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663|回复: 8
收起左侧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此知何解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7-20 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论语·阳货》。下引《论语》,只注篇名。)被普遍认为是孔子鄙视妇女和体力劳动者的论据。连海外真心尊崇孔子者也觉得难予讳言,无可奈何地说:“孔夫子就这句话说错了”。

    孔子是历史人物,虽然他站在人类的立场,从历史的高度超越了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但他毕竟生活在现实中,不能不受现实的影响。他说的话,不仅在今天,就是在当时,也不可能“句句是真理。”有些话即使在当时就明显的错了。比如:“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子路》)就不符合孔子思想的精神。曾子之徒写的《孝经》就作了修正:“曾子问孔子:“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谏诤》)东汉经学家赵歧在其《孟子章句》中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孟子·离篓上》)曰:“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亲不义,一也;家贫亲老,不为禄士,二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转引自《十三经注疏》)这种背经合道的理解到荀子时就很系统很完整了。荀子说:“入孝出弟,人之小行也;上顺下笃,人之中行也;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之大行也。……孝子所以不从命有三:从命则亲危,不从命则亲安,孝子不从命乃衷。从命则亲辱,不从命则亲荣,孝子不从命乃义。从命则禽兽,不从命则修饰,孝子不从命乃敬。故可以从而不从,是不子也;未可从而从,是不衷也。明于从不从之义,而能致恭敬忠信端身以慎行之,则可谓大孝矣。传曰: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此之谓也。”孔子斥责认为“子从父命孝矣,臣从君命贞矣”的子贡曰:“小人哉赐不识也”(《荀子·子道》)。看来,孔门嫡传,都悄悄但又积极地在修正孔老夫子的错误,而俗儒则恶性发展为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的“三讳”。秦汉以来又归结为一讳:为君讳,不仅讳君之过,而且讳臣之功:一切成就归功于天子圣明,一切过错皆臣民罪过。留毒至今,仍被视为伟大的政治家风度。“子为父隐”是孔子原本说错了,“君子儒”修正之,违经合道,继承和发展了孔了思想;而“小人儒”恶性发展之,从经反道,歪曲败坏了孔子思想。“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一语的命运更糟:孔子本来没说错,完全是后人有意或无意地歪曲或误解了

    从文字看,这句话,按照逻辑分析,“唯”如果是副词,作“独、只、仅仅”讲,这是历来普遍的用法。杨伯俊先生的《论语译注》就是这样译的。意思是:只有“女子与小人”难养。但只有“女子与小人”难养,并非所有“女子与小人”都难养。则这句话是特称而非全称的命题。“唯”字还可作句首的语气词用,这样,这句话的意思是“阿,女子和小人难养呀!”这虽不是一个陈述句,但明显地对事物有所断定,可视为全称命题。但从其含意分析,实则为特称命题。前句是论断,后句是论据:“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是“女人与小人”难养的理由和表现,也是孔子所言“女子与小人”的界说:并非所有的女子与小人都难养,只是“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的“女子与小人”难养。孔子所说的“女子”,并不等同于妇女,“女子”这些词,只是妇女中“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者。同样,“小人”也不是男人中的体力劳动者,而只是男人中的“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者。

    从以上分析可见,“女子”和“小人”都决非泛指所有的妇女和体力劳动者。可惜,中国古代重视逻辑的墨家和名家,秦汉以后就衰微了,形成中国传统文化在秦汉以来逻辑思想不发达。近现代学过西方逻辑学的学者,在关键时侯竟也率由旧章,不求甚解,满足于以讹传讹,笼而统之地把鄙视妇女和劳动人民的罪名强加在孔子头上。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所记的孔子语录,多定言语句,是经验的总结,而非理性的逻辑的陈述,无推论过程,又省略了语言环境,把特定条件下的话一般化,被赋予普遍意义,结果后人望文生义,各取所需,或以己度人地加以解释、引用。比如,孔子说:“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在《子罕》和《卫灵公》重复出现。据《史记·孔子世家》载,这句话是在子见南子后说的。写的很生动,卫灵公的宠妾南子不以得见孔子为满足,还要公开炫耀,以抬高自己的身望。孔子“居卫月余,灵公与夫人同车,宦者雍渠参乘出,使孔子为次乘,招摇市过之。孔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于是丑之,去卫。”从而可以断定这句话的语言环境。但“子见南子”其事却又记在《雍也》章。我推测,“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很可能也是在这件事之后讲的。皆有所指:“女子”即南子,“小人”指好色的卫灵公,“难养”是针对二人讲的:都难以相处和教养。后人囿于“小人”是体力劳动者,当权者都是“君子”的旧章,不作如是想。当然,这也只是推测。

