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822|回复: 14
收起左侧

[词] 霜天晓角 春梦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6-8 20:21
  • 签到天数: 6 天

    连续签到: 6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4-5-1 12: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霜天晓角   春梦 (今韵)
                                                 风和春好,
                                               堂燕归来早。
                                               初试软泥香径。
                                               拈花嗅、含羞貌。

                                               酣酣斜枕靠,
                                               月薄人静少。
                                               方入室缘佳友。
                                               闷雷起、多情恼。
  • TA的每日心情

    2021-8-11 17:34
  • 签到天数: 4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14-5-1 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上阕好
    下阕尾两句没看透。

    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6-8 20:21
  • 签到天数: 6 天

    连续签到: 6 天

    [LV.2]偶尔看看I

     楼主| 发表于 2014-5-1 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糊涂仙 发表于 2014-5-1 18:07
    上阕好
    下阕尾两句没看透。

    恩,谢谢您的回复。只是学生却以为上阕不怎么到味了。而下阕倒是通篇最妙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5-19 14:36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4-5-2 15:1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仙说的对,上片要比下片写的好,尽管上片的意境驭字没有新意,但是总体是统一的。下片头两句你营造了一个幽静,舒适的环境,结句有一种失落的烦恼,这两种完全不同的感受是可以在同一首诗词里出现的,但是需要一些技术处理,譬如马致远的“天净沙”,主题是写“断肠人在天涯”,其中有“小桥流水人家”就显得非常温暖,之所以这两者能够共存,那是由于有人在“古道”两字的存在,现在你要是让下片的两种情感统一起来,应该由第三句来进行协调,不过没关系,你还在学习,但是你要知道好在何处,因何不足,只要坚持好的,去了不足,那我们就在进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1-8-11 17:34
  • 签到天数: 4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14-5-2 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速客 发表于 2014-5-2 15:10
    小仙说的对,上片要比下片写的好,尽管上片的意境驭字没有新意,但是总体是统一的。下片头两句你营造了 ...

    姐姐抱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6-8 20:21
  • 签到天数: 6 天

    连续签到: 6 天

    [LV.2]偶尔看看I

     楼主| 发表于 2014-6-3 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糊涂仙 发表于 2014-5-1 18:07
    上阕好
    下阕尾两句没看透。

    是我无礼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14-5-22 09:50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4-6-5 00:3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吧,情绪未尝不真,但感觉整体却缺乏一个真字,有为文而造情之嫌。老夫直言,也许错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6-8 20:21
  • 签到天数: 6 天

    连续签到: 6 天

    [LV.2]偶尔看看I

     楼主| 发表于 2014-6-5 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张书云 发表于 2014-6-5 00:30
    我觉得吧,情绪未尝不真,但感觉整体却缺乏一个真字,有为文而造情之嫌。老夫直言,也许错了。

    是的,您说的不错,确实是如此。非常感谢您对此贴的回复。老先生的评语,学生吸纳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4-5-15 11:06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4-6-5 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谋篇架构上,大家说得比较到了。偶就个处词句谈几点:1.含羞貌,比较笼统,还可以具体的神情状态来描述;2.酣酣斜靠枕,酣酣为熟睡貌,而下阙中人物应该尚未入睡,故,酣酣可酌;3.月薄人静少,静与少似有意重,尚可精进。浅谈陋见,不知当否,参考{:soso_e18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6-8 20:21
  • 签到天数: 6 天

    连续签到: 6 天

    [LV.2]偶尔看看I

     楼主| 发表于 2014-6-5 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明柳 发表于 2014-6-5 14:10
    谋篇架构上,大家说得比较到了。偶就个处词句谈几点:1.含羞貌,比较笼统,还可以具体的神情状态来描述;2. ...

    很感谢诗友的回复和评语。酣酣斜枕靠,确为熟睡貌。这一句与下句的月薄人静少是有相照应的。因为是三更半夜,人静少。所以是睡的熟稳中。而再下一句的方入室缘佳友,是梦里的事儿。至于末句的意思是忽然响起了一阵春雷,将人从梦中惊醒以及醒后的反应。韵墨涉世未深,更没什么知识见地,让您见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4-6-5 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这个帖子里  学到不少
    问候先生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6-8 20:21
  • 签到天数: 6 天

    连续签到: 6 天

    [LV.2]偶尔看看I

     楼主| 发表于 2014-6-6 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秋语. 发表于 2014-6-5 23:27
    在这个帖子里  学到不少
    问候先生们

    问好诗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5-19 14:36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4-6-6 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韵墨 发表于 2014-6-5 07:21
    很感谢诗友的回复和评语。酣酣斜枕靠,确为熟睡貌。这一句与下句的月薄人静少是有相照应的。因为是三更半 ...

       你想要展现这一情怀,只需将“方入室缘佳友。”调整成“方入梦缘佳友。”就行。
       你要知道,古典诗词是写给别人读的文体,要让别人读懂就行。别人是通过你的文字来理解你的诗的主题和内容的。我们喜欢写的人,每每写好后会跳出自我,站在他人的立场来读一读,自己和自己较量一番,这样对他人读懂我们的诗词大有好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6-8 20:21
  • 签到天数: 6 天

    连续签到: 6 天

    [LV.2]偶尔看看I

     楼主| 发表于 2014-6-6 14: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速客 发表于 2014-6-6 12:57
    你想要展现这一情怀,只需将“方入室缘佳友。”调整成“方入梦缘佳友。”就行。
       你要知道,古典诗 ...

    老师说的不错,可学生觉得与其将此词进行个别字或是整句的修改,倒不如重新再写过另外一首。我还觉得,自己填出了一首诗词,自然会对其中的内容意思一目了然,要想突然做到像“一位读者看一首新词”那样,对我而言实在有一定的难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5-19 14:36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4-6-10 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韵墨 发表于 2014-6-6 06:16
    老师说的不错,可学生觉得与其将此词进行个别字或是整句的修改,倒不如重新再写过另外一首。我还觉得,自 ...

       你觉得与其将此词进行个别字或是整句的修改,倒不如重新再写过另外一首,这绝不是最佳的选择。譬如烧开水,假如烧了90度就拿下来,那么即使烧了十瓶,你得到的是没有开的十瓶水,假如你加把劲,把一瓶水烧开,那你就会实实在在的得到一瓶开水。
       每个人写出了一首诗词,自然会对其中的内容意思一目了然,但是,由于古典诗词的特殊性,作者和读者的看法是很难一致,譬如我年轻时读“金缕衣”,只因为l老师说可能是妓女所写,以为主题是商女劝人及时行乐,在心里就轻视了她,直到晚年重读此诗,得知是一首佚名诗,心想,假如是一位老人把“花”比喻成“机遇”,那这首诗的主题就非常深邃了。其实,对此诗这两种解释是可以都说得通的。因此说,古典诗词是要让读者读懂的文体,一篇作品仅仅让作者自己明白是远远不够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8-3 05:23 , Processed in 0.08354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