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傷白 于 2012-3-13 04:19 编辑
【唐】桃花扇(229754483) 20:00:17
学海无边,多学多听,为了进一步提高大家对诗的认识,我唐诗宋词网站再次邀请到笔下人间老师到我群来开讲第三课:《漫谈诗的起步与诗味》在此希望讲课期间群友们能遵守纪律,尊师重道,不要随意插话或是意在捣乱,不然的话哥就把你们给T出去再拉回来连横T20次,哥发誓!好了,废话哥就不多说了,下面把时间交给笔下老师让他为大家演讲:
【唐】笔下人间(121263292) 20:28:07
讲前有着一段序曲,显得有点不合情调,也非我意,希望见谅。现在正式开始 【唐】笔下人间(121263292) 20:29:12
不过却还是像周立波似的声言一下:只代表我自己的经验和意见;如有巧合冒犯,纯属荣幸,还希望曲谅。 我今天要讲的主题是《漫谈诗的起步与诗味的关系》
群中讲诗,往往搬出那些书店、网上到处可见的基础理论来,要么是纯粹的如同《唐诗鉴赏辞典》一样的比较深——先莫管讲者理解不理解——的鉴赏文字,前者当然是准确的,后者当然是高深的,然而,于学习者助力并不大。因为,前者到处都有,一看可知,实在无须再在屏里刷来刷去的重复看,后者连讲者理解都费劲,何况缺少经验的听者。如是还这样照搬,何须我再赘述。我之所言虽然粗浅些,却为网书所无,相对通俗而实用,总算一个价值。
前段我在别群讲过对联问题,其实这诗的起步应在联之先,之后才是联。在意识上形成诗的基本概念,做得有些模样了,律诗大致也能拿得起来了,强化一下颔颈对句之工,使之更得心应手,这才系统加强对联。否则就会先入为主,在还没有基本的创作能力时候就先灌入对联这一条,满脑子的对仗,正常的摄取生活与情感调动都会受阻碍,也就谈不上什么真正的创作。
群内有经验的朋友,一定不会陌生于一点:虽然词号为诗余,爱写词的并不比写诗的少;写诗的里面写律的竟要占主要部分,写绝的并不很多。
造成这样现象的根源是什么呢?不知大家想过没有。
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起步没有走最为合理的道路,要么联对起步,要么律对起步,而律对也并非真正的律,不过还是暗地里自觉有了点联对基础,便先套入两副对子,在两端加以鞋帽,就权当律诗了。 然后再量身定做题目,凑上去形成全篇。不信看看现在的网络诗坛,泛滥成灾的律诗也就是这样的律诗而已。
这样的创作,不客气地说,有没有都是一样的。
这一类诗人的认识能力和创造能力是很可怀疑的,如若你让他写写绝句,拿出来的东西很可能离奇的笨拙。脱离了“对”的制约,给他自由,反而不会写了。原因也很简单,出产的东西向来只会套和凑,还不能领会、更无经验进行真正的创作,所有的仅仅是虚荣之下勉为其难的联对底子的律诗套路,将其层层剥去,就只剩下那单调的一点对联——自然写不出真正的诗。
绝句相对简单,却不知道怎么写好,诗味荡然无存。
由于玩过几日对联,对对仗有所了解,也有了心得和感情,头脑中固定了技巧思维,觉得这样才是“诗”,一旦离开这个“对”的拐棍,没有了对称之美,没有了相映生辉的效果,就不知道该怎么处理了。究其主因,是不了解什么是诗味,从来没有体会过除了“对美”之外的诗美,作品自然就会缺乏诗味。
这就是起步的问题。
这就回到了题目上:诗的起步和诗味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诗的起步和任何其他艺术一样,起步的如何,会决定走向,道路一旦走偏差,结果也就可想而知。
说的再简单点,就是走“先律还是先绝”两条路(联起自然也包含在律之中了)。
实际上这也是内容和形式的对抗。
当然,艺术形式艺术形式,没有形式,也就没了文体的区别,可是学习者如何把握两者的分界呢?以何者为主何者为次呢?