    以情理言,先说“小人”。 孔子在历史上的伟大贡献之一是发现人——个体民的人格和价值(西方比孔子晚八十余年的苏格拉底首先发现人)。把匹夫匹妇的意志提高到神圣不可侵犯的高度:“千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连社会地位最低下的马夫也当人看:“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乡党》)在不同的价值标准并存的过渡时期,他率先肯定、倡导新的以道德学问取代权位财富为标准的君子小人观,固然主要是认识基础上的理性思考,也还有个切肤之痛的感情问题。孔子三岁丧父,孤儿寡母,离家出走,被社会冷落和遗弃,历尽艰辛,激起了“吾少也贱”,故能多鄙事”(《子罕》)的孔子对公道。正义社会的追求:“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道)。”(《为政》)在他以“年少好礼”知名,且以教书为生以后,还遭到上层社会的歧视和拒斥:“孔子要至,季氏飨士,孔子与往。阳虎绌曰:‘季氏飨士,非敢飨子也’。”(《史记·孔子世家》)旧的等级观念扼杀新生力量,使其感触很深。

    正是基于这种新的价值观念,才生发出以仁为核心的儒学体系。仁的主要对象是平民百姓:“泛爱众”(《学而》)的“众”自然不分男女,都要“庶之,富之、教之”(《子路》),做到“近者悦,远者来。”(《子路》)“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同上),这从善如流的“四方之民”指的当然是体力劳动者。正因为发现“性相近”(《阳货》)的每个人的本质一样,人格平等,才能真心诚意地平等待一切人,特别是平等待普通百姓;既不神化当权者,更不会神化自己。所以“仁”不是自上而下的恩赐,而是突破“礼不下庶人”(《礼记·曲礼上》)地“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为政》)。不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颜渊》)。而且“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雍也》)。不仅“有教无类”(《卫灵公》),人人都有受教育权;而且“学而优则仕”(《子张》),人人有参政权,都可以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事业中成就君子乃至圣人的人格。显然,“小人”不是体力劳动者,而主要是有旧“君子”身分而品质恶劣者。如孔子所耻所恶的“巧言令色足恭……匿怨而友其人”(《公冶长》)者,“邦无道,富且贵焉”(《泰伯》), “佞者”(《先进》), “不成人之美而成人之恶者”(《颜渊》),“难事而易说”(《子路》者,“同而不和”(同上)者,“骄而不泰”(同上)者,“不可大受而可小知”者,“穷斯滥”者,“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卫灵公》)者,等等,说的都是有君子名位而无君子德行者。如果承认《论语》篇章次序有内在联系,《阳货》篇列举了各种类型的“小人”,如“乡愿”、“道听而涂说”者,“鄙夫”、“巧言令色”者,“紫以夺朱”者、“利口以覆邦家者”、“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者”、“有勇而无义为乱”者、“称人之恶者”、“居下而讪上者”、“勇而无礼者”、“果敢而窒者”、“徼以为知者”、“不孙以为勇者”、“讦以为直者”之后,紧接着总结性地说:“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就更清楚:“小人”绝非一般的体力劳动者,而主要是有君子名位而为小人行径者。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8-4 11:38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9-7-20 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分析得有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7-21 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想问一句楼主,若是特称,为何孔子不说“唯男人与小人难养也?”楼主似乎在有意偷换概念,而规避正面的分析和解释。
    楼主对“小人”一词的解释,个人认为也存在主观上的故意曲解,孔子的认识应该源自于孔子接触的人群,从历史上看,孔子虽有做官的经历,但在他一生当中只占了很少的时间和空间,他一生中接触的大部分人并非处在君子位的士大夫阶层,而是普通的劳动群体。
    所以,孔子的“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应该是泛指。

