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71|回复: 0
收起左侧

[转帖]黔城文学纶贯(一)——作者:心照不宣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2-21 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依·依在 2005/12/21 11:21am 第 1 次编辑]

短棹沅湘路不迷,黔阳更在武陵西。
平生事业经千里,晚岁文章到五溪。
荏苒雪泥鸿雁迹,阴深云木鹧鸪啼。
莫言游宦伤行役,剩有江山入品题。
                ——(明)文征明《送凌震训导黔阳》
    黔城文学,在王昌龄左迁龙标以前,鲜有所闻。故黔城文学,应自王昌龄左迁龙标开始。王昌龄左迁龙标的八九年时间里,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和一部诗论《诗格》,一时间,偏远的龙标县,成为当时五溪地区的文化中心,往来的文人学士及达官名宦皆足迹涉此。而王昌龄的许多送别诗,便是当时的写照。唐朝以后,外地仕宦过境黔城,皆以凭吊“诗家天子”、“七绝圣手”为常事,正如外地仕宦过境桃源,怀念陶渊明一样。因此,黔城文学便有了以流寓文学为特色的文学样式。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盛唐著名诗人,人称“七绝圣手”、“诗家天子”,与李白齐名。开元十五年的(727)进士。进土及第后,补秘书省校书郎。开元二十二年(734),王昌龄选博学宏词科,超绝群伦,于是改任汜水县尉。开元二十七年(739)被贬岭南。开元二十八年(740)王昌龄即北归,游襄阳,访著名诗人孟浩然。结识了大诗人李白。开元二十八年(740)冬,王昌龄离京赴江宁丞任,此时已与名诗人岑参相识,岑参有《送王大昌龄赴江宁》诗,王昌龄也有诗留别。途经洛阳时,又与綦毋潜、李颀等诗人交游,也都有诗。唐玄宗天宝七年(748)戊子,王昌龄贬龙标尉(今黔城)。作《宦楚诗十九首》。唐天宝十四年(755)乙未,安史乱起。王昌龄离开龙标返乡。途经濠州,为刺史闾丘晓所杀。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一著名诗人,当时即名重一时,被称为“诗家夫子王江宁”。因为诗名早着,所以与当时名诗人交游颇多,交谊很深,除上文谈到与李白、孟浩然的交游外,还同高适、綦毋潜、李颀、岑参、王之涣、王维、储光羲、常建等都有交谊。他因数次被贬,在荒僻的岭南和湘西生活过,也曾来往于经济较为发达的中原和东南地区,并曾远赴西北边地,甚至可能去过碎叶(在今吉尔吉斯)一带。因他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和广泛的交游,对他的诗歌创作大有好处。王昌龄擅长七言绝句,被后世称为七绝圣手。送别之作《芙蓉楼送辛渐》为千古名作。沈德潜《唐诗别裁》说:“龙标绝句,深情幽怨,意旨微茫,令人测之无端,玩之无尽。”《旧唐书》本传和《新唐书•艺文志》,王昌龄有集五卷,唐时传世之本,今已难觅,《全唐诗》收王昌龄诗四卷,《全唐文》收其文六篇。
    天宝七年,王昌龄从江宁(今南京)沿长江上溯,经过岳阳(巴陵)与友人话别后,穿越洞庭湖,到达武陵(今常德),有许多友人前来接风、饯行,他作了许多诗歌,既有官吏、亦有道士。如《留别武陵袁丞》:“皇恩暂迁谪,待罪逢知己。从此武陵溪,孤舟二千里。桃花遗古岸,金涧流春水。谁识马将军,忠贞抱生死。”如《武陵龙兴观黄道士房问易因题》:“斋心问易太阳宫,八卦真形一气中。仙老言余鹤飞去,玉清坛上雨蒙蒙。”又如《武陵开元观黄炼师院三首》:“松间白发黄尊师,童子烧香禹步时。欲访桃源入溪路,忽闻鸡犬使人疑。”“先贤盛说桃花源,尘忝何堪武陵郡。闻道秦时避地人,至今不与人通问。”“山观空虚清静门,从官役吏扰尘喧。暂因问俗到真境,便欲投诚依道源。”