我的意见,也是我的经验,当然认为还是先绝后律更合创作真宗。
我们知道,律诗无疑是古诗中最复杂的形式,其题材特点就决定它是相当专业性的,没有相当的力量是驾驭不起来的。只有在轻松驾驭格律、才思敏捷经验丰富情况下才可能有真切的创作,否则就只能拼套雕凑,能力决定心思只好放在冥思苦想对句和检验格律上,无暇顾及更重要的内容取舍、感情调度了。
绝句则不同,绝句的开初,是能做到押韵、四句齐整、第三句下抑而二四句上扬就可以的。在形式上大体就可达到此种体式的美感,至少就读来和谐,如果内容好,其它小缺点都不算什么。这种情况下的束缚,就变得简单,在脑海里不像律诗那样有心理的压力,会很轻松,不必耽于斟酌对偶,而是自然要考虑诗味了。这样的情况下,进步就会非常的快,写出的东西也会变得更有味道。
等到创作取材立意能力提高,技巧逐渐纯熟,诗味渐渐浓郁了,就会本能的发觉一些格律不足的不适之处,这时候会自觉调整——不是学习格律,而是由于本事的提高,使除了平水韵这一可以争议的要求之外的格律从艺术美感上自觉的加强严密。这种掌握格律之下再看格律知识,理解自然和先学格律这不能同日而语。
先律者,必过重形式,如女子施粉,虽美而外在;先绝者,得其真气,如湛天抹云,虽普而内蕴。
中国古典诗歌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如同书法一样;但世间事往往是两面的,有时候这特色也会是局限:一是文言总要比白话费事,二来在韵律上过于苛严。这导致人在创作的时候很容易陷入被动。一些散文家现代派不喜欢古典,会给以贬低,这可能是他们为了维护自身的手段,也不能排除一个真东西:体式的确受束缚。
我们说古风宽松,可它和散文等现代文体来,哪怕是现代诗,这宽松怕是也显得“格律”得多了。做什么事情只看一面容易钻牛角尖,我们可以入进去,也必须能够拔出来,一棵树看的再细,也决不能代表整片森林。拔出来后,清醒地想想,如何能最低限度摆脱这种文体特点上的形式束缚?使得身心更容易进入正常的放松的创作?这一想,就无疑了:绝句比律诗更适合!
当然,有人说,绝句看似简单,其实最难写。有人说,律诗形式严格,内容也严格,所以还是律诗最难写。我看只要是一种成熟的文体,就都难写,如觉得此易而彼难,是因为涉此而忽彼的缘故。
一首理想的诗,当然是(内容+形式)×完美才=理想作品,可生活是丰富的,变化的,文学也就多样,艺术不能被“完美”的帽子扣死,须要从不完美中表现的完美。
现代生活节奏快,看似平静,其实人的压力很大,精神单调空虚,本来就很不容易找到创作之源,容易流于形式,无病呻吟和不知所云,再加以这样形式的严拘,就更容易“跑偏”了。所以,学习者——切记,我指的不是成熟的创作时期——必须清醒面对形式与内容的平衡。 做什么都要有本行的味道。厨师的菜花样再美,如果味道差,就是空谈无用。诗的起步阶段,就应当注意诗味的把握,要把内容放在形式的前面。 锻炼诗味,提高诗境,绝句决难掩饰缺点,律诗却能做到“护短”。一个对句对称之美,就什么都掩盖了。我并非说,律诗不好,本人也写律诗,看自己,看别人,知道路子走偏之苦。掌握好绝句,再写律诗是锦上添花;不能只会律诗,只知道对仗,以此为救命稻草。
我再说一个现实而生动的例子,就是,每当看到探讨诗词联问题的时候,基本上还是本着出律等问题来审视,其弊就在于重律而略味的根源上。
