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六楼旧主 于 2012-3-13 08:16 编辑
三十年前旧河东
一不留神儿,“辛亥革命一百周年 ”的 2011就算过去了。2012有啥特殊意味呢?在电影院里看看“灾难片”许多人有兴致;但真的相信地球末日论恐怕没几个人。中国人过上“剑未出鞘先扬眉,拳若离手也吐气”的日子还没多少时候,凭啥现在毁灭?!
2012,对我来说倒有些私人记忆层面的特殊意义:今年夏天,母校60年校庆,又是大学毕业30年,有一堆好事儿在那里侯着;30年前,还是我结婚的年份。因为被四人帮耽搁,我22岁才从被社会遗忘的角落里当人才被发掘出来上大学;一毕业,就怕又被抛入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就匆匆被俺孩子他妈给娶了。(我总是“被”)那时结婚,新郎基本上穿一件四个兜的中山装,也就别指望旁边有位穿婚纱的伊陪尔。而今岁数过50的男人还忙不迭离婚,表面看是夫妻感情不和,本质问题是当年的婚纱遗憾症。所以他们再婚就会比较慎重地考量女方身材是否合于穿婚纱;而那些陷在坑里既离不了婚,又患婚纱遗憾症的女士,也难免就格外羡慕单身女人-----她们起码还可以做做婚纱梦。
说来不怕你笑话,那时城市中百姓婚礼随份子钱,关系到了的10块-----坐下吃席差不多都应该安排在主宾席旁边;一般关系的5 块------多吃点荤菜回家也没啥内疚不过意。因为5块钱,基本是那个年代城市居民人均月工资的10%了。所以在工资不多,物资匮乏的80年代初,我第一次出差到福建,就忙不赢地跑到石狮,弄了一些电子表,折叠伞回来。
后来,有人下海了,有人万元了,有人暴富了,有人吃海鲜了,有人码长城了,有人大哥大了;大哥大又改名叫手机了,电脑又起名叫笔记本了。。。。。。到现在,真假官员,真假大款,真假学者都开着车,有事没事地在市里转悠;他下楼给小蜜买瓶“可乐”都开车掉头;我街边上个公厕撒尿还得绕过几辆“夏利”。大街,胡同,桥上,树下,房前,院内,哪儿都是车,没一个城市不是沼气池似的。
河西走廊黄土地都准备开发成高尔夫球场,正跟德国签合同订购人工草皮呢。谁还傻帽儿似的想着三十年前旧河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