  他在从常德往龙标的路中,停留卢溪(今泸溪),作《箜篌引》,反映了他的忧国忧民思想。“卢溪郡南夜泊舟,夜闻两岸羌戎讴。其时月黑猿啾啾,微雨沾衣令人愁。有一迁客登高楼,不言不寐弹箜篌。弹作蓟门桑叶秋,风沙飒飒青冢头,将军铁嗯汗血流,深入匈奴战未休。黄旗一点兵马收,乱杀胡人积如丘。疮病驱来配边州,仍披漠北羔羊裘。颜色饥枯掩面羞,眼眶泪滴深两眸。思还本乡食牦牛,欲语不得指咽喉。或有强壮能噫呦,意说被他边将仇。五世属藩汉主留,碧毛毡帐河曲游。橐驼五万部落稠,敕赐飞凤金兜鍪。为君百战如过筹,静扫阴山无鸟投。家藏铁券特承优,黄金千斤不称求。九族分离作楚囚,深溪寂寞弦苦幽。草木悲感声飕飗,仆本东山为国忧。明光殿前论九畴,簏读兵书尽冥搜。为君掌上施权谋,洞晓山川无与俦。紫宸诏发远怀柔,摇笔飞霜如夺钩。鬼神不得知其由,怜爱苍生比蚍蜉。朔河屯兵须渐抽,尽遣降来拜御沟。便令海内休戈矛,何用班超定远侯。使臣书之得已不?”还有《卢溪别人》:“武陵溪口驻扁舟,溪水随君向北流。行到荆门上三峡,莫将孤月对猿愁。”
  在从泸溪溯沅水而上龙标的途中,停留辰阳(今辰溪)时,作《留别司马太守》:“辰阳太守念王孙,远谪沅溪何可论。黄鹤青云当一举,明珠吐着抱君恩。”《送吴十九往沅陵》:“沅江流水到辰阳,溪口逢君驿路长。远谪谁知望雷雨,明年春水共还乡。”
  到了溆浦,又有《别皇甫五》:“溆浦潭阳隔楚山,离尊不用起愁颜。明祠灵响期昭应,天泽俱从此路还。”
  他在龙标任上,有许多朋友前来看他,他作了许多的送别诗。如《送魏二》:“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送程六》:“冬夜伤离在五溪,青鱼雪落脍橙荠。武冈前路看斜月,片片舟中云向西。”《送朱越》:“远别舟中蒋山暮,君行举首燕城路。蓟门秋月隐黄云,期向金陵醉江树。”《送柴侍御》:“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送崔参军往龙溪》:“龙溪只在龙标上,秋月孤山两相向。谴谪离心是丈夫,鸿恩共待春江涨。”《至南陵答皇甫岳》:“与君同病复漂沦,昨夜宣城别故人。明主恩深非岁久,长江还共五溪滨。”《西江寄越弟》:“南浦逢君岭外还,沅溪更远洞庭山。尧时恩泽如春雨,梦里相逢同入关。”在这些送别诗里,其中最著名的是他的芙蓉楼送辛渐二首,《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天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别辛渐》:“别馆萧条风雨寒,扁舟月色渡江看。酒酣不识关西道,却望春江云尚残。”
  此外,龙标任上还有一些描写山水、抒发性情的诗歌,如《宴春源》:“源向春城花几重,江明深翠引诸峰。与君醉失松溪路,山馆寥寥传暝钟。”《龙标野宴》:“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听流人水调子》:“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赵十四兄见访
       客来舒长簟,开阁延清风。
       但有无弦琴,共君尽尊中。
       晚来常读易,顷者欲还嵩。
       世事何须道,黄精且养蒙。
       嵇康殊寡识,张翰独知终。
       忽忆鲈鱼□,扁舟往江东。
   欲还嵩:一作独还嵩。
           为张僓赠阎使臣
       哀哀献玉人,楚国同悲辛。
       泣尽继以血,何由辨其真。
       赖承琢磨惠,复使光辉新。
       犹畏谗口疾,弃之如埃尘。
         听弹风入松赠杨补阙
       商风入我弦,夜竹深有露。
       弦悲与林寂,清景不可度。
       寥落幽居心,飕飗青松树。
       松风吹草白,溪水寒日暮。
       声意去复还,九变待一顾。
       空山多雨雪,独立君始悟。
               宴南亭
       寒江映村林,亭上纳鲜洁。
       楚客共闲饮,静坐金管阕。
       酣竟日入山,暝来云归穴。
       城楼空杳霭,猿鸟备清切。
       物状如丝纶,上心为予决。
       访君东溪事,早晚樵路绝。
              江上闻笛
       横笛怨江月,扁舟何处寻。
