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60|回复: 10
收起左侧

[心灵有约] 唯识论浅见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5-15 14:56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3-5-9 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长征 于 2013-5-9 12:07 编辑

    释纯一于2010-7-18日上午830在XX大学国际学术报告中心就“唯识和幸福生活”展开专题讲座。释纯一曾经198810月应北京大学哲学系邀请,于文史楼作“唯识哲学及其译经运动”专题讲座,听众为外校来北大进修中国哲学的教员,建国后,佛教界僧人应邀至北大讲学,这是首次。2010-7-18日是纯一大师首次走入江西的高校。
       什么是唯识?
       唯识的思想体系是什么?
       为什么我们大家都认为实实在在的偏偏佛教说没有呢?这不是与我们的常识唱反调吗?要认清这点,就要理解唯识的含义。

          
    刚才咱们说,本不存在人、法我而只是你主观臆造,所谓唯识就是说我们的世界——一切的一切唯是主观臆造,只有认识作用,没有实体。注意,这和唯物主义、唯心主义都不一样,不管唯物还是唯心,都是把其中一方面推到一个与其它不平等的高度上,认为它就是本体,就是真理所在。唯识虽然认为我们这个世界只有心识的认识作用,听起来好像类似于唯心主义,而唯识并没有把推到一个恒常实有的位置上,实际上,不论心还是物在佛教来看都是平等的,都不实在,都没有人法二我。所以,若说佛教是唯心主义可就大错特错了,唯心主义往往以心识来证实的存在,这还是我执;而唯识恰恰是以心识来证明不存在,只有识存在,没有人我、法我。

           为什么说这五彩缤纷,差异万千的世界只是一个认识的作用呢?以我面前的这张桌子为例。大家看到它后可能都会不加思索的认为这里确确实实摆着一张物质的桌子,佛却说并没有一个独立于我们认识之外的、物质的实体——桌子存在!为什么呢?我们感觉到桌子的存在,是由于我看到了一个桌子的图象,能听到敲桌子的声音,能闻到这个木头和油漆的气味,有了一个桌子样儿的触觉……都只是认识上生起的一些感受,无论怎么分析,都不能找出一个超出我这些感受之外的实体来,也就是说,我们认为的这个物质实有的桌子,其实是我们自己的主观意识在五种感觉的基础上虚构出来的,西方有位哲学家曾说过,物质是感觉的组合。有点唯识道理的意思。普通我们认为,要产生一个认识,首先要有所认识的对象,以此为前提引发我们的认识作用,而唯识学与我们的经验相反,正是由于有了认识作用,才产生了外在对象的感觉,也就是说,只有能认识,没有所认识!

           “是唯识学中的两个重要的概念,是指动作的施动者,是事物能动性的一面,指动作的对象。以眼睛看色为例,我们的能动的认识作用——眼识,是能认识,注意,不是眼球这个器官,器官只是认识作用的一个助缘,佛教中叫做;所看到的色,是所认识,佛教中叫做。我们一般认为,认识活动产生的前提:一个是具有功能的器官——根,一个是认识的对象——境,根和境接触,才能发生认识作用,而佛教认为,恰恰是由于这个认识作用,才产生了有外在根和境的感觉,根和境都只是心理作用。只有能认识,没有所认识,这点很难理解,只有施动者没有受动者,这个动作能完成吗?能!佛经上常以做梦为例,在梦中是铁定了没有所认识的对象,只有能认识的意识,梦到发财,其实还是一分钱没得着,但是这是醒来以后才知道,没醒的时候可高兴着呢!佛说我们现在就像一场生死大梦,只是由认识作用产生了实体的感觉,而没有真正所认识的实体存在。因此,我们认为真实不虚、坚固实有的物质世界,其实很脆弱,只要把人的五种感觉骗过去,人们就死心塌地地认为是物质实有了,而事实上是我们在种种种感受之上用意识虚构出来一个大千世界,而沉迷其中。

