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504|回复: 11
收起左侧

浅说对联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12-21 16: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帖]对联
其实,在联版子版资料库,有很多的资料被忽略着,从今起,我和其他版主一起,和大家共同从头复习功课,和楹联爱好者尽情交流。首先第一贴,自然是先说说什么是对联吧。



中国楹联,源远流长,内容丰富,种类繁多。对楹联的分类,也有多种多样的看法。有人从平仄关系上将楹联分为平仄协调的楹联和不拘平仄的楹联;有人从字数上将楹联分为短联和长联;也有人从内容上分为写景联、庆贺联、赠答联、奇巧联……等。这里的分类主要是从楹联的功用上划分的,但这也只是相对而言,有些对联其实是兼有多种作用的,按功用划分也就难免有交叉之处。
   所谓“春联”,又叫“春贴”,是为庆贺新春佳节而作的楹联,是对联重要的一种形式,也是最常见的对联。春节作为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新旧交替之际,人们总喜欢在门上贴一副对联,借以烘托喜庆气氛。这种楹联,多是寄情抒怀,希望一年吉祥如意,含有迎新春、颂盛世之意。在我国,无论塞北、江南,乡村、城市,机关、军营,都有贴春联的习惯。各行各业有不同的喜庆联语,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都洋溢着春的气息、时代的气息和喜悦的气氛。比如:
   一元复始;
   万像更新。
   祖国有天皆丽日;
   神州无处不春风。
   化雨润尧天,溯年年秋实累累,要结仙桃先播种;
   东风吹大地,喜树树新机勃勃,但看杨柳便知春。
   大地回春,青山绿水,祖国千般美;
   日暖神州,人寿年丰,幸福万年长。
   上上下下,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添一岁;
   家家户户,说说笑笑,欢欢喜喜,均过新年。
   随着时代的变迁,不同的时代赋予了春联不同的内容和风貌。历史上留下了许多好的春联,但随着岁月的沉淀,有的显得陈旧了一些,如:
   爆竹一声除旧;
   桃符万户更新。
有人将其稍加改动,则显得清新不少:
   爆竹二三声,人间易岁;
   梅花四五点,天下皆春。
   春联用语一般轻松欢快,喜气洋溢,切情切景,大红色彩配上吉祥话语,为春节平添了欢乐气氛。在古时,人们撰贴春联主要是突出其喜庆气氛,多用一些吉祥词句,而不过分追求其内容。新中国成立以后,时代赋予大地以新的生机,春联也相应有了新的变化,人们在突出其喜庆气氛的同时,注意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在以歌颂祖国、自由、劳动、团结等为主题的春联大量涌现,给人以全新的感觉。如:
   翻身不忘本;
   饮水当思源。
   劳动门第春光好;
   勤俭人家喜气多。
   喜鹊登梅唱祖国千秋富贵;
   春风化雨催改革万象更新。
   写春联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春联的内容要求写吉利喜庆的话,避免用不吉利的字、词以及同音、谐音;
   第二,春联要注意用词恰如其分,不要过于浮夸、喧染;
   第三,避免用一些现成的套话、空话、大话,要注意内容的创新,体现出时代精神;
   第四,行业春联要注意写出自身特点。
   所谓节日联,是针对各种节日,以示庆祝、纪念,使节日倍增欢乐、热烈、隆重气氛而撰写的联语。这种节日联语,可以说是春联的扩大和演化。目前,它已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楹联形式。比如:
   桃李满天下;
   教化遍中华。(校庆联)
   万家元宵夜;
   一街太平歌。(元宵节联)
   人逢喜事尤其乐;
   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节联)
   脉脉深情似春晖育桃李;
   耿耿丹心如烛光照春秋。(教师节联)
   军爱民意如山重;
   民拥军情似海深。(“八一”节联)
   节日楹联既富节日气氛,又切合撰联对象,具有极强的针对性。我国的传统节日众多,除春节外,还有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政治性节日和国际性节日有元旦、“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七一”党的生日、“八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节等,每个节日都有其自身的意义,所以在撰写节日联时要针对每个不同的节日特点,写出与其相关的喜庆联语,切不可张冠李戴或意象混乱,以免贻笑大方。
   请看这副元宵节联:
   灯月灿华筵,留得元宵余景,问当场谁惜千金一刻;
   笙歌沸羽曲,果然大地长春,能胜赏再来五夜三更。
灯月灿烂,笙歌起伏,此情此景,作者突摩托车异想,向人们提出了一个世人极易忽视的问题:“问谁惜千金一刻”,意在告诫人们时间的可贵,此点睛之笔,余味无穷。“能胜赏再来五夜三更”,道出了人们对良宵的无限向往。联语意境含蓄,感情真挚,读后令人在冥冥之中倏然得以艺术的净化,以激发人们对人间良辰美景的无限依恋和追忆。
   请看一中秋节联:
   共赏圆月,不忘骨肉父老;
   喜迎中秋,怀念台湾同胞。
“情”是文学作品的灵魂,对联与诗歌同道,要写出深情,方为上乘,此联做到了这一点。同是写中秋,作者不是为写景而写景,而是由此想到“天涯共此时”的台湾同胞。一种渴望团圆、统一祖国的真挚之情跃然纸上。联句在对仗方面虽不甚工,然“不以辞害义”,可为宽对之例。
   有一副国庆节联:
   四海扬波,万朵金菊迎盛典;
   八风送爽,一天丽日耀长安。
国庆之际,正是金菊盛开之时,作者抓住这一物象,以抒发人们喜迎国庆的喜悦心情。对工严谨、联语明丽,全联充满节日的喜庆色彩。下联“长安”意喻“长治久安”,表达了人们对祖国的深情祝愿。
   婚嫁联又称“喜联”,是嫁娶的专用联语,或见于大门、洞房门,或见于妆台旁、花轿上……其主要内容是表示对新婚夫妇的赞美、夸奖、祝愿以及婚嫁的喜庆场面等。比如:
   荷开并蒂;
   芍结双花。
   箫管并举;
   凤凰来仪。
   镜里彩鸾留倩影;
   钗头艾虎助新妆。
   男女双佳好似鸳鸯鸟;
   婚姻两愿喜结连理枝。
   友以瑟友以琴梅花香度桃花暖;
   麟之趾麟之定仙人信付玉人来。
   结婚,是人生的一件大事,喜庆祝福是婚嫁仪式的内核。结婚以悬联的形式誌禧,是我国人民的传统习俗。一副热烈、吉庆、幽默的婚嫁联会给婚礼增加无限情趣。以上都是旧时常见的婚联,现在许多人在撰写婚联时则喜欢推陈出新,除了对吉祥之辞增添新的含量,有人还将新郎、新娘的年龄、姓名、职业、恋爱过程等融入或嵌入联句之中。这是婚嫁联的一个创举,更容易为人们所接受。比如下面一联:
   眼镜大夫,采中西,治顽疾,药到病除,交称华佗扁鹊;(医生)
