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极光
收起左侧

字里行间的唐朝(精彩历史文章长篇连载中。。。)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9-12 05: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密的覆亡
李渊在长安从容的当上了皇帝,李密则在洛阳为李渊遮风挡雨。
当杨广在扬州被人缢死之后,留守洛阳的隋将王世充拥立了越王杨侗为帝。但是,这位王世充的傀儡皇帝不被隋书承认,在隋书中没有他的帝王本纪;宇文化及在扬州拥立的秦王杨浩也是如此。因此,在本文中还是以李渊拥立的代王杨侑为隋朝末代皇帝。
隋朝此时虽然已经名存实亡,但两个隋朝残余势力,却依旧相互争斗不止。宇文化及率领了十几万隋军,从扬州直逼河南浚县,想要消灭越王的势力。
李密本来一直在洛阳附近,与洛阳的隋军时有交战。不过,世界上没有永恒的敌人。形势的发展居然让李密从一心攻打洛阳,变成了洛阳的护身符。
越王称帝后,授予了李密一大堆空而无用的官职和爵位,目的只有一个,要李密挡住宇文化及的攻势。李密害怕腹背受敌,也接受了这些官职。这样,李密摇身一变,从一个造反派,变成了勤王之师。
历史就是这样反反复复,谁也说不清自己的敌人到底是谁。李密和宇文化及,一个草莽英雄和一个弑君的叛将,注定要来一次激烈的碰撞。
李密带着步兵和骑兵混合部队,一共两万人,与宇文化及的十万大军在浚县遭遇了。
以寡敌众,胜负未知。然而士兵的人数,从来都不是决定战争结果的最主要因素。
李密站在战场上,仔细的审视敌人的弱点。他就像是一个武林高手,在对决前,寻找着对手的死穴。
他并没有花费太多功夫,就找到了这个死穴。
宇文化及的军队人数很多,却缺乏充分的后勤准备。说的更直接一点就是,他们缺粮。因此,速战速决是他们唯一的选择,他们耗不起时间。
急于求战的人,都很急躁。这就给了对手一个很好的机会来消磨他们的锐气。一旦锐气磨尽,剩下的就只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了。
李密把握了这个机会。他并不积极的应战,而是采取守势,等着敌人自我懈怠。同时,他又悄悄的在宇文化及的退路上埋伏了一支劲旅。
宇文化及终于坐不住了,主动的发起了进攻。李密手下的徐世勣,也就是后来的李勣,牢牢的守住城池,不让宇文化及前进哪怕半步。大家就这样僵持着,看谁耗得过谁。
碰到这样的局面,宇文化及真的一点办法都没有。他这个依靠老爸,走后门、拉关系当上的护卫将军,不仅无勇,更加无谋。
他简直欲哭无泪,李密打又不跟他打,和又不跟他和,这样下去苦等,等的花儿都快要谢了。
正在宇文化及盼望着事情能有一点进展的时候,对面传来了重大利好消息。李密同意和宇文化及和解了。
宇文化及太开心了,他现在已经彻底放弃了攻打洛阳的想法。能够和解,能够在逃跑的时候不被李密从后面踹上一脚,他就已经很知足了。
李密为什么这个时候和解?这好像不太像李密的一贯风格啊。
李密的确提出了要和宇文化及和解,虽然是假的和解,但是也叫和解。他之所以提出和解,是因为他从对方得到了可靠情报,宇文化及的粮食快要吃完了。
收到了李密的和解消息之后,宇文化及的无谋充分的暴露出来了。他接下来的拙劣表演如果被他死去的老爸知道了,估计能把他老爸气的活过来。
他怀着激动的心情对跟随着他的一帮不明真相的将士们发表讲话。
“同志们,辛苦了!这么久没有开饭,你们不饿吧?”
台下一帮人纷纷表示,目前情绪稳定,不饿。
宇文化及笑了:真是一群好同志啊,明知道我在扯淡,居然还很配合我,不过,你们现在不用装了。
他大声说道:“别装了,我都饿了,你们能不饿!不过,今天我们要放开肚皮猛吃,把所有的余粮都拿出来,埋锅造饭。”
台下哗地炸开了锅:“咋了,难道宇文将军从别的地方搞到了粮食。”
有个比较胆大的士兵站起来问了一句:“将军,现在明明没有多少粮食了,你为什么还要下令猛吃,这样做会不会比较不太明智啊!”
宇文化及眼睛一瞪:“我怎么可能不明智,告诉你们大家一个好消息,李密答应和我们议和了,我们的关系现在从敌人变成了朋友。所以不用担心粮食的问题,等吃光了,朝李密他们再要不就得了。”
那个士兵觉得还是有点疑惑:“将军,这个听上去怎么感觉有点假,您应该慎重的考虑啊。”
宇文化及有点怒了:“我的智商是二百五十以上,你的智商是多少?难道比我还高,我不需要你来指手画脚,还考虑啥。去吃你的饭吧。”
台下的士兵一哄而散,都赶去享受这难得的一顿饱餐。
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李密那边除了表达过一次和解的意图之外,再无任何动静。
宇文化及感觉事情有点不对劲了。难道和解是这样子的吗?李密在对面偷笑:原来忽悠一个智商二百五十的人是这么轻松的一件事啊。
最后宇文化及终于明白过来,李密原来是在耍他。他的头发都蓬松开了,愤怒的小宇宙慢慢升腾着。他决定不顾一切,好好的教训教训李密:做人不能老是忽悠别人!
教训的地点:河南淇县的童山脚下。
宇文化及的部队,和李密的部队,迎面相望。宇文化及的眼中燃烧着怒火,然而,他的手下将士们腹中却燃烧着饥火。
