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09|回复: 9
收起左侧

土地上的尘埃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4-8 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东云水在 2006/04/19 00:30am 第 9 次编辑]

土地上的尘埃系列之我的爷爷奶奶
题记:土地人人生几许坎坷?平淡或悲惨的命运相续承载了多少代?我无从得知。在祖祖辈辈生存的土地上,我只能感知或掀起那成封历史尘埃中的一点一滴,而永怀!
奶奶的嫁妆


    奶奶生于何年哪里人氏?记忆中如梦般遥远已无从索得。奶奶似乎也很少提起,嫁鸡随鸡的观念很蒂固。道德伦理给相应时代的女性套上了沉重的枷锁。值得庆幸,我还记得奶奶的姓氏,及如她苍老面容般古老的嫁妆!
    奶奶身处的地域有个古怪的习俗,嫁女时陪嫁家里最古老最悠久的物什,而不是新置的。奶奶讲起往昔,脸上总荡漾起少女般的情怀。我想每个时代的少女都有同一个美丽的梦。奶奶的嫁妆陪嫁自她奶奶的奶奶,略记应是明末清初的什物了,具体以无法考证。一衣柜,一梳妆台,一纺线板,也许还有一些小什在我记忆里遗失。所有的嫁妆都清一色漆黑,没有镂刻,没有堂皇的装饰,简单而平民化,深深土地人的写照。衣柜一人多高两人宽,分三层,上层双开门,门里中间做并排两个抽屉,抽屉上下留空,抽屉上订有布条,以便拉出(也许布条只是替换了丢失的“把手”)。门转处做木橼嵌于柜里,以至于稍力大就会把门拉掉。每扇门订上“铜吊”,相对应,方便拿捏开合。衣柜里面正中间有一隔板,靠外一处可以活动,中间也订上了布条,用于掀起此板在下面存放物品;梳妆台更是简洁,如一写字台,半人高,并排有两个抽屉。抽屉上也订有和衣柜上一样的“铜吊”,只是每个抽屉上有两个,一长一短,但刻有一些简单的花纹。拿下抽屉,下面是一个可以存放东西的空间;我想和纺锤型的纺线板一起的应还有一套织布设备,可惜我只能想象它们!
    奶奶的嫁妆很厚重,常用的地方磨的溜光,幼时的我“折磨”它们久时会浑身冒汗。也许时间久远它们漆黑的身影略显苍白,就如奶奶满头的银丝,慈祥而安宁。那几枚“铜吊”最能证明岁月的流失!伴随奶奶嫁妆的开合,它们总是铿锵有声!橙黄而古朴的模样,总让我遐想许久……奶奶的这些嫁妆,至今保存尚好,也无虫蛀!似对先人的惦念,似对悠悠历史的述说……强烈撞击我的眼膜,蔓延我的灵魂。
    奶奶劳作的一生,如她的嫁妆一样默默无闻,毫不起眼。也许奶奶也有梦,也许她的梦仅是伺候自己的男人,艰辛的耕作,过完锅碗瓢盆柴米油盐的一生!也许在这古老的土地上有千千万万个女性,她们没有根。她们的根只是伴随自己的嫁妆而迁徙,直到一坯黄土……
    奶奶年轻时,是否“富有”过?是否“幸福”过?我不知道。可奶奶一生仅剩的财富,就是这几件普通嫁妆。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年月,是怎样一个生活场景?……我无从得知。
    但我知道,奶奶晚年是幸福的,也可以说是富有的!当奶奶用年迈的身骨撑起孙子一片快乐的天空时,她幸福的微笑;当奶奶把苦难的记忆酝酿成典故引起孙子无限好奇时,她幸福的微笑;当奶奶把除恶惩奸的神话故事娓娓叙来激起孙子举起幼小的拳头时,她幸福的微笑;当奶奶把土地人善良的种子深埋于孙子心底时,她幸福的微笑……那是精神财富的一种,谁说不是最宝贵的呢?
    奶奶的面容最终在成人的孙子身前消逝。伴随她无数的苦难也已落入历史的尘埃,化为永恒的回忆……我仅能以简单的文字和残缺的记忆,表述奶奶她们那代女性的善良、向往和悲哀!
    也只能以奶奶仅剩的嫁妆做为缅怀!
爷爷的微笑