    个人认为,孔子的话虽然放在今天看,确有不妥,但在当时,很可能是一句大实话。因为在孔子之前,民间基本上是没有属于自己的平民教育存在的,孔子之所以兴教育,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教化民众,纵观孔子的教化思想,几乎全部是针对老百姓的,楼主所举实例中,提到的匹夫、马夫、小人等,无一不是孔子对老百姓讲的话,他怎么可能对一个贵族子弟说,你不要成为匹夫马夫引车卖浆之流呢?这也不符合逻辑啊。
    因为平民普遍缺乏应有的教养,所以孔子希望通过自己的教化,不让这些人成为“小人”。
    那么为何要说女子呢?孔子生活的时代的女子又是什么样的呢?这个我没做过考证,不好妄下断言,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以当时的社会生产条件和政治条件看,女子所受的教化,肯定远远不如男子,而且女子大多足不出户,见识也要普遍低于男子,此外,也因为女子狭小的生活空间,在很大程度上会造成心理上的狭隘。当然现代社会不一样了,妇女从那个狭小的空间早就解放出来了,所以有女同胞就会对孔子的话产生疑惑,这也不奇怪,加上别有用心的男人,往往利用这句话为自己开脱,使孔子成为众多女性都讨厌的一个卫道士和大男子主义的形象。好歹有个叫于丹的大胆女性站了出来,为孔子说了些好话,可我估计大多数女子多孔子还是缺乏好感的,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7-21 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孔子说这句话是有环境的,
    王问于孔子关于朝政,孔子答某奸妃与某佞臣难养.并非范指
    也就不需要引经据典地反驳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7-21 20:02 | 显示全部楼层
    孔子说这句话是有环境的,
    王问于孔子关于朝政,孔子答某奸妃与某佞臣难养.并非范指
    也就不需要引经据典地反驳了.
    babylionfay 发表于 2009-7-21 19:45

    孔子那也是话里有话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5-30 18:06
  • 签到天数: 13 天

    连续签到: 5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09-8-2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孔子那天喝了点酒。。。。有点胡言乱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8-2 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处女子、岂指广泛、王问于孔子关于朝政,孔子答某奸妃与某佞臣难养.并非范指、环境是矣!细算古代个别掌权女子、确实有些令人不可不发指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8-2 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处女子、岂指广泛、王问于孔子关于朝政,孔子答某奸妃与某佞臣难养.并非范指、环境是矣!细算古代个别掌权女子、确实有些令人不可不发指耳!!
    jaychou 发表于 2009-8-2 14:32

    王既问政,孔子所言,当有双关之意,不要忘记孔子不仅是政治家,更是思想家和社会学家,即使有语言环境,也不应仅从特指的角度理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8-17 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想问一句楼主,若是特称,为何孔子不说“唯男人与小人难养也?”楼主似乎在有意偷换概念,而规避正面的分析和解释。
    楼主对“小人”一词的解释,个人认为也存在主观上的故意曲解,孔子的认识应该源自于孔子接触的人群,从历史上看,孔子虽有做官的经历,但在他一生当中只占了很少的时间和空间,他一生中接触的大部分人并非处在君子位的士大夫阶层,而是普通的劳动群体。
    所以,孔子的“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应该是泛指。


    双手双脚同意,现在我们确实有这种情况。很多时候都是在先奉孔子为经典为权威的前提下,再加上现代人的理解。这样说并不是说孔子不好,其实孔子处在那个时代就必定有他的弊端,我们既然已经处在一个可以评价古今的平台上就应该更加客观、全面地去理解那些经典或是草根。当然,不论是“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还是其他什么,抛开当时的客观环境、语意语境,在现代社会赋予其新的含义是可取的。因为学以致用才是最终目的,这也可以说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1-10 19:52 , Processed in 0.07752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