开打吧。但是,情形好像不妙,宇文化及的士兵好像一个个都没有了力气,刀举了一半,就往下坠。
这样的仗怎么打?胜负早早的就决定了。最终,宇文化及没有教训李密,他被李密教训了。
宇文化及的士兵,死的死,逃的逃,叛变的叛变。李密在战斗结束后,还抓到了一个参与杀死杨广的人,于弘达。他把于弘达献给了他的新任老板——越王杨侗。
杨侗看到了李密的卓越表现,觉得李密是个将才,想召他入洛阳,委以重任。但这时,有一个人不高兴了。这个人就是镇守洛阳的隋将王世充。
王世充素来与李密不和,之前连续和李密打了好多次。而且杨侗要对李密委以重任,势必会危及他的地位。李密刚和宇文化及交战没过多久。因此,他决定乘李密还没恢复过来的这段安全期,出兵袭击李密。
武德元年(618年)九月,王世充领兵两万,逼近了河南偃师县,李密则在偃师县邙山上,阻击王世充。
每场战役前,总会有一些不寻常的细微现象发生。有的现象无足轻重,有的现象却能够用一滴水折射出整个太阳的光芒。
发生在李密这边的细微现象就是:最近从洛阳城里逃出来投奔李密的隋军士兵变少了。
这有点不寻常,因为在此之前,每天从洛阳城里投奔李密的士兵,都是以百来计算的。
洛阳一直处在包围之中,城中缺乏粮食。王世充看到这样下去不行,就请求和李密做一笔交易,用李密紧缺的冬衣,来交换洛阳城中紧缺的粮食。李密本来不同意进行这笔交易。这笔交易可以帮助敌人继续坚持抵抗,就相当于自己和自己过不去。但是,任何时候都不缺乏贪图利益的小人,这次,李密就碰到了一个。
李密身边的谋士邴元真极力的劝他答应这桩买卖。李密经不住劝,就同意了。后来,他看到投奔过来的隋军士兵越来越少,才感到后悔,又停止了交易。不过,先前送过去的粮食,却再也要不回来了。
现在,王世充带领的隋军已经不再缺粮。他们养精蓄锐多时,渴望着决战的那一刻。
相反,李密的部队并不那么斗志昂扬了。李密虽然占领了不少粮仓,却不是个有经济头脑的人。他没意识到管理这么大的一个军队,应该设个小金库,这样也能为一年征战到头的士兵们发个年终奖什么的。
另外,他大概有感于创业艰难,所以对老员工比较好。那些最开始跟随他的老资历士兵的待遇,要远远优于以后跟风进来的士兵。
有功无赏,赏罚不均,很多士兵都悄悄的在心里滋生着不满情绪。
李密本人经过了与宇文化及的一战后,却感到颇为自得,有点轻视对面那个曾经屡败屡战的王世充。他认为王世充就是宇文化及第二,不必大动干戈就能让王世充折服。他甚至觉得,连军营外的壁垒都没必要设置。开战的时候,肯定是他的军队倾巢出动去攻击王世充,那还需要防御用的壁垒干嘛呢?
李密太过于自信,太过于瞧不起王世充。殊不知,王世充虽然屡败屡战,但他也会总结失败的经验,提出更好的用兵计谋。等到有一天,当他的用兵计谋超出了李密的想象时,失败就不再是他的专有名词了。
决战的前一夜,邙山一片静悄悄。只有秋蛩的鸣声,在万籁无声中分外清晰。
远处,几百个高大的黑影在夜色的掩护下缓缓移动。黑影中偶尔发出轻微的“特特”声音,那是马蹄声。这些骑兵潜入了山上的溪谷中,个个全副武装,沉甸甸的宝刀挂在腰间。他们的脸上带着坚毅的表情,仿佛寒夜中的一尊尊雕塑,耐心的等待黎明的到来。
即将到来的黎明,肯定不会是个平静的黎明。
天边透出了黎明的第一道曙光。王世充的部队喂饱了马,做好了饭,饱餐一顿后,就向李密的军营逼近了。
李密站在军营中,感觉到这个黎明寒意逼人。他派出士兵到营门外列好阵形,准备迎战王世充。王世充的部队还没等李密的部队列好阵形,就发动了攻击。两军随即展开了一场混战。
这场混战的结果是不分胜负。当王世充的部队勇猛冲锋的时候,刀光剑影之下,他们遇到了李密的士兵们殊死的抵抗。战场上,不是你死,就是我活,这很显然。如果你不想自己的脑袋飞到半空中,你就得想办法让敌人的脑袋不见鸟。
李密的部队没有显露败象,自然也没人争先恐后的逃跑。现在的情况,像是一个平衡的天平。打破这个平衡只需要一点点的力量,哪怕是一根微不足道的羽毛。
然而,王世充加在天平上的绝不是一根羽毛,那是三百名居高临下,蓄势待发的精锐骑兵。他们在战局陷入僵持的时候,出击了。
没有人能抵挡那猛烈的一击。这支骑兵带着巨大的惯性,从溪谷中奔冲而下,挥舞着宝刀,所到之处血肉横飞,所向披靡。
李密的部队被压得喘不过气来,士兵们缩成一个越来越小的圈进行抵御。他们到了崩溃的边缘,眼看快要撑不住了。
这时候,军营中突然亮起了火光。大片的房屋燃烧着,发出噼噼啪啪的爆裂声。这声音,仿佛地狱的召唤,彻底的粉碎了李密部队的斗志。
李密的部队溃散了。刚才还在拼死抵抗的士兵们,转瞬间变得惊恐万分,只剩下逃跑的欲望。所有的人都被绝望笼罩着,现在,谁也挽救不了他们的失败。
邙山之战,骄傲的李密在屡败屡战的王世充面前,被毫不留情的击败了。他手下的好几个将领,都向王世充投降了。
被击败后的李密,逃到了邴元真留守的河南巩义县洛口仓,想要东山再起。邴元真看到形势对李密不利,早就暗中投靠了王世充。他派人指引着王世充的部队,让他们渡过洛水,攻击洛口仓。邴元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人。
李密知道了邴元真已经背叛了自己。他只是看看邴元真,他不说话。
李密心里有自己的主意。他想在王世充部队渡洛水的中间,实施突然袭击。
