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91|回复: 4
收起左侧

[原创]茶圣陆羽嗜茶杀人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4-15 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水之贝在 2008/04/15 21:26 第 1 次编辑]

[color=#28004D]
  陆羽,后人都知道是茶圣,是茶学的创立者,为中国的茶文化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然而他不为人知的一面,却是与残忍联系在一起的。
  陆羽曾是一个弃婴,据唐李肇《国史补》卷中:“竟陵僧有于水滨得婴儿者,育为弟子,稍长,自筮,得《蹇》之《渐》,繇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乃令姓陆名羽,字鸿渐。”
  据陆羽《陆文学自传》记载,大约三岁的时候,陆羽被竟陵(今湖北天门)龙盖寺的住持积公和尚在一条小河边捡到,并带回寺中抚养。陆羽长大后,因无名字,乃以《周易》为自己卜卦取名,卜得“渐”卦,其爻辞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遂以“陆”为姓,“羽”为名,“鸿渐”为字。
  陆羽自小在龙盖寺中成长,积公和尚欲教他佛经,希望他皈依佛门,陆羽却以为出家人“终鲜兄弟而绝后嗣”有违孝道,而不肯(元辛文房《唐才子传·陆羽传》说他“耻从削发”);积公和尚十分恼火,便罚其干脏活累活,要他打扫厕所,清洁污墙,还加放牛三十头。陆羽拿竹子在牛背上画字,口中念念有词,被积公看到,又被惩罚修剪寺园中的杂草。想到“岁月往矣,奈何不知书?”陆羽苦不堪言,便在十二岁那年,想法逃离了龙盖寺,藏匿在一个戏班子里当丑角演戏,虽然陆羽面貌丑陋,说话结巴,却富有机智,扮演极为成功,他同时还编写了《谑谈》三卷。
  唐天宝五年(746),竟陵太守李齐物看到了陆羽的表演,十分欣赏他,当即赠以诗书,并修书推荐他到隐居于火门山的邹夫子那里学习。后来又四处游历,期间交朋结友吟诗作文,附庸风雅,同时也喜欢上了茶。上元初(760),二十八岁的陆羽来到苕溪(今浙江吴兴),隐居山间,自称桑苎翁。“或独行野中,诵诗击木,裴回不得意,或恸哭而归,故时谓今接舆也”。接舆是春秋时楚国的一个隐士陆通的字,他不愿做官,便假装神经病,时人谓之楚狂。可陆羽是自以为才大志疏却没人要他做官,因而经常一个人从早到晚在野外彷徨徘徊,有时一边诵诗念经一边用杖乱敲林木一通,有时干脆就嚎啕大哭一阵(也够可怜的)。
  据《新唐书·隐逸·陆羽》记载:不知是代宗还是德宗时期,朝廷也曾“诏拜羽太子文学,徙太常寺太祝”,可他“不就职”。至于他为什么不就职,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官职不理想。朝廷开始是想拜陆羽为“太子文学”的,这是一个“掌分知经籍,侍奉文章,总缉经籍”的官,可是一转眼考虑到陆羽一介山野村夫担此职务不大合适,随即就改任他为“太常寺太祝”,这是一个专门在祭祀的时候负责准备祭品念祭文或者祝词之类的官,和文学根本就不搭界,当然也与陆羽的愿望相去甚远。二是官位太低。据《唐六典》卷二十六《太子三师三少詹事府左右春坊内官》记载,“文学三人,正六品下”。太常寺太祝按《唐六典》卷十四《太常寺》的记载,品佚则更低,只有正九品上,相当于现在的股级干部,难怪陆羽不愿应诏。尽管如此,但陆羽还是自栩为“陆文学”。无奈中,他对茶着了迷,期间常身披纱巾短褐,脚着藤鞋,独行野中,深入农家,采茶觅泉,评茶品水,阖门著述《茶经》。
  由于侵淫茶道日久,陆羽渐渐地有了一些名气,但许多人对他的茶道并不欣赏。《新唐书·隐逸·陆羽》就记载了这么一件事:“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次临淮,知伯熊善煮茶,召之,伯熊执器前,季卿为再举杯。至江南,又有荐羽者,召之,羽衣野服,挈具而入,季卿不为礼,羽愧之,更著《毁茶论》。”不知是由于陆羽衣着太过随便,还是李季卿本就看不起陆羽,对他有些轻慢,纯粹只把他当成了一个煮茶的下人。《唐才子传·陆羽》记载更为具体,“茶毕,命奴子与钱。羽愧之,更著《毁茶论》”。明蒋一葵 《尧山堂外纪》干脆说:“茶毕,命孥:‘取钱三十文酬博士。’”尽管记载不尽相同,但陆羽遭到轻慢是确切无疑的,因此,一向自视轻高的陆羽大觉羞耻,一气之下竟著《毁茶论》,将茶说得一无是处。
  陆羽遭人轻慢,原因有两个:
