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54|回复: 8
收起左侧

[诗风茶座] 涂鸦八首,十六字令。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17-5-31 08:18
  • 签到天数: 108 天

    连续签到: 4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16-12-16 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往事成茧 于 2016-12-22 11:25 编辑

    十六字令,本应平韵。十多年前,我参加了一个文学网站的春节征文,内容是"爆竹声中辞旧岁“,我斗胆抛开平仄,用这七个字分别作了十六字令,当时幸得小荷先生指教。今天我看了不速客老师的回复,甚悦,用咱俩的网名,正好一平一仄,再涂一贴。

    书,十载寒窗刻苦读。深修养,谈笑似鸿儒。
    中,查北寻南觅影踪。东西顾,云眼告无功。
    英,飒爽身姿舞剑灵。飞天处,霹雳闪云惊。
    雄,西楚亡秦汗马功。思神羽,慷慨拒江东。
    悦,暖心教诲丝如雪。振余生,献身宏伟业。(从这里开始反调)
    不,力排众议顽石固。借精诚,辟开新道路。
    速,笨龟远距灵活兔。舍休息,奋将终点渡。
    客,笑迎敬请春风色。酒烟茶,促膝同喜乐。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17-5-31 08:18
  • 签到天数: 108 天

    连续签到: 4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1 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往事成茧 于 2016-12-22 11:52 编辑
    不速客 发表于 2016-12-21 18:31
    十分赞成你的观点,词谱应该有属于自己的唯一性,即便是现在失去了曲谱,但还是需要定格,定律, ...

           感谢先生赞同愚见。
           现在外来文化入侵和网络术语盛行。不知从何日开始,交流文字和语言时,漫天的英文缩写,或者说是大写字母缩写,交流起来跟猜谜似的,而且所写之人多半不懂英文,别人的话没学会,自己的话还不会说了。网络交流更啼笑皆非,比如“偶粉蓝瘦,香菇,表酱紫说撒”,翻译过来是“我很难受,想哭,不要这样子说了”,简直成了黑话或者暗语了。当今很多歌曲,相声,小品甚至自由体诗词里都出现了这两种情况,格律诗词侥幸还没有被污染,或者说污染不严重。倘若随着历史发展,有一天格律诗词也被迫变动了,古风可能会渐渐的被遗忘了。所以现在的才子们都身负重命啊,在文化的战场上,没有硝烟,不流鲜血,却也是要寸土必争的。
           至于日本学者说汉学的中心在日本,这一点我不敢苟同。我对日本没有任何偏见,不仅如此,我还认为日本人民勤劳,好学,积极向上。他们为了在岛国的贫瘠之地生存和发展付出了智慧与血汗。不要老拿抗日战争说事,那只是阴影里的人逗引百姓廉价的同情心和盲目的激情。我们,尤其是汉族,发动的侵略还少么,还小么?战国时代就有万人坑,张献忠把四川变成了无人区,蒙古铁骑践踏到了土耳其和莫斯科,不管胜利者还是失败者,统统汉化,大多数少数民族不会说自己原来的语言。日本的很多行为都在模仿我泱泱大国,不仅是文化,在经济,建筑,军事等领域都学习和模仿了中国,短短的几年入侵和掠夺,回来就敢号称自己是别人的中心?这样的中心,跟街头的“按摩中心”和“康复中心”有什么区别?一笑耳。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都有招人喜欢的地方,即使是日本,也有脍炙人口的《北国之春》,但没事给自己戴高帽子,必然会让风刮倒。
           先生没有其他联系方式,能在此交流,愚生亦心满意足。所有的相遇都是缘分,何况我们已经超越擦肩而过了,现在是驻足打量,相互凝视,呵呵。休要在意年龄,只要学习和进步,时常有收获,七十也好,十七也罢,都与题无关。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5-19 14:36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6-12-18 06: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不速客 于 2016-12-17 22:39 编辑

            在整理旧词时, 写了这篇“雏语词与谱”,今贴出,想听听你的意见 。                                                
                                                      雏语词与谱