看起来这是个不错的主意,或许可以反败为胜,一扫先前不利的阴影。但是,李密忘记了一句话。
这句话就是:人算不如天算。
他派了探子监视洛水,想要及时的发现王世充渡水的企图。然而不知道什么原因,他的探子竟然错过了王世充渡水的时刻。
战场上的情况是一环扣一环,丝毫错不得。等到李密将要迎战王世充的时候,他惊奇的发现,王世充的部队已经全部渡过了洛水,站在他面前的是一支强大的部队,要远远比他手下的溃败之师强大的多。
李密认输了。他知道自己不可能战胜王世充,于是他再次逃跑了,跑到了河阳。邴元真投降了王世充。
李密带着手下的几十名骑兵,来到了王伯当留守的河阳。王伯当很无奈,在李密被翟让关押起来的时候,是他充当传声筒,把李密的献策告诉了翟让。他亲眼见证了李密从一个囚犯,一步步的爬到了瓦岗军的最高统帅的位置。他很佩服李密,他对李密忠心耿耿。然而,这个曾经笑傲一时的英雄,如今,身边只剩下寥寥的几十名骑兵。辉煌,仅仅是一眨眼的功夫。
此情此景,恍若一梦。李密看到了王伯当,失声痛哭。
他说:“我战败了,连累了各位受苦。我今天就在这里自刎,我对不起大家。”王伯当一把抱住李密,哭喊着说不要。旁边的部将看到了,连忙配合着一齐哭。
等这一幕颇为煽情的场面过去了之后,李密说出了自己的打算。他决定西入关中,投奔唐高祖李渊。
王伯当毫不犹豫的表示,坚定的追随李密。他实在是一个很令人感到遗憾的人物,即使追随着李密走向死亡,也看不出他有半点后悔。
李密带着留守河阳的两万多人,进入了关中。李渊派遣了使者,隆重的迎接了李密。
从根本上来说,李密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自从在翟让的监狱中顿悟后,他就决定当老板级的人物。即使不能称孤道寡,他向往的也是那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实权者。他对自己的期望值很高。他认为自己在山东、江淮一带有极大的影响力,通过劝说这些地方归顺唐朝,说不定他能建立起像汉代窦融那样的绝世奇勋。富贵荣华,自不在话下。
通常,期望越高,失望也越大。
等到了长安以后,李密已经成了一只落入平阳的猛虎,没什么威势。李渊对李密的态度,也不如以前那么热情了。而且,虎有的时候也会被犬欺负。
唐朝的一些身居高位的人,认为李密当了那么久的老板,肯定有很多钱。他们看到李密是个新入群的菜鸟,觉得有必要向李密说明一下群里的规矩。这个群的规矩很简单,他们不要报三围,不要发裸照,他们只要李密说出银行账号密码。
李密相当的不爽。他恨不得掀起一场反腐运动。
李密又是多疑的。他仅仅因为自己的疑虑,就毫不手软的杀死了翟让。这就决定了他会以自己的心,去揣度李渊的心。他的最终命运,也和多疑的性格有关。
李渊让李密去召集流落在洛阳一带的逃散旧部。李密带着王伯当一起去了,来到了桃林。等到了桃林,李渊又突然要李密回长安。
李密害怕了,认为李渊要杀他。他决定反叛,王伯当劝他不要如此莽撞。李密不听。王伯当看到劝说无用,就只好跟着李密一起干。
他们反叛的消息一传出,唐军的快速反应部队第一时间赶到事发地点。当碰上了盛彦师率领的唐军,李密没有了以往的神勇计谋,等待他的结局就是兵败身死。
他死的时候,是三十七岁。
王伯当陪着他一起战死。
他死后,他从前的部将李勣请求收葬他的尸体。李勣以君臣之间的礼节为李密发丧。也许在李勣心中,李密一直都是他的老板。李勣的部队大部分都是以前的瓦岗军,他们穿着白色的丧服为李密出殡,很多人哭的吐出了血。
李密的失败,一部分归于他自己,还有一部分归于邴元真。邴元真这个小人,在李密死后也得到了他应有的下场。他被李密以前的部将杜才干设计刺杀。
王伯当,李勣,杜才干等人,直到李密死,都对他忠心耿耿。有这么多忠实的部下,李密的确不枉此生了。也许,李密有种种缺点,以至最后命丧桃林,但是在隋末唐初的那段岁月中,他依旧不失为一个叱咤风云的草莽英雄!
李密死了,不过,另一个人却展露了让李渊绝不可轻视的锋芒。这个人将在以后,成为李渊的主要对手之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9-12 05:51 | 显示全部楼层
又更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5-5-18 10:44
  • 签到天数: 6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10-9-12 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直追着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9-12 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的人笑演的人哭懂的人抑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9-12 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章节写得最好,楼主最后给李密的定位是草莽英雄,很贴切了。瘪三毕竟有些过头了,呵呵。

