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823|回复: 141
收起左侧

[原创](新韵)古体诗接龙;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7-15 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诗观
文/向德晴
堆砌辞藻难为诗,
牵强附会不成章.
无病呻吟最大忌,
诗贵质朴与自然.

   学诗
文/向德晴
唐诗宋词万代传,
放之四海皆精典.
不薄古人为今用,
清词丽句自成章.

  学诗诗
文/向德晴
熟读唐诗三百篇,
胸存佳句常吟赏.
出庐纵目观世界,
无意觅诗诗成行.
[注]庐:房舍.

  学诗之诗
文/ 向德晴
博古厚今宗群贤,
学而不厌破万卷.
三人之行有吾师,
取人之长补己短.
[注]宗:尊奉. 群贤:指古往今来许许多多有识有才之人.

读唐诗怀古
文/向德晴
故唐诗圣仙,
传世有遗章.
时人多不读,
骚坛太荒凉.
[注]时人:现在的人。 骚坛:诗坛。

  游花果山
文/向德晴
欣欲登高赏花园,
春尽无痕芳菲残.
可怜金粟寂寞开,
空溢馨香向落阳.
[注]金粟:桂花的别称.

                                 古体诗浅说和新声韵(修改稿)
                                                  文/向德晴
      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是古代的自由诗.相对于格律诗(又称今体诗,近体诗) 而言它是一种不讲究格律的诗体.总的艺术要求以"吐言天拔,出于自然""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无拘无束,直抒胸臆见长.可任人自由发挥是其最大优点.古体诗以五言七言最为常见,也有四言,六言,八言,杂言的古体;句式以四句,八句居多,也有六句,十句以上可长可短,因此古体诗的格式是没有一定之规的.[顺便提一下:近体诗(格律诗)与之不同,它对格律要求十分严谨,框得太死,束缚手笔,不利于自由发挥是其最大缺点.往往是有妙句而不合律,逼得必改,改来改去改得牵强附会诗意全非.古代应试诗就是如此,没有几首佳品流传于世,全被后人唾弃成为垃圾.有的古人甚至专写拗句有意避开律句与格律诗相区别.格律诗对格式,押韵,平仄,粘对,对仗,音步,起承转合,都有一定之规,必须照规无误,不得有一点差错,否则就不能算格律诗,只能算古风(古体诗).因此写格律诗倒不如说填格律诗较为确切.感兴趣的朋友们亦可填格律诗.有关规则请    查阅<<诗格律>>便知.在此不作赘述.]
      古体诗的平仄:古体诗是不计较平仄的.没有律句拗句的概念,有的古体诗中虽然出现了一些律句,这不是出于自觉有意而为.
       古体诗的押韵:古体诗一般押平声韵.双句押韵,单句不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有少数古体诗也有失韵的,如有妙句不押韵也可,不要为押韵而押韵坏了诗意(指改一字而诗意全非的个别特殊情况). 也可每句都押韵,也可转韵, 也可押仄声韵, 也可平仄韵混押,古体诗的押韵与格律诗是有很大区别的,在用韵上有较宽的自由,只要押韵即可,不计平仄韵.(格律诗只许押同韵部的平声韵).
       古体诗在对仗,粘对,音步,起承转合技法上也是不讲究的,可不拘一格,没有什么清规明约.只要诗意美,语句精练且流畅即可.

       "顶真格"也是古体诗的一种,其形式是后一句的前一二字与上一句的尾字相重复,如陶渊明的<<移居>>>"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李白的<<归崇山>>......等.
       "歌行体"也是古体诗的一种,多以七言为主,参与少量杂言,故又称"七言歌行"主要特点是:一是诗中夹有杂言的散文句式,如李白的<<蜀道难>>,杜甫的<<贫交行>>;二是有"之" "以" ......等虚词和"呜呼"等语句,与一般诗句有所不同.
       还有很多古体诗诗体在此不一一详述了.