   斯文小姐,呕心血,育桃李,餐忘寝废,堪誉蜡烛春蚕。(教师)
全联以新郎、新娘的职业为主线,新郎是医术高超,堪称当代华佗扁鹊的眼镜大夫,新娘是道德高尚,堪比蜡烛春蚕的人民教师,真的是“门当户对”。
   再请看下联:
   爱情如几何曲线;
   幸福似小数循环。
这是一位数学教师的结婚贺联。这位教师正逢十年浩劫,因出身问题而受到牵连,婚事一直拖到平反昭雪之后,历经磨难的一对恋人终于如愿以偿。联语形象以运用了数学名词反映了恋人的坎坷经历,并祝福他们的幸福生活。韵味浓郁,耐人寻味。
   写婚嫁联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提倡宣传婚姻法,倡导婚姻自主,反对包办婚姻。要宣传节俭办婚事、优生、优育等新时尚。
   第二,内容除祝福贺喜外,要多勉励新婚夫妇,互敬互让,互帮互学,共同进步,为社会作贡献。
   第三,注意用词文雅、大方,切忌用庸俗、低级趣味的戏谑之辞,否则不但大煞风景,还会闹出笑话。
   第四,写婚嫁联要注意结合时令、姓名、职业等来写,能给人以贴切、新颖、亲切的感觉。
   为庆贺父母、长辈或亲朋好友的生日而撰写的对联叫寿诞联。寿诞联应在“寿”字上做文章,尽力去表达欢愉之情,应选热烈、积极、具有活力的字句入联,主要以歌功颂德、评价业绩、祈祝康健等方面入笔,有的寿联还切入时令、年岁或身份等。
   现在所见的较早的一副寿联应是北宋孙奕《履斋示儿篇》中所载,黄耕庚夫人3月14日生,吴叔经作联贺道:
   天边将满一轮月;
   世上还钟百岁人。
联语诗味犹浓,且立意精巧,笔致含蓄、自然,比喻得法,韵味无穷。
   写寿联多借助比喻手法,并多以长寿之物以咏之,如:
   汉柏秦松精神;
   商彝夏鼎气概。
下联是将寿者的岁数切入联内,加以发挥。请看:
   数百岁之桑弧,过去五十,再来五十;
   问大年于海屋,春华八千,秋实八千。
联中“桑弧”即用桑木做的弓,这里寓指男子当立志四方,“大年”指长寿,“海屋”为古人祝寿之吉辞。此联笑傲人生,大度浪漫,用典贴切,想象丰富,乃寿诞联中之佳品。
   也有的将寿者的职业、身份切入联内的,请看紫金山天文台献给著名天文学家张钰哲先生的一副寿联:
   测黄道、赤道、白道,深得此道,赞钰老步人间正道;
   探行星、彗星、恒星,戴月披星,愿哲翁成百岁寿星。
张钰哲原为紫金山天文台台长,从事天文工作六十多年,为天文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联语巧嵌“道”、“星”这两延伸性极强又与天文相关的字,层层展开,把张老的职业、品格、姓名、精神等融会贯通,以烘托赞颂、祝愿之辞,联语比喻得体、一语双关、文精意深、构思奇妙、立意深刻、令人折服。
   也有自作寿联者,请看郑板桥自寿六十岁联:
   常如作客,何问康宁,但使囊有余钱,瓮有余酿,釜有余粮,取数叶赏心旧纸,放浪吟哦,兴要阔,皮要顽,五官灵动胜千官,过到六旬犹少;
   定欲成仙,空生烦恼,只令耳无俗声,眼无俗物,胸无俗事,将几枝随意新花,纵横穿插,睡得迟,起得早,一日清闲似两日,算来百岁已多。
作者以豁达的笔触,写出自己六十生日的出世心境,我们不妨将其看作是他辞官后的养生之道。
   作寿联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根据寿者的情况有针对性地构思遣词,不要面面俱到,而忽视了主要方面。
   第二,联语要与寿者的身份、年龄、职业、功绩等相当,用典要恰当。
   第三,联语不要使用那些陈腐言辞;
   第四,寿联用语要分清性别,不可混用,而致使意象面目皆非。
   致挽联,简称挽联,有的地方叫丧联,系由挽词演变而来,是一种人们用于对先人、死者表示缅怀、寄托哀思的对联。这种对联往往能把肃穆的场面渲染的更加庄严,白纸配黑字,透过联语,唤起人们对死者的追念和尊敬之情。对联的内容主要在“挽”字上下功夫,以表示人们对死者的景仰之情。
   请看下联:
   一哭尔琢,二哭尔琢,尔琢今已矣!留却重任谁承受?
   生为阶级,死为阶级,阶级后如何?得到胜利始方休!
这是毛泽东在王尔琢追悼大会上所作,对联运用“词语同位”法,上下联分别以“尔琢”、“阶级”在相同位置上重复三次,以“一哭”、“二哭”、“生为”、“死为”层层递进,令人悲恸之情油然而生。再看毛泽东的一副挽母联:
   疾革尚呼儿,无限关怀,万端遗恨皆须补;
   长生新学佛,不能往世,一掬笑容何处寻。
1919年10月,毛母逝世,毛泽东把对母亲的无限深情凝于笔端,描绘了母亲病中呼儿的感人场景和儿未能尽欢的愧疚之情,对母亲信佛而不能长生的惋惜,追忆了母子间的深情,充分表达了母爱之深沉和哀思之无穷。
   请看两副挽名人联:
   偏偏在战的热望中,鲁迅死了!中华民族要大哭,无产阶级要痛哭,前进作家更是要狂哭!
   偏偏在降的阴影里,鲁迅死了!帝国主义会暗笑,专制恶魔会狠笑,落后文人也许会惨笑!
这是北平风沙文艺社挽鲁迅联,该联一反传统作联常规,打破力避同字相对的戒律,以突出主题,表明了鲜明的爱憎及沉痛的心情。
   经学驾唐宋而上;
   其人在儒侠之间。
这是一副挽国学大师章太炎的对联,联中对章太炎一生做了概括性的评价,上联赞学问,下联颂人品,字精意穷,大气磅礴,笔墨传神。
   过去农村用挽联较少,近年来,广大农村在移风易俗方面有了新的改观,村上死了人,写一副挽联已是常事,这表现了农民文化素质不断提高。请看下联:
   白手起家经甘苦;
   黄泉寄梦问稼穑。
一看便知,这是追悼一老农的挽联,此联语言朴实,真切感人,不见悲哀之辞,却发悲哀之声。
   为人写挽联要注意:
   第一,称颂死者功绩要实事求是,不要随意拔高;
   第二,不宜用华丽辞藻或空话、套话,以免以辞掩意。
   第三,注意挽者与死者的关系,用词要得当,感情要凝重。
   在哀挽联中,自清代起又出现了自挽联。自挽联多属文人游戏之作,或叹身世之悲凉,或叹世态之苦寒,或情痴今世,或神往来生,不一而足,多突出一个“戏”字。从此可见作者旷达、风趣、从容不迫,表现了其人视死如归的乐观心态。
   把死看作是一次远游,这样的人是不多的。晚清文人杨绍基在临终前写过这样一副自挽联:
   枉读十年书,叹今朝黄土埋文,当日悔抽人似茧;
   休灰千里志,待再世青云得路,那时豪吐气如虹。
上联叹人生短促,读书枉费。下联笔锋一转,寄予再世,其中饱含酸甜苦辣之情。个中之味,读者从字里行间定会咀嚼一二。
   请看下联:
   我愧无能,册载功夫,可谓谣焉,终难活贫者病根,富家钱癖;
   人死何知,五尺棺木,亦云足矣,更毋须经忏损产,苫块伤身。
联语带一腔正气,为不能治好世间贫富之病而成为憾事。下联嘱其家人丧世从简,莫劳命伤财,颇有进步思想,仁者之心,跃然纸上。
   再看下联:
   倘此日骑鲸西去,七尺躯萎残荒草,满腔血洒向空林,为谁来歌骚歌曲,鼓琵琶井畔,挂宝剑枝头,凭吊枯木秋魂魄,情激千秋,纵令黄土埋予,应呼雄鬼;
   喜今朝化鹤东还,一瓣香祝完本性,三身月显出金身,愿以此为樵为渔,访鹿友山中,订鸥盟水上,销磨锦绣热心肠,逍遥半世,只怕苍天厄我,又作劳人。
这副楹联的作者左宗棠,是清代名臣、名将,一生战功赫赫。在其27岁之时,因重病不起,乃作此联自挽,从联语可以看出,左宗棠自年轻之时就满怀壮志、一身豁达。
   墓祠联,属于哀挽类的范畴,用以缅怀古人,启迪后人,弘扬正义,鞭挞邪恶。
