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野芳草宸 于 2013-5-13 05:20 编辑
铁索摇江浪,猿啼蜀道难。
云中浮古刹,谷底鸟声寒。 1、人走在索道上本身已经好难,况是江上铁索。在铁索上是摇晃的,看到翻腾的江浪,你想不目眩头晕、腿发抖都难,我们平时在10几层高楼看地面都有一定目眩头晕【俗称恐高】,所以起句【铁索摇江浪】不正面说摇人而从侧面说摇江浪,一下就把读者推向身临其境,故起的险峻;如果承句继续这种险峻就显得仓足和无趣,故来个道白【蜀道难】而且用侧面的猿啼来表现,由于猿啼本身有点凄凉而且攀爬在此中也很难,这样【猿啼蜀道难】不但更加衬托【难】而且还有点劝说游人,难吧,何必来此。【铁索摇江浪,猿啼蜀道难。】与杜甫的【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手法类似。 2、从语音角度看,起句的【浪】是去声,承句的【难】是拖声,读的时候更显得无限感慨【难】 3、慢慢在索道就有点适应了,望到云中的古刹和道观,自己还真有点成仙的感觉。所以转句从紧张的气氛中先解脱出来,【云中浮古刹】同时隐约表明索道之高,到此诗情一下平缓许多。游人正在尽兴,突然蹦石落下惊的谷底鹰鸟冲天而起一声(啊),吓得游人后背冰凉,从诗的角度结句再平缓就对不起承句了,故用【谷底鸟声寒】收结。 所以夲诗起伏有度,扣人心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