       古体诗是没有一定标准的,总而言之凡不受格律诗格律束缚的都是古体诗.(在旧体诗中古体诗占绝大多数,格律诗只是少数,完全合律一丝不差的格律诗精品更是少之又少.就是从全唐诗近五万首中精选出来的<<唐诗三百首>>古体诗也与格律诗各占半壁江山,平分天下.那些千古绝唱的极品多数出于古体诗.傲岸不羁的诗仙李白就是擅长写古体诗的楷模) 据笔者调查,多数人提及古体诗都说格律太烦琐(特别指平仄,粘对方面.),这是将古体诗误认为就是格律诗,根本没有搞清二者的不同之处,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造成的误解.特作此文于以纠正.还古体诗本来面目,以示来者对古体诗有所了解,古体诗只是古代的自由诗而已.诚望喜爱古体诗的朋友们不必望而却步,敬而畏之,敬而远之. 但愿万众一心共同努力,为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繁荣今日诗歌,重振中华诗坛雄风,重新找回和确立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威望和地位而共同奋斗,.古人能作到的我们也一定能作到!定能作得更好! 古人的许多神话和梦想今天早已变成现实.唯独诗歌自唐之后,一路下滑,时至今日诗坛更是一派荒凉,此乃让人痛心疾首的一大憾事,可悲啊! 奋斗吧!朋友们! 切莫一味摸仿一句话分成几行并废除标点的外国诗而津津乐道,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抛弃九霄云外.切莫偏离诗的航向,背离诗国故土渐行渐远.
                                                   新声,韵

       古声韵如:平水韵......等)因读音与现在有所不同.且带有入声和部分方言,今人更难把握.已不适用今人写诗所用,只能作研读古诗词之用.如若今人还固守古音韵,甚至极力推广采用古声韵,无视新声韵的推广应用,甚至以种种理由打击压制新声韵,那简直是误导来者!害人子弟!对繁荣今日诗歌有弊无利.今人应普及普通话,这是一项国策,已是大势所趋,国际国内皆如此,是谁也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今人不论读旧体诗也好,写旧体诗也罢都是用普通话,这已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谁还愿意让自己的子孙去学古音韵不学普通话呢?因此以汉语拼音为准则,采用推广新声韵.这是有利于繁荣今日诗歌的一大举措.只有不断改革创新,顺应时代发展,符合人们意愿,才能与时俱进,再创诗坛辉煌.
        新声:将汉语拼音中的声调:阴平,阳平(一二声)统称平声; 上声,去声(三四声)统称仄声。
        新韵:将汉语拼音中最后韵母相同的汉字都归为同一个韵部,(同韵母则同韵)不计声母和复韵母.如:啊,八,搭,发,哈,咖,呀,蛙,家,虾......最后韵母同a,属同一a韵.又如:ban[班],can[餐],chang[昌],hang[杭],安,烟,弯,冤,昂,央,汪,专,庄,......等等.最后韵母同an(或ang),属同一an韵.以此类推。[注:an(安)与ang(昂)这两个韵母因发音较相近,只是鼻音口音之别,为了用韵更为便利,化繁为简,可合为同一an韵部;en与eng发音较相近也可合为同一en韵部,i(衣)与ü(迂)发音较相近可合为同一i韵部;ai(哀)与er(儿)读音较相近可合为同一ai韵部.]如此将所有汉字分成十三个韵部.这样新韵相对于古韵<<平水韵:106韵>>和<<中华新韵>>(十四韵有不妥之处,如:二波中o与e发音相差甚远,不同韵;十一庚韵中eng与ong发音相差甚远,不同韵,而编为同韵不妥;en与eng发音较相近可合韵,an与ang发音较相近可合韵而未合)韵部就宽多了,用韵的空间就大多了,读起来也较为谐和并不太拗口和别扭.这对今人写诗大有裨益,再不用死背硬记古声韵了,更不用被古韵中的入声和部分方言搞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只要懂得汉语拼音,即可得心应手,应用自如,根本不需要将所有汉字分韵列表了。
                                     现将各韵部的韵母分列如下:
一: a, ia, ua,
      平声字阴平,阳平,即一二声) a阿, 加, 枷, 家, 荚, 铗, 瓜......以此类推.
      仄声字上声,去声,即三四声) à 啊 甲, 驾, 剐, 挂, 褂......以此类推.
二: o , uo,

三: e, ie, üe
四: ai, uai, (er儿合归ai韵)
五: ei, ui.
六: ao, iao.
七: ou, iou
八: an, ian, uan, üan, ang, iang, uang(ang合归an韵.)
九: en, in, un, ün, eng, ing, ung.(eng合归en韵)
十: ong, iong.
十一: i, ü (ü 合归 i 韵)
十二: -i, (zh, ch, sh, r, z, c, s.的韵母为 i 零韵母, 要与十一 i 韵部区分开来.)
十三: u.
[注:多音字应以相应韵母归入相应韵部.如行字,读xíng 时归第九en韵部;当读háng 时应归第八an韵部.......以此类推.]
[愚者只是抛砖引玉,诚望多提建设性意见,以便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你的意见不论采纳与否,你的大名都将列入编著之中.谢谢合作.]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7-15 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新韵)古体诗接龙;