         当我们读“诗经”时,不难发现,尽管其基本的句式为2—2结构的四字句,但还是在许多篇章里保留长短句的存在。这些篇章在风,雅,颂中都有出现。其中的“溱洧”篇里就有二字句,三字句。四字句,五字句的共存。我想,或许,被先贤们称之谓“长短句”的词,就是从“诗经”里的这部分篇章的发展,完善,丰满而产生的。
          读“诗经”的“击鼓(邶风)”篇,得知全篇五章,均为四字句,基本句式是2—2结构,唯独“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两句,采用了1—3结构,我想,也许这就是词中,使用“豆”这种技巧的源头吧。在“硕鼠”篇和“采薇”篇中,我读到了“乐土乐土,乐国乐国,乐郊乐郊”和“归曰归曰”的文句,又想,这有可能是词里叠句的源头。于是我想到,词在古典诗词中的地位,应该是根红苗正,高贵正统的。可是,词在很长的时间里,却被先贤们称之谓半诗或诗余,得不到应有的,足够的重视,这又是为什么呢?
        “诗经”是所有韵文的基因库,不同的基因在社会环境的干预下,受到文人们不同的对待,得到了不同的发展机会,因此现代,在我们的文库里也就有了许许多多不同的韵文载体。
         词从一开始以长短句问世,就显示了他那自由,不拘一格的本性,又被文人们冠以“诗余”“半诗”头衔,因此,他没有被拘在严格的韵律之中,保留了自己松宽自由的秉性,恰恰是这自由松宽的本性,得到了一代代文人们的广泛喜爱。虽然在很长的历史长河中,也有人希望能够规范他,出了许多词谱,甚至在最高统治者的名义下出了“钦定词谱”,这些都不能够拘住词那自由松宽的本性,所以,生活在今朝的我们,就有了一个词牌,却拥有多个不同格体的词谱。就拿字数最少的“十六字令”来说,仅仅只有十六个字,在网海里就搜到了三个格体的词谱:
    格体一:
                                                                      十六字令•天
                                                                                             蔡伸
                                             天,       休使圆蟾照客眠。       人何在? 桂影自婵娟。
                                             平(韵)中仄中平仄仄平(韵)中中仄     中仄仄平平(韵)
                         
    格体二:
                                                                       十六字令•归
                                                                                          张孝祥
                                            归!        猎猎薰风颭绣旗。      阑教住,重举送行杯。
                                            平(韵)中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仄   中仄仄平平(韵)
    格体三:
                                                                         十六字令•山
                                                                                           毛主席
                                             山,       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 离天三尺三。
                                             平(韵)中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到了本世纪,才子们在填写“华词”时(“华词”是二十一世纪新填词作品的称谓,用于区别于其他朝代的古词作品),十六字令又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新概念词构”( 属于"求正容变"的"容变"范畴,即:容变--依律辟新,扩展有度。下称新概念),在新概念里,十六字令增加了标准体,对称体,同尾韵,异尾韵四种格体,并且各有现代才子的词作为例(资料来源于百度):
    标准体格:
                                                                             十六字令•帆
                                            帆, 沧海茫茫渺渺纤。 风嘶后, 斜阳一抹恬。
                                            平     中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      平平中仄平
    对称体格:
                                                                              十六字令•浪
                                           浪, 无拘无束天涯荡。 海角风, 翻波吹宇旷。
                                           仄, 中平中仄平平仄。 仄仄平, 中平平仄仄。
    同尾韵格:
                                                                             十六字令•帆
                                          帆,白鸥竞尾碧天蓝。齐涨满,点点地平衔。
                                           平  中平中仄仄平平    平仄仄    中仄仄平平
    异尾韵格:
                                                                             十六字令•浪
                                           浪,卷海排山腾巨蟒。堕谷渊,蓄能重待放。
                                           仄    中仄中平平仄仄   仄平平   中平平仄仄
        十来年前,在网上我还发现了一位才子提炼出的十六字令回文谱。
    回文谱是: 平  平仄仄平仄仄平  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  我曾经依此谱填过一首“冬”。
                                                                     十六字令•冬(回文)
                                            冬,飞絮满天眼展穷。 浓韵味 ,梅自放花红 。
                                            红,花放自梅味韵浓 。穷展眼, 天满絮飞冬 。
          以上只不过是我从百度搜到的有关十六字令的词谱格体,倘若再扩大范围,仔细搜索,有可能还会有不同的格体出现, 面对诸多的词谱,固然可选择的余地很大,但是,我们喜欢文字的都知道,一篇文章的多个主题是大忌,主题一多,反而让读者捕捉不到主题,因此有人说,多主题即无主题。弱水三千里,只需一瓢饮。唉!此事真的令人很为难,现在先把这些留于此处,等待智者解决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17-5-31 08:18
  • 签到天数: 108 天

    连续签到: 4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8 17: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速客 发表于 2016-12-18 06:24
    在整理旧词时, 写了这篇“雏语词与谱”,今贴出,想听听你的意见 。                             ...