    能在沙场上战败身死后还留下英雄之名的将领似乎不少,我们常常说他们是为国捐躯,比如李广、杨家一门英烈、甲午战争、抗日战争中涌现出了一个个宁死不屈的将领,我们称他们为英雄。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他们死得其所,因为他们是为大义而死,是为国捐躯。

    但能在战败身死后还留下英雄之名的一方之主,历史上却少之又少。成王败寇的观念并不是愤青的慷慨之语,而是一种很现实的存在主义哲学。如果有例外,项羽算是一个。但人们评价项羽的时候,往往看重的是他的人格魅力,他的气节,他的盖世气概,他的侠骨柔肠,所以对项羽这个英雄的定位几乎与战争没有半点关系。

    极光在为李密量体裁衣时,特意在英雄之前加了草莽二字,用心良苦,十分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9-12 22:41 | 显示全部楼层
    读来颇觉轻松,没有正史的血腥,沉重,刻板和冷漠。。。
    有句话说的好,性格决定命运,荒兄说的项羽也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9-13 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李世民大战薛举

    当李密为李渊在东边遮风挡雨的时候,长安城的西边却并不宁静。

    薛举不是个有良好记性的人。他属于好了伤疤,就忘了疼的那种类型。时隔半年后,他又开始蠢蠢欲动了。这次,他选择进攻甘肃川县。

    李世民没有令他失望,依然站在了他的对面。李世民很乐意充当让他回忆伤疤的角色。

    李世民带兵到了川县附近的高墌城,安营扎寨,埋锅造饭。仗是要打的,不过现在别急。李世民是很勇猛的,但勇猛绝不代表莽撞,绝不代表就不需要用脑子。在开战之前,李世民已经知道了薛举的部队粮食很少,薛举乘兴而来,一旦肚子饿了,就得败兴而回。李世民在军营前挖了很深的壕沟,设置了坚固的壁垒。他的部队一边打着饱嗝,一边悠闲的看着薛举的部队在面前唧唧歪歪。

    本来照这样的情形发展下去,薛举就得再次被打的怕了,再次向他的大臣们咨询一下有关天子投降的事宜。

    事情的发展却在这里拐了一个弯子。李世民在军营中宵衣旰食的谋划,大概过度的疲累伤害了他的健康,他感到很不舒服。他不得不请了病假,将部队的指挥权移交给他的副将刘文静以及参谋殷开山

    李世民担心刘文静他们轻举妄动。他告诫他们,让他们继续和薛举耗,千万不要展开对决。等到他的身体好转后,他将带领唐军一举击溃薛举。

    但有时候,越是令人担心的事情,它就偏偏越是有可能发生。

    唐军连日来在军营中无所事事,除了吃饭,就是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两眼瞪两眼。渐渐的,有些人产生了一种吃饱了撑得慌的感觉。殷开山,就是有这种感觉的一个人。

    殷开山劝说刘文静,现在我军士气正旺,老是缩在军营里,觉得太憋屈了。为什么要怕薛举呢?出去跟他们打一仗,正好可以扬我军威。刘文静想想也是。他把李世民的话抛在了脑后。

    刘文静和殷开山带着唐军,在高墌城西南列阵,旌旗招展,铠甲耀日,着实的扬了一把军威。他们自恃唐军人数众多,在军队的四周不设防。他们自顾自的望着前方,却没有看到背后有一双凶狠的眼睛在盯着他们。

    李世民听到了他们出战的消息,气的差点吐血。这也太不把他当回事了。他料到刘文静他们肯定会栽个大跟头。他拖着病体,写了一封信,责问刘文静为什么不听话。

    刘文静正在前方眺望风景的时候,薛举的部队在唐军的背后发起了猛攻。唐军猝不及防,仓促应战,人马纷纷的倒转。等到转过来,迎上的正好是劈面而来的钢刀。

    这一战,人数众多的唐军,死了一半多。刘文静跑得快,逃了回来。唐军败退的时候,李世民写给刘文静的那封信,还在路上。

    局势急转直下。李世民只好带着其余的部队,退回了长安。李世民走了之后,高墌城很快就被薛举攻陷。

    李世民VS薛举的战果,现在是1:1。

    薛举的胆子一下子大了起来。他的仪仗队队长郝瑗这时候提了一个建议,一个对唐朝非常不利的建议。

    郝瑗说:“唐军现在刚刚战败,我们抓获了他们的很多将领,现在长安肯定一片骚乱,不如乘胜直接攻取长安。”

    薛举觉得这个建议不错,他对郝瑗说了一个字:顶!

    李世民回到了长安,立即积极备战。长安是他们的最后防线,无论他身体舒服不舒服,他都必须竭尽全力的守护长安。长安不能说危在旦夕,但是,小小的紧张气氛还是有的。

    不过切记,有一句话是怎么说来着。哦,叫“风水轮流转”。

    之前,李世民生病了,手下的刘文静把事情搞砸了。这回,薛举打算乘胜攻取长安,竟然也生病了,而且病的不轻。他不是个无神论者,他生病不看医师,看的是巫师。请来的巫师装模作样,舞神弄鬼一番,然后告诉薛举,他的病是因为唐军作祟。

    薛举一听,头就大了。他心里想,唐军在战场上打不过我,居然背地里使坏,真是太不厚道。他越想越气愤,最后带着满腔怨愤,一命呜呼了。

    能被巫师的一番话气到一命呜呼的人,从古到今,估计为数也不多。看来,还是做无神论者比较好。

    李世民VS薛举的战果,永远定格在了1:1。薛举死了,薛仁杲继任了他老爸的位置,而李世民也度过了这个月中的身体不舒服的那么几天。按照中国人的思维,父债子还。李世民既然不能在薛举身上拿下决胜局,他就理所当然的要和薛仁杲继续这场战争游戏,直到一劳永逸的解决这个祸患。