我主张自由接龙,不强加任何条条框框.敬请诗友们多多跟帖接龙和不吝赐教.谢谢.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7-16 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新韵)古体诗接龙;

敬请诗友们多多跟帖接龙和不吝赐教.谢谢.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7-17 12: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新韵)古体诗接龙;

敬请诗友们多多跟帖接龙和不吝赐教.谢谢.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7-18 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新韵)古体诗接龙;

高望界辽望
文/向德晴
峰含丹阳月渐西,
浮云不与半山齐.
乳雾如织凝千壑,
风翻林海万倾碧.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4-6-5 12:25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07-7-18 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新韵)古体诗接龙;

    家人!不太看好!!!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7-18 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新韵)古体诗接龙;

    请具体一点,谢谢.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4-6-5 12:25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07-7-18 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新韵)古体诗接龙;

    我也姓向!
    在公共场合很少看到我们这一姓!
    我感觉你是来“教书”的!
    我想说的是:
    诗韵里大多是“教授”!
    我原来感觉自己写的东西还算压韵!但后来我不敢在诗韵发帖了!
    每个人的作品“教授”们自己可以体会!不用注释!
    对不起!~
    我无意得罪您!
    我只想说:
              我也姓向!!!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7-20 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新韵)古体诗接龙;

    我才不管"授,家,士,贤".只是珍惜公民的一份发言权喊几句口号无防.谢谢.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7-20 18: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新韵)古体诗接龙;

    红枫
    文/向德晴
    古来尽道秋萧条,
    霜风凛冽万花凋.
    夕照枫叶别样红,
    绝胜春花分外娇.
    [注]绝胜:远远超过.     娇:美丽可爱.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7-20 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新韵)古体诗接龙;

    敬佩您的这种精神,您必须理解您的家人是在关心您.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7-21 08:3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新韵)古体诗接龙;

    既要阳春白雪,又要下里巴人,注释以便雅俗共赏,家人不必多心,见谅.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7-21 08:3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新韵)古体诗接龙;

    游金鞭溪随笔
    文/向德晴
    举头仰望一线天,
    悬崖对峙奇惊险。
    飞瀑垂练下千尺,
    青溪潺潺绕山转。
    绿林成荫戏禽兽,
    姹紫嫣红拂清香。
    游宾彳亍金鞭溪,
    宛若梦游逛瀛山。
    [注]金鞭溪:是张家界景点之一。 彳亍:慢慢的行走。 瀛山:神话传说中的仙山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7-21 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新韵)古体诗接龙;

    登高望界
    登临绝顶犹到天,
    飞云流霞绕山间.
    一望林海千重浪,
    不羡蓬莱爱此山.
    [注]蓬莱:神仙居住的地方.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7-22 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新韵)古体诗接龙;

    蜜蜂
    文/向德晴
    身微志鸿欲占春,
    转及千壑万重岭。
    采次花丛无钟情,
    苦酿甘蜜与他人。
    [注]志鸿:志向远大。    与:给。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7-22 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新韵)古体诗接龙;

    咏松
    文/向德晴
    苍劲挺拔屹云峰,
    历尽沧桑数秋冬。
    风霜雨雪何所惧,
    生性刚毅傲长穹。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7-22 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新韵)古体诗接龙;

    看不出是古体、近体、新诗。
    古体气脉平,近体格律乱,新诗思想不明!!
    还请楼主从格律做手,基础打好,才能运笔自如。正如武术家一样,马步不扎实何来飞花采叶呢?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7-22 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新韵)古体诗接龙;

    哇!这么多!慢慢赏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7-23 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新韵)古体诗接龙;

    下面引用由jerry8211012007/07/22 17:35 发表的内容:
    看不出是古体、近体、新诗。
    古体气脉平,近体格律乱,新诗思想不明!!
    还请楼主从格律做手,基础打好,才能运笔自如。正如武术家一样,马步不扎实何来飞花采叶呢?
    谢谢赐教,问好.我还是敬奉古体诗,无拘无束,已在浅说中谈了自己的观点.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7-23 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新韵)古体诗接龙;

    下面引用由隔水伊人2007/07/22 18:48 发表的内容:
    哇!这么多!慢慢赏来……
    谢谢朋友花时间一阅,请多多批评指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11-12 18:56 , Processed in 0.14624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