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1、漓江。位于华南
广西壮族自治区东部,属
珠江水系。漓江发源于“华南第一峰”桂北越城岭、
猫儿山。流经灵川、
桂林、
阳朔,至平乐,汇入西江,全长437公里。从桂林到阳朔约83公里的水程,称漓江。“百里画廊”指的是从桂林市往阳朔这一段江景。一处处景致,构成一幅幅清丽幽远的水墨画。
2、三妹。关于刘三姐的最早记载大概要数南宋
王象之《舆地纪胜》的《三妹山》:“
刘三妹,
春州人,坐于岩石之上,因名。”这条文献被清代《蕉轩随录》做了放大:“广东
阳春县北八十里思良都铜石岩东之半峰,相传为李唐时刘三仙女祖父坟,今尚存,春夏不生草。刘三仙女者,刘三妹也。《寰宇记》、《舆地纪胜》均载阳春有三妹山,以三妹坐岩上得名,今不知何在。”
3、马援。马援(前14年-49年),字文渊。汉族,扶风茂陵(今陕西杨凌西北[1]
)人。西汉末至东汉初年著名军事家,
东汉开国功臣之一。
新朝末年,天下大乱,马援为陇右军阀
隗嚣的属下,甚得隗嚣的信任。后归顺光武帝
刘秀,为刘秀统一天下立下了赫赫战功。天下统一之后,马援虽已年迈,但仍请缨东征西讨,西破羌人,南征
交趾,官至
伏波将军,因功封新息侯,被人尊称为“马伏波”。 后于讨伐
五溪蛮时身染重病,不幸去世。因
梁松诬陷,死后被刘秀收回新息侯印绶,直到
汉章帝时才遣使
追谥忠成。
4、猴子捧瓜,鲤鱼挂岫,乌龟爬山,狗熊观宙,孔雀屏,哮天犬等。都为当地依山形而成的比喻和传说。
5、九马画山。“看马郎,看马郎,问你神马有几双?看出七匹中榜眼,能看九匹状元郎。”画山高416米,临江绝壁上白色的斑印恍似天然骏马图。
6、鸳鸯锣鼓。从桂林到阳朔,83公里的水程,共360.5个滩。滩头滩尾水比较浅,漓江从滩头上流过,发出淙淙的响声,这响声仿佛是天宫中的仙乐。左岸边有两块大石头,一个像圆鼓,一个像金锣,当地的村民们都叫它们锣鼓石。右岸边两座拔秀的小山柱,仿佛是一对锣锤和鼓棍,仔细听,仿佛还有一对鸳鸯在唱歌。
7、群龙戏水。在前面右侧临水的山壁,有几根悬垂倒挂的钟乳石柱,它们形态嵯峨,形神兼备,仿佛像几条饮江的巨龙,它们的身子,隐藏在山壁内,只有龙头向着水面。第当春夏水涨,龙头便会吐出雨露。传说这几条龙是天帝派它们到漓江边来采集桂花香精的。很久以前这些山坡上长满了桂花,那冲天的香气直贯天宫,引得嫦娥也想偷偷下凡,天帝为之震怒,于是派来了这几条神龙,要把这桂花的香气全部吸尽带回了天宫。谁知道神龙到了这时原形被这里的景色迷住了,它们不仅没有带走人间的桂花,反而引来了天庭的雨露,它们把雨露倾注在崖壁下的潭里,从此这个潭就叫沉香潭。沉香潭的水灌溉了漓江两崖的四方土地,在这片土地上的桂花树枝叶长得更加繁茂了,漓江八月两岸到处都是桂花香。
8、八仙游江。右前方,山到了这里突兀而起,云到了这里虚无缥缈,给人以幻境的感觉。这一带山峦叠嶂,气势雄伟,前面一组8个山头,很像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8个仙人,靠近江边头光光的是铁拐李,旁边的是曹国舅,下面戴帽子的是河仙姑,接下来的是张果老、韩湘子、吕洞宾、蓝采和、钟汉离,正好8个。据说有一天,8位仙人各显神通,飘洋过海,结伴而行,他们来到了漓江边上,看到了美丽的漓江风光,这里碧水青峰,田园似锦,于是他们决定留下来,这个景点取名叫“八仙游江”。
9、杨堤飞瀑。杨堤镇因附近一峰形式羊蹄,取“羊蹄”的桂林话谐音“杨堤”而得名。杨堤一带,风光旖旎,青山环峙、翠竹若屏。白虎山瀑布是漓江最大的瀑布,每逢大雨之后,十多股水浪从山坡上四散飞溅、呼啸轰鸣,故有“虎山喷泉”之誉。