    苦难的岁月,男人会用身体撑起一片不倒的天空。而爷爷不光用身体,也用微笑支起了这片天!那微笑如胶似漆般深刻脑海,无法抹去!
    记忆里爷爷似乎没皱过眉头,总是那一贯浓浓的充满爱意而慈祥的微笑,在心头萦绕!爷爷身体不高还微微驼背,可我愿意想象爷爷年轻时的容貌;那被生活所压弯的身躯,使我愿意想象爷爷一生到底发生了多少故事……
    爷爷出身在一个大家族,还算是有点土地的大户。兄弟五人,堂兄妹众多,妯娌无数。爷爷排行老三,也是除了奶奶我所认识的他这辈唯一的亲人。土地人特有的诚实善良让他们在这里繁衍生息,周而复始,数千年不变。从奶奶处得知抗战期间,侵略者时常骚扰爷爷所在的村庄,可这些善良的平民依然卑微的活着,把苦难埋藏心底。在此间,爷爷失去了很多亲人。其中因历史的原因,五爷被抓了壮丁,有说战死,有说逃亡台湾。总之这个家族不在完整,我辈将有一个永远的遗憾得不到答案。一个不堪回首的岁月……一直延续到饥荒时代的来临,人可以流血流泪,但不能无食。民以食为天,没有食物的年月是可怕的地狱。当树叶、树皮、草根……被吃尽,甚至开始吞咽观音土,在死尸纵横野里的时候,人们开始了大逃亡……
    故事也是从这里开始,一个我所能感知的家族故事。爷爷奶奶一生无子。在那饥饿的年代,他们携上我父亲兄弟俩及父亲的堂妹,开始了千里寻食之路(父亲是过继给爷爷奶奶的,爷爷奶奶并非亲身,以至可亲可敬可叹,在《父亲的伤疤》中有相关内容)。在那些逃亡的人群中,爷爷也许算得上幸运,也许命运所至。他们背井离乡,在我出生的村落安家。这里同样善良的人们接纳了他们这些异姓人,给了他们一所草棚。当父亲的堂妹,也就是我姑姑,看到这里满树绿叶,幸福的跳跃,流泪。幼小的她对生命无限的向往,终于在这里得以延续……
    居住在风雨飘摇的草棚,善良的村民不时会把不多的食物拿来接济爷爷他们,可对于正成长的父亲他们无疑是杯水车薪。爷爷的压力可想而知!也是在此时,十几岁还是少年的父亲选择了行伍,为爷爷减轻负担。尽管如此,在那时生活一样沉重。编框、耕田等等我无法想象只要是谋生的手段,都被爷爷发挥的淋漓尽致。伴随父亲他们的成长,一栋土坯房也竖立了起来。全家人终于有了躲风避雨的住所。当那个饥饿的冬天过去,迎来春天的时候,父亲他们也已长大成人,可爷爷的背却永远的弯了下去……
     爷爷无怨无悔,他豁达善良,那永恒不变慈祥的微笑是最好的诠释!爷爷爱烟,闲暇休憩时,他那长长的旱烟会不停的被装上揉碎的烟沫,一股股青烟把苦难的岁月飘散……绽放出永恒迷人的微笑!
     在我记忆中,爷爷在轮椅上过完余生。当我啃着白面馍,吃着大米饭时,爷爷幸福安详的看着我微笑,那“微笑”在我年幼的记忆中定格,一直伴我成长!爷爷他一生“幸福”的含义终于在我们身上得以释放……   

     当春天到来时,先人已逝久远,可遗留的总会如花儿般在脑海绽开!那骨子里的血液浓浓地,化也化不开的亲情,总让我很温暖很怀念!
     爷爷先奶奶去逝,当我成年,遵奶奶弥留之言与爷爷合葬一墓。生同苦难,死同一穴,永不分离!我可敬可亲的爷爷奶奶,在这个春天我以最尊敬纯洁的灵魂祷告:愿你们平凡伟大的一生在天堂得到永生!逝者已逝,留着的依然让人缅怀……
     
     谨以此文奠:天下所有已逝可爱可亲的先人!
   