  一是饮茶在当时并不普遍,有些人甚至极力反对饮茶。据宋李昉《太平广记·征应九》引《大唐新语》云:“唐右补阙毋旻,……性不饮茶,著代饮茶序。其略曰:‘释滞消壅,一日之利暂佳;瘠气侵精,终身之累斯大。获益则归功茶力,贻患则不谓茶灾。岂非福近易知,祸远难见云’。”《大唐新语》为唐代刘肃撰,明代屠隆《考盘余事》亦有关此事的记载,只不过毋旻变成了武则天。不管是毋旻还是武则天,只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在唐代中期以前,人们对茶并无特别的嗜好,饮茶之风盛行,据《封氏闻见记》,是自从陆羽著《茶经》后,“于是茶道大行”。因此,当时李季卿鄙视陆羽并不奇怪。问题是出身低微长相丑陋还口吃的陆羽,却自尊心极强,非常在乎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一旦遭到轻视,便心灰意冷,甚至对自己缺乏自信。从某种意义上看,陆羽的性格是有一定缺陷的。
  二是陆羽的名声不大好。除了陆羽小时候缺乏教养,有些冥顽不化外,更主要的是他有杀人嫌疑。唐冯贽《云仙杂记·茶焦缚奴投火》引《蛮瓯志》记载:“陆鸿渐采越江茶,使小奴子看焙,奴失睡,茶焦烁。鸿渐怒,以铁绳缚奴投火中。”小奴子因为一点小过失,陆羽竟然将他用铁丝绑起来投入火中。小奴子是否被烧死,文中没说,但如果是真的,不死也得脱层皮。
  也有人认为陆羽不可能杀人,理由是《新唐书·隐逸·陆羽》说他“闻人善,若在己,见有过者,规切至忤人”,有如此品格的人怎么会杀人呢?但不要忘了,《新唐书》乃宋人所作,而《云仙杂记》和《蛮瓯志》都是为和陆羽同时代的唐人所作,可信度应该更大。而且以陆羽的古怪性格,加之对茶的过于偏好,怒极杀人也不是不可能。
  而且陆羽对茶的偏好,自古以来许多人都持不大认同的态度。陆羽除了《茶经》三卷、《谈笑》万言外,著述甚多,另有《君臣契》三卷、《源解》三十卷、《江表四姓谱》八卷、《南北人物志》十卷、《吴兴历官记》三卷、《潮州刺史记》一卷、《占梦》三卷等。然而流传下来并广为人知的,只有一部《茶经》。为什么会如此?宋费衮《梁溪漫志·陆羽为茶所累》有一段评论可以说明问题:“人不可偏有所好,往往为所嗜好掩其他长。如陆鸿渐本唐之文人达士,特以好茶,人止称其能品泉别茶尔。”明代屠隆在其《考槃余事》中引用了《蛮瓯志》一书关于他杀人一事的记载后,干脆说:“残忍若此,其余不足观也。”
  有一个怪现象,据《唐国史补》卷中记载:“巩县陶者多为瓮偶人,号陆鸿渐,买数十茶器得一鸿渐,市人沽茗不利,辄灌注之。”《梁溪漫志·陆羽为茶所累》也记载:“巩县有瓷偶人号陆鸿渐,买十茶器必得一鸿渐,市人沽茗不利,辄灌注之。鸿渐嗜茶,而此遭困辱。”人们将生意不好的怨气发在已成“茶圣”的陆羽头上,有一种成也箫何败也箫何的感觉。可是,老百姓对于别的神就不这样对待。比如说财神,许多人特别是生意人家里都有,可没有见过谁发不了财而由此迁怒于他的。偏偏陆羽遭到如此礼遇,难道不让人觉得奇怪吗?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4-15 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茶圣陆羽嗜茶杀人

感叹先生知识的渊博!
陆羽为弃婴,被人收养,一说是被积公和尚捡到,有的资料显示是智积禅师。
在陆羽的一生里,两僧(即智积和皎然)两官吏(李齐物和崔国辅)对其影响很大。
不管怎样,要说陆羽曾经杀过人,我是不太信的。原因有二:
1、陆羽从小在寺庙长大,尽管他讨厌佛学,但耳濡目染,不可能变得如此凶狠。从陆羽以为出家人“终鲜兄弟而绝后嗣”有违孝道一句也可知其基本品性。
2、陆羽的“杀人”是在其终迷茶道后,要说一位对茶文化如此痴迷的人,能去杀人,与其心态是不相符的。
感谢先生又赐与如此精美的文章,让我等大开眼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4-15 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茶圣陆羽嗜茶杀人


先把板凳占了,坐着欣赏。谁抢我跟谁急,,,,,
PS:问心香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4-16 14:2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茶圣陆羽嗜茶杀人

又学到了不少知识,谢谢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4-20 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茶圣陆羽嗜茶杀人

在寺庙里长大,性格很容易走极端,没有什么不可能发生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4-11-28 17:43 , Processed in 0.07854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