即放还山。惟太白召见沉香亭,应制作《清平调》词三首,颇见优宠,然仅得待诏翰林而已。及在禁中与贵妃宴乐,妃衣褪微露乳,以手扪之曰:“软柔新剥鸡头肉。”禄山在傍接对云:“滑腻如凝塞上酥。”帝续之曰:“信是胡儿只识酥。”不怒而反以为笑。谬戾如此,天下安得不乱?

---明·瞿佑《归田诗话卷》
2、捶碎黄鹤楼

李太白过武昌,见崔颢《黄鹤楼》诗,叹服之,遂不复作,去而赋《金陵凤凰台》也。其事本如此。其后禅僧用此事作一偈云:“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傍一游僧亦举前二句而缀之曰:“有意气时消意气,不风流处也风流。”又一僧云:“酒逢知己,艺压当行。”元是借此事设辞,非太白诗也,流传之久,信以为真。宋初,有人伪作太白《醉后答丁十八》诗云“黄鹤高楼已捶碎”一首,乐史编太白遗诗,遂收入之。近日解学士缙作《吊太白》诗云:“也曾捶碎黄鹤楼,也曾踢翻鹦鹉洲。”殆类优伶副净滑稽之语。噫,太白一何不幸耶!

---明·杨慎《乐府诗话卷》
3、黄鹤楼

崔颢题黄鹤楼,太白过之不更作。时人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诗在上头”之讥。及登凤凰台作诗,可谓十倍曹丕矣。盖颢结句云:“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而太白结句云:“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爱君忧国之意,远过乡关之念,善占地步矣!然太白别有“捶研讨会黄鹤楼”之句,其于颢未尝不耿耿也。

---明·瞿佑《归田诗话卷》
─────────────────────────────
三、几首相关诗
─────────────────────────────
闻欢下扬州,相遇楚山头。探手抱腰看,江水断不流!

(南北朝乐府民歌《莫愁乐》)
忆昔娇小姿,春心亦自持。为言嫁夫婿,得免长相思。
谁知嫁商贾,令人却愁苦。自从为夫妻,何曾在乡土。
去年下扬州,相送黄鹤楼。眼看帆去远,心逐江水流。
只言期一载,谁谓历三秋。使妾肠欲断,恨君情悠悠。
东家西舍同时发,北去南来不逾月。未知行李游何方,
作个音书能断绝。适来往南浦,欲问西江船。
正见当垆女,红妆二八年。一种为人妻,独自多悲凄。
对镜便垂泪,逢人只欲啼。不如轻薄儿,旦暮长相随。
悔作商人妇,青春长别离。如今正好同欢乐,
君去容华谁得知。

(李白《江夏行》)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6-2 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唐诗鉴赏]读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完了完了,不是读古典小说就是读诗,早晚要变近视(进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4-15 08:35
  • 签到天数: 46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05-6-2 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唐诗鉴赏]读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七月这个排版的确实不错,看的舒服^_^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6-2 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唐诗鉴赏]读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七兄没写完呀。快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6-2 21:09 | 显示全部楼层

    [唐诗鉴赏]读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问七月兄好,等续完再好好读。
    我这懒散的性子估计要到周末写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4-5-13 23:31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5-6-2 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唐诗鉴赏]读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下面引用由吟风听月2005/06/02 04:19pm 发表的内容:
    七月这个排版的确实不错,看的舒服^_^
    我是一丛杂草了,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4-15 08:35
  • 签到天数: 46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05-6-2 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唐诗鉴赏]读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下面引用由朝雾之小草花2005/06/02 09:11pm 发表的内容:
    我是一丛杂草了,哎~~~~~~~~~~~
    呵呵,你本来就是小草嘛^_^
    你写,我帮你排版^_^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6-3 06:45 | 显示全部楼层