  
[wma]http://count.f4666.com/故乡的原风景.mp3[/wma]
clear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6-4-8 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5-4-8 21:50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06-4-8 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土地上的尘埃

    写得真挚!仙人们留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勤劳、朴实!
    平凡中见伟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6-4-9 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土地上的尘埃

    [这个贴子最后由东云水在 2006/04/09 10:56am 第 1 次编辑]

    土地上的尘埃(二)系列之我的父亲母亲
      
    煤油灯下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天下母亲浓浓的爱,只图奉献,不求回报。在那清平的岁月,母爱温暖着我们幼小的心灵,一切是如此自然与平凡!
         没通电的村落,夜晚降临的总是很早。漆黑的夜,偶尔几声犬吠,把宁静的夜无边延续……昏黄跳跃的煤油火光,为我们幼小恐惧的心撑起一片温馨安宁的时空!
         偶尔一小点燃枯的灯芯由黑变为通红,在跳动的火苗中爆炸开来,发出“噗噗”声,最终消散无形,火苗重归有续的摇曳。宁静的夜晚,在这片朦胧的火光下,劳作一天的母亲静静缝补我们的小衣物,或编织毛衣,或密密订制鞋袜……我们则埋头学习,无奈时就着火苗燃起布条、纸张、花生之类,焦糊的气味惹来母亲一阵嗔怪,我们吐吐舌头,续而一笔一刻完成作业……历历再目的时光,在脑海定格为永恒的画面,无法忘怀,无法抹去。
         无法想象母亲嫁给父亲的情景,嫁给家徒四壁的父亲意味着什么?成年后,当我无意看到年迈的父亲拉着因病身体虚弱的母亲手时,我恍然醒悟——那是因为母亲对父亲深深纯洁的爱,对父亲的执著,及对父亲一家无私的奉献!我为母亲而骄傲,为母亲和父亲的爱情而感动!
         “公社时期”母亲肩上的担子是沉重的。那时父亲刚退伍参加工作不久,工资微薄。上有年老的爷爷奶奶,下有懵懂的我们,工作的父亲又常不在家。母亲毫无怨言扛起全家沉重的负担,为挣很少的“工分”,挣家人的口粮,日夜劳作,付出的汗水远远超过一般男人。多年后,母亲曾自豪的提起,她年轻时能轻易扛起一百多斤的麻袋。而我总是心酸母亲的身体,感伤当年生活艰辛……
         土改后,母亲的担子更重了。包产到户,责任田由人头分派。母亲一人要种一家人的口粮,还要完成国家分配上缴的粮食任务。但一切没有压倒母亲,她不光辛苦的像男人一样耕种,收获;家务也收拾的井井有条。我们的成长没饿过一天肚子,没穿过一天脏衣。用母亲的话说:人穷志不短,累己不累人。我们也确确实实是伴随着平凡而伟大母亲的汗水成长起来……
         母亲家庭环境在那个时代已算不错。外公是公家医院的医生,因从小熏陶,加上后天努力,母亲有一手了得的针灸技术和医疗常识。当改革开放的春雷在中华大地响起时,母亲也最终决定放弃了公派就医一职,心甘情愿的替父亲照顾我们一家。记忆中,家里有很多医疗器材、药品、医书之类。乡里很多患头痛、发烧、甚至癫疯的村民,都寻上门来,让母亲医治。母亲治人从不收取报酬,简单的药品大多自掏腰包了,所以父亲曾埋怨母亲很多次。但母亲口碑、人缘非常好。乡里乡亲都“**医生”称呼。我有了记忆后,见过母亲用针灸把一位口吐白沫倒地不停抽搐的村民,从痛苦的边缘拉了回来;也是母亲用针灸给予了自己突患急性喉炎不能呼吸年幼的儿子,第二次生命!从小母亲教育我们不拿他人一针一线,她也真正是只图奉献,不求回报的。我想母亲应是那个时代的活雷峰了……
         母亲把青春毫无保留的奉献给了这个家。爱戴丈夫,赡养老人,养育幼子!可一切在母亲眼里是那么的自然与当然!春暖大地的时候,我们家也迎来了黎明。条件一天天好起来,可母亲的身体因过度的劳累,却永远的不在健康!翻起旧黄的相册,黑白照上母亲是如此的年轻与美丽!和如今已带苍老面容的母亲形成鲜明的对比……
         我不能忘记那个时代在母亲身上留下的印记,及母亲艰辛的付出!我血液里流淌着母亲的血,流淌着土地上浓浓的血……
         肉体可以腐烂,灵魂可以永生!当时间抛开一切,历史成为尘埃。我愿把我的灵魂交给那个夜晚,交给那个被昏黄煤油火光映照下的时空,做为永生永世的纪念!
    父亲的伤疤