    唐军逼到了薛仁杲的老巢折墌城附近,先深挖壕沟,筑起高高的壁垒,然后,天天吃饱了饭,闲暇时间吹吹牛,就是不打。

    这当然又是李世民的计策。他知道,现在不是不打,时候未到而已。

    仁杲手下的十万人马,志骄意满,仰仗着最近的一次交锋记录,屡屡前来唐军营前挑战。李世民耐着性子,静静的等着敌人像一只吹满的气球,慢慢的开始泄气。

    转眼间两个多月过去了,薛仁杲的部队粮食消耗殆尽。他手下的两个大将眼看形势不妙,前来投降了唐军。

    李世民知道,敌人的锐气即将磨尽,开战的时刻来临了。

    开战之前,他先做好了详细的筹划。他让部将庞玉先在一个叫浅水原的平原南面列好阵形,用以吸引薛仁杲部队的注意。等到战斗开始后,他就亲自率领骑兵主力从平原北面冲击敌军,让敌军领教一下唐军的惯用手法:前后夹击。

    庞玉带着一部分唐军,来到了浅水原南面。他心里有点忐忑不安,不知道手下的士兵们,能否抵住薛仁杲部队的第一次攻击,能不能坚持到唐军主力前来支援。

    庞玉朝北面看了看。他看不见远处的李世民,但是他相信,北面的唐军正整装待发。他努力抑制住慌乱的心情,低头握紧了手中的钢刀。

    当他再次抬起头时,薛仁杲的部队出现了。

    仁杲的部队在一名彪悍的将领带领下,疯狂的冲杀过来。第一排迎面抵挡的唐军士兵如同狂风中的野草,被冲倒了。后排的唐军拼命抵挡,却无济于事。很快双方混战开来,随后站着的唐军士兵越来越少。庞玉骑马左冲右突,努力的拯救着危局。照这样下去,唐军撑不了多久,失败几乎是注定的。

    李世民需要的是出其不意的突袭,他给庞玉的任务就是拖住薛仁杲部队,让敌军无暇旁顾,让敌军看不到身后的致命一击。现在,他的这个目的达到了。处于酣战中的薛仁杲部队,吞噬着看似弱小的庞玉部队,忘了身后还有人同样想吞噬他们。

    李世民在浅水原北面,看着远处,缓缓拔出了钢刀。

    他高举着钢刀,开始催动胯下的战马。他身后的大批骑兵,也同时拔出了刀,跟了过来。

    他的战马慢慢加速,加速,再加速,最后变成了狂奔。唐军的骑兵主力,终于出动了。他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向了薛举的部队。身后空旷的原野之中,只剩下唐军的喊杀声响彻云霄,不绝于耳。

    李世民按照惯例冲在了最前面,紧跟着他的二十多名骁勇骑兵组成了第一梯队。他们奋不顾身的冲入了敌人阵中,像一把锋利的匕首,直刺敌人的心脏。

    仁杲的部队猝不及防,遭遇了两面夹击。不一会儿,他们就被唐军团团包围起来,而在他们正中间,则是李世民率领的几十名锐不可当的勇士。李世民锋利的钢刀,就是一个嗜血的魔鬼,饥渴的饮着敌人的鲜血。

    请记住,当李世民玩起命来,除了神,没有人能够抵挡。薛仁杲的士兵们很快就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们内牛满面,很后悔来打这一仗。但是后悔是没有用的,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趁现在脑袋还在的时候,拼命的逃跑。很多人慌不择路,掉入了平原旁边的深谷中。唐军尽情的享受着蹂躏的快感。

    李世民却来不及享受这种快感。他继续带着身边的第一梯队,紧紧的追击一批逃跑的敌人。每当敌人逃累了,想停下来休息,回头一看见李世民这个瘟神依旧锲而不舍,他们就被迫马不停蹄的再次逃。碰到这样的对手,他们肯定在忏悔上辈子到底造了什么孽。

    这批逃跑的敌人最终都逃入了折墌城。李世民也追到了折墌城下,跟的那是相当紧,估计城门如果迟关一会儿,就直接冲进城了。

    仁杲看到部队战败回来,还听说李世民就在城外,吓得魂飞天外。他下令把城门紧紧的锁起来,闭起眼睛,默默在心里把玉皇大帝和观世音菩萨念了个遍,估计也有可能提到了耶稣。薛仁杲此时根本不会想到,把他的部队堵在城里的,仅仅只有二十多名骑兵。

    到了傍晚,晚霞映红了半边天。在晚霞的掩映下,大批唐军的步兵和骑兵部队追随李世民而来。他们在折墌城的周围安下营来,夜里生起的篝火照的薛仁杲彻夜未眠。

    第二天,薛仁杲精神崩溃了,他觉得玉皇大帝抛弃了他。他看到唐军在折墌城周围貌似有长期居住的打算,他知道他这下子彻底完了。

    仁杲投降了。他在折墌城里苦心经营的一切,都属于了唐军。投降了唐军的薛仁杲,到了长安后,被公开处死。

    可能有人觉得奇怪,为什么之前薛仁杲的主力部队被击溃了,他没有投降。但是李世民带了几十个骑兵冲过来,又没有攻打折墌城,最终薛仁杲第二天就迫不及待的投降了。这是为什么呢,难道薛仁杲是吓大的?