   杭州西湖,有一岳庙,庙中有一联:
   王业偏安,叹息北征将士;
   精忠报国,伤心南渡君臣。
此联以咏史之笔触,鲜明地表达了人们的爱憎,游人可从此联中获得启发,从中激发人们对民族英雄的敬仰之情。
   湖南省岳阳市周瑜墓有楹联曰:
   顾曲有闲情,不碍破曹真事业;
   饮醇原雅量,偏嫌生亮并英雄。
此联以叙事见长。上联是说周瑜不但有熟通音律的才华,更有卓绝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手腕,以佐孙权破曹。当时吴国流传“曲有误,周郎顾”的民谣。下联是说周瑜过于好胜,心地狭窄,最后被诸葛亮三气而死。这里以饮醇酒而喻处世,说明有雅量方能成大事的道理。
   请看浙江绍兴风雨亭联:
   江户矢丹忱,感君首赞同盟会;
   轩亭洒碧血,愧我今招侠女魂。
此联是孙中山先生在辛亥革命时为民主革命时期爱国女杰秋瑾而作。联语感情真挚,同志之情溢于言表。可谓此联中之佼佼者。
   安徽安庆市徐锡麟烈士纪念楼联,写得尤为动人:
   登百尺楼,看大好河山,天若有情,应识四方思猛士;
   留一抔土,以争光日月,人谁不死?独将千古让先生。
徐锡麟为民主革命烈士,在谋刺敌人时被捕、遇害,此联气势雄浑,一气呵成,大有与江水争流之势。
   对联出现之初,以春联、题赠、应答等形式为主。自宋以后,人们开始将联句题于建筑物上的楹柱上,由此“楹联”一名始出。因其经久性较强,对联的内容亦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因而传世之作颇多。
   风景联多用于名山大川、园林别墅等地,这种对联与名胜联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管采用何种手法,均不涉及人物、历史、典故等,只是在写景上做其文章。
   请看杭州西湖平湖秋月处有这样一副联:
   万顷湖平长似镜;
   四时月好最宜秋。
此联采用了嵌字手法,联句中在不同处散嵌“平湖秋月”四字,因联句未见景外之物,只是在写景上延伸开来,以“镜”饰“湖”,以“秋”状“好”,给人以美好意境,空灵可爱,是一副很不错的风景联。
   有人为秦岭题联曰:
   障南阻北;
   拔地分天。
此联仅用八个字,便把一个巍峨连绵三千里的秦岭活脱脱展现在人们面前,真乃惜墨如今,恰到好处。“拔地分天”一句,令人触目惊心,拍案称奇。一个“分”字格外传神,远胜力劈华山之势。
   湖南长沙岳麓爱晚亭有一联,写得朴实别致,联曰:
   晚景自堪嗟落日,余晖凭添枫叶三分色;
   春光无限好生花,妙笔难写江天一色秋。
此亭原称“红叶亭”,又称“爱枫亭”,这副联概括了爱晚亭周围枫叶艳红的美景。上句以实处入题,下句以虚处落笔,一实一虚,便把江南胜景描绘的一览无余。
   新疆天池,也称瑶池,风景十分优美,据传说是王母娘娘的住地,有人为此撰写长联如下:
   飞鸿映天光,秋妍冬灿,屋脊冰场舞翩跹。锦雉低翔,银峰奇幻,天山竟美诗情艳,何须筑王母九苑;
   巧艇掀池浪,春媚夏葱,花丛野筵唱珑玲。金鳞荡漾,林涛歌喧,池水微寒浴兴欢,胜过那西湖三潭。
联语详细地写出了天池四季的美丽风光,像一篇优美的散文诗,而且,以上联的“天光”、“天山”对下联的“池浪”、“池水”,形成嵌字格式,透出“天池”二字,作者用心,可见一斑。
   所谓名胜古迹联,是指为某一名胜古迹撰写、镌刻的楹联。名胜联,多用于亭台楼榭、殿阁寺庙、名山大川等古迹处。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风景名胜甲天下。古今名人来到这些名山大川、古迹胜地,往往因触景生情而兴致大发,欣然而命笔。这些楹联,或镌刻于亭台楼阁,或分贴于寺庙祠墓……以抒发兴致和情怀,他们留下的那些立意深远的楹联佳作,不但为山水增色,美化了环境,又是游人吊古凭史的场所,既陶冶了人们的情操,又得到了大自然的享受,所以世世代代为人所称道传颂。名胜联就创作手法而言,可分为写景、咏史、叙事、抒情、议论等。比如:
   狂到世人皆欲杀;
   醉来天子不能呼。
这是安徽当涂采石矶太白楼联。李白的一生,值得称赞的地方很多,但楹联的作者撷取典型的事例,利用短短的七字联,像漫画一样,略勾勒几笔,便将大诗人描绘到神情毕现的程度,全联句短意长,对仗工整,遣词高妙,实为大手笔之作。
   再看下联:
   新松恨不高千尺;
   恶竹应须斩万竿。
这是陈毅同志为杜甫草堂所撰楹联,乃集杜甫诗句而成。他还独具匠心地加上一段跋语:“此杜诗佳句,最富现实意义,余以千古诗人,诗人千古赞之。”可谓别出心裁,富有新意。
   黄鹤楼有一佳联更令人叫绝:
   何时黄鹤重来,且自把金樽,看洲渚千年芳草;
   今日白云尚在,问谁吹玉笛,落江城五月梅花。
此联化鲁班筑黄鹤楼、吕祖吹箫跨鹤的民间传说,兼叙事、抒情、议论、写景于一炉,形象地描绘了黄鹤楼美丽、壮观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
   请看下联:
   心在汉宝,原无分先主后主;
   名高天下,何必辩襄阳南阳。
这是清代在河南南阳做知府的湖北襄阳人顾嘉蘅所写,因诸葛亮名高天下,两省便争诸葛亮故居之处所,顾嘉蘅不敢开罪当地豪绅,又怕承当出卖桑梓之名,便撰此妙联,既赞诸葛亮,又抹平两省争执,可谓公允。但这场争论并没有因此而平息,1990年发行《三国》邮票第二组“隆中对”小型张时,因湖北、河南两省争夺“隆中对”的首发式地点,并组成代表团进京申诉,以至设计受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和北京师范大学魏晋南北朝研究所曾专门组织“诸葛亮躬耕地”学术讨论会,诸葛亮躬耕地在湖北襄阳的说法得到大多数的的赞同,同时史学家们也认为,就像文武赤壁一样,襄阳南阳的诸葛胜迹也是完全可以并存的。顾嘉蘅的题联,真不愧为名联绝作。
   官署联多指旧社会悬于朝府县衙等各级官府门庭的楹联,这类对联多有施政演说的味道。因官员的处世态度不同,所撰楹联内容也迥然不同。有装点门面的,有沽名钓誉的,也有警世言志的。
   明代大哲学家王阳明每赴新任,都要以两块高脚牌做为行队前导,两块木牌上写就一副引人注目的对联:
   求通民情;
   愿闻己过。
联语简明、精到,很好地表现了他的官风和政愿,似乎告诉人们,与民通情,其官必正。
   下联是福建福安县衙的一副对联:
   什么叫好官?能免士民咒骂足矣;
   有何称善政?只求狱讼公平难哉。
人们知道,在旧社会,几乎无官不贪。“衙门口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便是旧官衙的真实写照。但也不乏清官廉吏,这位作者则要做“免士民咒骂”的“好官”,行“狱讼公正”的“善政”,实在难能可贵。如真落到实处,当是此地百姓的造化。此联采用自问自答的疑问句式,用“只”、“能”提出了为官的最低标准,同时也道出了为官的最高标准,使人品出为官清廉的难处。
   下联是山东金乡县令王玉池自撰的县衙大门联:
   眼前百姓即儿孙,莫言百姓可欺,当留下儿孙地步;
   堂上一官称父母,漫说一官易做,还尽些父母恩情。
联句写得很富人情味,读之令人心动。据传,王县令在任期间,赈济灾民,断案公允,生活清廉,博得县人爱戴,在旧社会能做到这一点是难能可贵的。