       
         “穷苦人家的孩子早当家”,父亲整个童年与少年时期都伴随着苦难。在历史的追忆里,四岁的父亲应还是一个撒娇淘气的孩童。可如此年幼的父亲,却承载着成年人的责任。
         父亲的父亲,也就是我的亲身爷爷——一位手艺人。当爷爷依靠手艺和精明的智慧创下一大片土地与青砖瓦房,生下我父亲和叔叔后,撒手人寰。我的亲身奶奶,据说是一位非常漂亮的女人。在那个年月,失去丈夫就意味着失去地位,失去依靠,更何况美丽的女人。贫困也许会使人失去理智而眼红。奶奶在失去丈夫后,常常遭受妯娌白眼与欺辱。一个因丈夫辛苦创下大好家业,无甚生存能力的女人,本因相夫教子,可此时却无辜受连。当奶奶无法忍受这些歧视与欺辱时,她含泪抛下这片家业和年幼的父亲叔叔,而改嫁他乡。从此父亲的苦难接踵而来……
         父亲家族人口众多,因爷爷在家族能力强悍,说话很有分量,地位很高,父亲又是长子,理所当然承载了爷爷很多东西。当父亲的一位叔叔,也就是我的叔爷,眼馋于爷爷遗留的家业,想强占时。年仅四岁的父亲依靠乡绅和其他亲人的力量而打起官司,并最终守住了家业。需要生存的父亲,守住的不仅仅是财产,更是痛苦的记忆。在那个时代,我愿意把叔爷的行为看作是因贫苦而无端的所做,人间尚有亲情啊。可苦难却是实实在在的,父亲还有一个年纪更小的弟弟,要他照顾。他们开始了吃百家饭,穿百家衣的生存历程。不敢想象父亲他们生活的场景!过早失去父爱,母爱的父亲,心灵上将永久埋藏着一块巨大的伤疤……
         人最终要自食其力!灰色的童年中,父亲每天天不亮都会起来,做些诸如拾粪、砍柴、刨地等等简单的事,养活自己和叔叔。看着父亲脚踝处一块巨大的伤疤,我想象不出父亲干活时,砍伤自己,伤口溃烂深可见骨,无法行走,卧床几月,无人医治无人照料,是怎么挺过来的?我问起时,父亲总是淡淡一笑:天悯怜人,自然奇迹好了。
         不久那场可怕的灾难降临。极度饥饿,已超出十来岁父亲的能力范围。正逢此时,我现在的爷爷奶奶,也就是我的叔爷奶,伸来援助之手。携我父亲、叔叔、姑姑开始了千里逃荒之路,痛苦而无奈的抛弃了生他养他的故乡……当父亲讲述过往经历,时而笑道:我们曾经住过当时最好的“圆筒旅社”。追问下才得知,所谓的“圆筒旅社”既是那大号的水泥制管道!
         当爷爷他们在我出生的村子安家后,一时的贫困还无所适从。父亲十五岁那年从戎,理由也许仅仅是因部队还可以吃饭。从穷苦里摸爬出来的孩子是有韧性的。几年时间,父亲已升至连职干部。但父亲最终还是放不下家人,弃戎归田。也许是机运逆转,父亲被招入国家单位,开始了乡里人羡慕的“铁饭碗”。此时的父亲应该说是那个时期从土地里走进城市的一批人之一。人生如此,冥冥注定吧。可能一些人永远也无法摆脱祖祖辈辈生存的土地。可以说此时的父亲是幸运的。也是在这时,父亲与母亲成婚,全家人开始了清平而幸福的生活……
         多年后,我们全家迁入城市。在爷爷奶奶相继去逝后,我们这一代也开始了真正城里人的生活,工作、学习、娶妻生子。从而也就脱离了那生我养我的土地。上辈的经历,也已成为我们记忆中的尘埃。
         父亲讲述往昔时,已把苦难当作笑料。而我却深深体会到一代人,在那个时期,那些历史中,可以说悲惨的命运。我也读懂了父亲幼年时的苦难,使他内心深处不再完整。父亲有一段残缺的人生。当春暖花开,春风抚遍大地时,我家的日子已日新月异。寻归故里,祭魂先人,已是我代迫切愿望。当见到父亲成长的故乡,爷爷小小的坟头。我在心底呐喊:我回来了!我身体里流淌着你们的血,浓浓土地人的血……
         一个寂静的日子,父亲接到遥远故乡的一个传呼。他没有回,但我看到他强忍泪水,背转的身影。在以后的日子,我才知道是亲身奶奶去逝的消息。父亲那时已然觉察到了。父亲最终没有回去,我想他还是不能忘记那个年月奶奶抛弃他们的行为!或是他不想追忆起那段不堪回首苦难的经历……我没有问父亲,父亲把他所有的爱一滴不剩的都给予了我们。他所没有的,都在我们身上得到补偿,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去追问呢?
         虽然父亲那心灵上的伤疤无法撕去!但我们依然深爱着我们的父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4-10 14:23 | 显示全部楼层