    李世民早就料到了这些疑惑,他在史书中留下了一段精彩的分析。通过这段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李世民的心理学研究水平,绝对达到了博导的级别。下面有请李世民先生来为大家解答一下。

    李世民漫不经心的说:“我只是给对方造成了心理压力而已,让他们来不及从容的考虑当前的形势,所以才攻克了折墌城。薛举的部队曾经打败过我们,又看到我们缩头不出战,肯定会轻视我们。现在,他好不容易看到庞玉的部队出动了,肯定会全力出战。我们虽然最终击败了他们,但是没有有效的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如果不迅速的追击,敌人逃散后,还会慢慢的聚拢起来,薛仁杲把他们重新集结,那么这场战争的结局就很难预测了。现在我们乘胜追击,薛仁杲城中空虚,看到我们大军压境,心里一害怕,就投降了。这种心理学分析的技巧,你们难道看不出来?”

    唐军很多将领看不透李世民的想法,直到他说出来,才恍然大悟。他身边的很多人对他的敬佩又加深了一分,而我也是。

    游戏结束了!李世民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接下来让我们花点时间来谈谈失败的薛举和薛仁杲,他们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客观的来讲,薛举和薛仁杲已经不能定性为人。他们应该被归入禽兽这一族类。

    请原谅我用如此带有侮辱性的词语来描述他们。事实上,他们做的事情都是很黄很暴力的。如果将他们的暴行拍成纪录片,那这部片子肯定是少儿不宜的。

    薛举每次打仗,都能抓到不少士兵。他处理这些被俘虏的士兵的方法很简单,那就是杀。

    单从一个杀字,看不出有什么特别。那我们就更加的具体的讨论一下杀的各种方法。

    古代由于没有枪械和电力,因此枪决和电椅,是没指望的。最普遍的处死方式是斩首。一刀下去,身首异处。

    对于那些注定必死无疑的俘虏,仅仅一瞬间的痛苦,换来解脱,倒也无话可说。

    但是,如果死前的痛苦不仅仅是一瞬间,而是倍受煎熬呢。

    薛举觉得抓到的俘虏,就是一件件精妙的艺术品。他很想欣赏这些艺术品的结构,他对俘虏笑眯眯的,命令他们张开嘴伸出舌头,让人摁住他们的脑袋,然后掏出随身携带的匕首,慢慢的切下那鲜红的舌头。

    光有舌头还不够,那个鼻子怎么样,也割下来吧。

    受害者痛苦的挣扎,和绝望的嚎叫,在他看来,像是一部喜剧。

    他还认为人肉也可以像猪肉那样做成肉酱。于是,他命令把俘虏放在石臼中,头上悬着巨大的石锤,松开锤子,把人砸成一堆肉酱。这样的肉酱,不知道他有没有吃过。

    薛举的妻子,也很有这方面的艺术天分。她最喜欢干的事情,就是把她看不顺眼的人半埋在地里,露出腹部和背部,然后用鞭子或者棍子,使劲的抽打。据说她很欣赏受害人惨叫的声音,很喜欢看人扭来扭去想要躲开棍子的样子。

    如此丧心病狂的事情,他们每次都玩。我一直怀疑,他们这种追求虐待艺术的心理,是不是具有变态的倾向。或者讲的比较科学一点,是一种典型的反人类性格扭曲。

    跟薛举比起来,他的儿子薛仁杲的残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仁杲干过最得意的一件事情,就是吃了著名文学家庾信的儿子庾立庾立被薛仁杲抓到后,始终不肯屈服投降。薛仁杲很愤怒,就下令升起了一堆篝火,把庾立绑在一根杆子上,跟烤乳猪一样,慢慢的烤着庾立。等烤的皮焦肉嫩以后,把庾立的肉趁热割下来,分给身边的将士们一起食用。

    他不光残暴,而且贪婪。他把抓到的有钱人头下脚上的倒悬着,拿醋灌他们的鼻子,拿尖锐的木桩刺他们的下身,逼着他们把财产都献出来。

    看完这些,是不是觉得他们很黄很暴力呢。很暴力毋庸置疑,很黄是因为,大家都是黄种人,皮肤是黄的。

    薛举等人的暴行真真切切的存在着,而这些暴行为什么存在则是一个令人很感到困惑的问题。如果说一切存在都有合理的原因,那么这样的存在,是不是违背了上帝创造人类的初衷呢?是不是上帝真的在这个时候睡着了呢?他难道听任这些事情的发生,却无动于衷!

    人性的神圣,在薛举面前荡然无存。面对这种人,我只能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这样的禽兽,即使李世民不能灭亡他们,我相信,天也必亡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9-13 19:54 | 显示全部楼层
    薛家父子杀的是俘虏,是战败的士兵,这在战争史上却是屡见不鲜,可怕的是不仅杀俘虏,还杀老百姓,而且是成堆论斤地杀,杀了以后充作军粮,这就更恐怖了,李自成战败后,部队的粮食大部分就是人肉,而且是老百姓的肉。
    所以,最恐怖的不是人,而是战争本身,战争能把人变成魔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9-13 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又更了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9-14 12:5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追着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9-14 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俺最近很不善良,所以向楼主砸一张催更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9-14 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王世充

    李渊从宣布唐朝诞生的那一天起,头几年时间,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打仗。打仗的原因不外乎两类。一类是别人主动进犯李渊的势力范围,唐军进行自卫反击。还有一类就是别人不敢惹李渊,李渊没事找事,前去打一仗。临了的时候,把别人打的落花流水,还可以找出一大堆不得不打的理由。