   也有不少贪官好沽名钓誉,为自己脸上贴金。分明是婊子,还要立牌坊。有一个贪官在自己大堂上写过这样一副对联:
   得半文天诛地灭;
   听一情男盗女娼。
这副对联看上去是一副绝妙的清廉衙联,别无挑剔。实则不然,此县衙贿赂者、说情者络绎不绝,县令全部“笑纳“。有亲近人提醒他:“你难道忘了大堂上那副对联?”县令说:“我没有忘啊,因为我得的不是半文,听的也不止一情啊。”此联关键问题在“得半文”、“听一情”二句上。其句用了偷换概念,“半文”、“一情”谓之极少数,它给人们的概念是,极少数的钱,再小的情都不受理,再多的钱再大的情就更不会受理了。谁知他却踢开了同一律,来个“急转弯”,从另一处落笔,用语狡猾。这是说,除了半文钱,得多少钱也不会天诛地灭了。下联亦同理。此联具有浓郁的讽刺意味,多被后人当做笑话传于世
   宅第联,也称厅堂联,常用于大门、内门、后门、中堂等处,它属装饰联的一种,以装饰环境、烘托气氛,联语多以祈祝祥瑞、借物抒情、规范品德、激励功业、闲情逸致等内容为多。因宅第联用的时间较长,所以写作这类联时不宜趋时,要具有概括性和说理性,同时,应体现出主人的性格特点。
   如这副宅第联:
   好山入座清如洗;
   嘉树当窗翠欲流。
联语清新宜人,且对仗十分工整,令人想起“槛外远山排闼绕”之名句,意境优美,多发联想。
   请看郑板桥写的一副宅第联:
   一庭春雨瓢儿菜;
   满架秋风扁豆花。
本联立意奇巧,构思怪异,作者将常见的两种意象凝入一句之中,使读者不禁生发奇思妙想,一幅活生生的农家风物倏然跃入纸上,给人以美的感受。
   邓元白自题宅第联更显得豁达、洒脱:
   茅屋八九间,钓雨耕烟,须知富不如贫,贵不如贱;
   竹书千万字,灌花酿酒,可知安自宜乐,闲自宜清。
说联句文辞奇妙,不如说作者思想超凡,无深远的心境,很难写出如此好句。
   我们看下面这副宅第联:
   无狂放气,无道学气,无名士风流气,方称儒者;
   有诵读声,有纺织声,有小儿啼哭声,才算人家。
上联以“无”、“气”形成复辞句,形成排比,点出儒者的礼仪之风;下联以“有”、“声”的复辞句形成排比,描绘了想象中的农家景象。此联是说儒家修身养性,持家为人的具体模式,手法出奇制胜,用字俗中见雅,堪称联中佳品。
   在楹联家族中,行业联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三教九流,五行八作,无不见到它们的身影。但就楹联发展来看,酒馆、茶馆、旅店、饭店、理发店、戏台等行业的楹联无疑是其中的代表者。以下只介绍其中的几种,其它行业可以举一反三,从中体会。首先介绍酒馆联。
   中国的酒文化闻名中外,酒与中国古文化有着不解之缘。“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千百年来,不知醉倒了多少文人墨客,酒馆联也从中国酒文化中受到熏陶,像一瓮浓郁的美酒,陶醉着一代代炎黄子孙。
   有一家酒馆联这样写道:
   酌来竹叶凝杯绿;
   饮罢桃花上脸来。
此联对仗工巧,以“竹叶”对“桃花”,竹叶酒、桃花腮,如此形象、新奇,可见作者用词之独到,见情见智,明丽隽永,把酒赏联,倍添酒之醇香。
   福州广聚楼联以奇趣见长:
   美酒可消愁,入座应无愁里客;
   好山真似画,倚栏都是画中人。
据说,此联是一位名叫区菊泉的人所撰。作者立意精湛,出手不凡。上联之意为:人说“借酒浇愁愁更愁”,但在这里却别有风味,何也?酒美之故也。下楼则盛赞楼美,到此地如同人在画中游,真是“似人间,不似人间”。
   下面一副联与上一联相比,则豁达、通俗的多,给人一种亲切之感:
   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饮杯茶去;
   劳力苦,劳心苦,苦中作乐,拿壶酒来。
这是成都的一家酒楼联,联语自然天成似脱口而出,近乎白话,细心品味,人间苦乐情状,可谓淋漓尽致矣。
   兰州五泉山酒仙殿的酒店联这样写道:
   酒当吃醉时,笑也真,说也真,露出真机,便带几分仙气;
   仙到修成后,天可乐,地可乐,得来乐趣,岂止一个酒狂。
这副联写得淋漓洒脱,不遮不掩,将酒醉后的真情坦露无余,言外之意是在说:人间真情是在酒醉之后。也许,饮酒与成仙有关,但人能修成仙就不是像醉酒那么容易了。此联还采用镶嵌法两嵌“酒仙”二字,更是锦上添花。
   顾名思义,药店联是宣传药物性能、医道医德方面的对联。药店联形式各异,有的以药名成趣,有的则直书胸臆,有的转类,有的嵌字,有的谐音,有的拟声,手法不同,各具千秋,不一而足。
   请看一药店联:
   神州到处有亲人,不论生地熟地;
   春风来时尽著花,但闻藿香木香。
此联立意高妙,不同一般。上联巧用“生地、熟地”二味中药,自然贴切,言及祖国处处有亲人;下联言外之意,药店百草飘香,有妙手回春之方,药到病除。联语亲切可爱,顺理成章。
   过去有个医师叫程道周,他在自家的药店题了一副对联:
   但愿人皆健;
   何妨我独贫。
文如其人,从联语中人们会体会到:程先生一定是一位心地善良、慷慨为人的好医生,简直就是个活菩萨。与另一联“但愿世间人无病,何妨架上药生尘”有异曲同工之妙,顿时便缩短了药家与顾客的感情和距离。
   有一家药店这样写道:
   药有人参酒,人勤历业举;
   店售和血丹,和睦万事兴。
此联巧在联中嵌有“药店人和”。“人和”为三才之一,古人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该店主注重和气生财之道,此联见地不凡,堪称妙对。
   近年,有人在药店联中这样写道:
   湘子吹箫,齐歌四化;
   天女散花,同贺三春。
此联采用借代法,巧妙地将“神曲”、“降香”二味药名以“湘子吹箫”、“天女散花”代之,增添了对联的文学品味,联语上下段句衔接自然,内容浪漫、欢畅,绘出了一幅歌舞升平、盛世无疆的画面,富有时代感,是一副很难得的佳对。
   与药店联相关的,有一类药名联,以药名成对,意在造成一种奇趣和意境。因中草药种类繁多,药名五彩斑斓,且多含双关语意,故近代多有佳作流传于世。
   请看下联:
   栀子牵牛犁熟地;
   灵芝背母入常山。
全联用六种药名成对,“背母”即“贝母”,“常山”既是药名又是县名,联中只缀入“犁”、“入”二字,做为谓语把他们组成两个拟人化的生动句子,“栀子”、“灵芝”做了拟人化处理,在对仗方面“牵牛”与“背母”是动宾词组相对,“熟地“与“常山”是偏正词组相对,结构工整,平仄无差。
   药联多用拟人手法,但要内容贯通,无斧凿之痕,并非易事,在这方面,下面一副药联实属难得。请看:
   白头翁,持大戟,跨海马,与木贼、草寇战百合,旋复回朝,不愧将军、国老;
   红娘子,插金簪,戴银花,比牡丹、芍药胜五倍,从容出阁,宛如云母、天仙。
此联上下联分别嵌入九味中药名,这么多的药名组成联语,却毫无堆砌、杂乱之感,反而自然、贴切,相得益彰,不闻草药味,倒像是分别描述一位历经沙场的老将军和一位待字闺中的少女的不同形象,老将战功赫赫,威风八面,少女雍容娴雅,貌若天仙。此外,做为串连中药的几个动词“持”、“跨”、“插”、“戴”、“胜”用得准确生动,为联语增色不少。全联构思奇特,独具匠心,对仗基本工整,历来被人们所称道。
   理发店联,在行业联中别具一格,不乏许多名联佳作。好的理发店联多立意独到,寓意无穷,或一语双关,或出奇制胜,给人以艺术的享受。