       声长楚山外,曲绕明关深。
       相去万余里,遥传此夜心。
       寥寥浦溆寒,响尽惟幽林。
       不知谁家子,复奏邯郸音。
       水客皆拥棹,空霜遂盈襟。
       羸马望北走,迁人悲越吟。
       何当边草白,旌节陇城阴。
             段宥厅孤桐
       凤凰所宿处,月映孤桐寒。
       槁叶零落尽,空柯苍翠残。
       虚心谁能见,直影非无端。
       响发调尚苦,清商劳一弹。
                 琴
       孤桐秘虚鸣,朴素传幽真。
       仿佛弦指外,遂见初古人。
       意远风雪苦,时来江山春。
       高宴未终曲,谁能辨经纶。
                初日
       初日净金闺,先照床前暖。
       斜光入罗幕,稍稍亲丝管。
       云发不能梳。杨花更吹满。
            送李棹游江东
       清洛日夜涨,微风引孤舟。
       离肠便千里,远梦生江楼。
       楚国橙橘暗,吴门烟雨愁。
       东南具今古,归望山云秋。
   离肠:一作离觞。山云秋:一作山云收。
             沙苑南渡头
       秋雾连云白,归心浦溆悬。
       津人空守缆,村馆复临川。
       篷隔苍茫雨,波连演漾田。
       孤舟未得济,入梦在何年?
            静法师东斋
       筑室在人境,遂得真隐情。
       春尽草木变,雨来池馆清。
       琴书全雅道,视听已无生。
       闭户脱三界,白云自虚盈。
             素上人影塔
       物化同枯木,希夷明月珠。
       本来生灭尽,何者是虚无。
       一坐看如故,千龄独向隅。
       至人非别有,方外不应殊。
            遇薛明府谒聪上人 
                     [一作孟浩然诗]
       欣逢柏梁故,共谒聪公禅。
       石室无人到,绳床见虎眠。
       阴崖常抱雪,枯涧为生泉。
       出处虽云异,同欢在法筵。
             谒焦炼师
       中峰青苔壁,一点云生时。
       岂意石堂里,得逢焦炼师。
       炉香净琴案,松影闲瑶墀。
       拜受长年药,翩翻西海期。
             东溪玩月
                  [一作王维诗]
       月从断山口,遥吐柴门端。
       万木分空霁,流阴中夜攒。
       光连虚象白,气与风露寒。
       谷静秋泉响,岩深青霭残。
       澄清入幽梦,破影抱空峦。
       恍惚琴窗里,松溪晓思难。
              击磬老人
       双峰褐衣久,一盘白眉长。
       谁识野人意,徒看春草芳。
             题僧房双桐
       棕榈花满院,苔藓入闲房。
       彼此名言绝,空中闻异香。
             送李十五
       怨别秦楚深,江中秋云起。
       天长杳无隔,月影在寒水。
               送张四
       枫林已愁暮,楚水复堪悲。
       别后冷山月,清猿无断时。
                留别
       桑林映陂水,雨过宛城西。
       留醉楚山别,阴云暮凄凄。
                  寄陶副使
       闻道将军破海门,如何远谪渡湘沅。
       春来明主封西岳,自有还君紫绶恩。
    注:天宝二年(743)十二月壬午,海贼吴令光寇永嘉郡。天宝三年(744)二月丁丑,命河南尹裴敦复、晋陵郡太守刘同升、南海郡太守刘巨鳞讨吴令光。陶副使为岭南采访处置使副使,助南海郡太守刘巨鳞参与讨伐吴令光之役。天宝八年(749)五月戊子,南海郡太守刘巨鳞坐赃,决死之。陶副使因是遭贬湘西。陶副使为王昌龄旧识,王昌龄任江宁丞时,曾写《别陶副使归南海》一诗。今陶副使贬湘西,王昌龄于天宝九年(750)春闻知,写此诗寄之安慰陶副使。陶副使系用其旧名。副使,节度使、观察使、采访处置使、按察使、转运使等之下皆有副使,为诸使之佐。