           非常敬佩先生的渊博,仔细和包容。
           愚生认为,先生发掘的《十六字令》的八种格体,只有一个是主题,其他的都是文字游戏而已。
           倘若《诗经》奠定了长短句的发展,完善和丰富,我推测,曾经的《乐经》必然在此过程进行了限制和约束。有史记载,《乐经》遭遇秦火后,有些人虽然能依靠记忆演奏,但已不知其意。这说明词和谱不能分家,没有词的谱只是音调,没有谱的词只是文字,有词有谱才构成了词牌。
           古时的词是用来唱的,用来抒发他们的情感。今天很多旧谱已不知所踪,正因如此,我们现在基本是纯粹的填词,大部分词牌无谱可唱了,导致有些好的作品有格无律,成为“华词”。格限制字数,谱限制旋律,不依这个规矩,就唱不好原来的词牌。举个例子,李清照的《一剪梅》,听过的最好,没听过的可以在网页搜索,如果把“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改成”玉簟秋红香残藕,跻身淤泥,体无染垢“,平仄紊乱,你试试按原唱旋律感觉怎样。更有甚者,把《贺新郎》这样凄苦悲凉的词牌,用来恭贺新禧,贻笑大方。
           所以,其他的七种《十六字令》,有词无谱,它们可以叫”十六字新令“,”十六字再令“,”十六字三令“等等,算不上主题。但这并不是坏事,其间蕴藏无限动力,期待才子们把历史丢失的旧谱再找回来,并且创立新谱,承上启下,继往开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5-19 14:36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6-12-19 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往事成茧 发表于 2016-12-18 09:05
    非常敬佩先生的渊博,仔细和包容。
           愚生认为,先生发掘的《十六字令》的八种格体,只有一 ...

           非常感谢你的回复。首先申明我是个肤浅的人,根本不敢使用“渊博”两字,望君修正。
           从前诗和词都是用来吟唱的,这造就了文人与青楼之间有扯不断的关系,现在,歌曲自立门户,诗词的吟唱功能流失,对诗词来说,无疑是很大的损失,幸亏还有诗格词谱在,大家可以按照其平仄要求来写,但词谱的格体一多,对读者和作者来说,都会产生迷茫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17-5-31 08:18
  • 签到天数: 108 天

    连续签到: 4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9 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可略懂简谱和民族乐器,先生才德服人,可否召集同道中人,献仁献智,再谱古风,重振诗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17-5-31 08:18
  • 签到天数: 108 天

    连续签到: 4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9 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愚钝之极,空素仰,竟然不会加好友,不才电话15154007969,盼佳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17-5-31 08:18
  • 签到天数: 108 天

    连续签到: 4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0 13: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往事成茧 于 2016-12-20 13:29 编辑
    不速客 发表于 2016-12-19 16:56
    非常感谢你的回复。首先申明我是个肤浅的人,根本不敢使用“渊博”两字,望君修正。
           从前 ...

          重新阅读了先生的文章,愚生的措辞没能与先生同步。      先生之意是现在诗词和歌曲分家了,填词出现很多格体,多个此谱乱了主题。愚生重述一下个人意见,我把原来回复里的”谱“字都改称”曲“字,也就是说,每个词牌都有固定的格律和曲子,有格无律唱不好,有律无格也唱不好,如果要变动,要么变成纯粹的文字,要么另创词牌另作曲。如此一来,每个词牌都有了固定的格体和主题。比如你写了一首词牌+题目,格律变动了,那只是题目,不是词牌。具体点儿,比如毛主席的《山》,其内容气势磅礴,生动形象,但毛主席自己从来也没命名为《十六字令·山》,仅仅是《山》而已,词牌是后人误加的。再比如那位才子和您创作的回文体,也都是文字游戏而已,列不进《十六字令》的,即使有人为它作了曲,也只是《回文十六字令·冬》,无法替换古代的主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5-19 14:36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6-12-21 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不速客 于 2016-12-21 10:44 编辑
    往事成茧 发表于 2016-12-20 05:28
    重新阅读了先生的文章,愚生的措辞没能与先生同步。      先生之意是现在诗词和歌曲分家了,填词出 ...


          十分赞成你的观点,词谱应该有属于自己的唯一性,即便是现在失去了曲谱,但还是需要定格,定律,定章法的,在04年我在网上看到,日本有学者称汉学的中心在日本,那时网上流行“古典诗词与国际接轨”,这真的令人很伤心。日本确实有像我们的小令那样的长短句,可遗憾的是,日文不分平仄,根本无法如同我们的“沁园春”那样定字数,定格律,定韵律,定章法的。其实,词谱一泛,受损的还是我们自己。
          我是一个古稀老太太,社交能力极差,至今不会QQ,也没有手机,这一切在年轻人看来是那么的不可思议,但在老年人中是十分普遍的,请你谅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4-4-27 05:57 , Processed in 0.04680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