   请看一家理发店联:
   操天下头等大事;
   做人间顶上功夫。
此联巧用双关语,将常用口语“头等大事”、“顶上功夫”巧入联中,使人有出奇不意之感。作者把一个普通的行当魔术般地升华到最高层位置,不能不说煞费了苦心。
   下联也写得很巧:
   提起刀人人没法;
   拉下水个个低头。
此为旧日理发店联,联语采用了谐音双关法,上联在“法”字上大作文章,粗读“没法”,即没有办法,这里却指没有头发的意思,说的是理发的过程,下联虽无谐音字,依然一语双关,“拉下水”会被人误解为受人贿赂、动摇思想之意,这里则是说洗头,品味此联,一定会对我国汉字的妙用叹服不已。
   文如其人,太平天国首领石达开对理发行业赋予了另一种境界:
   磨砺以须,问天下头颅几许;
   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如何。
传说石达开部下有一将领叫李文彩,原是剃头师傅,太平天国将领冯云山为他的理发店拟撰一联:“磨砺以须,天下有头皆可剃;及锋而试,世间妙手等闲看。”石达开后来改成上联,联语中似乎在向顾客夸耀自己的手艺,实则是隐含着一个反抗者横刀立马的勃勃雄心,锋芒毕露,气度凛然。在幽默的字里行间闪动着刀光剑影,内容十分切合人物身份。
   下联与此相比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请看:
   握一双拳,打尽冲冠英雄,谁敢还手;
   持三寸铁,削平肮脏世界,无不低头。
   近来,有人为一家美容店撰写一联,则显得风和日丽,联曰:
   十美容颜,五分造化,五分妆成;
   两倾品貌,一半生成,一半饰成。
此联用先合后分手法,在后面的分述部分,两个段句各具特色,出句言及装饰美。文理自然,相辅相成,可视为一副很好的广告联。
   所谓戏台联,即是戏台两旁的联语。这些联语,或是宣传戏剧特点与作用,或是指导观众看戏,或反映剧场欢快气氛,或借题发挥寄寓新意,或强调戏剧的现实意义,多缊含戏理和人生哲理,集文学与戏曲艺术为一体,闪烁着特有的光彩。比如:
   演离合悲欢,当代岂无前代事;
   观抑扬褒贬,谇中常有剧中人。
此联居今鉴古,借己证人,以戏情洞察人物,其中之哲理妙在不言中,可称戏台联中的佼佼者。
   请看下联:
   铁板铜弦,高唱大江东去;
   琼楼玉宇,细听水调歌头。
这副联则是写表演风格和观众审美感的联语,它巧妙地讲出戏曲舞台的诗情画意和戏曲表演或雄健豪放或秀隽清雅的不同风格。
   戏台联,往往在述说戏剧中让人豁然领悟主题之外的道理。请看下联:
   满场都是闲人,袖手旁观,听戏不如做戏苦;
   凡事终须结局,从头演起,上台容易下台难。
此联妙在对句上,一句“上台容易下台难”,不知诸君会有何等感想。
   下联则是写我国戏曲表演艺术特色的:
   你一枪,我一刀,虽杀未恼;
   轿上来,马上去,非走不行。
联语幽默,展示了戏曲演员虚实结合的表演形式,揭示了舞台上时空自由的美学原理。
   下边一联写得甚妙:
   做戏何如看戏乐;
   下场更比上场难。
这是旧社会某戏院联,上联是说唱戏人不如看戏人,看戏的人多是豪门富绅,逍遥自在,唱戏人则是下九流,被人歧视凌辱。下联说上场难,下更难,是说难在艺术上,更是说难在现实生活中,是说人间的“失落”与“落魄”之境况,一语双关,言浅意深,令人拍案。联之高妙,就在于此。
   会馆,是旧中国都市中同乡或同业的封建性组织,但由其而派生出来的一些会馆文化,却凝聚和包藏了中国古文化之精华。其中以会馆联和戏台联较为明显。请看济南浙闽会馆联:
   同是南人,四座高风倾北海;
   来游东国,两乡旧语话西湖。
中国是一文化古国,几千年来,人们生活在浓郁的古文化氛围中,喜怒哀乐无不被古文化包围的五彩斑斓,就是异地的游子,仍不忘用文化这一妙方去慰藉自己,抒发胸襟,言语之中读者会品味出作者思乡、爱国的游子之心,赤子之心。一个“东国”,一个“北海”,一个“西湖”,一个“南人”,以鲜明的对比,给人们展示了一个古老而凝重的空间,让人们浮想联翩。
   保定浙绍会馆戏台联写得别有情致:
   别馆接莲池,谱来杨柳双声,古乐府翻新乐府;
   故乡忆梅市,听到鹧鸪一串,燕王台作越王台。
联语以“别馆”对“故乡”,“莲池”对“梅市”,“杨柳”对“鹧鸪”,“乐府”对“王台”,“新乐府”对“越王台”,北国风物对南国风光。可以说,对仗只是一种手段,作者只是通过对仗这一形式借以抒发游子久别故乡的眷恋之情。让人读之百感交集,肝肠欲断。一种不可名状的心情会在字里行间油然而生。好一个“燕王台作越王台”,多么高妙的联想,那是只有游子才能体会的情感。
   会馆联多是通过故乡和异地的鲜明对映,或歌古国之风貌,或赞人文之景观,或畅宏图之高远,或忆乡邦之情感,给人以凝重、深沉的遐思。
   北京四川会馆联这样写道:
   此地可停骖,剪烛西窗,偶话故乡风景,剑阁雄,峨眉秀,巴山曲,锦水涛涟,不尽名山大川都来眼底;
   入京思献策,扬鞭北道,难忘先哲典型,相如赋,东坡文,太白诗,升庵科等,行见佳人才子又到长安。
上联以家乡的自然景观入联,向人们自豪地展示了故乡之美。下联以家乡名人入题,像是在夸耀天府之国人杰地灵。会馆联在楹联殿堂中占有一席之地,它同名胜联一样被人们所喜爱。读一读会馆联会使你感受到中华民族血浓于水的火热情怀。
   治学联多为文人所作,犹如座右铭,或悬于壁室,或题于书页,由此可以看出作者的治学心境和立学态度。
   陆游晚年壮志消残、宏业未酬,但读书之嗜好依然如初,他写过一副治学联,表达了他的治学思想:
   万卷古今消永昼;
   一窗昏晓送流年。
   相比之下,林语堂的治学联显得积极上进,有一股叱咤风云的豪气:
   两脚踏中西文化;
   一心评宇宙文章。
联语立意深邃、气势恢宏,道出了作者博大的出世立身志向。
   纪晓岚是清代大文学家,他身居要职,游离朝野之间,性情不为宦海所困,一生甘于诗书为伴,他曾写过这样一副对联:
   浮沉宦海为鸥鸟;
   生死书丛似蠹虫。
此联把自己一生追求学问、敷衍官场的两面性格披露的淋漓尽致。两者相比,其书痴形象的刻画更显得执著、沉重。
   林则徐一向治学严谨,他写的治学联更显得与众不同:
   家少楼台无地起;
   案余灯火有天知。
上联写幼时家境之清贫,下联写治学的刻苦精神,发人深省。
   自古以来,治学联倍受文人、墨客们的喜爱,并出现了许多质高的治学名联: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才知源海文始为;
   腹有诗书气自华。
   书到用时方恨少;
   事非经过不知难。
这些治学名联经过历史的沉淀和弘扬,已成为妇孺皆知的治学准则。再看下联:
   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睡;
   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这是毛泽东在长沙第一师范求学时改写学者胡居仁原联的一副对联,旨在勉励自己在学业方面要持之以恒,逐渐积累,并对忽冷忽热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提出警戒,这是对待学习的科学态度和方法。毛泽东之所以成为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诗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与他的治学精神不无关系。