    不过李渊给的理由,倒的确很符合中国的传统价值观。那就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李渊建立的唐朝以正统自居,如果有人胆敢不服,那就让他服好了。

    让人服的手段也很传统。这个手段就是战争。我大致算了一下,从李渊开国以来,直到玄武门之变前的八年时间内,唐和周边的各个割据势力打了约二十四次较大规模的战役。这些割据势力,有占山为王的好汉,有未成气候的小毛贼,还有突厥这个对当时的汉族最具威胁的外族势力。

    实际上,我们得庆幸李渊发动对其余割据势力的战争,正是他努力统一了全国,才让隋末的中原不再是一盘散沙,而凝结为一股强大的力量。这股力量,在以后必将让突厥臣服。

    在那些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中,最强的李密已经烟消云散。剩下的可以与李渊称得上并世之雄的,非王世充、窦建德莫属。下面我们就参照旧唐书的记载,来八一八这两位极品人物。

    王世充,字行满,是一位西域胡人。他取的这个汉族姓氏,是随他继父的姓。他本姓支,他的生父在他年幼时就去世了,他的母亲后来改嫁。

    虽然王世充的长相应该和汉族人有较大的差异,不过在其他方面他汉化的很彻底。他粗通经史,很熟悉法律,精于辩论,擅长把黑的说成白的。这么优秀的条件,放在今天,怎么看都像一个律师的苗子。

    他没能成为一个律师。在那时,干个律师也没什么前途。他向往的是和项羽一样,学习万人敌的本事。另外,他也颇有兴趣钻研一些现在看来比较冷门的专业。比如,用一片龟壳算命的学问,以及占星术。可能他想等以后退休了,说不定在路边摆地摊的时候能用到这些。

    这样一个看上去很有才的人,他的发迹却是从拍马屁开始的。在隋末大业年间,王世充担任了扬州地方长官兼江都宫监这个职务。从以前裴寂的表现来看,当宫监应该算的上一个不错的铁饭碗。行宫里的待遇很不错,应有尽有。需要的时候,还可以把宫女送出去做做人情,只要不被别人知道,应该不会被逼的造反。

    如果这个行宫不像晋阳宫那么偏的话,行宫的宫监还有很多机会接触到皇帝。杨广好几次临幸江都,都住在王世充管理的这个行宫里。有句话叫伴君如伴虎,但是那句话明显是针对不会拍马屁的人说的,而对王世充来说,伴君正好可以施展他的天分。

    他善于察言观色。杨广饿了,他送上山珍海味;杨广困了,他铺就鹅绒枕被;杨广想嘿咻了,他亲自在外面把门。

    王世充从附近搜罗来很多奇珍异宝,装饰了行宫里的水池台榭。杨广感觉到行宫越来越富丽堂皇,越来越觉得做皇帝很有意思,他对王世充也越来越有好感了。

    自然,如果光能拍马屁,也顶多就和皇帝身边的太监争争宠,离枭雄的形象还差的很远。

    乱世给了王世充当枭雄的机会。他的兵法,并不是白读的。

    杨玄感叛乱后,江苏苏州、常州一带有人也趁机起哄,并且很快发展壮大起来。隋军前来镇压不成,结果反而被叛军给镇压了。王世充担任镇压的隋军的副统领,他看到政府军实在没什么太大作为,就在扬州招募了一万多人。用这些本地军人,他屡屡击败了叛军。

    后来他镇守的扬州,遭到了来自北方的孟让的袭击。孟让从长白山一直南下,打到了江苏盱眙县,一路过来,如一群蝗虫。王世充带着隋军,抵抗孟让。两军迎面碰上,一战都没打,王世充就跑了,躲起来了。

    孟让一看笑了,王世充这个小子,就是个律师而已,光会动嘴,怎能动手。我一定要亲手活捉他,把他绑着进入扬州城中。

    孟让仅仅笑了几天,就再也笑不起来了。

    为嘛呢?因为他碰到了当年拿破仑进攻莫斯科遇到的同样问题——坚壁清野。

    孟让的手下就是一帮流窜的土匪军。他们这支土匪军很显然没有国家拨款,没有政府预算,他们所有的后勤保障都要靠抢。现在他们放眼望去,全是空无人烟的荒村,那还怎么抢?难不成自己抢自己。

    没办法,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他们决定兵分两路,一部分人到别的地方去抢,留一小部分人守着王世充。

    孟让好几天没抢到东西,肚子饿的发慌。忽然前方有人来报,王世充带着大批隋军打过来了。孟让哭了,前几天你不打,干嘛非要等到我军人少的时候才来打。哭完后,他带着几十名骑兵赶紧跑了,剩下他的那帮土匪兄弟被杀的叫苦不迭。

    杨广看到了王世充这几次表现非常不错,认为他不仅是个宠臣,也是个能臣,更加的倚重他。于是,王世充奉命,继续征讨了几次小毛贼。

    随后,他碰上了一件大事。这件大事,让王世充在杨广心目中的地位有了质的飞跃。

    大业十一年(615年),突厥把杨广围在了雁门。王世充把驻守扬州的所有部队都派往雁门关赶去救急。同时,他经过深思熟虑,做了以下几件事。第一,在军中蓬头垢面,没心情搞的油光粉面。第二,悲泣无度,哭的天昏地暗,哭的比他幼年时丧父还悲痛。第三,晓夜不解甲,睡在草褥上,时刻准备着去保卫杨广。

