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214|回复: 6
收起左侧

对联探源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12-21 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历史探源
  楹联,是对仗形式的文学。语言文字平行对称,与哲学中所谓“太极生两仪”,即把世界万事万物分为相互对称的阴阳两半,在思维本质上极为相通。因此,我们可以说,中国楹联的哲学渊源及深层民族文化心理,就是阴阳二元观念。 阴阳二元论,是古代中国人世界观的基础。以阴阳二元观念去把握事物,是古代中国人思维方法。在传统中国式的思维中,这种无所不在的阴阳观念,深入到了汉民族的潜意识之中,从而成为一种民族的集体无意识。而阴阳观念表现在民族心理上,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对以“两”、“对”的形式特征出现的事物的执着和迷恋。
  语言寻根
  什么是对联,对联其实就是两个字,对和联,对联的义,就是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平仄相拗、句法相同这四项,四项中最关键的是字数相等和平仄相拗,音调古有平、上、去、入四声,今有阳平、阴平、上声、去声四声,皆分平仄两大类。平对仄即谓相拗。对联大多数是写成文字,并且很多时候还要书写、悬挂或镌刻在其它建筑物或器物上。因此,楹联对仗的第二层即是所谓文字相对。文字相对意味着楹联不仅是语言艺术,又是装饰艺术。作为装饰艺术的一副楹联,要求整齐对称,给人一种和谐对称之美。汉字又恰好具备实现整齐对称的条件,它是以个体方块形式而存在的,方方正正,整整齐齐,在书写中各自占有相等的空间位置。它具有可读性,又具可视性。其方块构形,既有美学的原则,又包含着力学的要求。它无论是横写与竖排,都能显得疏密有致,整齐美观。
进一步延伸了中国式的对称哲学观点。
  起源
  对联起源秦朝,古时称为桃符。关于我国最早的楹联,谭蝉雪先生在《文史知识》1991年第四期上撰文指出,我国最早的楹帖出现在唐代。她以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卷号为斯坦因0610号敦煌遗书为据:

  岁日:三阳始布,四序初开。
  福庆初新,寿禄延长。
  又:三阳回始,四序来祥。
  福延新日,庆寿无疆。
  立春日:铜浑初庆垫,玉律始调阳。
  五福除三祸,万古□(殓)百殃。
  宝鸡能僻(辟)恶,瑞燕解呈祥。
  立春□(著)户上,富贵子孙昌。
  又:三阳始布,四猛(孟)初开。
  □□故往,逐吉新来。
  年年多庆,月月无灾。
  鸡□辟恶,燕复宜财。
  门神护卫,厉鬼藏埋。
  门书左右,吾傥康哉!
  《声调谱》作者赵执信明确指出:“两句为联,四句为绝(句),始于六朝,元(原)非近体。”王夫之说,对联源于律诗的说法,好比“断头刖足,残人生理”------《清诗话》
  对联源于中国文字语音的对称性,出现应该在周朝以前。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11-13 20:02
  • 签到天数: 1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10-12-21 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跟着美人学历史

    鱼美人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4-15 08:35
  • 签到天数: 46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0-12-23 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嗯,嗯,虞美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8-4 10:23
  • 签到天数: 3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0-12-23 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忙搬板凳来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12-30 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头学起,很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1-3 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3-3 22:59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头学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4-11-22 11:38 , Processed in 0.07075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