   中国人识礼仪,懂自勉,重修身,以自勉为修身之妙方。古往今来,一些文人达官,写出了许多自勉佳联,为后人受用无穷。然自勉联含义不仅在于自勉,更益于勉人。
   下联是一副妇孺皆知的自勉联: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联句以“宝剑”对“梅花”,一金一木,一刚一柔,形成对句,宝剑的锋刃是由人的磨砺而出,梅花的幽香是忍受了自然的严寒而生,作者言及两种平常之事理,道出了人生事业之艰辛。以物喻人,风格独特,极富哲理,感人至深,为联中之佳构。
   明代诗人、画家陈献章写过一副自勉联:
   事能知足心常惬;
   人到无求品自高。
作者从事物的两个方面着笔,上联言事宜知足,下联言人贵无求,两者应是立身处世之准则,看似易举,却属难事。联语花开两朵,却写得浑然一体,自然天成。贵在作者将联中“知足”、“无求”使其内核巧妙铺开,贴切,又近于情理,为其方显其作品之高雅。
   下面这副自勉联写得更是妙趣横生:
   欲知世味须尝胆;
   不识人情只看花。
一眼可以看出,这是对旧社会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现象的写照,上联用语泼辣,以“胆”味喻世味,也许这是作者的真实体会吧。下联写自己苦于世道无情,只有深宅紧闭赏花解闷,联语虽揭示了旧社会办丑态,但其逃避现实、不理世事的态度不免有些消极的成份。联句语意工美,一“须”一“只”,生机盎然,起到画龙点睛之功。
   请看清代乾隆进士彭元瑞写的一副自勉联:
   何物动人,二月杏花八月桂;
   有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
上联借用比兴手法,点出了春杏秋桂乃人间动人之物,从而引出下联,正美景良宵,是读书治学的好时光,应倍加珍惜,不可虚度。联语意境撩人,语言清丽,读之心潮澎动,倍受人们喜爱。
   下联是张大千所作:
   人到万难须放胆;
   事当两可要平心。
此联不仅言简字工、精练空灵、立意深远,充满哲理色彩,具有很高的警策启迪作用,且以平俗之辞见高远境界,乃立身立世之大格言。
   警世联,其语句不但可为法式,而且言简意赅,古人常以之警戒世人,既是自省,亦是警人。
   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在他的压纸铜条上刻了这样一副对联: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联语先议后叙,匠心独运,巧用“破釜沉舟”、“卧薪尝胆”两个成语典故,抒发自己发愤攻读、著述,成就事业的远大志向。
   当代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写过这样一副对联:
   板凳要坐十年冷;
   文章不写半句多。
此联语通俗如话,却寓意深邃,发人深思,告诫人们学习要有刻苦精神,文章要从实处着笔。
   革命烈士李甲秾曾经写过这样一副对联:
   吃苦是良图,做苦事,用苦心,费苦劲,苦境终成乐境;
   偷闲非善策,说闲话,好闲游,做闲事,闲人就是费人。
此联是对人生生活经验的总括,富有生活哲理,上联连用五个“苦”字,最后以“乐”字透出;下联连用五个“闲”字,最后推出一个“废”字,用心独到,说明人世间苦尽甜来、光阴难买的深邃道理。
   题赠联属于社会交往的范畴,题赠联的内容又多属自勉、共勉、治学、警世、言志等方面。有时在分类方面也有十分明显的区别。
   请看下面这副对联:
   一味黑时犹有骨;
   十分红处便成灰。
这副题赠联实际上是一副咏炭联,写得极为形象,很像一副谜语联,上联写炭在未烧之前风骨犹存的气节,下联笔锋一转,深刻地刻画出炭焚烧后形骸殆尽的残状。其实作者并不是单纯写炭,而是以炭喻人,作者立意如何,是愤世?是警人?还是自警?已莫衷一是。但我们不管做何种解释,都是不过分的。
   下面是龚自珍赠魏源联: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综一代典,成一家言。
联语应用迭字手法,巧用“万”、“一”二字,但更巧在立意。上联是熟语,并不惊人。作者在下联中峰回路转,从“万”的时空悠然回到“一”上,此有石破惊天,气魄崩云之感。似乎是在告诫人们成就事业的捷径,但此捷径何为易事?
   清末文人王闿运赠友人王叔文一联,历来被世人称道。对联这样写道:
   才大须知难作吏;
   心虚何患不能文。
联语直抒胸襟,不遮不掩。或许作者体察世态颇深,或亲身经历之感悟,便道出了有才学者未必能作官,作官者未必就有才的道理。肉食者鄙,自古皆然。只要虚心向学,必能成文,反之便了无成就。联语似一句格言,颇寓哲理。
   在浩如烟海的联语中,讽刺对联以它独特的风格和奇异的魅力,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它或嬉笑怒骂或批评规劝,往往使人读后或捧腹大笑,或目瞪口呆,或如鲠在喉,或芒刺在背,心境不同,感受不一。
   清代有个叫蒋伯生的人,在外做官时搜刮了许多钱财,回乡后建成一座园子,十分自得。其弟对兄的行径极为反感,便在园子的门口巾上一副对联:
   造成东倒西歪屋;
   用尽贪赃枉法钱。
历史上有一个叫吴奇才的知县,爱财如命。一年春天,好事者在他门口贴了一副对联,写道:
   奇术也无双,牛角攀攀轻四两;
   才能君第一,鸡蛋摸摸少三分。
联语用先扬后抑,欲擒故纵的笔法,遣词幽默,用语自然,把知县贪财眼红,揩油手长的丑态揭露的体无完肤。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忧外患,民不聊生。有人却发国难财,捐钱买官,头戴花翎,曾有人作联悬于街头:
   头上有情飘翠羽;
   胸中无策退红毛。
联语对仗工整,对比强烈,讽刺辛辣。“红毛”指外国侵略者,“翠羽”指清朝官员帽子上用来装饰和区别区级的羽毛,也叫花翎。一般为绿色,“翠羽”对“红毛”,文思出众,美不胜收,可见作者功力。
   下联是章太炎嘲讽康有为的对联:
   国之将往必有;
   老而不死是为。
上下联分别集《左传》、《论语》中句。上联句尾隐去“妖孽”二字,下联句尾隐一“贼”字。联面尾处现出“有为”二字,意指康有为乃国之“妖孽”,是“贼”。康有为实行维新变法,在中国历史上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变法失败后,却逃亡海外,组织“保皇会”反对革命,被世人所唾弃,这也许就是章太炎写此联的初衷吧。此联在技巧上应用了隐切、嵌名,作为集联,能达到如此严整,可见作者功夫之老成。学者究之,必有裨益。
   下面是《红楼梦》中的一副妙联:
   纵有千年铁门槛;
   终须一个土馒头。
此联来自宋代范成大《重九日行营藏之地》一诗:“纵有千年铁门限,终须一个土馒头。”“铁门限”即“铁门槛”,比喻人生寿数之大限;“土馒头”指坟墓。曹雪琴匠心独运,安排贾府经营“铁槛寺”、“馒头庵”,其深意正是来自这副对联。此联是针对那些贪污受贿,利令智昏者而言。读懂此联,是否会对私欲者大有裨益呢?