           附录:《别陶副使归南海》
       南越归人梦海楼,广陵新月海亭秋。
       宝刀留赠长相忆,当取戈船万户侯。
                 西江寄越弟
       南浦逢君岭外还,沅溪更远洞庭山。
       尧时恩泽如春雨,梦里相逢同入关。
                  宴春源
       源向春城花几重,江明深翠引诸峰。
       与君醉失松溪路,山馆寥寥传暝钟。
                  龙标野宴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听流人水调子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注:此诗作于左迁龙标时,日常游沅水。听流人《水调子》,因有此作。
                河上老人歌
       河上老人坐古槎,合丹只用青莲花。
       至今八十如四十,口道沧溟是我家。
                   送魏二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潇湘月:一作湘江上。
                 送狄宗亨
       秋在水清山暮蝉,洛阳树色鸣皋烟。
       送君归去愁不尽,又惜空度凉风天。
                 送薛大赴安陆
       津头云雨暗湘山,迁客离忧楚地颜。
       遥送扁舟安陆郡,天边何处穆陵关。
             芙蓉楼送辛渐二首
                   其一
       寒雨连天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连天:一作连江。此诗作于巫州龙标(今黔城)
                   其二
       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
       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不能:一作不知。此诗作于润州丹阳(今镇江)
                   别辛渐
       别馆萧条风雨寒,扁舟月色渡江看。
       酒酣不识关西道,却望春江云尚残。
                留别司马太守
       辰阳太守念王孙,远谪沅溪何可论。
       黄鹤青云当一举,明珠吐着抱君恩。
                   送程六
       冬夜伤离在五溪,青鱼雪落脍橙荠。
       武冈前路看斜月,片片舟中云向西。
                  送柴侍御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送吴十九往沅陵
       沅江流水到辰阳,溪口逢君驿路长。
       远谪谁知望雷雨,明年春水共还乡。
                  别皇甫五
       溆浦潭阳隔楚山,离尊不用起愁颜。
       明祠灵响期昭应,天泽俱从此路还。
               送崔参军往龙溪
       龙溪只在龙标上,秋月孤山两相向。
       谴谪离心是丈夫,鸿恩共待春江涨。
                题朱炼师山房
       叩齿焚香出世尘,斋坛鸣盘步虚人。
       百花仙酝能留客,一饭胡麻度几春。
                 题净眼师房
       白鸽飞时日欲斜,禅房寂历饮香茶。
       倾人城,倾人国,斩新剃头青且黑。
       玉如意,金澡瓶,朱唇皓齿能诵经。吴音唤字更分明。
       日暮钟声相送出,袈裟挂着箔帘钉。
           与张折冲游耆阇寺
                      [一作孟浩然诗]
       释子弥天秀,将军武库才。
       横行塞北尽,独步汉南来。
       贝叶金传口,山楼作赋开。