    土地上的尘埃

    好文~~~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4-13 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土地上的尘埃

    祖辈的故事,让人感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6-4-19 00:28 | 显示全部楼层

    土地上的尘埃

    土地上的尘埃(三)系列之新生
    致远童年


        上世纪七十年代,还是物资比较匮乏的年月。不过寒冬已逝,祖辈经历的苦难在这代成长的孩子身上已无处可寻。
         除了清平,他们的心灵是明快的!茂盛的田野是他们广阔的天地,天是那么的蓝,草是那么的青!……他们可以随意的在土地上打滚,随意的嬉戏。迷蒙着硝烟的日子和他们无关!
         如今这代人已快而立或至不惑,也许还有人在继续求学,也许更多人已工作,娶妻生子。每当他们听到“童年”时代的歌曲,触到幼年的场景,都会陷入深深的回忆。那纯洁的心灵让人无限神往!也许这代人是特殊的一代,处于新旧交替时期。老辈残留的梦,他们感知最深,新时代又接踵而来……时空的转换如电影胶片般播放,撞击着他们的人生。童年的记忆更显珍贵!
         当繁芜缠身,你会想起无忧无虑的童年。少年不知愁滋味,一去不复返。当物欲横流,你会想起那清平而富足的日子。没有更多的美食,山间野食既是无尚佳品;没有繁华似锦,棉布青衣即可任我行;没有游戏广场,打谷场就是角斗地;没有“战斗”工具,树枝木棒就是武器。流汗的身躯被快乐填塞的满满当当!也许当你斥责幼儿手持高级电动玩具,还不满足,哭闹撒野时,会想到童年的乐趣何在?那把玩的带有浓浓香气的橡皮泥,如何抵的上黄土黑泥来的痛快!悲乎:那纯真的童趣,已被浓厚的商业气息所俘获。我们只能把昨日全当故事讲给孩童,或深埋心底,时而怀念。
         记忆总会在某个特定的环境绽放。这代人也许很多来自土地,土地赋予他们特有的灵魂。其中之一,便是灵性!那感知时代变迁的使命。当你读到《润土》,也许就会深刻理解一代人浓缩的身影;当你看到戏曲家张凤霞为孩子们烹饪荠菜的情景,便会感知幸福何时降临在人间,而孩子们对“幸福”不自知;当你得知“中国芯”的成就,就会知道一代人的崛起!浓浓的记忆不致腐朽,而是赋予深厚的感知力,感应时代的力量。     
         怀念童年,怀念单纯的年月。怀旧也许是每个时代每代人相对的特征,感怀往昔,生活明天。记忆也许就是一把开启心灵之锁的钥匙,拥有它不至迷茫双眼,不至迷失路途。而这把心灵之匙就在你自己心中……
         童年回忆有太多,不能俱全。唯有感喟。然我想每个人的“童年”就在自己心头,用于把握自己的方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6-4-19 00:30 | 显示全部楼层

    土地上的尘埃

