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14|回复: 0
收起左侧

[理论研究] 试说“曲”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10-18 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六楼旧主 于 2011-10-18 22:47 编辑

    试说“曲”
           ------编摘自朱文华《风骚余韵论》

旧主从未制曲,本无由说起。而有望借管窥豹之心久矣。偶见朱文,略微解惑。又思想于曲之道,论者远少于诗词;或有类旧主赏则有加,识则无多者。故不避遗笑,献辞于方家。如能铺路待仙,抛砖引玉,使熟悉熟知者登坛论道,是旧主愿也。谨识。

       在现代,诗词声名大致两分,其影响也当属并列。而“曲”不同;自五四以往,旧体制作中,与吟诗填词相比,制曲被冷落,恐属于不争之实。也由此,虽“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仅就读者言,元曲是被冷落于闲庭了。制曲之道,更少有熟知者。
       和词一样,曲亦来自民间,且多与舞台相合。最终,为文人士大夫改进而成中国古典诗歌样式之一。经过长期演变,大致从19世纪以来,它便渐渐退出舞台,成为文案清供,只为欣赏之文学体裁了。当然,作为旧体诗的组成部分,他自有其曲律、曲牌需要遵从,但相对写诗(近体为尤)填词,它在写作上更为自由宽泛。如:其每个句子均可嵌入衬字,而非似诗词形式固定不变;再从曲的发展史看,元曲有雅、俗之分。上层士大夫,走雅一路;下层文化人,则以俗路居多。清季派系,大抵如是。惟其如此,延至现代,凡制曲者,基本从俗。
       然而,相对诗词来说,制曲比之诗词填写明显冷清,五四以后尤是如此。到现代,曲离舞台更是渐行渐远。除此原因,还因为曲有某种特殊要求(所谓曲律)在起作用。按照曲律,它在某些方面严格甚于诗词:如南曲北曲不能混淆;在同一乐理系统中的曲(或南或北),不同“宫调”(音调)亦不容混用。若为与“配乐”相谐,字的平仄要求更为繁琐。由于上述种种,近现代制曲者日少,社会影响也小,远不能与诗词比肩。或可谓,凡制曲,必对曲律了解熟悉,且能遵从;进而可自如运用。反之,基本不敢轻试,更无望于制曲行列。今时,文化随经济复兴,制曲渐多;赵朴初提倡实践,亦为功也。但赵氏也以“自度”为主,“现在既然不再为‘配乐’写曲,既然撇开种种为‘合乐’而制定之传统曲律,那又何必一定非沿用传统‘曲牌’不可呢?于是我尝试自定调式,姑且名之‘自度曲’”。(赵氏《片石集》)赵氏言论是否成理,有望诸家评批。
       但由“自度曲”始,表明现代作曲已经对传统形式作了一些改造,此一点是与诗词创作不同之处。而这一“改造”的结果
------即在创作实践中表现为大量纯粹白话、口语加入------也使“曲”与传统意义的诗词拉大了彼此距离;尽管作为曲的制作者本身,在主观上依然认定此乃“旧体诗”创作的组成部分。
                                                                                                六楼旧主摘编于春城郦岛嘉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4-4-27 00:55 , Processed in 0.04680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