    [唐诗鉴赏]读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下面引用由朝雾之小草花2005/06/02 09:11pm 发表的内容:
    我是一丛杂草了,哎~~~~~~~~~~~
    希望你也能认真的读一首诗,写出自已的心得体会来。哪怕是整理成笔记也成。只有大家都来认真的读诗,才会精细地领略到唐诗的美,才会有我们共同的诗词氛围。重在参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6-3 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唐诗鉴赏]读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下午有事,匆匆赶出来的,星期一再来补充后面的部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6-3 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唐诗鉴赏]读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资料收得齐全,赏析全面细致,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6-5 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唐诗鉴赏]读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天~~七月这么厉害呢~~彻底佩服中~~敬上月光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6-6 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唐诗鉴赏]读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下面引用由流浪之鸿2005/06/05 04:21pm 发表的内容:
    天~~七月这么厉害呢~~彻底佩服中~~敬上月光酒~~~~
    谢谢月下的酒,赫赫,七月没有那么“厉害”,这篇贴子我是下了一番功夫的,但是绝大部分还是“抄袭”的。
    之所以“下功夫”,一是表示郑重其事,更为重要的是想表达一个基本观念,体现出“精读”的含义。在聊天室说起“精读唐诗”这件事的时候,我说我原来是不太愿意说这些话的,觉得如果对这方面感兴趣的人有现成的书可以自己找着看,如果不敢兴趣,不看也无所谓,根本不需要我来罗嗦。后来的观念有些改变,事实上,大多数人读诗凭着“本能”、“直觉”就好了,一首诗的好坏,瞟一眼也都有个大概,但是这并不是“精读”,我自己也少有“精读”过的诗。需要有必要的“复述”,甚至可以容忍适当的“抄袭”。
    我们现在看一幅现代画,并不能理解其中确切的含义,只有“感觉”没有“话语”,这种“失语”,简单的说是因为不太了解“美术史”。当花不再是花的时候,我们看到的花就比花本身具有更广泛的含义了。诗也是一样,大量的“意象”(包括典故)也是经过“重组”的“第一自然”,这种“重组”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隔离”。
    所谓“精读”,我认为是应该“打碎七宝楼台”的,逐字逐句梳理,围绕着一首诗的任何内容都应该包括进来,把它“读干净”,尽量“不留余地”。所以“附录”比“正文”还要长。我希望大家也“不要急”,其实这样的“赏析”网上有很多,我们自己写一些“类似”的文章也不太费力,我觉得我们的“精读”,应该更为“精细”,更为“彻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4-15 08:35
  • 签到天数: 46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05-6-6 15:10 | 显示全部楼层

    [唐诗鉴赏]读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七月这话说得实在^_^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6-6 16:16 | 显示全部楼层

    [唐诗鉴赏]读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欢迎大家多来黄鹤楼。黄鹤楼头,我请大家喝酒。然后请七月朗吟一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4-15 08:35
  • 签到天数: 46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05-6-6 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唐诗鉴赏]读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下面引用由卷帘人2005/06/06 04:16pm 发表的内容:
    欢迎大家多来黄鹤楼。黄鹤楼头,我请大家喝酒。然后请七月朗吟一首。
    卷帘住在楼边哇?^_^
    来了一定找你^_^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6-6 18:12 | 显示全部楼层

    [唐诗鉴赏]读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赫赫,据说因这句“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王维也被人责怪没有为好友开解。唉,“不才明主弃”要怎么来圆解才能使玄宗回心转意呢?
    惊闻孟浩然撒手人世,王维怆然涕下,《哭孟浩然》追忆着画了一幅孟的画像,挂在刺史亭中,此亭因之更名为“浩然亭”。本当重聚日,却为断肠时。

    烟花三月虽过,扬州风韵依然,记得还欠七月、吟风、秋水、宁儿等一餐饭哦~~~何当共聚福满楼,“一饮三百杯”哦。

    念了二十多年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楞是被七月读出十分新意,让joy等学到不少知识:相关的送别诗,有关的诗话,集评及相关知识。如此精读,编者费心,读者受益匪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6-6 18:32 | 显示全部楼层

    [唐诗鉴赏]读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下面引用由卷帘人2005/06/06 04:16pm 发表的内容:
    欢迎大家多来黄鹤楼。黄鹤楼头,我请大家喝酒。然后请七月朗吟一首。
    不好意思,小女子不才
    黄鹤楼在哪里啊?
    孟浩然偶很喜欢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8-8 06:27 , Processed in 0.09255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