           唯识的道理,就是唯能无所,也就等于说这世界并没有能、所,主、客,内、外的分别,因为没有了也无所谓能了,现代科学的一些结论也在向这一点靠拢,如测不准原理,指出了主、客之间是无法划清界限的。
        一、如何结合唯识谈幸福生活?
        因为人一直被意识指引,所以过于追求虚幻的东西。唯识可以让心放静,让幸福指数增加。
    二、“佛教与人类文明”的结合三点。
    一是佛教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历史,从古至今,再展望未来。他指出,这门学科发展前景广阔,它与已存在的科学心理学和单纯的宗教是不同的,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时候,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因此不久的将来它将成为一门显学。二是他指出此门学科的精华就是告诉世人“自知其心,自治其心,自净其心”,这是个人自我超脱痛苦的三个阶段,它有助于克服人因“无意识或不理智”而带来的伤害。三是他阐述了此门学科所面临的和要解决的最根本问题就是人类最深的焦虑—对死亡的焦虑,假如一个人连死亡都不怕了,他还会纠结于这纷扰繁琐的各类小痛苦吗?
    基于以上的观点,纯一大师将展开详尽的论述,欢迎受教。
  • TA的每日心情

    2016-9-27 14:20
  • 签到天数: 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13-5-9 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上去好高深的样子
    仰望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5-15 14:56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5-9 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满寻 发表于 2013-5-9 16:36
    看上去好高深的样子
    仰望啊··

    呵呵,不需要仰望的,自从写完这篇以后,从此绕道走,为得一二解,无数次纠结其中,痛苦的过程。。。。今天再发也没敢细看,有时候不明白比明白的好。谢谢踩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5-15 14:56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5-20 08:47 | 显示全部楼层
    莫瑜 发表于 2013-5-20 08:19
    征儿也信佛,我也在自己个性签名写着佛法唯心
    我信佛,但是不迷信,佛是慈悲之念能让人静心。

    {:soso_e16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4-5-18 20:18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3-5-20 23:3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理解的佛,
    是一心向善的信念.
    不害人,不做坏事,心存感激,温暖他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5-15 14:56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5-20 23:45 | 显示全部楼层
    无双 发表于 2013-5-20 23:33
    我理解的佛,
    是一心向善的信念.
    不害人,不做坏事,心存感激,温暖他人~~~

    {:soso_e16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5-30 18:06
  • 签到天数: 13 天

    连续签到: 5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13-5-21 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了几遍,似乎还是愚顽不化,“比如桌子我们认为的这个物质实有的桌子,其实是我们自己的主观意识在五种感觉的基础上虚构出来的。”,我是大大的不懂了,若我在走路时不小心把人撞了,我能说,我没撞你,因为我并不存在。。。你觉得我撞你,那只是“认识上生起的一些感受“。我想,这样的解释和辩白是会引起不良后果和公愤的。总之佛学太深,也只能仰望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5-15 14:56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5-21 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南草萋萋 发表于 2013-5-21 10:17
    读了几遍,似乎还是愚顽不化,“比如桌子我们认为的这个物质实有的桌子,其实是我们自己的主观意识在五种感 ...

    嗯,非常感谢你用心的去品读,如果你悟到这里已经很不容易了,是不是感觉头晕脑胀,转不出来?如果是这样就不要去深究了。其实简单的说,最直白的说:就是不要太看重任何的物质(都是“能”的感知),和所谓的精神(“动”的感知)上得执着。包括你现在刻意的要去弄明白,佛家也是不赞成的。放下,清静,随缘、自在。{:soso_e16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5-30 18:06
  • 签到天数: 13 天

    连续签到: 5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13-5-21 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长征,觉得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题材,似乎与“菩提本非树”有相同之意。放下,清静,随缘、自在。你说得对,佛学高深,悟一点是一点,不必强求。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5-15 14:56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5-21 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长征 于 2013-5-21 14:46 编辑
    南草萋萋 发表于 2013-5-21 11:35
    谢谢长征,觉得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题材,似乎与“菩提本非树”有相同之意。放下,清静,随缘、自在。你说 ...


    {:soso_e160:}你很用心。如果你对这些真的感兴趣,可以百度下,其核心是围绕“能”“动”产生的,所有经文都是围绕这两个观点展开。最深层的意思是:一切有为法(法器——万事万物)。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经)。这是我的个人理解,此文最重要的原因是,看到一些朋友拼命死读经文,却不能明白为什么?以佛语争辩,有违佛法之大意。只想劝道众生,绝无显摆之意。——另本人很少读经书。

    点评

    谢征征指点。  发表于 2013-5-21 15:5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4-4-24 04:41 , Processed in 0.04680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