      土地上的尘埃系列之心声
                                       
                                          
    尾声

      
         魂归兮尘飞扬,奠故人兮归故乡,吾心何兮守四方……
         同一天下,生活百态。找寻了一些足迹,用自己所了解和能理解的,以记忆的形式,我以“我”的人称讲述一段实实在在的经历,一段曾经发生在土地上真实的故事。也许自己内心也希望,找到那些人和事,希望能与一代人一起共鸣,找到根本!因那些我们还能触摸点滴的苦难年月,在内心引起的震动,无法忘却,自己又无亲身经历。所以我用了很多“感知”、“记忆”、“也许”等之类的词描述。显的飘忽、薄浅!也许这也是后辈人回顾前辈人历史的感触形式。但我也希望在逝去的历史中,保存的将被铭记,远去的也应缅怀!
         都说土地人是善良,诚实的!我不想总结什么,仅以一位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在十来岁时,追忆逝去的亲人,用那稚嫩的双手写下的简单文字来结束此文:
      
      
                                          
    上坟

       
         按家乡的习俗,每年大年三十都要给死去的亲人上坟,我们也不例外。
         我拿着纸钱和鞭炮来到爷爷坟前。坟上没有立碑,也没有草,只是一个小小的土包,多像爷爷瘦小的身体!我把纸钱一张一张的烧着了,燃烧的火苗中我看见了爷爷那和蔼可亲的面容——这也许是幻觉,也许是真的——因为我太想爷爷了。爷爷对我总是那么的,那么的好……
         有好吃的爷爷就留着给我吃,并笑着抚摸我的头说:“乖!多吃点。”有时我也逗爷爷,爷爷总乐的像个孩子。有一次,爷爷中风,两腿不能行走,我们全家人非常着急。每次爷爷只能坐在轮椅上,我们推着。爷爷这时也很高兴,好象忘掉了痛苦。有时我们也难免和爷爷顶嘴,惹他不开心……
         一阵风吹过,纸钱烧尽的灰末飘来,把我从回忆中唤醒。这时我才慌忙把鞭炮放了。要做的事做了,这才依依不舍的离开墓地,离开爷爷的坟头。走远了,回过头来,爷爷的坟头更加瘦小了,直到最后什么也看不见了,爷爷那和蔼的面容模糊了,消失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cary830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6-4-19 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心妍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6-4-19 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7-21 20:48 , Processed in 0.08680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