   明经略大臣洪承畴引清兵入关,统领十万大军灭明,至武汉,淮北闫乐梅与洪为旧友,谒洪于汉上,洪问其境况,闫答道:
   一驴亡命三千里;
   四海无家十二年。
洪又问近有何作,闫答曰,有《阅李陵传》句云:
   不引单于来入塞;
   李陵还是汉忠臣。
此为讥讽汉奸卖国贼之联句,上联为有感而发,运用戏谑、隐语之手法,旨在遣责、唾骂洪之行径。下两句诗引起作品之句,发痛惜江山沦亡之慨。似有规劝之意,但为时已晚矣。
   戏谑联,一般来说,多无大意义,其主要作用是引人发笑。此类联多使用俗语或日常生活用语,或以笑话铺衬,或以文字游戏,达到一种戏谑效果。
   请看唐寅为一丝绸老板写的门联:
   门前生意,好似夏夜蚊子,群进群出;
   柜里铜钱,犹如冬天虱子,越捉越多。
据传,原来唐寅写的不是这副联,先写的对联“生意如春意,财源似水源”,老板觉得太简单,唐寅便提笔写了这副对联,使老板苦笑不得。联语形象生动,幽默可笑,让人读后为之捧腹喷饭。
   再请看下联:
   天不怕,地不怕,就是老婆生气也不怕;
   骂何妨,打何妨,即便床头下跪又何妨。
这是一副别具风格的俗语对联。相传上联是一位怕老婆的丈夫在友人面前说的大话,下联为他人有意的戏谑。上联用俗语口语,形象而浪畅。用了三个“不怕”,像是在说他并不怕老婆,可再去看下联,便知道这位丈夫原来是一个凶厉内荏、外强中干的纸老虎。他的宣传,只不过是“打肿脸充胖子”而已。下联的三个“何妨”,把一个怕老婆的“妻管严”刻画的维妙维肖。全联工巧自然,互相逗捧,活泼可爱,至于有的词性,平仄失对,无须挑剔,应属于宽对范围。
   下联是明天历太监孙隆与一位穷儒生的一副对联:
   手执夏扇,身着冬衣,不识春秋;
   口食南禄,心怀北阙,少样东西。
据说孙隆当年任苏州提督织造,此人颇为骄横,每出行必前呼后拥。一天,一位穷儒生误撞其仪仗,当即被押下。孙隆经审讯知其为一介生员,便突发奇想,即出此上联以戏谑,让穷儒生对下联,否则决不饶过。穷儒生稍加思索,即出下联。太监的上联是说穷儒生穿戴不合时宜,这分明是“不识春秋”。但春秋一语双关,又指《吕氏春秋》,这样上联春夏秋冬全包括进去了。下联穷儒抓住了太监的特点,说享受的是南国俸禄,心中所思念的却是北方的皇上,只可惜身上少了样“东西”。“东西”二字也同“春秋”一样,一语双关,别有寓意。对句与出句相比,更高一筹,且戏谑中微含褒赞,难怪孙隆听了不仅不恼,反而对穷儒敬重有加,从此二人还交了朋友。
   将谜面化入对联之中,在字面上造成一种意境,这样的对联为谜语联。虽实用性不及其它类联,但其娱乐性、趣味性却更强,所以一些好的谜联也倍受世人喜爱,世代相传,耐人寻味。
   请看下面这副谜联:
   明月半依云脚下;
   残花双落马蹄前。
这是一副十分成功的字谜联,此联的谜底是“熊”字。作者将对联与谜语两种文学语言艺术的特点融为一体,把文字的笔划、结构,巧妙地藏进联语内,谜趣盎钛,对仗工整,自然流畅,毫无做作之感,俨然是一副美妙的风景佳联。
   清代大文学家纪晓岚的一副谜语对也十分风趣有味,联曰:
   黑不是,白不是,红黄更不是,和狐狼狸狗仿佛,既非家禽,也非野兽;
   诗也有,词也有,论语上也有,对东西南北模糊,虽为短品,也是妙文。
作者采用析字、隐目等手法,将谜底巧妙地串于联内,谜底是“猜谜”二字。
   请看下联:
   白蛇渡江,头顶一轮红日;
   乌龙卧壁,身披万点金星。
这也是一副谜联,上下联各射一物,分别为“油灯”和“杆秤”。灯草未燃时为白色,入油中犹中“白蛇过江”,点燃后火苗成红色,像一轮红日。杆秤属黑色,挂于墙上,好似“乌龙卧壁”,秤星点点,闪烁万点金星。作者将静态变成了动态,构思巧妙,比喻恰当,字字珠玑,令人拍案。
   1785年,乾隆皇帝在乾清宫开千叟宴,赴宴者达3900多人,其中一老叟141岁。乾隆与纪昀出联相贺曰:
   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
   古稀双庆,再多一度春秋。
这是一副数字谜联,按古纪年法算,一个花甲为60年,花甲重逢即为120年,三七岁月即21年,正好是141岁,可以说,对句是相当难的,可纪昀却信手拈来。俗语“人生七十古来稀”,“古稀”即七十岁,古稀双庆即140岁,更多一度春秋,也正好是141岁,对得堪称千古绝妙。
   应答联多由两人对答而得,此类联多为即兴而发,或好友问答,或调侃对答,或相谑巧答,或传情应答,应用范围很广,名联佳作比比皆是。
   请看下联:
   万马无声听号令;
   一牛独坐看文章。
此联背后隐一则故事。据说清代某年浙江大考,朝廷派去了一位姓牛的主考官。此官向来以出怪题出名,考生们为此暗自叫苦。这次果然出了一个很怪的考题,像是一个对联的出句:“万马无声听号令”。这句话化自欧阳修的一首诗:“万年不嘶听号令”,考生们对原意不熟,所以无处下笔。这时一位考生大声说道:“诸君不必苦苦思索了,下句我告诉你们吧,乃一牛独坐看文章。”这句以对联形式对出的下句显然是在讥笑主考官,这位考生将考题做了出句处理,峰回路转,出其不意,这是在特殊环境下产生的作品,也属难得之作。
   乾隆年间,有一次会试,陕西人王某夺得榜首,学子们有些不服气,于是他们决定出一难对的上联,要王某属对,借此揶揄一番。上联是:
   泰岱千峰,孔子圣,陵园子贤,自古文章传东鲁;
谁知,那位王某也不是等闲之辈,他见上联大出特出齐鲁人物,于是便挥笔对道:
   黄河九曲,文王谋,武王烈,历代道统出西秦。
下联针锋相对,黄河对泰岱,以文王、武王对孔子、孟子,势均力敌,有理有据,令人咋舌。
   从前有一位梅氏,夫因在外而亡,她带一个儿子独自生活。儿子长到七岁,要给儿子请一位塾师,后有一位姓朱的中年男子应聘,梅氏为了试探塾师的水平,便出一上联:
   弯腰桃花倒开花,蜜蜂仰采;
那先生随口对道:
   低头莲蓬偏结子,鹭鸶斜观。
梅氏很满意,当即决定聘用。梅氏平时在生活上很关照他,时间一长,便传出了一些二人的闲话,梅氏家族为此告到官府,说是梅氏与朱先生私通。县官是一个开通的人,他见二人一身正气,端庄忠厚不会做出这种事来。当问及当初聘塾师的经过后,县官说:“你们二人既然都会对对子,就一人写半句联作为答辩状吧。”
   朱先生乃写上联:
   竹本无心,偏生许多枝节;
   梅氏看了上联,挥笔写道:
   梅虽有蕊,不染半点风尘。
通看全联,是一篇很好的答辩状,上联嵌竹(与朱谐音),下联嵌梅,等于二人同时签上姓名。
   再看下联:
   采桑女,摘叶留心等后生。
   挖莲郎,盘根摸梗寻佳藕;
这副联是一副择婿对,其中有一段有趣的故事。说的是从前有一个农家女,不仅貌美,而且聪慧大方。到了该出嫁的时候,父母免不了催促女儿的婚事,女儿说:“我的婚事你们就别操心了,我出一对子,谁能对上,我就嫁给谁。”此事传开后,前来应对者不断,但姑娘多不中意,后来一位朴实英俊的青年农民对中。原来这位青年人是姑娘的心上人,只是当着父母面不愿说出口罢了,联语一语双关,“摘叶留心”,本是采桑技巧,用于此处,则有留心情郎之意,后生字面是指待生之叶,这里则双关心上人,手法高超。对句从字面上看也是劳动场景,但巧用谐音,巧饰佳偶,读来自然贴切,含而不露。
   工巧联出句往往比较刁钻、险奇,难度较大。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多以巧对炫耀自己,故常常流于文字游戏。但其中也不乏妙笔佳句,在浩瀚的楹联沧海中,工巧联以其独特的风采流传于世,受到人们的喜爱。
   北宋史学家刘攽曾与司马光同修《资治通鉴》,一次宰相王安石有意难刘,即出上联,让刘出对,不料刘未被难住,反而精致巧妙地对出下联:
   三代夏商周;
   四诗风雅颂。
对句即不能言三,又必须嵌入三个字以出对,当然难度很大,巧在刘从《诗经》分类国找到蹊径。风雅颂中的雅又分大雅、小雅,故称四诗,雅是对大雅、小雅的浓缩,但不失其意,乃绝妙之笔。
   又如下面一副对联:
   五行金木水火土;
   四位公侯伯子男。
这是几个秀才合谋出句难丘机山的对联。丘机山,宋初人,以滑稽闻名于世。丘出奇致胜,巧借孟子“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一位”,以四位对五行,不可多得。
   还有下联更是对工精妙,也属巧对之列:
   重阳谷;
   端午桥。
此联乍看是一副地名对,其实是一副姓名对。端午桥乃满族人,他任直隶总督时,正好有一个旗人名重阳谷。端发现后觉得很有意思,说重阳谷可与我端午桥作成一副佳对。这副对联有几个巧合之处:首先是“重”、“端”均为旗姓,拆开看,“重阳”、“端午”都是节日名,一个是重阳九月九,一个是端午五月初五,九五相配,正合九五传统阳数。《易经》:“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可见重阳、端午暗含九五大吉之数。再者“谷”、“桥”均属地理名词,“谷”与“桥”连相辅相承。三者上下联平仄协调,完全符合联的一般要求。因此,从技巧方面看,这确是一副难得的姓名佳对。