       国君振嘉藻,江楚气雄哉。
             还山贻湛法师
       幼闻无生理,常欲观此身。
       心迹罕兼逐,岖崎多在尘。
       晚途归旧壑,偶与支公邻。
       导以微妙法,结为清净因。
       烦恼业顿舍,山林情转阴。
       朝来问疑义,夕话得清真。
       墨妙称古绝,词华惊世人。
       禅房闭虚静,花药连冬春。
       平石藉琴砚,落泉洒衣巾。
       欲知冥灭意,朝夕海鸥驯。
         和振上人秋夜怀士会
       白露伤草木,山风吹夜寒。
       遥林梦亲友,高兴发云端。
       郭外秋声急,城边月色残。
       瑶琴多远思,更为客中弹。
                       断句
            《述情》
    朝荐抱良策,独倚江城楼。(出自《诗式》)
    昨从金陵邑,远谪沅溪滨。(出自《沅志》)
    长亭酒未醒,千里风动地。(出自唐殷璠<河岳英灵集>)
    苍荻寒沧江,石头岸边饮。(出自唐殷璠<河岳英灵集>)
    天仗森森练雪凝,身骑铁骢自臂鹰.(出自唐殷璠<河岳英灵集>)
        《题上人房》
    通经彼上人,无迹任勤苦。(出自遍照金刚《文镜秘府论》)
        《送友人之安南》
    还家望炎海,楚叶下秋水。还家:一作还舟。(出自遍照金刚<文镜秘府论>)
        《登城怀古》
    陵薮寒苍茫,登城遂怀古。(出自遍照金刚《文镜秘府论》)
        《送别》
    河口饯南客,进帆清江水。(清江水:即清水江,沅水上游,发源贵州,至龙标始名沅水。)(出自唐日本高僧空海大师,密号遍照金刚《文镜秘府论》)
    迁客又相送,风悲蝉更号。(出自遍照金刚《文镜秘府论》)
    微雨随云收,蒙蒙傍山去。(出自遍照金刚《文镜秘府论》)
    日夕辨灵药,空山松桂香。(出自遍照金刚《文镜秘府论》)
    墟落有怀县,长烟溪树边。(出自遍照金刚《文镜秘府论》)
    青桂花未吐,江中独鸣琴。(出自遍照金刚《文镜秘府论》)
        《四时调玉烛》
    祥光长赫矣,佳号得温其。(出自宋葛立方《韵语阳秋》卷三)
        《梦梅诗》
    落落寞寞路不分,梦中唤作梨花云。(见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四十一引《高斋诗话》)
    王昌龄左迁龙标时期的文学作品,以送别诗、山水诗及写景诗、抒情诗为主。形成了独特的迁谪文学范畴。唐朝之后的黔城文学,便被他深刻地影响着。
  北宋诗人黄庭坚《山谷词》中《山谷琴趣外篇》卷二有《丙子仲秋,奉陪黔阳曹使君伯达玩月,作《减字木兰花》,兼简施州张使君仲谋》(一题作中秋奉陪黔阳曹伯达玩月作)三首:
中秋多雨,常是尊罍狼籍去。今夜云开,须道姮娥得得来。
不知云外,还有清光同此会。笛在层楼,声彻摩围顶上头。
中秋无雨,醉送月衔西岭去。笑口须开,几度中秋见月来。
前年江外,儿女传杯兄弟会。此夜登楼,小谢清吟慰白头。
浓云骤雨,巫峡有情来又去。今夜天开,不与姮娥作伴来。
清光无外,白发老人心自会。何处歌楼,贪看冰轮不转头。
  丙子仲秋,黔守席上,客有举岑嘉州中秋诗曰:“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因戏作。
举头无语,家在月明生处住。拟上摩围,最上峰头试望之。
偏怜络秀,苦淡同甘谁更有。想见牵衣,月到愁边总不知。
  
    之后又戏答:
月中笑语,万里同依光景住。天水相围,相见无因梦见之。
诸儿娟秀,儒学传家渠自有。自作秋衣,渐老先寒人未知。
  用前韵,示知命弟。
常年夜雨,头白相依无去住。儿女成围,欢笑尊前月照之。
何连高秀,千万里来忠孝有。岂谓无衣,岁晚先寒要弟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8-2 22:20 , Processed in 0.07101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