    他所作的这几件事,杨广肯定看不到。不过,杨广却听到了。

    杨广心想,我靠,这样的人简直就是一个大大的忠臣!没有人比他还忠心了。

    王世充所作的这些事,是不是很具有典型性?什么,他做的表现力不够强?那你来教教我,到底怎么样才能表现忠心表现的更强烈一点,赶明儿我也去我们领导那边表现一下,说不定还能从个提鞋的,变成跑腿的呢。

    废话少说,我们来继续研究王世充。

    我想,在古今所有的皇帝当中,除了极个别以外,其他的基本上都属于那种把臣下的忠心看的比能力还重要的人。想想也是,一个人能力再强,没有忠心,不肯为自己办事,那还要他干嘛。所以,你可以什么都不会,就跟太监一样。但是,如果你表现的特别忠心,而且博得了皇帝的赏识,那么,即使下面没有了,也能够飞黄腾达的。

    从雁门事件以后,哦,不好意思,为了避免歧义,防止某些带有不良思想的人,误把雁门事件听成艳照门事件,我决定使用全称——雁门关事件。

    从雁门关事件以后,杨广在心里,暗暗的对王世充竖起了大拇指。接下来,碰到什么紧急情况,他应该会首要考虑一下王世充这位好同志。

    王世充老是征讨小毛贼,也觉得没什么成就感。不久,王世充就迎来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场战争,与李密的战争。

    上次提到,李密在洛口仓围住洛阳,把杨广给惊动了。杨广感觉到李密不是一个很容易对付的角色,要搞定李密,得让他手下的悍将出马。他想到了王世充。

    杨广拍着王世充的肩膀,对他竖起了大拇指,说,宠臣能臣忠臣融为一体的王世充同志,去,去给朕把李密这个小子狠狠揍一顿,揍的不狠不要回来见朕。

    杨广想想,也许觉得这样子光给王世充压力也不好,他又说了一句,不要担心荣华富贵,我把你提拔为将军,我看好你哦。

    王世充信心爆棚的出发了。他得到了杨广的授权,全权负责洛阳一带防务。

    与李密第一战,不分胜负。

    与李密第二战,不分胜负。

    与李密第三战,还是不分胜负。以下省略一百来行相同的陈述。

    杨广拼命催促,快点打呀,快点打呀,打个胜仗给朕看看呀。

    王世充无奈之下,面对着李密这个军事天才发动了一次被迫的全面进攻。

    与李密第一百零一战,胜负终于分了。王世充被李密打的屁滚尿流,加上天气寒冷,战死、冻死的士兵占隋军总数百分之八十以上。

    王世充这个没什么太大战功的二流军事将领,站在了一个十字路口。路口向左看,是继续当个征讨小毛贼的将领,当然以后也没什么太大作为,顶多继续拍拍杨广的马屁。

    而路口向右看,则是一个令人感到炫目的前景。面对着如日中天的李密,王世充要想尽一切办法,最终击败李密,这样,他不仅可以一跃成为隋军中的一流将领,而且毫无疑问的他的部队将占据王牌主力的地位。有了这样的骄人战绩和雄厚资本,他不必拍马屁,杨广也得对他另眼相看。

    王世充能从十字路口向右转吗?废话,前面讲李密的时候都已经讲了王世充最终搞定了李密。但是这中间,还有很多曲曲折折的小故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9-14 2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极光的正史笔法运用很牛叉啊,互现补叙,使得人物越来越丰满,而且不累赘,真让哥哥钦佩不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9-14 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荒原 于 2010-9-14 20:58 编辑

    人们在评述战争的时候,总是喜欢站在胜利者的角度,充满一种豪气和革命浪漫主义精神。所以往往看不见战争本身的罪恶。
    上次说的李自成还算好的,还有比他更残忍的黄巢,这些人本来都是社会底层的普通老百姓,一旦经历了战争,立刻就变成了谁也不认识的魔鬼,实际上因为他们是失败者,所以他们的战争行为被充分暴露了,而胜利者呢?胜利者就没有做过同样的事情?
    我们都是看着红色电影长大的,似乎我们的队伍从来都那么善良,那么充满了人性,而被忽略或者掩盖的红色恐怖究竟与白色恐怖有多大的差别?或者也许可能更甚!
    绝大部分战争影片因为级数的要求,往往不允许太血腥,所以战争的场面很难给人巨大的出自灵魂的震撼,曾经看过几部国产的战争大片,影片中着力表现的战争场面全是在冲锋中,确实充满了革命浪漫主义色彩,但真正的战争是这样的吗?我一个远房的爷爷参加过徐蚌会战,当然,我们称之为淮海战役,他告诉我电影上的画面实际中是不存在的,更多的人是在地上爬,或者是在尸体上滚,腰是没有高于90°的……
    看过大棒子拍的一部战争影片,反映的是我们称之为抗美援朝的战争,战争场面的刻画却是很逼真,到处是残肢断臂,尸体甚至伤员的身上爬满了蛆虫,痛苦的叫喊声甚至掩盖了枪炮的声音……这就是战争,所以主人公从一个正常人变成了一个战争疯子。
    在冷兵器时代,恐怕更为惨烈吧,刀枪直接与皮肉接触,刀刀见血,枪枪见红,一刀下去,脑袋没了,血喷出两米高,胳膊掉了,手指在地上乱动,身上的肉翻起来了,看得见里面森森白骨,地上黏糊糊的全是红色……这才是战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9-14 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荒原你个恶心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9-14 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荒原你个恶心的.
    babylionfay 发表于 2010-9-14 21: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9-15 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9-15 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偷懒了,今天没更。。。。。
    催更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9-15 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此好文,我再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5-5-18 10:44
  • 签到天数: 6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10-9-15 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荒原,别说这么暴力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4-5-6 03:57 , Processed in 0.04680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