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池塘 于 2012-11-8 20:26 编辑
在唐宋的那一夜
话说,这2012,唐宋建坛十二周年,斑竹低眉沉思,想搞个庆典活动,真诚回馈会员,不巧与不速客撞个满怀。不速客方要问个究竟,斑竹尴尬,忙道明原委。不速客听了,不觉喜的拍手笑道:“倒是妹妹高雅,我们如今就去商议。”一面说,一面就走。 刚到了沁芳亭,只见行者、蔼蔼、梅痴、春草等已都在那里。斑竹笑道:“我不算俗,偶然起了个念头,想搞个庆典活动。”行者道:“你问只管弄去,可别算上我,我是断断不敢的。” 梅痴道:“这是件正经大事,大家鼓舞起来,不要你谦我让的,各有主意只管说出来大家理论。斑竹先出个主意,不速客也说个话儿。”众才子皆说,极是极是。于是,众人议论,斑竹执笔,一会儿草就,布告云: 十二年,岁星一周为一纪。一纪,一个美丽静好的轮回。 时光太瘦,指缝太宽,我们不经意握紧的双手,流去的总是瘦弱无情的光阴,留下 的却是摊开掌心时,那点点滴滴、无穷无尽、绵延而行的记忆。 记忆中,你初来唐宋时,几分青涩的文字,一丝腼腆的微笑,总是小心翼翼的称呼 所有人老师的摸样。 记忆中,再次见你时,你已玉树临风,亭亭玉立,举手投足间或潇洒、或婉约、或 清丽、或典雅、或狂放,每一个文字都散发出自信、淡静的光芒。 很欣慰,我们用十二年的时间,坚守了对文字、对文学最初的承诺,我们没有让唐 诗宋词在这个浮华的时代利欲熏心。 很欣慰,我们用十二年的时间,坚守了对家园、对良善最初的承诺,我们没有让自 己的心在这个浮躁的时空流离失所。 很欣慰,我们用十二年的时间,引领着一个又一个喜爱文学的人走向神圣的殿堂, 陪伴每一位朋友在唐宋慢慢的成长,见证一份份历久弥新的友谊。 此时,我们站在轮回的原点深深回望,浅浅微笑,携上最初的承诺安然前行。我们 希望,不管过去多少年,如果还有一个地方是净土,如果还有一个地方是心灵的 栖息,如果还有一个地方是你回眸时永远的家,这个地方,就是唐宋!有空没空, 常回家看看。 十二年,感谢有你,与唐宋同行。 为了答谢广大会员对唐诗宋词论坛一直以来的喜爱与支持,本站特于建坛十二周年 启动大型庆典活动,真诚回馈会员,欢迎广大会员积极参与,举坛同庆! 布告拟定,池塘也来了,进亭笑道:“雅的紧,要是庆典,我推荐不速客掌坛,序齿为大麻,斑竹总顾。即妹妹高兴,我也帮衬作兴起来”。新人池塘,不知深浅,实是唐突,众人也不计较,都道:“这个主意挺好”。又议论了一会,众人感觉事已妥帖,左顾右盼,方想离去,岂料,不速客又冒出一句,“天气正好,适逢钱塘涨潮,饭后看潮去”。众位拍手叫好,鼓掌通过。 却说众才子离后,草草用饭,相呼拥伴,观潮而去。是日,晚霞娇丽,景致宜可,只是人潮大过钱江潮之憾。而当气势磅礴的钱江潮“呼啸”而至,目睹了“一线横江”的天下奇观,众人发出阵阵感慨……诸事不能细记,单表回至宋坛,仍是兴致盎然,叹息平日忙时工作,闲暇爬格,虽诗风墨雨,然不亲临潮起潮落,非知大海任意狂荡,难解人生短暂、世态炎凉,真个光阴虚度,岁月空添。因惜今夕新霁,月光如洗,情景难逢,讵思就寤,或弄梧桐、或看月色、或互调笑,不尽言表。也是习惯使然,便都悄然各自思索起来,铺萱挥毫。 一时,行者便先有了诗稿,自提笔写出,又改抹了回,递与斑竹。蔼蔼、梅痴、春草也相继完稿,只是池塘手生,迟迟未就,他急了起来,可顾不得许多,好歹也写了出来。因先写好的相互看后,一齐围拢,只见池塘在稿子上写的是: 《也说观潮》 因月盈虚潮起落,如云倏忽雪纷飞。 一条白练排山去,九曲神龙倒海归。 漫涌余波远处瘦,狂澜突卷近楼肥。 须知水喜弄潮客,寄语吴人踏浪危。 行者道,斑竹的好。春草道,蔼蔼的不错,议论纷纷。斑竹道,若论风雅别致梅痴为上,若论含蓄浑厚终让不速客。新手池塘今天的也有进步,大家就议议这《也说观潮》吧—— 不速客:(闭上眼,晃动脖子,连连称赞):妙哉,妙哉,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涨潮是雄伟壮观的景象。此诗写的虚实结合,非常棒,特别是首联,将现代人的认知引入古典诗词,这是一种十 分宝贵的尝试。现在有了互联网,人们可以 多渠道地获得知识,是一个知识爆炸的年代,古典诗词必须要与时俱进。 另外, 颈联,颔联工稳,尾联善意给人的感觉都不错。 池塘:谢谢学姐的爱护与鼓励,我还没有摸到门径,只先敬茶了。 行者:( 开怀大笑哈哈)最妙的诗句是:“漫涌余波远处瘦,狂澜突卷近楼肥”。我喜歡! 蔼蔼:在电视上看海宁潮,好象旁边没有楼台,近楼肥怎么讲,你是如何理解诗中描绘的景象的呢? 梅痴 :这个问题提得好,其实我觉得,诗讲究意境美,我想诗中不一定都要有真真实实的事物,联想在诗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海宁观潮,沿岸人满为患,确实没有楼台,诗人在此处虚晃一笔,所以大姐说到虚实结合。 在这儿启用“楼”字还是颇见功底的,在此诗联中 ,“漫涌”对“狂澜”,“余波”对“突卷”,“远”对“近",“瘦”对“肥”,都是比较工稳的,那用什么来对“处”字,使该诗联的工稳更加突出,故而采用“楼”字恰好。“远处瘦”是三仄尾,猜想作者是作古风来处理。同样的古体诗,在这些细末处就能看出有没有经过格律的磨练。 不速客:(频频点头)我赞同前人提出古典诗词从绝句开始的观点。“远处瘦”是三仄尾,这不假,但我认为当意趣和格律的矛盾无法解决的时候,宁从意趣,而舍格律。 池塘 :(连连拍手)我也十分赞同提出古典诗词从绝句开始的观点。确实需要多加磨练。 只有磨练,才能上艺术品味——表真情感,见善经营,出善意趣。 春草 :(沉思片刻,不紧不慢地说)古典诗词从绝句入手的确很有见地,绝句虽然短小精干,但五脏俱全,有粘对,有韵律,有拗救,可以启用各类诗对,有了这个基础后,对写律诗,排律,填词,写古风都有好处。 …… 人们议论纷纷,各抒己见,真个热闹,听的池塘如痴如醉。格律诗对话这般,言辞肯切,犹为新手提携,池塘亦还乖巧,虚心撰录,自为受用。夜深阑静,才熄灯安寝,一宿无话。要知端的,下次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