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今天也比较忙,依然看完孙恺老师的授课视频。我比较喜欢网络这样的授课方式,实在有必要再面授,避免不必要的口舌之争。
初识孙恺老师是在一个高端原创文学艺术交流群,全是研究文字艺术的专家。我正纠结今年学什么新的课程?整夜失眠,刚好看见孙恺老师发招生简章。点开一看,画风细腻、清丽,有传承的国画内涵,更有新的思考。正是我需要的课件。
曾经有人告诉我,工笔不用学,我觉得不对。工笔不仅仅是线条的原因,还有很多深层次的学问。
曾经有人告诉我,写意画布局成功就是一幅好的作品。我不认同,为什么写意画会夸张留白到只剩几个墨点?什么原因?为什么书法会夸张到象简笔画?是创新还是掩盖内功的不足?
通过荷花物象反复对照古今、近代画家的作品,结合历史节点和审美变化之间的关系,恍然大悟,我们又到了一个变革期。令人欣喜的是,这一次是新的提升。对于各种艺术提出更高的要求。
十几年前就有人对我说:“XXX,你选一个喜欢的文学方向专攻,不要百花齐放,什么题材都写,最后一事无成。”
我说:“我不相信一个文化人能写诗词就不会写小说,能写小说就不会写散文,能写当代散文就不会写古诗词。我会把文字拆成碎片音符,随心所欲组合。”
这个综合能力在给一个学会做古文翻译时得到印证。
穿梭在古文学和现代文学当中,尽力用现在的语言去描述古文学的美感,当然会有韵意上不可弥补的缺憾,但总能让人平白了解古文学,我觉得意义非凡。可惜意气用事辞职了,不谈。
潜心跟随霍春阳书画研究院学写意花鸟画,数次发现和霍老师观点不谋而合。霍老师一生追求中国画传统,追根溯源到宋、元,和我研究的宋词异曲同工。异在表现手法,同在理解那一个时代的人文审美情趣。
宋代本就是一个破旧立新的时代,无论是书画还是诗词曲赋,宋的立新是成功的,成为中国历史至今无法逾越的艺术高峰。
当今文学艺术也面临创新和变革,起码不会延续近代大写意的路子。
我也奇怪的发现,只要我含有工笔的作品,大家特别喜欢,群众的喜好是衡量艺术的风向标。
所以当代诗人不必哀叹:人群疯了吗?诗人开始画画,画家开始学诗词,仿佛世界末日?
不是艺术家们疯了,而是时代对艺术提出更高的要求。
在变革时代,只有融会贯通的艺术家才具有更强的创新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