10、黄布倒影。黄布滩因江底一黄色的石板似黄布铺在江底而得名。蓝天白云下,山似玉笋瑶簪,峰像青髻螺黛,黄布滩附近的漓江波平似镜,水中镜影格外的美丽、清晰,享誉“黄布倒影”。每当竹排、鱼舟破镜入画,黄布滩附近的倒影凝就了“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就在青山顶上行”(清·袁枚)的诗情画意。
11、昌黎名诗。韩愈《送桂州严大夫》:“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12、子厚华章。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登进士第,应举宏辞,授校书郎,调蓝田尉。宗元少精警绝伦,为文章雄深雅健,踔厉风发,为当时流辈所推仰。既罹窜逐,涉履蛮瘴,居闲益自刻苦,其堙厄感郁,一寓诸文,读者为之悲恻。元和十年,移柳州刺史。江岭间为进士者,走数千里,从宗元游,经指授者,为文辞皆有法。世号柳柳州。元和十四年卒,年四十七。
13、龙隐岩碑。颜延之(384-456),字延年,著名诗人,南朝刘宋时任始安郡(今桂林)太守。为纪念晋代“竹林七贤”中的阮籍、嵇康、向秀、刘伶和阮咸五人,特建“五咏堂”在读书岩旁。“七贤”中的王戎和山涛因贪恋权势,为颜所鄙视,故不在“五咏”之列。北宋时,四大书法名家之一的黄庭坚书录颜延之的《五君咏》。刻碑石于龙隐岩内。是桂林石刻之珍品。
14、开元古寺。鉴真大和尚,第五次东渡失败后,曾于天宝九年(750)从雷州半岛北返途经桂林,受到官、僧的隆重欢迎并在开元寺主持授戒大典,时桂州都督冯古璞率领驻此的岭南七十四州官人、选举试学人等数百人,接受了菩萨戒,盛况空前。鉴真大和尚一行在此休整了一年,后下桂江,经阳朔、平乐、梧州、广州北上。回到扬州后,终于第六次东渡成功。
15、陈守睿。陈继昌,广西临桂人。原名守睿,字哲臣,号莲史。(1791--1849)。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状元。授职翰林院修撰。由于陈继昌抱病应 殿试而连中“三元”(解元、会元、状元)声名大振。察考又得第一,故又有“三元及第”之称。中国科举史最后一位“三元”状元,
16、王世则。桂林永福人,字号,生卒年不详。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癸未科状元。是中国历史上两科殿试都中状元的第一人,人称“连科状元”。
17、赵侍讲。赵观文,唐代广西第一个状元。桂州临桂(今桂林芦笛路飞鸾村)人。官翰林院侍讲。唐乾宁二年(895)赵观文被钦定第一,高中状元。清人于凌汉等人在其家乡立"赵状元故里"石碑,策励后进,以垂永久。
18、梁漱溟。(1893-1988 )原名焕鼎,字寿铭,桂林人,历任南北统一内阁司法总长秘书、广州政治分会建设委员会主席、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中央常委、全国政协常委、宪法修改委员会委员、中国孔子研究会顾问、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等职。是享誉国内外的学者、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国学大师,“中国最后一个大儒”。发表过大量有影响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