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915|回复: 10
收起左侧

[讲诗堂] 【乙义】第五课:律诗的写作(一)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8-22 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私塾乙在 2008/08/22 10:10 第 1 次编辑]

                 律诗的写作
    知道了律诗的格律,就可以尝试着写律诗了。其实律诗的写作,说起来很容易的。但是要想写出好的律诗,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写作的时候,有一些基本要点必须注意,在这里,我想谈一下自己的肤浅体会。
1、诗句的格式:
    就七言律诗来说,每句诗必须是七个字。但是不是说符合平仄的七个字就可以入诗。诗句的七个字必须是(2-2-3)(2-2-2-1)(2-2-1-2)的结构,而不能是(3-2-2)(1-2-2-2)的结构。例如:
     红军- 不怕-远征难(2-2-3)
     万水-千山-只等闲(2-2-3)
     破帽-遮颜-过-闹市(2-2-1-2)
     漏船-载酒-泛-中流(2-2-1-2)
     横眉-冷对-千夫-指(2-2-2-1)
     俯首-甘为-孺子-牛(2-2-2-1)
    都是工整的对联,而且都是符合格律的律诗。
     绿柳村-云遮-雾罩,(3-2-2)(仄仄平平平仄仄)
     黄花岭-水秀-山青。(3-2-2)(平平仄仄仄平平)
    是一付工整的对联,而且平仄也符合律诗的格律,但绝不是律诗的诗句。这是初学者特别容易混淆的地方。
    其实要是想容易一点,就单纯的记住(2-2-3)这个格式就可以了,把其它两类也归结为这一类就可以。可以分析一下以下两首诗: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自嘲-
                            ----鲁迅
           运交华盖欲何求,
           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
           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
           管他冬夏与春秋。

    这两首律诗里面,每句的结构是什么,只要仔细诵读,就可以明白。
2、诗句的平仄:
    关于诗句的平仄,就不用多说了,可以根据律诗的四个格式自己安排。需要写什么东西,要表达什么意思,有什么关键的句子,关键句安排在什么位置。是选择平起式还是仄起式的依据。有时为了一个字的平仄,可能要重写一句话,或者重新安排一联,甚至于重新安排一首诗的全盘布局。有时不得不由原定的平起式改为仄起式,或者相反。这也正是写律诗的魅力所在。
3、诗句的对仗:
    以前谈到过,律诗的八句,分为四联(首联、颌联、颈联、尾联)。在运用对仗的时候,一般首尾两联采用流水对,颌颈两联采用工对或者宽对。所谓流水对,就是说前后两句是连贯的,如高山流水,一泻而下。可以分析前面所列举的两首律诗,看一下首尾两联的句间关系。工对就是字字相对,词性相同,对仗工整。宽对就是词义相对来说一致,词性不一定相同,但是整句又不失对仗。上面列举的两首律诗,就是很好的例子。学习好对仗,才可以在对联的时候不至于闹出笑话。因为对联就是从律诗的工对、宽对中发展出来的。有了一定的律诗功底,就可以在对联中应付自如。
4、律诗的起承转合:
    我们都知道,古人写文章讲究起承转合。而律诗的写作亦是如此,应该讲究起承转合。
    律诗以第一联(首联)为起,第二联(颌联)为承,第三联(颈联)为转,第四联(尾联)为合。
(1)、起笔应该突兀
    做诗起笔,有明起、暗起、陪起、反起的区别。明起者,开口就从题意说起,如果是与题意相反的的观点称为骂题;暗起者,不直接说题面,但是题意自知;陪起者,借他物说起以引申所咏之物;反起者,不说题的正面而先从题的反面说起。起笔的时候应该以来势突兀为最佳,如果起句平淡,则全诗意境顿失。
    毛泽东的七律.长征,首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就是明起。说出了整首诗要描写的事情。鲁迅的七律.自嘲,首联“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可以说是暗起,不明说自嘲,但是别人一看就知道自嘲的意思。
(2)、承笔必须衔接
    律诗以第二联为承笔,或写意,或写景,要与上联起笔衔接,不可松泛。起笔一联,仅叙述大概。点醒题意,延伸题意全在此联,但是必须留有不尽之意,以便下文转笔一联。可以分析以下两首诗的承接: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运交华盖欲何求,
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
漏船载酒泛中流。"
颌联都是进一步的阐述了首联要说明的事情,起到了承接的作用.
(3)、转笔前后呼应
    所谓转,就是说在此联应该转为另一层境界。转的方法有三种:一是进一层转,就是将颌联的境界再进一步描述,譬如毛泽东的七律.长征,第五六句(颈联)“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就是颌联的进一步描述。二是推一层转,就是在颌联的基础上进行推理,由言景转为咏志;由咏景转为言情等等。鲁迅的七律.自嘲第五六句(颈联)“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是由咏景转为言志。三是反转,就是反前面两联的意境,抒发自己的情怀。不管用什么样的转法,总之以能前后相呼应不死板者为佳。
(4)合笔结束
    所谓合,就是结束全诗,阐明诗人写这首诗的最终目的。结束的方法或者开一步,或者放一句,总之若能给人以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感觉为最佳。
试比较: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毛泽东的诗句,有一种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成功的轻松感觉;而鲁迅的诗句,则给人一种蔑视强权,奋起抗击的斗志。
    总之,律诗的四联,必须给人以一种整体的感觉,而不能前后不搭,松松散散。
5、律诗的写作环境:
    古人曾将诗词的写作归纳为:因人述事、因地记游、因时点景、因境抒情几种。其实要是再深分析,写作的动机还有很多。究竟为什么要写一首诗,要抒发什么情怀、要达到什么目的,那只有诗人自己知道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8-22 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乙义】第五课:律诗的写作(一)

谢谢老师,辛苦了哈~~敬上月光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8-22 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乙义】第五课:律诗的写作(一)

已收藏~~~~~谢谢老师,辛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浅蓝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8-8-22 13:1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浅蓝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8-8-22 13:2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8-22 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乙义】第五课:律诗的写作(一)

起承转合太难了~
现在能凑出一篇平仄工整的律诗就要欢喜的痛哭流涕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8-10-27 16:33
  • 签到天数: 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09-3-31 16:24 | 显示全部楼层
    4# 浅蓝 工整的对联与律诗的诗句有什么区别呢?请老师指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8-10-27 16:33
  • 签到天数: 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09-9-25 19:08 | 显示全部楼层
    诗不可(3-2-2)应该是(2-2-3)。。。记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1-8 20:3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辛苦了{:soso_e17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1-11 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破帽遮颜过闹市-----“过闹市”三仄尾算出律吗?糊涂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1-15 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似懂非懂。{:soso_e1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4-9-19 23:55 , Processed in 0.07554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