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读史有感
我得承认,这首里出格还是有的,但也不至于不象一回事吧.
诚如是,那也是尊驾要求过高吧.
如果实在不值一读,有辱尊目,找人删了也罢
=>相兄不必如此,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功...回一杂文,以为共勉!(文过长,盼沉贴).
雪夜闭门读史书
俗话说新年新气象,加之思慕古人“冬日读史”之逸趣,遂捧起一套《廿四简史》。
每晚两三钟,伏案静坐,潜心史海,独自陶然。 因平素偏好金石书画,略通艺史,
耳熟于商周,秦汉,晋唐,五代宋元,明清诸代,仍想籍此把五千年之历史概况
贯通前后,亦不枉一读也。
盘古氏开天辟地,经三皇五帝,继之夏,商,周上古三代(尧,舜,禹,汤,
文,武诸贤及桀,纣二暴)。东周诸侯争雄五百年,有春秋五霸(齐,晋,楚,
吴,越),战国七雄(齐,燕,赵,魏,韩,楚,秦)。其中历史典故,风云
人物,诸子学说等引人入胜。秦赢政扫荡六国,一统天下,是为两千年封建历史
第一帝也。因以“法家”治国,暴戾无道(焚书坑儒,建阿房宫,皇帝陵),加之
赵高弄权,十五载后,为刘邦所灭(项羽盖世英雄,只落得自刎乌江)。
汉室江山,以布衣将相(张良,萧何,韩信诸辈)得天下。然吕后乱政,七王
作乱,“文景之治”勉强为之。武帝刘彻文滔武略,平匈奴,通西域,定国安邦,
成一代盛世…...然王莽篡位后,虽有光武中兴,亦难挽颓势。及汉末,董卓作乱,
黄巾揭竿,加之各路诸侯逐鹿中原,汉室荡矣。三家分汉后,魏蜀吴争雄天下,
一时间,多少风云人物,后司马氏(炎)鼎定中原。然西晋国祚短促,仅历四代
四十二年矣,八王之乱后五胡乱华(永嘉之乱),无奈晋室南迁,南北割剧。
东晋桓温虽三次北伐,已无一统之力。南朝历宋齐梁陈,北朝十六国频繁交叠,
继北魏,北齐,北周后扬坚一统南北,始建隋。然其子扬广弒父篡位,且荒淫
纵乐,隋仅历二帝三十年,不复存矣。
及唐立,太宗文治武功,创“贞观”盛世。高宗后,武氏弄权(武帝则天建周),
及中宗,韦后篡逆,明皇玄宗力矫之,有“开元之治”。然花甲年时老来糊涂,立
扬玉环为妃(红颜祸国),又听任李林甫为患,遂有八年“安史之乱”,李唐王朝,
从此衰矣。朱全忠灭唐后,经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
后周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始建宋。
两宋嬴弱,高祖兵败高粱河后,北宋屈于西夏/辽。虽联金灭辽,后又被金灭
(靖康之变,徽钦二宗被掳)。宋室南迁后,蒙古帝国强盛,南宋联蒙灭金,后
又被蒙古灭。然诸多民族英雄(扬家将抗辽,岳家军抗金,辛弃疾/文天祥抗元)
之气节可歌可泣。有宋一代,乃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之高峰期(李,范,郭,苏,
黄,米,南宋四家等,精品之作皆为台北故宫博物院镇馆之宝),然外侵内患,
历三百年而亡。
草原英雄铁木真横空出世,蒙古帝国三次西征,横扫欧亚非三陆,不可一世,
后败于埃及。国内相继灭西夏,金,南宋后建元,然盛极必衰,如此强大帝国,
国运不足百年,被一和尚乞丐率义军灭之,令人扼腕。
朱明一代,常被史学家称为“万马齐喑”,“文字狱”倏然不测,宦官弄权,东西
二厂…...国家一片黑暗。唯永乐帝朱棣为一代明君,五次亲征漠北,迁都北京始
建紫禁皇宫,遣郑和七下西洋,修《永乐大典》,政和国兴,后戚继光灭倭,
大快人心。然继之者代不如前,终有李闯王揭竿而起,攻占北京,可怜崇祯帝
自缢煤山。后吴三桂开关降清(后金),南明虽负隅顽抗,终被剿灭,明亡。
努尔哈赤建清,顺治时,抗清英雄郑成功驱荷夷收台,后有康雍乾三代盛世。
尤康熙帝玄烨,少灭鳌拜,后平三藩,收台湾,三剿葛尔丹…...虽晚年为平党争,
矫枉过正,然“正大光明”四字箴言,为其一生写照,在位六十一年,昭昭盛世,
不愧千古一帝。嘉庆铲除和绅,亦是一快,后逐代渐衰矣。道光虽决意禁烟,然
败于鸦片战争后丧权辱国,《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咸丰年,二次鸦片战争起,
英法火烧圆明圆,太平天国起义……同治年,慈嬉垂廉听政。光绪年,中日甲午
海战,一纸《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戊戌变法百日而亡……八国联军再次侵华,
《辛丑条约》后,五千年文明之泱泱大国沦为殖民地......悲兮叹哉!
古国文明浩史烟淼,举凡各类(艺术美学,文史哲学,医药养生,地理建筑,
历史考古等),皆有专科研究。如此匆匆一瞥,区区百字,只是大概,或多疏漏。
本欲约二三同好,“明月清风共书酒,竹影茶香话古今”,然清史阅毕,觉心头
苦涩,种种悲凄,盈然于目,远不及读艺史之赏心悦目,意气飞扬。凡国祚颠离
(短促)或嬴弱(外族强侵)之代(两晋南北朝,隋,五代,两宋,元,明清),
往往是文艺发展之高峰期(凡举文人金石书画,诗词杂曲小说等)。盖文人因
国破家亡,遗世独立,“墨点无多泪点多”而独善其身。又见历朝更替,皆因荒虐
无道,农民起义,席卷天下,深知“失民心者失天下”之理。唐太宗有言:“以铜为
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信夫哉!
窗外已是晨光熹微,烟灭,茶凉,曲尽,灯暗,掩卷闭目,神思悠悠……
翌夜,觉胸中隐然有郁勃之气,遂提笔为记。时大寒后七日于一墨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