这是缺点,是遗憾,是需做改变是事实,却又是很容易发生,很普遍见到的自然的事。对我们而言,最重要和最艰难的是面对。岂但是我们,历史和时代都也有这样的遗憾。宋代重说理而轻形象,被后世批为“不知诗”;便是唐代的两座高峰之一,诗圣的杜甫,也存有这样的问题。搬动大人物未免唐突,我们还是比较着来试谈罢:
唐代三位大诗人中的杜甫白居易,都是不很善于写绝句的。乐天诗才比之另二位差一点,可对付律诗还有些自信,轮到绝句就犯难了。所以他不但律诗败给了梦得,绝句也是绝大部分输给元稹他这位把兄弟。而我们知道,其实元稹的绝句写的也不算是太好。杜甫号称“众体兼备”的,——这是上面提到的元稹大力提倡的,他是抑李扬杜的代表。可真是这样么,就天分看,我们知道,除了古人视为诗途正道的古体外,杜甫最拿手的乃是律诗,写绝句很不自信。写到最后,也只有一个“落花时节又逢君”被后人认为是真得绝句之髓,别的都做的吃力别扭而又做作;他的慨叹李白高才,大概也是羡慕李白能不经意间就可达到绝句妙境的本领罢。
至于我们熟知的“两个黄鹂”,虽然号称“绝句”(他还特地起了“绝句”的名字来提醒大家满足自己,可见多么渴望写好这个一生不能自如的体裁),但谁都知道,就神韵和内核看,这其实不过是半首标准的律诗罢了,和那位考场上发酸的青年的“城中增暮寒”一样,虽然韵调两栖,总有未完之感。
再对比李杜二人,李绝杜律,俱被认为神品,李杜也各写对方擅长的,可是,从他们这个层面说来,和自己所长者无法相比。前人有道:李之律,杜之绝,皆变体也,不可学。这话是很有道理的,虽然写的也见功力,可总觉得不是那么回事。
李白不爱受束缚,所以绝长,杜甫法度森严,所以律长,一换体而作,不能遵该体特点,却以擅体意识方法处之,自然另类。
这样,风格反而成了局限,特点也包含着缺点了。李白奔放惯了,到了律诗也刹不住,不知其如封建法规,处处设障,用语未免失之迅疾随意;杜甫循规为常,到了绝句,满脑子还是律诗,处处雕琢,相悖绝句大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写出的绝句则未免失之真切自然。
不擅雕工,不足以为律,不擅写意,不足以为绝。李白且不说了,格律其虽不屑,味道却没的说,杜甫虽样样皆通,可于这古诗体中最迷人的绝句,却始终难臻化境,他的苦楚,是只有他最知道的。
前人也曾有诗评家曰——手头无书记不清了,大意如此——杜甫圣于地,李白圣于天,杜甫纳括八极,李白傲视人间。假如我们也能来一个“穿越”让他们带着这个特点和能力回到童年,学习互相的仓储,谁会更容易写呢,答案无疑,李白。可究竟在地下的要比在天上的来得法度,更容易学习。
以古鉴今,天才尚如此,我们这些碌碌之辈就更当清醒认识到起步的重要,认识到起步始于绝更有益于锻炼诗味。 【唐】笔下人间(121263292) 21:24:03
【今天的一点想法就谈到这,感谢诸君能耐心听到结束的厚意】 【唐】笔下人间(121263292) 21:26:00
按照计划 下次 我讲一点语法词性的问题 更为基础了 大家想必也都知道 权当探讨了 【唐】北河(178953957) 21:26:03
夕红夜寒催日暮
春风幽浮唐宋群
而今不解三让意
忙转奔波世俗人
一朝风云英雄会
人间雅话梦中求
不图声名不图利
即为诗词又为师 【唐】树风(865860279) 21:29:05
..<<赠笔下老师>>....莫笑书生言轻狂,我言君才八斗上。腹有诗书气自华,下笔即成诗千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