   撰写工巧联一定要顺其自然,切不可过于求工,否则就会流于文字游戏,虽工而不妙,巧而不佳。
   应征联,也叫征联,从广义上来讲,即一方悬出上句,一方作出对句而合成的对联即为征联。一般多指官方、团体、厂矿、个人,或为庆祝节日或为弘扬精神,或为宣传产品,悬以上联,或通过新闻媒介出出句,向社会征集对句。征联极具社会性,其社会反响较大,至于个人之间的私下邀联,应属应答联范围,不属征联的范畴。
   有这样一副征联:
   三星白兰地;
   五月黄梅天。
此上联是民国初年上海一家酒楼在报上悬赏征对句,结果应对者以无情对夺魁,此事轰动一时,酒楼因而生意兴隆。上联以“三星”限酒名“白兰地”,“三星”似是数字对,但未确指,不同“三光日月星”之含义;下联以“五月”而释“黄梅天”,正符合节令气候特点。以“五月”对“三星”,“白兰地”对“黄梅天”,词性对得极工。此联还有一个妙处,就是“黄梅天”不仅在说天气特征,而且它还是一道南方菜名,这就给此联增添了无限的品味,玩味此联,趣情盎然,实属难得之妙联。
   下联也是征联中成功的一例:
   万家乐用万家乐,万家都乐;
   九州同吟九州同,九州大同。
此联是广东省石油燃气用具发展有限公司于1989年所征之联,从句子的结构上看主要用了重音、镶嵌和转类,需说明的是,出句中的第一个“万家”是虚指,为主语,中间的“万家乐”为企业产品的名称,为专用名词,作宾语。第二分句的“万家都乐”是从侧面描写、宣传了产品的优点,句尾二字嵌以地名,“都乐”是广西柳州名胜地,著名影星赵丹逝世于此,他生前曾留下墨宝“天下都乐”,这些为应征的下联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下联为台湾省陈怀所撰,作者巧化了陆游《示儿》诗中“但悲不见九州同”一句,以九州同铺开,格调豪迈,雄浑苍劲,抒发了祖国人民盼两岸统一的心情。作者为台属,所吟之句别有情致。对句既关联政治,又有文化,有历史,境界高远,至于出句仄声偏多,对高难度的巧对联而言,是允许的。
   山西大学历史系教授罗元贞,也对一下联为:
   千字文成千字文,千字异文。
此联巧妙地以古代启蒙识字课本《千字文》对“万家乐”,文词通顺,顺理成章,前后贯通,毫无牵强之感,亦是难得的佳对,只是后两字如按地名要求稍显不工。
   《中国青年报》曾征一联,出句是:
   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
当时入选下联者甚多,但词性音律能与出句璧合者甚少。上联中“上海”乃地名,“自来水”乃物名,“来”为动词,“自”为趋向动词,“海”为名词,“上”为方位词,对句要求与上联词性相同。应征者有“北京输油管油输京北”、“黄山落叶松叶落山黄”、”西湖绿柳堤柳绿湖西”、“长城计算机算计城长”、“山西长生树生长西山”等。
   前些年,澳门楹联学会两位会员曾联合悬赏,出句是:
   明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
此联相传为清代乾隆大学士纪晓岚所出,原联无“明”字,尔后有好事者为增其难度的情趣,又在句首增一“明“字,遂使其成为历时三百年来未获佳偶的绝对。征联甫出,海峡两岸楹友躁动,惜未发现匹想者,只是评出了六条“较佳”下联。有“直臣罹铁网,官官子直令狐綯”,“德门传礼记,篇篇敬德尉迟恭”等数条,因而澳门楹联学会不得不从以前的六千港元奖金提到三万港元,再次悬赏征联,后来有人对句:“长空飘瑞雪,霏霏翔宇周恩来”。但不足之处在于诸葛亮复姓单名,周恩来单姓复名,并忽略了“孔明诸葛亮”这一字与姓名的巧妙组合,不但相互之间词意相关,丝丝相扣,而且与“纱窗”这一特定事物关照熨贴。金伯弢先生后来在自己的一篇文章中撰出此联对句:
   清风沐凤阁,处处常清上官正。
凤阁:唐高宗、武宗、玄宗三朝曾将“掌军国之政令”、“佐天子而执大政”之“中书省”改称凤阁。上官正:宋代开封人,复姓上官,单名正,字常清,曾平西川有功,累官西川招讨使,左龙武大将军。这条对句的大意是:假若国家最高权力决策机构能沐浴在清廉之风中,制定颁布政令处处时时坚持清正廉洁,那么位居百姓上属的官吏们也就不能不正派清廉。以“清风”对“明月”,“凤阁”对“纱窗”,“处处”对“个个”,“上官正”对“诸葛亮”,对工整齐,寓意合理,只是“常”对“孔”在词性上略显小疵,但仍称得上是该联的较佳对句。

--------------------------------------------------------------------------------
 (整理制作:恶人谷珠楼 转贴请注明)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11-13 20:02
  • 签到天数: 1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10-12-21 22:4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对联

    大文章

    浓缩的,都是精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12-30 18:0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到这麽多好联,真有收获。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12-30 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到这麽多好联,真有收获。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12-31 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来学习的。。。

    我还弱弱的提个意见,万象更新,万象的象似乎是没有单人旁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1-3 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先来点个到,再慢慢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1-3 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赶紧收藏,慢慢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1-3 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呵呵
    好东西
    先收藏
    日后慢慢学习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1-6 18:1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来学习的。。。

    我还弱弱的提个意见,万象更新,万象的象似乎是没有单人旁的
    月涯 发表于 2010-12-31 10:51



        手误了,万象非万像,象字代表事物,万象是万物的含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1-14 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博大精深啊

    事能知足心常惬;
    人到无求品自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2-23 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12-28 08:4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见过的最好的帖子了,谢谢楼主













    拜迪蕾娜红酒木瓜靓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4-11-22 10:28 , Processed in 0.08698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